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花又里红的特征
一、康熙釉里红瓷-器形特点
清代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瓷造型美观,浑厚大方,常见的器形主要有碗、杯、盘、炉、缸、洗、梅瓶、锥把瓶、棒槌瓶、笔筒、水丞、摇铃尊、双鹿尊、苹果尊等。
二、康熙釉里红瓷-胎体特点
清代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瓷圆器类器物和琢器类器物多有胎体厚重的特点,如碗、盘、盏、瓶、笔筒等。
三、康熙釉里红瓷-釉色特点
清代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瓷釉质晶亮,细腻润泽。此外,此时还有各种颜色釉地,如洒蓝、霁蓝、豆青等地,非常有时代特色。
四、康熙釉里红瓷-呈色特点
清代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瓷呈色有深有浅,有些器物带有深沉之感,有些器物则十分清新。
五、康熙釉里红瓷-纹饰特点
清代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瓷纹饰图案主要是团龙、团凤、团鹤、团花、牡丹、缠枝莲、桃花、莲瓣、三果、弦纹、斜格纹、各种动物纹饰,以及“寿”字等。
此外,青花釉里红瓷的常见纹饰主要有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莲池鸳鸯、历史故事,以及题诗等。
六、康熙釉里红瓷-款识特点
清代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瓷的款识多为“大清康熙年制”,或者“大明宣德年制”的仿明款。
青花釉里红瓷的款识多为青花楷书等一、干支与堂名款相结合的底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
2. 青花的花纹有什么特点
在现代家居生活中青花装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青花在装饰中主要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达各种艺术意境,并以青花的蓝色彩绘更显幽靓苍翠,图案装饰雅俗共赏。
青花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时装服饰方面,生活用品方面,家装饰品方面等。
3. 青花年代特征
在瓷器上万字纹,在唐代就出现了,青花瓷最早是发明在元代,所以说青花瓷上的万字纹应该在元代就有了,万字纹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在古代人们用这种符号代表的是对事情美好的愿望,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把物品上用万字纹来装饰,代表一切安好。
4. 青花釉里红的特征
青花釉里红 ,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 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
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
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5. 青花的特点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6. 什么叫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养出来不会变化,青花釉里红 ,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7. 青花釉里红是什么年代出现的
要鉴定元青花釉里红,首先看是否有元代青花所具有的所有条件,釉料是否苏料,胎体是否麻仓土二元配方,必须手工拉胚,元青花烧成后的主要特征完全具备后,再看铜红釉,因为烧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青花与铜红釉是一次烧成的高温釉瓷器,而铜红釉的差距温度在前后10度之内,温度高了有烧飞现象,低了有烧黑现象,所以很难掌握,真正的官窑元代青花釉里红,发色稳定,至今柴烧也很难达到!这也是鉴定元青花釉里红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8. 元青花釉里红的特征
细雨幽兰釉里红非常不错,釉里红烧造虽然已比较成熟,但依然存在一定缺陷。该时期发色区域比较宽广,自灰黑至暗红,且时常因釉里红料研磨不细而出现类似元青花青斑感觉的局部红斑,同时还经常带有露釉、淌釉等时代特征,总体而言,时代特征极其明显,便于与其他朝代制品区分。
9. 青花红是什么意思
成化瓷是汉族瓷器烧制的稀世珍品。其最重要的成就,是斗彩的烧制成功。成化斗彩瓷胎薄体轻,釉脂莹润,色彩鲜艳,画面清澹雅逸,代表作如鸡缸杯、成化斗彩三秋纹碗、高士杯、葡萄杯、婴戏杯、天字罐等,均为绝代精品。
成化时的官窑产品质量极其讲究,民窑产品也很精细。青花瓷在成化时风格为之一变,其呈色由浓艳变淡雅,成化青花被推为明代八大时期之冠,淡描五彩精雅绝伦。王掌柜总结了成化瓷器特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器型特征:成化官窑以制作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小件瓷器为主,器型小巧俊美,做工极好。斗彩人物小杯、鸡缸杯、葡萄纹杯、葡萄纹小碟、天字罐等均为成化官窑代表作。
2、成化瓷胎体特征:成化官窑瓷器为明官窑之冠。成化官窑瓷有厚胎、薄胎两种,色如白玉,质地纯洁细腻。大部分为薄胎瓷,迎着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加上釉层肥厚,如羊脂玉一般。
3、成化瓷釉面特征:成化瓷釉面细润。青花瓷底釉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乳白(甜白)具有羊脂玉般的质感,釉层肥厚滋润,光洁无瑕。但器物口沿下长有一圈轻微的积釉。
4、成化彩瓷特征:成化白瓷因所用瓷土是明代最好的,故白瓷品质极好,薄胎白瓷实为明代第一。成化白地彩瓷之所以著名是与成化白瓷的高品质分不开的。
成化又分:成化孔雀绿釉瓷、成化黄地紫彩瓷、成化白釉五彩瓷、成化釉里红瓷、成化青花红彩瓷、成化斗彩瓷等。
5、成化青料特征:成化青花瓷少数用苏料,故成化青花瓷中有的色调浓重近似于宣德青花瓷。成化中期改用国产品等青,也使用与进口苏料勾兑,形成了青花瓷本朝的色调——淡雅。因釉层肥厚,釉下青花纹有云雾般若隐若现的现象。
6、成化纹饰特征:常用的纹样有婴戏、高士、麒麟、三秋、九秋、秋葵、花蝶、团菊、荷莲、鸳鸯卧莲等,另有一些受佛教纹饰如长生莲、梵文、八宝等,也开始流行。宝相花、团花运用了对称、连续等装饰手法,是成化瓷新采用的图案化纹样。
成化瓷纹饰采用印、划、刻、绘画等多种技法,因彩瓷品种而异。斗彩和青花五彩多用双线勾画釉下青花纹,线条纤细。釉上天彩则用平涂法,色只有浓淡之分,无晕染手法。人物纹只画单色外衣,无内衣为衬,花鸟体型丰满,叶子长化成手掌状,无阴阳背向反侧,花朵只绘正面形,山石无凹凸之感,蕉叶顶尖略圆,莲瓣纹与旋转叠压的菊瓣纹边饰,用线圆浑。
8、成化底足特征:成化瓷常见砂底,其上有黄褐色或黑褐色的斑点,人称“糊底迷”;成化瓷圈足大多数画有两周十分规矩的青花线,上面的青花线纹色较淡,下面的较深。据此特征可作为明中期无款瓷器的断代工具之一。
10. 青花上面加红色
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的简称,使用青花釉里红为装饰手法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