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物性数据统计
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六堡茶、红茶都是可以的。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紫红陶土为原料,自然素烧而成,天然洁净、泥质细腻、绿色环保,陶土中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在泡茶方面,坭兴陶茶壶(简称坭兴壶)具有茶香馥郁、茶味不变等特点,主要适合泡什么茶,则需要看不同的窑变。
1.深古铜窑变的坭兴壶,经过了高温的烧结,具有益茶性、聚热扬香的特点,可以冲泡各类茶叶,但最为适合的还是普洱熟茶、黑茶,尤其是六堡茶。六堡茶原产自广西,与坭兴陶一样都属于本地特色。作为土生土长的茶道与器道,因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坭兴壶和六堡茶便有了相近的“物性”。所以,用坭兴壶来喝六堡茶,绝对不会有错。
2.红色或古铜色窑变,亦或是烧嫩火的坭兴陶茶壶,具有散热快、透气性好的特点,因此比较适合冲泡绿茶(如龙井茶)、乌龙茶(如铁观音、岩茶)。泡铁观音的话,坭兴壶的壶口不宜太小,大壶口的更适合不过,因为能够平顺的释放出铁观音的茶韵花香。
3.口径小的坭兴壶,散热慢,保温好,更加适合泡发酵茶类,包括熟普、红茶、六堡茶,这样沏出来的茶汤香气好,口感也好。而口径大的坭兴壶,容量也大,与绿茶、普洱生茶更加搭配,因为生普的叶子较大,用大壶才有地方充分舒展开,进而口感才会好。铁观音与武夷岩茶适合大口坭兴壶泡,也有此番理由在内。如果壶身再扁一些、矮一点则更好,因为散热快,像石瓢、桶金、汉瓦等都合适,毕竟喝绿茶这类生茶,讲究的是新鲜口感。
2. 茶叶产量数据
2020年中国茶叶产量最高的省份为福建省,茶叶产量达到43.99万吨;其次为云南省,产量为43.72万吨;第三为湖北省,产量为35.25万吨。
随着我国茶叶需求量的不断上升,以及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我国茶叶产量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叶产量为297万吨,相对于2019年上升了6.9%。
3. 中国茶叶数据统计网
国际茶叶委员会(IT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世界茶园总面积已经达到500万公顷,共有6个国家茶叶种植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
其中,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6.6万公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61.4%,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印度(种植面积63.7万公顷 ,全球占比12.7%)。
4. 茶叶的数据
本课程提到,将茶杯植入感知芯片,并与个人的健康数据相匹配,使个人和茶杯之间基于数据展开一种正反馈效应。
茶密的神奇在于它的 " 芯 ",不同于以往那些没有思想的杯子,茶密将东方泡茶技法植入到茶杯芯片,利用动态感温技术配合原创智能算法,对茶水配比、入水温度、泡茶时间进行严格控制。而且智能语音提醒可以在适当的饮茶时机通过语音、灯光提醒用户喝茶。
5. 茶叶统计年报
店长的主要工作职责
(1)执行上级政策
遵守公司各项规定,执行上级指示,完成公司下达任务。如营业目标、毛利、费用及利润目标等。了解品牌的经营方针,依据品牌的特色和风格执行销售策略。
(2)应及情况处理
加强防火、防盗、防工伤、安全保卫的工作;维护店内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消防设施的检核,区域卫生的落实等。
(3)店员管理
根据店铺规模确定店铺人员设置。安排店员工作、人员的选拨和考评;
(4)店员的辅导与培训
协助主管处理与改善专柜运作的问题、协助主管与所在商场的沟通与协调。
(5)财务管理
负责盘点、帐簿制作、商品交接的准确无误;做好各项报表的管理。
(6)商品管理
负责店铺内货品补齐,商品陈列;管理商品价格变动、商品的采购、调退货、盘点等。
(7)活动管理
定时按要求提供周围品牌在商场的公关推广活动;制定各种活动的计划。激发导购工作热情,调节货场购物气氛。
(8)信息管理
了解周围品牌销售情况,登记并提供每天店内客流量资料。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尽量满足其需求。
(9)日常经营管理
负责管理专柜的日常工作,监督考核导购的工作表现,及时反映员工动态,并对导购进行培训。
店长的管理内容大部分是复杂的例行事务,因此,店长只要把握店内作业环节的重点,就能基本保证店铺作业的正常进行。
6. 茶叶数据分析报告
茶∏产品是一种茶饮料产品。其按口味区分为苿莉花味,红茶味,雪莉味等等。价格为中档位。
7. 茶叶物性数据统计图
大红袍和普洱茶的相同点
1、陈年得味。普洱茶须待自然干仓慢慢陈化经年,饮用乃佳,武夷岩茶亦须陈藏数年方得醇和之口感、食疗之功效;二者均有酵化、酶化、脂化之特点。
2、老树盛名。武夷岩茶极品尊仰大红袍母株,极品岩茶均采自数十年至数百年以上老树。普洱极品自百年老树。两者均推崇老树产茶。
3、历史悠久。普洱茶和武夷岩茶均是历史名茶,历代贡茶。
大红袍和普洱茶的不同点
1、陈龄差异。武夷岩茶陈年期适中,一般为一到五年,讲求口感和保健功能实用性,不盲目鼓吹和夸大陈化之年龄,务实客观、物性昭昭;而普洱茶商业化操作严重,拼包装、比年代、视陈旧、造名气、寻来源等玄学体系严重偏离茶叶本身之食品属性,越陈越好之误区有悖天然食品自然规律。
2、工艺差异。而武夷岩茶不仅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传承,流程精工细作,不省工力,且对原产地武夷岩茶范围划分明显,质量保证可以正本溯源;普洱茶的定名之初,显现普洱茶产区“商文化”泛滥,而“产文化”薄弱,现代则过于依赖港台市场推手神秘化炒作,茶叶本身质量之分野标准模糊,工艺体系失之于粗线条,而且其黑茶属性或者绿茶属性也因此一直处于混淆状态。
3、品类差异。武夷岩茶产品类别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口感差别,各品类又自成体系,体现出庞大之市场底蕴;普洱茶产品细化不足,仅有生饼、熟饼之外观年份类别,标准各自占山为王,极易产生品类混乱和造假现象。
4、品赏差异。武夷岩茶系乌龙茶之祖,工夫茶之宗,重品轻藏,甘、醇、爽、活、香等特色明显,“岩骨花香”特点尤显,适合以精致工夫茶具品味、赏玩,形成了一系列茶道文化。普洱茶重藏轻品,品赏实际是借用工夫茶文化,茶性立体典型性不足,饮用文化特性模糊。
大红袍和普洱茶属于不同茶类,普洱分生普和熟普,熟普属于后发酵黑茶,大红袍属于半发酵乌龙茶,二者各有好处!
8. 茶叶物性数据统计分析
对这个问题想彻底了解的,推荐《茶与中国文化》一书,该书从中国茶文化的成立期——魏晋南北朝初唐时期入手,从文化史角度解明当时饮茶习俗的发展状况以及饮茶习俗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本书是“中国文化新论丛书”之一。本书成书于2001年,正式出版后产生很好的市场效应,读者反应热烈。本书主要阐述了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中国作为茶之故乡茶之大国,自古就有很好的发展,此书正是为了说明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茶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是茶文化爱好者应该阅读的佳作。
书 名
茶与中国文化
作 者
关剑平
类 别
散文随笔
人民出版社
目录
序 章
第一章 茶的技术史研究——饮茶的药用起源说
第二章 道教服食与饮茶风俗的形成——兼论道教对于饮茶风俗形成的影响
第三章 茶的药史研究——兼以嗜好品嗜好理论审视饮茶
第四章 社会各阶层的饮茶状况
第五章 茶的文化地理
第六章 饮茶的文化意蕴——风流
第七章 茶的程式化、技能化与礼仪化
第八章 茶宴的诞生
第九章 茶宴的馔口——茶果
第十章 茶筅的起源
第十一章茶器与茶的精神
第十二章 从《荈赋》看晋代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