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艺师功夫茶视频动作
“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是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
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2. 茶艺师功夫茶视频动作教程
茶饮机智能冲泡,通过一些按钮程序,用现代的科技将传统功夫茶的冲泡工序智能化、自动化、科学化,能够进准控制冲泡参数,
还原茶叶价值,冲泡一杯刚刚好的茶。现在茶饮机牌子也多,像是德国的,知淳智能茶艺机,还可以的。
3. 功夫茶艺流程
茶道的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道:净手、赏具。为了喝茶卫生,首先要洗手,再请来宾来赏茶,然后再来欣赏茶具,这些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烫杯温壶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也给茶具预热,要把所有的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将沸水倾入茶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这叫洁具提温,给茶具预热后出来的茶更香。
第三道:马龙入宫。将茶叶放到器具里。
第四道: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另一方面也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将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也就是分三次倒,不要一次把壶倒满。
第六道: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
第八道: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第十道: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4. 茶艺师功夫茶视频动作图片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
功夫茶来历:
明末清初福建闽南的一些明代遗臣不服清廷统治,入武夷山为僧,种茶、制茶、品茶、销茶。清代才子、浙江钱塘文人袁枚于雍正四年到武夷赏茶,记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此法与俞蛟所记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为讲究,程序更为繁复而已。
俞蛟出生于乾隆十六年,明显比袁枚游武夷山迟了25年,其文章问世肯定更迟了,说明武夷茶品饮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雏形。且武夷山由于是正山小种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当时制茶者又多为闽南人,因此对“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为茶叶,后者为冲泡技巧。
“功夫茶”的泡饮技艺经发展、完善,程序虽繁复,却富涵文化,因而为饮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艺、闽式功夫茶、台湾功夫茶茶艺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挖掘、深化而来的,已成了闽、粤、台的饮茶艺术。
近几年来功夫茶艺已向中国北方传播,为北国饮者赏识。
5. 功夫茶十八道茶艺程序
1、贵族茶道: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背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
2、雅士茶道: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他们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3、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
4、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场,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
6. 功夫茶艺表演视频播放
是的,是功夫茶道对一把好茶具的要求。紫砂壶倒水“七寸不泛花”,这是是说紫砂壶在距离水面七寸高的时候倒水,水面不会溅起水花。
这是工夫茶道对一把好的茶具的要求,若它的壶嘴出水之后水柱能保持较长的距离不散,入水之后就不易泛起水花,现代的工艺倒是不难达到这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