1. 中国古代待客之礼
如果是长者、上级或平辈,应请其坐上座,主人坐在一旁陪同;如果是晚辈或下属则请随便坐。
如果客人是第一次来访,应该给家人介绍一下,并互致问候。然后沏茶、递烟或拿出水果、小吃等招待客人。如果请客人吃东西,应问客人是否要洗手;如果请客人吃西瓜,应准备好放瓜子、瓜皮的盘子和毛巾。
2. 中国古代八种待客之礼
相传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周公提出了礼法的纲领。而后又经过传播发展最终成为我们现在了解的中华的新的礼仪。但是关于礼的起源说法不一,总结起来有五种说法,第一种是天神生礼仪,第二种说法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第三种说法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第四种说法是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第五种是礼生于礼,起源于俗。
关于礼的内容其实可以分为政治和生活两大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礼法最终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加强统治者的统治。虽然这种礼法并没有法律的地位,但是这也是我们约定俗称的东西,有时候也起到了“准法律”的作用,而且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常见的古代礼仪有很多,就比如我们古代汉族的十种礼仪动作和两项常规动作。十种礼仪动作分别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两种常规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之礼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好像也更加为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感到自豪,如今又在大街上,我们很容易发现有很多的汉服小姐姐或者小哥哥,他们有时候在见面时也会行礼,可能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一种礼仪方式。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具体行礼的标准是什么,但是我们能知道和了解的就是我们古人的礼仪方式究竟是什么。虽然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是用握手来代替那些反锁的礼仪,但是多了解总是没错的。我们先来说说拱手礼,拱手礼一般用于日常的相见或者送别的时候;辑礼,这种比拱手礼要重,一般用于尊敬长辈,同学朋友之间的互敬;
我们都知道三拜九叩,这三拜并不是用于日常的生活当中,而是用于人生大事上;我们还有叩首礼,这种礼仪我们在古代历史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就比如在结婚的时候,我们就会行叩首礼,它是在特定场合才可以用的,敬天敬地敬父母敬祖先,还有结婚时夫妻之间的对拜,这种礼仪并不能随便使用,如果随便使用的话,就会被认为是亵渎礼法。
除此之外,还有鞠躬礼,是用来表示谦恭,礼让,接受的意思的;还有交手礼,是用来表示推让,给予,示之的。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其实在周以前,夏商以前就已经有了一些礼法的萌芽,但是因为我们考古有限,并没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信息。而且那个时期的礼法极其的简单。
接下来就是礼法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了,那就是夏商周时期,在我们的考古发现中,了解到的礼仪的萌芽就比如在墓中死者的头颅向西而卧,其实现在我们也继承了这种礼法,直到现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如果头是向西的也会被家里的老人说是不吉祥的。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有怀孕的裸体的妇女的陶塑像,这个可能是受先民膜拜的生育女神的雕像等等,这都是礼法的初步形成的时期。礼法真正成为一种体系是在周朝,儒家学者还把这一时期的礼仪编著成书籍,有《周礼》、《仪礼》、《礼记》三本著作,这三本著作详细的记录了周朝的礼仪。而且在周朝还有宗法制,这也属于礼治的一部分。
以后就是春秋战国了,春秋战国不仅仅是社会变革的时期,他还是礼法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百家争鸣,但是他们都很重视礼的作用。而且他们还对礼的起源,本质和功能都做了一个详细的阐述。我们都知道孔子主张礼治,他认为礼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基础。
而且他还要求人们用礼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我们经常听到的“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无言,非礼勿动”等等都是孔子用礼来规范大家的。既然是百家争鸣,那当然不能孔子一个人说的算,孟子认为对长辈和宾客有礼貌就是礼,我们都知道,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还把礼看做是人的善性的发端之一。除了孔孟之外,还有荀子,他把礼认为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
春秋战国之后,就是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清朝末期了,这个时间是礼法的强化时期。当然他的目的还是为了统治者服务,为了加强统治者的统治,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因为它是为了统治者统治的,所以他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变成了阻碍社会发展的陈旧思想,还是阻碍人的个性发展的陈旧思想。
就比如我们现在依然存在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社会思想,虽然现在我们提倡男女平等,但是依旧存在着那些个问题。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一个问题,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要比以往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好,都要先进,而且思想水平更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代社会虽然没有了那些个繁文缛节,但是依然存在着表达礼仪规范的文明风尚,就像我们现在有餐桌礼仪,说话的技术还有像接名片的礼仪和我们握手的禁忌,虽然这些听起来是很繁琐的,听起来也是让人头疼的,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也正是有了这些礼仪规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的美好,也使得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能够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
3. 中国古代待客之礼是什么
一、诞生礼
求子礼:麒麟送子的传说
催生礼:催生娘娘到底是谁
报喜礼:为何初生报喜要用红蛋
满月礼:满月何故要游走
百日礼:百家锁真是一百把吗
周岁礼:贾宝玉不得父宠的小秘密
二、冠礼
笄冠礼:男女的成年礼
少数民族的奇特成年礼
三、婚礼
六礼:婚礼和昏礼
纳采礼:媒人为什么又叫月老
哭嫁礼:新嫁娘哭泣为哪般
正婚礼:拜堂洞房有讲究
成妇礼:美食佛跳墙的由来
回门礼:三朝回门带烧猪
四、丧礼
丧礼:董永为何卖身葬父
初死礼:寿终正寝的由来
服丧礼:子贡居庐服丧
葬礼:神秘的悬棺葬
五、祭礼
祭天礼:神童相助修圜丘
祭祖礼:女娲传说
祭神礼:西门豹治邺一
祭贤礼:财神的由来
六、家礼
父慈礼:曾子杀猪守信义
子孝礼:王祥卧冰求鲤鱼
夫义礼:包拯铡美案
妇顺礼:举案齐眉
尊卑礼:西周分封制
友恭礼:王览护兄
侍养礼:涌泉跃鲤
遗弃礼:孔雀东南飞
德才礼:巧媳妇
七、少仪
衣冠礼:君子死而冠不免
举止礼:邯郸学步
言辞礼:皇甫绩守信求责
行为礼:曹操割发代首
避讳礼:王锡侯之死
八、杂仪
尊老礼:张释之敬老
敬贤礼:燕昭王求贤
尊师礼:程门立雪
待客礼:禅宗待客
饮茶礼:苏轼喝茶
九、宴饮礼
饮食礼:鱼不献脊
饮酒礼:张飞因酒送命
座次礼:鸿门宴
十、节俗礼
春节礼:年是什么
元宵礼:汤圆的别名
清明礼:寒食节起源
端午礼:伟人屈原
中秋礼:饮月蓝池
重阳礼:桓景
4. 中国古代待客礼仪
1、有客拜访应将家收拾整洁着正装,衣着整洁,(尤其夏天更为注意)不随意出门,侯客而到.
2、客人来应主动迎出,与客人在门外拱手,主人伸右手请客人入,客人微一躬谢礼后方可进入,主人在前引路客人跟其后,客人应将鞋摆放整齐,客人走时脚步应轻些,以免打扰其他家人,主人请客上座,自己坐客位,客人谢坐后方可坐,主人侯客人坐后而坐,起席,客人先站起来,主人方能站起来,送客送出门.
3、如内有客人,应都起立,主人为其一一介绍,相互都要见礼,方可就坐,按说,晚来的客人应众人都坐后方才就坐.
4、主人送茶送水应主动下地亲自奉与,客人双手接过,点头示意。先奉老后奉少,先奉生后奉熟.
5、如只有两人面对面谈话时,有客人进来时,应主动站起来,让出座位默默退侧到一旁客位,来者坐下后自己才坐,自己在一旁不要插话,等二人相邀时方可加入谈话内容当中.
6、递接物品时应双手拿稳物品奉上(古礼单手为”递“双手为”奉“长辈上级用”递“晚辈下级用”奉“)长辈老师所送礼物,不应推辞.
7、如会尊长老师则入门后须行礼问好自己主动坐客位.
8、遇节日亲朋好友之间应相互拜访串门,相互馈赠礼物,每家每户都要走到送到,晚辈学生主动到长辈家里去拜节问安。
5. 中国古代待客礼仪小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广纳贤才
管仲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治国贤才,齐桓公不避前嫌重用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强盛起来,管仲还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这一切,使得齐桓公十分关注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国君来说是多么重要。他想,光有一个管仲还不行,还需要有更多的像管仲这样的人才行。于是齐桓公决心广纳贤才,他命人在宫廷外面燃起火炬,照得宫廷内外一片红红火火,一方面造成声势,一方面也便于日夜接待前来晋见的八方英才。然而,火炬燃了整整一年,人们经过这里时,除了发些议论或看看热闹外,并无人进宫求见。大臣们只是面面相觑,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有一天,竟然来了一个乡下人在宫门口请求进去见齐桓公。
门官问乡下人:“你有何才干求见大王?”
乡下人回答说:“我能熟练地背诵算术口诀,我希望大王接见我。”
门官报告了齐桓公。齐桓公觉得十分好笑,背诵算术口诀算什么才能?于是让门官回复乡下人说:“念算术口诀的才能太浅陋了,怎么可以接受国君的召见呢?回去吧。”
乡下人不卑不亢地说:“听人们说,这里的火炬燃烧了整整一年了,却一直没有人前来求见,我想,这是因为大王雄才大略名扬天下,各地贤才敬重大王希望为大王出力,又深恐自己的才干远不及大王而不被接纳,因此不敢前来求见。今天我以念算术口诀的才能来求见大王,我这点本事的确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大王能对我以礼相待,天下人知道了大王真心求才、礼贤下士的一片诚意,何愁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呢?泰山就是因为不排斥一石一土,才有它的高大;江海也因为不拒绝涓涓细流、广纳百川,才有它的深邃。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也要经常去向农夫樵夫请教,集思广益,才会使自己更加英明起来啊!”
齐桓公听了乡下人的这一番话,被深深打动,认为乡下人说得太有道理了,于是马上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他。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地贤才纷纷前来,络绎不绝。齐桓公大为高兴。
一个统治者若真心求贤,就必须有诚意、礼贤下士,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人才。
6. 中国古代待客之礼有哪些
见面的基本礼仪有微笑致意、点头礼、注目礼、举手礼、握手礼、鞠躬礼、介绍、交换名片等,一般用于迎送、被别人引见、初次拜访等。
待客礼仪
待客包括迎接客人、招待客人和送别客人等一系列过程。待客有许多情况:有应邀来客,有不邀自来的访者;有老朋友的会面,有新交朋友的初会;有谈公事、洽商务的交谈,也有私人间的交往有研究问题的切磋,也有无事而来的闲聊等等。
待客的整个过程,要显示出热情、礼貌和文明,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切身体验,感受到温暖、亲切和礼遇,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家庭待客应注意以下细节:
(1)家庭待客应自然随意,真诚亲切。家庭待客范围和规模较小,一般是经常交往的亲朋好友参加,不宜过于讲究程式和规模。
(2)主人应热情迎客,寒暄问候,如客人手提重物,应主动帮助提接。
(3)请客人入室应安排座位,请客人入座。
(4)对初次来访的客人,要主动向自己的家人介绍,并将家人介绍给客人。
(5)客人入座后,主人应送上水果、茶水、咖啡等小吃或饮料,请客人食用,一般不要敬烟。
(6)如果主人正忙于其他脱不开身的事情,应送上报纸或打开电视让客人看,或招呼家人与客人闲聊,不要冷落客人。
(7)与客人交谈要平等、友好,选择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不要只顾自己讲,而要相互交流。
(8) 如果安排客人就餐、留宿等,应真诚相待。
(9) 客人告辞,应予挽留。客人执意要走,应起身相送,友好话别。02
做客礼节
做客要事先和对方商约,不要唐突而至。
做客的时间要选择在主人方便的时候,不要在太早或过晚的时间做客,还要避免吃饭和午睡时间。
约定好时间后,就不要失约。
做客时,根据需要,可以带上一些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情意。
第一次会面,还要带上名片,以便主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建立较稳定的联系。
交谈时间要适可而止。
离开时要主动告别,道别时向在座的其他人致意。
出门后,要请主人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