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资源考察(茶叶考察报告)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0 14:21   点击:24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考察报告

贵州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加上“地无三里平”,山岭之上,森林密布,高山早晚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成为茶树生长的天堂。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贵州省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

贵州是国内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的原生态茶区。同时,贵州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常常云雾弥漫,这正好适合茶树的耐阴习性。而贵州土壤主要为酸性,质地疏松,排水性好,并有20多个县的土壤富含硒、锌、思等微量元素。

贵州主要茶产区:

湄潭,位于遵义中北部,是贵州茶叶第一县,是贵州最大的茶区和出口红茶基地。

凤冈,位于遵义东部,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因其“有机品质、锌硒特色”,其产凤冈锌硒茶屡获国际金奖。

2. 茶叶考察报告怎么写

1、土壤

茶叶喜欢在偏酸性土壤中生存,最适宜的酸碱度ph值在4.0~6.0之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要丰富,疏松性和透气性能要良好,最好是黄壤土或棕壤土红壤土等等沙土,粘土种植的话效果不佳。土壤的耕作深度要超过30~40厘米,土层的深厚程度要达到80厘米以上。

2、水分

茶叶正常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水,般来说在年降雨量低于1000毫米的地区不适合种植茶树,种植茶树的年降雨量最少要达到1500毫米以上。土壤中的湿度要保持田间含水量70%~80%左右即可。如果土壤过于干燥要及时灌溉,如果水分过多要注意排水。

3、温度

茶树的正常生长温度最好在18~25度左右。一旦超过35度,茶叶树就会长得很慢或者是停止生长。如果当地的温度高于35度,是不适宜种茶叶树的。种植茶叶树的温度也不能太低,一旦低于6度,就不好发芽了。

4、光照

茶叶树不喜光,如果光照过强,茶叶树的叶子就会长得又大又厚,这样上市销售,就卖不上价钱了,因为卖茶叶主要还是卖嫩叶,因此光照比较强的地区,是不适宜种茶叶树的。总体而言,茶树是一种喜欢漫射光而不喜欢阳光直射的植物,俗话讲得好,高山云雾好茶。因此夏天要及时进行遮荫防晒或者建立防护林,冬天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防寒保暖。

5、生态环境

茶树生长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过程,与整个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所以要想种植出好品质的茶叶的话,一定要远离工业污染和生活集聚地,让茶树在自然的环境中生存发育,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高品质的茶叶。

要想种出优质高产的茶叶,那么种植环境不可忽视的,中国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种植茶叶,大家想种植茶叶的话,可先考察当地环境,然后选择适宜的品种,因地制宜,土地才能长出更多的财富。

3. 关于茶叶种植的调研报告

一、开茶叶店经验有哪些

1.选好店铺地址

要想开一家茶叶店,创业者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一个适合开设茶叶店的店址。茶叶店是不能够流动经营的,因此茶叶店的店址对于茶叶店的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茶叶店都是需要开设在较为繁华的商业街路段或是交叉路口处的,这样路段的人流量比较大,人流量对茶叶店的生意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茶叶店都是适合开设在繁华的商业街的,高档贵价的茶叶店会比较适合开在繁华地段,繁华地段的消费能力比较高的客人比较多,定位在中低档的茶叶店就比较适合开设在普通的生活区里面,这样子茶叶才能卖得出去,茶叶店的生意才可能渐渐地红火起来。

2.装修好茶叶店

关于茶叶店的装修,比较好是要能够突出该茶叶店的经营方向与风格特点。茶叶店店铺内部清新、自然舒适的装修风格会比较吸引顾客。市面上的茶叶店有很多,对于茶叶店的经营者来说,想要自己的茶叶店的生意能够比得过其他的竞争对手,就必须要经营出属于自己店铺的特色来,而茶叶店的装修风格就是店铺特色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经营者必须要重视茶叶店的装修。

开茶叶店经验

3.做好市场调查

无论是开什么店铺,在正式开始创业前,经营者都应该要事先做好市场调研。对于经营茶叶店的朋友们来说,在开茶叶店之前应该要对消费者们比较喜好哪些茶叶做好调查,应该多准备哪些茶叶货源是开店者在开业前要清楚的。做好了消费者对于茶叶种类喜爱度的调查,经营者才能够想出留住客人的经营方法。通过开业前的市场调查经营者能够确定自己茶叶店的主要经营方向和经营的方法手段。茶叶店给客人提供的茶叶品类不只要根据消费者的喜爱来确定,还要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使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最大化。

4. 茶叶考察报告范文

中国的茶叶生产一般,在南方气候的原因,南方出入产很多名茶或者考察如云南和黄山什么的销售很好,北方很缺乏

5. 茶叶的调研报告

如何写一份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模式有各种写法。我就拿我家乡的传统文化做过简单的调研概述示范。

我的第二个家乡地名叫一橫桥。位于潦河上游。四面环山,山高林立,树木茂盛,山青水秀。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在宋,明俩个朝代与清代初期,这里相当兴旺,土木建筑庞大,古建筑相当豪华。房子,人口相当密集。祠堂庵庙雄伟繁多。如l郭家祠,廖家祠,李家祠,朱家祠等等各大祠堂。有茶神庵,仙姑奄,尼姑庵等等。有城隍庙,桶王庙,洞下庙,五同庙等等大庙。有排楼花楼。还一座横跨潦河的木桥。(模桥由此桥而启名)桥头还有座凉亭,离桥头下面不远处是一水运玛头。来往货船,商船繁忙。交错纵横的商业街车水马龙,店铺繁多,一遍繁华景象。非常热闹。从清朝中期开始慢慢衰退,也可能是遭受接连不断的战火灾难和自然灾害的演变。基本上物毁人亡,原来的一切古貌剩余不几。到处一遍荒芜,只能见到到街中心一些残缺古老的房屋与店铺,还有七零八散的民宅。人口巨减,至今不到一干人。

他们都是客家人。客家人的风情习俗特别礼貌,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只要一进他们的家门,表烟,一杯客家茶(里面有茶叶,咸姜片,咸红萝干,青豆等)少不了。招待客人相当热忱。闽笋,黄藤粑籽,火纸等等,历史悠久,名扬全国。

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从前有进士,据说还有48顶官帽。今日的横桥,有在中央做官的一人,有县委干部多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一排排现代式的房子崭新漂亮。现代模式小学,广场,运动场所具全,令人赞赏。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从无到有,从穷致富,一派社会主义新景象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朝着小康道路前进。这一切都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政府。也应该感谢毛主席。俗话说,有兴必衰,有衰必有兴。经过几百年的洗涤。今日的又兴旺起来了。

小篇认为我这样写还有一点意义,你就给我一点赞吧

6. 茶叶考察心得

鲍丽丽她先后担任上海世博会茶文化推广大使、米兰世博会茶文化推广大使。为上海世博会工作的6个月间,她曾为各国国家元首们演绎中国茶,世博会结束时,她荣获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授予的"茶仙子"称号。自此,"茶仙子"便芳名远播。

《茶仙子系列丛书·茶仙子:品茶语》为鲍丽丽本人考察茶叶产地、饮茶心得以及其对茶叶冲泡与茶艺相关的花艺、香道等传统生活方式的体会汇集而成的散文。语言平和,贴近大众,读者可从书中的影像以及文字中感受传统中式茶艺及生活的精致与典雅。

7. 关于茶叶的研究报告

茶叶烘焙的变化原理

烘焙茶叶即是视茶叶的水分`果胶质、重量, 透过烘焙器具的风、火、时间的互动关系,寻找并掌控酶促反应到所需要的涩、香、味。

  烘焙之主要目的,在于酦酵已达到所欲程度时,用高温毁灭酵素,并除去水分,以停止酦酵之进行:同时,叶中物质,因受熟而起变化,遂发出干茶所特有之麦芽的气味。

  烘焙之学理

  未经烘焙与烘干后之酦酵叶;泡出之茶汤有明显之差别,前者青而生,后者变为成熟,故烘焙时茶叶中必发生某种化学变化,此种变化为成茶所必需。是以烘焙可作为由萎凋至成茶所生变化之进一步发展,不只水分之减少已也。就此而论,适当的烘焙情况为制造良茶之要件,故茶叶所受之实际温度殊为重要。烘焙虽能发生某种变化,但亦能使其停止,以免酦酵过度,故所用之温度务须尽速升至停止酦酵所需之温度,否则,茶叶在烘焙时将发生极速之酦酵。

  烘焙前要对茶的整体结构需要有相当程度的判别与评定能力,透过识茶的步骤,对茶的主体结构的认知将更加慎密,才能有助烘焙前之规划能力。

  水分 :在鲜叶上,水分占有 75% 左右的比重,在茶的烘焙上,其从鲜叶排出的方法是以渗透蒸腾的输送方式为之,先后次序为先叶肉、再叶脉 、柄、茎。

  酶 :酶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青味 :主要源自制程中萎凋不当所致不足或不均都会产菁味。

  苦味 :在半发酵茶中苦味是无可避免会存在的,只是程度与性质的不同。

  涩味 :涩为在半发酵茶的范围里与青、苦一样,不可避免的存在,只是程度与 性质上的差异而已。

  闷味:此味与先天无关,纯为制程上的疏忽与不当所致。

  陈杂味 :形成原因以储存不当为最,如储容器破损;空间的温、湿度过高;环境 汙染;受到阳光照射等。

  烘焙时叶中所发生之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述之如下:

  一、烘焙时之物理变化。

  1. 水分之蒸发主要的变化为水分之丧失。含水量多之叶,焙烘时须蒸发之水分亦多。

  2. 叶片大小之变化:烘焙时亦能减少叶片之大小。据试验结果,由一装有6号筛眼之解块机筛出之幼叶,烘焙后能通过10号筛眼。叶片之大小,约缩小一半。

  3. 色之变化:成茶之呈黑色,乃因叶片外部的干茶汁薄膜之积聚所致。此薄膜之化学性质,俟后讨论。有些叶片其薄膜不厚,故不能形成不透明之黑色遮盖物。此种叶片大抵为毛峰或第一叶,而烘干后之色由银灰至黑,视积聚于叶表面之薄膜而定。

  二、烘焙时之化学变化:

  1. 化学变化说: 关于烘焙时之化学变化,甚少正确的报告。已发表之理论大抵系以茶叶烘焙前所存之物质为根据。

  通常以为香气之损失系由于芳香油之挥发,萧氏谓茶之香气,一部分系由于游离的香质,但大部分与固定的香质有关。此固定的香质为茶素氧单宁盐中单宁之属性。游离香质之量较固定的为少,故前者之影响还较后者为少。

  卡本德及哈理逊两氏曾比较未烘茶叶与烘干茶叶侵出之茶汤,证明前者之茶汤,表面上有稀薄之油层,而后者之茶汤,无此油层。此虽确实,但此油层即茶素氧单宁盐,并非芳香油。

  吟罗氏谓烘焙时,叶中蛋白质悉被凝结,并谓糖与煳精,可能起胶化作用,但此说缺乏试验证明。

  箫氏之化学研究已证明蛋白质在茶之制造中并非重要,且指出烘焙时发生之胶化作用,半由于加热对单宁核附属之侧链部份所发生之某种变化之影响,半由于果胶物及其可能产生的分解物之作用。

  卡本德及哈理逊两氏谓干茶所特有之味与香,乃由于胶化作用,与糖在锅中受热相似。受影响之物质,在酦酵叶中发出「青」味,烘焙后,即消失净尽。

  烘焙时除香气减少外,至于烘焙与香气之关系,似尚无证明。「青」味之消失,乃因酦酵叶中之绿色物质受热影响,由茶分离出来之绿色物质之溶解度受热处理时易起变化。

  关于烘焙时发出之其它变化,甚少化学证明,南宁加氏发现烘茶时排出之气体,含有少量甲醇及丙酮。箫氏指出,果胶物分解之结果,甲醇及丙酮便被俳去。南宁加氏并发现烘焙时,单宁酸干能增加,但因彼所得之结果,系用有机溶剂提浸,而非用化笔鉴定与分析,故不能证实此种物质究为何物。

  卡本德及哈理逊两氏谓烘焙时茶素损失,但温度减低,则茶素损失量亦随之减低。茶叶长时间置于高温度中,则茶汤味薄而浸出物亦少,其主要原因,在于茶素氧单宁盐受热之影响,因此物之溶解度,视所受之温度而异,果胶物亦有同样现象。

  萧氏及钟司氏谓烘焙初期,酦酵仍可进行,并谓幼叶侵出物之百分数由44%增至48.8%,烘焙完毕后,减至47%,而粗叶浸出物之百分数由43%减至41%,由此可证明,烘焙时可溶物之浸出量并无显着差异,但长时间过度烘焙,则浸出量当有显着差异也。

  2. 酵素之抑制说:此说认为酵素之变为不活性,系因受烘焙时温度之影响,有两种事实足以支持,此说:一为所有酵素均易受热之影响,用100F或以下之温度,烘焙之茶不易保存。一为包装之茶含有6%之水分时,仍可进行缓慢变化,即称为后酦酵,此种后酦酵与酵素作用有关,日晒法之温度不高,亦可停止酦酵,但制成之茶不易保存。

  总上所述,烘焙时,酦酵之停止,与下列三种原因有关:

  (1)水分之减少。 (2)酵素受热之影响。 (3)热对反应物质之作用。

8. 考察茶产业

在大关县天星镇田野考察之后,蓝增全得出一个结论,关河的茶树有600年历史。其实,在更早些的2013年至2014年两年时间,吕宗荣主持了大关县茶树资源普查。2015年,关河决定发展茶产业,吕宗荣陪同云南省农科院组成的大关县茶产业规划团队深入翠华、天星、悦乐等乡镇进行实地调研、考察,零星分布的大叶茶、中叶茶和小叶茶,经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对活树鉴定,小叶茶已经有600年树龄左右,这一结论改变了当地史料记录的500年种茶历史,也证明了关河先有茶树后有茶叶的事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