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陆羽茶艺中心(陆羽茶艺中心的茶道精神)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4-09 07:00   点击:6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陆羽茶艺中心的茶道精神

陆羽大约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因为自小遭到遗弃,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不过,他被发现于复州竟陵,也就是今湖北天门市一带的龙盖寺,或许其出生地离那里并不遥远。而陆羽被遗弃在寺院附近时,担任住持的正好是宅心仁厚的智积禅师。

相传,一日智积禅师来到寺院附近的西郊时,看到了一座石桥下一堆大雁守护着襁褓中的陆羽。本着慈悲为怀的宗旨,他将陆羽带回了寺中,因为婴儿需要喝奶,他便又找到了一户姓李的人家,请求他们帮忙养育一段时间。被李家收养的这段时间,陆羽被取名为"季疵"。

2. 陆羽茶艺中心的茶道精神有哪些

陆羽茶道的精蕴,可用五个字概括即"清"、"和"、"俭"、"怡"、"健"。

一为"清"。清心养神是为神清。《茶经》有云:"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昏寐者,浑浑噩噩、混混沌沌之谓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麻痹、木讷、滞涩。饮茶可使人心清、神朗,可致人脱俗。行茶道,尚茶礼,是一种精神上的修持,境界的超拔。

二为"和"。和气安性是为气和。《茶经》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这是客来敬茶的典型场面,且以茶礼恭敬奉之。体现的是一种心平气和、和睦安宁的气氛。故茶道之和,实乃人际的融通,意态的谦和。

三为"俭"。俭德精行是为德俭。《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益。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精行俭德,指人的行为精谨俭朴,道德高尚纯正。以茶道待客、会友、处世,即是以俭朴之身待人,亦以俭朴之意律己。追求的是欲念的淡泊,体现的是真善的崇尚。

四为"怡"。怡情励志是为情怡。陆羽茶道中有鉴茗、辨器、识水等规制。在所有的识、辨过程中,最先发生反映的是人体各感官对美好物事的体验。如视觉所及,有茶具之精美别致状;有炉火之烈烈跳跃状;有沸水之腾波鼓浪状;有茶汤之碧绿琥珀状等不一而足。身临其境,品尝佳茗,情绪大悦。实为情绪的调节,志趣的雅求。

五为"健"。健体益寿是为体健。《茶经》云:"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又于风炉之一足铸曰:"体均五行去百疾"。醍醐、甘露之效,乃舒人心脑百节之至善者。而百疾可去,则体健何忧。是以饮茶得体健,实乃使精神获得良好载体,是人生康泰的理想归附。

从五字精蕴可看出,陆羽茶道,是陆羽人生的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修身养性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3. 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茶艺培训

陆羽是唐代名人,他写了一本研究茶叶和品茶的书《茶经》,他本人也被誉为“茶圣”。

陆羽会是研究陆羽和茶文化的一个组织。

4. 陆羽茶道院

湖北天门市。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对茶叶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760年,他从栖霞山麓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耗时著成《茶经》,使茶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对世界茶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陆羽初到江南,结识了时任无锡县尉的皇甫冉,皇甫冉是状元出身,当世名士,为陆羽的茶事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

5. 陆羽茶文化交流中心

陆羽是茶圣,亦是情圣,陆羽他不仅研究茶道,研究茶叶的栽培、育种等茶叶技术,还有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大力发展,由此也影响到了全世界。比如日本的茶道本质上就是起源于中国的。由于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中国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茶叶文化已经写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这就是陆羽真正的伟大之处,因此,陆羽也被后人称为茶圣。当然,每一个人对茶的理解也不相同,每个人泡出茶叶的味道和感觉也不一样。比如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鲈鱼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6. 陆羽茶艺中心简介

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生性诙谐,与女诗人李季兰、诗僧皎然交厚。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7. 陆羽茶艺中心的茶道精神是什么

茶道的核心灵魂是“和”。

它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其涵义是: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组成,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全普利万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