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南糯山(云南糯山茶叶)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19 10:28   点击:2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云南糯山茶叶

霸王茶姬好喝呀

名字也都特别有诗意。点了青青糯山和红袖添香,取茶时发现是那种咖啡搅拌棒之类的管,更好地品味茶的芳香。我想着还挺有格调就答应了

2. 云南南糯茶叶有限公司

南糯山上所盛产的南糯绿茶,也名为南糯白毫以及南糯银毫,叶背具有很多的白色以及银色的毫毛,冲泡之后南糯绿茶的毫毛尽显,极具观赏价值,赏心悦目,加上南糯绿茶的茶汤色泽翠绿非常,具有嫩黄色中带点绿,清澈透亮,滋味醇爽的口感特点,所以南糯绿茶才能够多次在茶叶评选会中名列前茅。

3. 南糯山茶厂

紫大益7212(一片装)

紫大益7572(一片装)

500g红大益青饼

红大益7032青饼

红大益三级普饼

大益普洱沱茶

红大益7262普饼

彩大益500g青饼

彩大益8852青饼

大益一公斤乔木园茶

孔雀之乡乔木生态青饼

乔木生态女儿贡饼

乔木生态女儿贡沱

易武正山野生茶特级品 1斤装明前茶

易武正山野生沱特级品

紫大益金丝带青饼

紫大益7542青饼

银大益青饼

蓝大益8582青饼

黄大益青饼

黄大益熟饼

大益越陈越香普饼

首届中国茶业博览会纪念饼

勐海老班章生态沱茶

大益普洱贡沱

绿色有机方茶

大益普洱一公斤茶砖 大大益

大益普洱二公斤茶砖 大大益

玫瑰大益7562熟砖

绿大益0742青砖

紫大益普洱茶砖 大益云南砖茶

紫大益普洱茶砖

玫瑰大益普洱茶砖 特级

云南乔木精品普洱茶

博字大益7542青饼

博字大益7572熟饼

博字大益7592熟饼

博字大益7752熟饼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青饼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普饼

海字大益7542青饼

红大益7642熟饼

勐海茶厂职工纪念青饼

勐海茶厂职工纪念熟饼

开张纪念典藏普洱-首批7542

开张纪念典藏普洱-首批7572

开张纪念典藏普洱-特制陈香普洱园茶

开张纪念典藏普洱-云南乔木古树园茶

开张纪念典藏普洱-云南勐海布朗山女儿贡茶

开张纪念典藏普洱-白针金莲极品普洱茶

开张纪念典藏普洱-典藏精品普洱园茶

开张纪念典藏普洱-云南勐海南糯山园茶

勐海茶厂开张纪念普洱贡茶

大益普洱沱茶 大碗口

大益特制金瓜贡茶

4. 南糯山茶叶价格

拔玛茶是南糯山重要的代表“作品”,其茶最大的特点为柔、甜,干茶条索紧结,肥壮修长,色泽乌黑油亮,茶芽饱满,茸毛披覆,香气为花香高锐,山野果香显,滋味回甜明显,入口柔甜,甘冽厚实,生津持久,山野韵显著,茶质饱满,层次感丰富,茶气足,水路细腻饱满,且鲜爽甘甜。

5. 云南南糯茶业

亚朵酒店的茶叶属于亚朵村的茶这个牌子。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亚朵村的茶被当地村民称为「高山上的甘露」。

茶树零散分布在山林中,无人工干预;完全依靠山林中的腐殖质、高山上的雪水与自然共生;几乎每棵茶树上都长了被国际公认为“洁净环境风向标”的云雾草和地衣。茶种则选育自云南六大古茶山之一的南糯古茶山树种,延续古茶山的优质口感。

6. 云南省南糯山普洱茶

2.南糯山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位于勐海县东侧的南糯山,平均海拔一千四百米,目前保留着一千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一千多年以前布朗族所摘种、荒废遗留的茶园。在复杂多变不同气候的南糯山中生长的古茶树皆有不同的特点。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此茶味正,质厚,香扬,清甜,爽滑。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新茶口感刺激性较高,茶气强,甘韵足。藏旧后醇滑味厚。长期受到普洱茶友的追捧,实为难得之好茶。

2.冰岛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从明成化年引种至今五百多年,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在顺宁繁殖变异形成凤庆大叶种群体种。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勐库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风格各异,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冰岛古茶兼具东半山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及西半山茶质量气强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7. 云南南糯山茶

勐海普洱茶特点为:曼迈、章朗茶味浓醇带爽,曼糯茶香气浓纯,那卡茶带有甜花香,贺开茶香气高浓、持久,南糯山茶香浓味厚,帕沙茶香气浓而持久,老班章茶入口苦涩、回甘快而强烈。

     勐海茶区有七大著名茶山,所产普洱茶特点各异。曼迈、章朗茶的滋味浓醇带爽,香气清高,回甘长久。曼糯茶的滋味浓醇,香气浓纯。

      那卡茶的滋味浓醇,香气高浓,回廿强久,带有甜花香。贺开茶的滋味醇浓,香气高浓、持久。南糯山茶的香气浓都,滋味浓厚,以“香浓味厚”著称。

       帕沙茶的滋味浓厚,香气浓而持久。老班章茶的滋味浓烈,回甘快而强烈、持久,香气高浓、持久,茶气足,素以“入口苦涩、回甘快而强烈”而著称。

8. 南糯山茶山

1 洛特村

在基诺山苍郁的树林深处,有一个小而精致的村庄,背靠着基诺族发祥地杰卓山,地属高山地貌区,村庄掩映在树林中,四面青山环抱,风景宜人,它便是洛特村。2012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初被列为省级生态古村古寨重点保护“美丽乡村”之一。洛特——新奇而又独特的寨名,实为地名学瑰宝之一,本意是石头山脚的寨子。

地处山高1400米的洛特老寨村,路途遥远,谷深、密林交错,气候宜人,季风频繁,日照光强,雨量充沛。登上“杰卓山”,感受雨林气候,穿梭在古茶树地下,遥望山脚,云雾沉睡在千山万水、一马平川,阳光照射下的茶嫩叶显得格外清透明亮。基诺族发祥地是在洛特老寨寨子山头的“杰卓山”,说明洛特老寨是土著民族的原始部落尚未迁徙的文化迹象所向。

进入村寨,你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好一幅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绝世风景画。青一色的杆栏式建筑,楼由木架支撑,用粗木做梁、柱,连榫为架,不用金属连接,楼板和四壁用木板或竹片排列铺成。村寨四面环山,更具有独特的热带雨林奇观。洛特老寨村沿山坡建成,村寨掩映在树林中,房屋依地形沿一条主要道路的两侧零散布局,无明显朝向,以主干道相顺,以便通行。

2 扎吕村

扎吕村位于景洪市基诺山乡。这里是纯基诺族的村落,散发着浓郁传统气息的舞台、陀螺场、祭鼓房、打铁房等设施,基诺山乡的第一个村史馆就在这里诞生。

这里的基诺族乡是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攸乐山的发源地,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基诺族是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确认的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茶文化,据零星文史资料和古茶园现存分布情况推断,攸乐茶山明朝初年至少已有茶园四千亩以上,至今许多村村里共留下的两千亩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发。

3 巴坡村

巴坡村寨位于景洪市基诺山乡。这里现在发展将基诺族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基诺族民居、服饰及秀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展现给游客……引人入胜,让人留连忘返。

4 巴卡老寨

巴卡老寨位于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东南部,是典型的纯山区基诺族村寨。这里是基诺族古歌文化盛行之地。

5 曼春满村

景洪市勐罕镇曼春满村。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丰富水源,是傣族选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曼春满小组也不例外,村寨沿澜沧江而居,这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为村民种植水稻、蔬菜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独栋房屋、每户带有庭院,庭院里种满热带果树这就是傣家,从建村到现在村落傣族干栏式建筑保持完整,村寨布局基本保持原样,村小组是传统风貌保留得较完整的傣族村寨之一。

6 曼飞龙村

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村,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傣族村寨,坐落在村里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曼飞龙佛塔让村寨名声远播,淳朴的民风民俗、传统的生产方式、宁静祥和的居住环境,吸引了虔诚的信徒和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

曼飞龙佛塔是西双版纳著名的佛塔群,因群塔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被人称为 “笋塔”。又因其洁白,唤作“白塔”,是西双版纳的象征。塔群始建于公元1204年,共9座,一座母塔,8座子塔,塔基呈多瓣形梅花状,主塔四周环抱着8个小塔,分布8角。佛塔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人踝印迹,据传为释迦牟尼足迹,因而兴建此塔。曼飞龙佛塔在国内、缅甸、老挝、泰国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都有很多信徒不远千里来朝拜,虔诚敬献礼物,表达对佛祖的崇拜和敬仰。

曼飞龙村的傣陶制作历史源远流长,目前仍有不少村民从事傣陶制作生意,“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半坡老寨

半坡老寨位于世界古茶第一村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村。有人说“南糯山茶哪家好,半坡老寨数第一”。南糯山的“南糯”一词,无论在汉语还是傣语中,都有着绵软的寓意。尤其用傣语翻译,就是“笋酱”。据说那是在许多许多年以前,哈尼族人因进贡鲜美笋酱得到了西双版纳土司和傣王的赞誉,由此,便骄傲地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命名为南糯山。

南糯山有超过12000亩的古茶园。这里的茶树最早是由布朗族的先民种下的,后来布朗族人因故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树便被后来的哈尼族人继承了下来,到现在此地古茶园的面积,在云南所有的古茶山中位居首位,而半坡老寨又是南糯山古茶树最多的村子。

这里的茶人,依然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生活简单宁静。行走在寨中,生活仿佛随着时间而静止了一样。

如果说在寨中行走,感觉时光是静止的。那么,走在茶山中,就会感觉时光是永恒且充满生命力的。千年的古茶树,茶树上的苔藓,辛苦劳作的茶人,构成了南糯山独特的山野气韵。

8 曼迈老寨

曼迈老寨位于勐海县,属于拉祜族村寨,居于海拔1600多公尺,隐藏在大山深处。共有古茶林7000多亩,经专家认可的古茶树树龄有的竟达800余年。

曼迈老寨有100多户拉祜族人家,这里男的姓扎,女的姓纳,居住在木质的吊脚楼上,相信着万物有神灵,伴随时光静静守护着千百载的古老茶园。

9 十字街村

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十字街村并不大,却以普洱茶闻名。几百年来,这里孕育出很多有名的茶庄。古茶庄从外表上看,并不起眼,可推门而入,里面装满的是沧桑故事。

从清代中期以来,其兴衰成败与整个普洱茶的起起落落紧紧融合在一起。最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古老的公家大园,是历史上易武贡茶进京的起运点。犹如古罗马斗兽场的公家大园内,榕树枝繁叶茂,几百年前,每到贡茶进京,都会先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如今,往日马帮的马蹄声虽已渐行渐远,但传统仍然保留下来。

十字街村户数较少,散居在山坡上,茶马古道贯穿其间,主要街巷呈“Y”字形,民居、茶号多坐北朝南或垂直于道路布置。自古以来,易武就是六大茶山之一,而十字街村是一个有着众多古茶庄和茶文化遗迹的自然村,以前通过马帮运到西藏的普洱茶和进京的贡茶就源于此地,穿越原始森林,一路向北。普洱茶的昔日荣光和过往,也浓缩在了一块“瑞贡天朝”的木匾上。

10 勐景莱村

“中缅第一寨勐景莱”位于打洛镇东南方向2公里处,距国家级打洛口岸2公里。村落与缅甸紧临,又紧靠昆洛公路,位于交通要道沿线,游客很方便就能见到这个傣家村寨。在傣语里,景意为城或居住人的地方,莱意为追赶。景莱村名意思为追赶金鹿找到的城,或追赶金鹿找到的地方。

走进勐景莱,人们一眼望见的是傣家生态自然村。村寨依山傍水,竹木掩映,古树遍及村寨四周,村寨周围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为景莱村的人畜饮水、生产灌溉、生活用水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村寨坐落于纵横阡陌的平坝稻田间,被葱绿的竹林和婆娑的铁刀木及各种热带植物紧紧包围,村中花香扑鼻、古木参天。身在其中,便有陶醉之意。

勐景莱全村108户,保存着99.05%的传统干栏式建筑,这里保护性地开发了边城古寨、孔雀河、寨心、寨神、百塔林、护塔河、千年菩提神树、拴象树、情人树、神泉、佛寺、民间赶摆集市、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展示区等等。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傣族传统的染布、榨糖、盘条制陶、编结、造纸、打铁、酿酒、傣锦、高升、纺织等等手工技艺和工艺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