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味茶的制作工艺过程
好,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庄茶及其它适合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多数品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澄黄或澄红。在少数民族地区非常流行。
2. 茶 制作工艺
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制茶的过程,简单来说它主要包括下面的工序: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不同的茶类就是制茶工序不同的搭配。绿茶的制作过程是:杀青、揉捻、干燥红茶的过程主要是:萎凋、发酵、揉捻、干燥
绿茶,因为高温杀青让鲜叶中的酶失去活性,茶多酚被大量保留下来,极少氧化。
而红茶则是人为的让茶多酚氧化发酵,一般茶叶制作时是靠制作师傅的经验来控制发酵度的。
3. 调味茶怎么做
调味茶一般是指在茶叶中加上花、水果、牛奶制作而成,比如蜜桃乌龙、桂花乌龙、柠檬绿茶、伯爵红茶,都属于调味茶,不仅有茶的清香,还带有水果、牛奶的香味。
调味茶属于再加工的茶类,是指茶叶里面加入花、水果、牛奶、在经过精致的工艺制作而成,调味茶一般使用的都是天然香料,并不是香精。调味茶有蜜桃乌龙、桂花乌龙、柠檬绿茶、伯爵红茶等。
调味茶冲泡之后茶汤里面不仅会散发出茶叶的清香,还会有别的香味,水果味、花草味、醇厚的牛奶味,口感丰富、清爽或醇厚,回味无穷。
4. 调味茶制作工艺流程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碧螺春等茶,茶叶嫩而香、口感好,适合烹制清新淡雅的菜肴,如龙井虾仁、绿茶肉末豆腐等。
其实“吃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壶居士在《食忌》中写道:“苦茶久食为化,与酒同食,令人增重。”
茶叶不但能给菜肴带来独特的香味,还有解腻的作用。专家,告诉你茶叶入菜的烹调诀窍。
茶叶入菜好处多
茶膳,即将茶叶、茶汤、茶粉掺入其他食物制成菜品、点心等。
5. 制茶的八道工序
1、青茶(乌龙茶)的制作与分类
青茶最初起源于福建省,是我国特色茶之一,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沏泡后的叶底常呈现“绿叶红镶边”的特征。根据产地以及制造工艺的不同,青茶可以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以及台湾乌龙。
青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有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以及烘焙等工序。
晒青:晒青的目的是散发出鲜叶内的部分水分,使叶内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从而破坏叶绿素,除去青臭气,这一步骤是在阳光下进行的。
凉青:是在室内进行自然萎凋的。这一步骤是把晒青后茶叶放在室内阴凉处使热量散失,让水分得到重新分布,以利于下一步骤的进行。
做青:也称摇青。是在萎凋后将茶叶放在滚筒式摇青机中,使茶叶相互摩擦、碰撞,叶边缘部分细胞组织破坏,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特色。
杀青:杀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停止酶的活性,从而终止发酵,防止茶叶继续变红,进一步挥发出茶香,形成茶叶稳定的品质。
揉捻和烘焙:这两个步骤是用来造型的,以便于茶叶变成球形或条索形,揉出茶汁,使茶汤更加香醇浓厚。
2、绿茶的制作与分类
绿茶最大的品质特点就是“三绿”,即叶绿、汤绿、叶底绿。绿茶的花色和品种都很多,按照杀青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按照干燥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炒青绿茶、晒青绿茶以及烘青绿茶;按照品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名优绿茶和大宗绿茶。
绿茶是以采摘鲜叶为原料的,它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
杀青:是制茶的初制工艺之一。杀青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多酚类酶促氧化,防止鲜叶变红,同时,叶片在高温失水的情况下会变得柔软,方便揉捻。除此之外,还可以散发青草味,促进茶香气的形成。杀青要求做到杀匀杀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杀青是形成绿茶形状和品质的关键工序。
揉捻:揉捻的目的是适当破坏鲜叶组织,使茶汁渗出,同时还可以使芽叶卷曲成条,塑造茶叶的外形。这个步骤主要是借助外力来破坏茶叶的组织细胞的,茶汁渗出后,制作后的成茶滋味会变得更加香浓。
干燥:干燥的目的是挥发掉茶叶中的水分,提高茶叶的香气,固定茶叶形状。干燥的方法主要有炒干、烘干、晒干等。
3、红茶的制作与分类
红茶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了,主要起源于福建武夷山一带。在六大茶类中茶多酚的酶性氧化程度最深。根据生产历史的先后以及加工程度的不同,红茶可以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以及红碎茶三种。
红茶的制作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小种红茶在制作过程中又增加了过红锅和熏焙两道工序。
萎凋:将鲜叶进行摊放、晾晒,使鲜叶适度失水和内含物得到转化,从而使叶片变得柔软,既容易造型,又可以为揉捻和发酵做准备。
揉捻:破坏叶细胞,揉出茶汁,揉紧茶条,为充分发酵创造条件;同时塑造美观、紧结的条形。
发酵:多酚类等成分发生酶性氧化变化,生成黄色、红色物质,形成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同时大量香气、滋味物质生成,增加了成茶的香气和滋味的鲜浓度。
干燥:蒸发水分,紧缩茶条,进一步提高了香气,增厚滋味,同时烘至较低的含水量,防止茶叶陈化变质。
过红锅:制造小种红茶的特殊工艺。过红锅的主要目的是停止发酵,保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对茶品质有利的成分,避免发酵过度,使茶汤更加醇厚,并且增进小种红茶的香气。
熏焙:将茶叶放在烘青间的吊架上,下面放没干的松木烧灼,当松烟上升被茶叶吸收后,干茶便会带有独特的松香味。
4、白茶的制作与分类
白茶是我国的特有茶类,是由宋代三色细芽、银丝水芽演变而来的。白茶的最大特点是“银叶白汤”。白茶按照茶树品种与鲜叶采摘的不同可以分为芽茶和叶茶,芽茶主要有白毫银针等,叶茶主要有白牡丹、寿眉、贡眉等。
白茶的制作主要包括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萎凋,这一点要视气候环境而定。萎凋是形成白茶浑身披满白毫的主要原因,白茶萎凋过后并没有揉捻这一工序,因此,茶汁渗出较慢。但是这种制作方法没有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让白茶本身就保持了茶的清香和鲜爽。
5、黑茶的制作与分类
黑茶是六大茶类中原料成熟度相对最高的,成茶色泽呈黑褐色或油黑色,主要是因为堆积发酵时间较长造成的。根据产区和制作工艺的不同,黑茶可以分为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桂黑茶等。
黑茶的制作主要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道工序。
杀青:在高温快炒的情况下炒成暗绿色。
揉捻:茶叶经过杀青之后,揉捻、晒干就可以制成黑茶的原料茶了。
渥堆:把揉捻后的茶叶堆积起来,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用湿布盖好,然后发酵。
干燥:如果制成紧压茶,当茶叶变软后,可以进行压制、干燥。
6、黄茶的制作与分类
黄茶是我国特有茶类,它的最主要特点就是“黄汤黄叶”,黄茶按照采摘鲜叶的嫩度以及芽叶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即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黄芽茶的代表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黄小茶的代表有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阳黄汤、沩山白毛尖等;黄大茶的代表有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黄茶的制作主要包括萎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工序,其中杀青和闷黄是形成黄茶独特品质的重要工序。
杀青:杀青的目的是挥发掉鲜叶中的一部分水分,钝化多酚酶的活性,散发出青草味,形成黄茶清纯的香气特征。
闷黄:闷黄的目的是通过湿热的作用使茶叶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这道工序是形成黄茶黄汤黄叶的关键工序。
6. 调味茶工艺流程图
食材用料
茶叶
1
茶笼
1
水
11
采青:茶只能采摘嫩叶,老叶无法用,这些细嫩的部分,采下来后称为茶青。(如果多采一片叶为一芯一叶;多采两片叶为一芯两叶。)
茶:芽茶类:以嫩芽做原料茶性比较细致
叶茶类:以叶做原料 茶性比较粗犷
2
萎凋
萎凋:茶青采下来后,首先要放在空气中,让它消失一部分的水份,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萎凋分:在室外进行的为室外萎凋;在室内进行的为室内萎凋。
萎凋的过程:水份的消失必须透过叶脉有秩序的从叶子边缘或气孔蒸发出来。每部分的细胞都必须消失一部分的水份,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发酵作用。
失 水:叶子晒干晒死 造成味薄
积 水:没有搅拌 造成苦涩
萎凋就是静置与浪青交替进行。
静 置:就是放置不动,让水份补给到边缘的地方,当然也让已经可以发酵的部分慢慢发
酵。
浪 青:就是搅拌,先是促使水份平均消失,然后借叶子的互相摩摩擦,促进氧化。
3
发酵
发酵:指茶叶的面份与空气起氧化作用,这个过程称发酵。
发酵使茶发生变化:
香变:不怎么发酵的,喝起来是股菜香;让它轻轻发酵就会转化成花香;
发酵变重后会转化成果香;如果让它尽情的发酵就会变成糖香;
香气是发芽、开花、结果的变化。
色变:香气的变化与颜色的转变是同步进行的。
菜香的阶段是绿色;花香的阶段是金黄色;
果香的阶段是桔黄色;糖香的阶段是朱红色。
味变:发酵越小,越接近植物本身的味道。
发酵越多,离自然越远,加工的味道越重。
4
杀青
杀青:是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这个过程叫杀青。
炒青:就是下锅炒,也可是滚筒式,炒的茶比较香。市场上的大部分茶都是炒出的。
蒸青:用蒸气把茶青蒸熟,蒸的颜色比较翠绿,而且容易保留植物原来的细胞纤维。
5
揉捻
揉捻:杀青过后,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的揉捻。
揉捻的功用:
第一、揉破叶细胞,以利于冲泡。
第二、成形。
第三、塑造不同的特性。
揉捻包括:手揉捻、机揉捻、布揉捻
揉捻的次数越多,茶性就会变的越低沉。
揉捻分: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
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
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
6
干燥
干燥:揉捻完茶就算初步完成,这时要把水份蒸发掉,这个过程称为干燥。
干燥分:火炉上烘干、手摇式干燥机、自走式干燥机。
7
初制茶
初制茶:干燥过的茶就可以拿来冲泡饮用,可是这种茶外型不好看,品质也还不稳定,一般称为初制茶。
8
精制
销售之前,最好再经过一番精制,它包括:
A、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等位。
B、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
C、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
D、覆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
E、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
经过这些程序完成的茶,就是可以上市的精制茶。
9
加工
为了使茶更加多样化,可以拿它补试各种加工,加工包括:
A、薰花:把新鲜的花和茶拌在一起,经过八小时左右后,茶吸收了花的香,成了花茶,用什么花薰什么茶并没有什么规定,只是要考虑它俩是否合的来,如茉莉茶花与桂花,一个年轻一个成熟。所以茉莉常用在轻揉捻的茶上;桂花常用在中、重揉捻的茶上,如冻顶或铁观音上。
B、焙火:就是把制成的茶用火来烘焙。
焙火分:炭焙、电焙
焙火越重就成越熟,颜色也越深;否则就成越生。
制茶三把火有焙火:目的在改变成茶的风味。
干燥:将水份蒸发。
杀青:则是停止发醇。
虽然都是同样的三把火,但使用的时间、目的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
C、掺和:把花和茶掺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调味茶,如洛神红茶是把洛神和红茶掺在一起。
要分辨调味茶的好坏,就要看它掺和的东西。
10
哪些过程造成了那么些茶,也就是造成不同茶类的主因:
A、发醇: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发酵程度不一样,制成的茶就南辕北辙。
B、揉捻:是第二个重要的过程,揉捻的轻重是塑造茶叶不同的特性。
C、焙火:是另一个重要的过程,焙火的高低,是改变成茶的风味。
D、采摘时茶青的采摘的部位成熟度,是造成茶叶不同风格的第四个原因。
7. 调味茶的制作工艺过程简述
茶叶喝起来回味无穷,制造的过程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在经过初期的采摘之后,还有一系列繁琐的工艺在等着我们。
采茶
茶是采摘茶树的「嫩芽」与「新叶」制造成的,老叶子没有用。这些嫩芽或新叶就是制茶的原料,被称为「茶青」。
嫩采的茶青都带有「芽尖」,芽尖会附有绒毛,制成茶后会有「白毫」显现;采成熟后叶子制成的茶就没有「白毫」。如果从浸泡过的茶叶看,更是一目了然。
过程 (一) 发酵
茶青采下后,首先要让其「发酵」,这样茶的颜色、香气、滋味才会形成。茶的发酵只是放在空气中任其「氧化」,并不需要填加任何物质。
过程 (二) 萎凋
茶青发酵前必须先「萎凋」,就是让茶青消失一部分水分。因为茶青如果很新鲜,空气中的氧无法进入叶细胞中产生「氧化」。
消失一部分水分还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放在室外的所谓「日光萎雕」,一个是放在室内的所谓「室内萎雕」。
让阳光晒一下,可以使制成的茶在香味上显得比较「高频」,像个性「外向」的孩子(如乌龙茶类);如果只有「室内萎雕」,那茶的香味就会显得比较「低频」,像个性「内向」的孩子(如绿茶、红茶)。
过程 (三) 静置
茶青搬到室内继续从事「室内萎雕」后,先要「静置」,让水分补充至叶缘部分
过程 (四) 搅拌
然后「搅拌」(也称浪青),促使水分继续从叶缘的水孔与叶底的气孔发散。从此静置与搅拌交互进行,直到叶子的每一部分细胞都消失所需的水份。搅拌一次次从轻到重,后半段的搅拌还藉叶子 的相互摩擦促进发酵的进行。
过程 (五) 发酵
发酵在制茶上有三大功用:第一是发酵会让茶青变红,发酵越重,颜色越红。这种现象在茶干的外观与泡出的汤色都是一样,所以喝茶时,只要看茶汤的颜色,偏绿者,就是发酵轻,偏红者,就是发酵重。
发酵的第二个效用是香气的改变:不发酵的茶,其香型是属于「菜香」,如青茶一把,热水烫过的香;轻发酵的茶,会从菜香转化成「花香」;重发酵的茶再转化成水果成熟以后的香,俗称「熟果香」;全发酵的茶则变成「糖香」。
茶汤的颜色与香气是同步变化,菜香的茶是接近绿色,花香的茶会变成金黄色,果香的茶则变成橘红色,糖香的茶就变成红色了。
发酵的第三个效用是滋味的改变:发酵愈少,制成的茶愈接近自然的风味;发酵愈多,愈接近人工的味道。所以红茶常被拿来调味,绿茶较少这样做,就是这个道理。
过程 (六) 杀青
茶青发酵到我们需要的程度,要以「杀青」停止发酵,所谓杀青,就是利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的进行。
杀青有三种方法,一是用炒的方式,称为「炒青」,二是用蒸的方式,称为「蒸青」,三是用烘的方式,称为「烘青」。
过程 (七) 揉捻
杀青过的茶青,要经过「揉捻」,把叶细胞揉破,并揉成卷曲的样子。因为不揉破叶细胞,茶的成分不容易冲泡出来;不揉成卷曲的样子,茶叶一片片的,不容易保存。
揉捻的轻重也塑造了茶不同的风味,轻轻一揉便罢的茶,茶性显得比较年轻活泼,重揉的茶,茶性会变得比较老成持重。所谓「重揉」就是揉捻的时间长,而且施以比较重的压力与较高的温度。
重揉捻的一个方法称为「包布揉」,将初揉过的茶青用布包起来再揉,一面揉一面缩紧袋子,甚至于一面揉,一面烘焙,这样制成的茶就像历经风霜的长者一样,喝来茶性一定显得「老练」。您听过「铁观音」茶吗?就是经过这样历练出来的。
8. 调味茶的制作工艺过程图片
一个以茶叶为原料,一个不是茶叶
代用茶: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方式,供人们饮用。基本原料不是茶叶。
调味茶:以茶叶为基本原料,配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或(及)其水提取物,或(及)添加食用香精制成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方式,供人们饮用
9. 调味茶的喝法
调味乌龙茶是以乌龙茶为基本原料,加入适量猴头菇、灵芝等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制成后,消费者可以采用冲泡、浸泡或煮的方式直接饮用
调味茶指的是除了以不同产地来源的茶叶进行混合调配之外,若再掺入水果、花、香草、或再予以添香、熏香,以塑造出多元香气的茶,则称为混合调味茶。而我们所熟知的茉莉绿茶、桂花红茶等,亦算是调味茶,但准确的说法叫“再加工茶”/ “花茶”。
10. 调味茶配方
1/10
采青:茶只能采摘嫩叶,老叶无法用,这些细嫩的部分,采下来后称为茶青。(如果多采一片叶为一芯一叶;多采两片叶为一芯两叶。)
茶:芽茶类:以嫩芽做原料茶性比较细致
叶茶类:以叶做原料 茶性比较粗犷
2/10
萎凋
萎凋:茶青采下来后,首先要放在空气中,让它消失一部分的水份,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萎凋分:在室外进行的为室外萎凋;在室内进行的为室内萎凋。
萎凋的过程:水份的消失必须透过叶脉有秩序的从叶子边缘或气孔蒸发出来。每部分的细胞都必须消失一部分的水份,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发酵作用。
失 水:叶子晒干晒死 造成味薄
积 水:没有搅拌 造成苦涩
萎凋就是静置与浪青交替进行。
静 置:就是放置不动,让水份补给到边缘的地方,当然也让已经可以发酵的部分慢慢发
酵。
浪 青:就是搅拌,先是促使水份平均消失,然后借叶子的互相摩摩擦,促进氧化。
3/10
发酵
发酵:指茶叶的面份与空气起氧化作用,这个过程称发酵。
发酵使茶发生变化:
香变:不怎么发酵的,喝起来是股菜香;让它轻轻发酵就会转化成花香;
发酵变重后会转化成果香;如果让它尽情的发酵就会变成糖香;
香气是发芽、开花、结果的变化。
色变:香气的变化与颜色的转变是同步进行的。
菜香的阶段是绿色;花香的阶段是金黄色;
果香的阶段是桔黄色;糖香的阶段是朱红色。
味变:发酵越小,越接近植物本身的味道。
发酵越多,离自然越远,加工的味道越重。
4/10
杀青
杀青:是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这个过程叫杀青。
炒青:就是下锅炒,也可是滚筒式,炒的茶比较香。市场上的大部分茶都是炒出的。
蒸青:用蒸气把茶青蒸熟,蒸的颜色比较翠绿,而且容易保留植物原来的细胞纤维。
5/10
揉捻
揉捻:杀青过后,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的揉捻。
揉捻的功用:
第一、揉破叶细胞,以利于冲泡。
第二、成形。
第三、塑造不同的特性。
揉捻包括:手揉捻、机揉捻、布揉捻
揉捻的次数越多,茶性就会变的越低沉。
揉捻分: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
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
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
6/10
干燥
干燥:揉捻完茶就算初步完成,这时要把水份蒸发掉,这个过程称为干燥。
干燥分:火炉上烘干、手摇式干燥机、自走式干燥机。
7/10
初制茶
初制茶:干燥过的茶就可以拿来冲泡饮用,可是这种茶外型不好看,品质也还不稳定,一般称为初制茶。
8/10
精制
销售之前,最好再经过一番精制,它包括:
A、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等位。
B、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
C、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
D、覆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
E、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
经过这些程序完成的茶,就是可以上市的精制茶。
9/10
加工
为了使茶更加多样化,可以拿它补试各种加工,加工包括:
A、薰花:把新鲜的花和茶拌在一起,经过八小时左右后,茶吸收了花的香,成了花茶,用什么花薰什么茶并没有什么规定,只是要考虑它俩是否合的来,如茉莉茶花与桂花,一个年轻一个成熟。所以茉莉常用在轻揉捻的茶上;桂花常用在中、重揉捻的茶上,如冻顶或铁观音上。
B、焙火:就是把制成的茶用火来烘焙。
焙火分:炭焙、电焙
焙火越重就成越熟,颜色也越深;否则就成越生。
制茶三把火有焙火:目的在改变成茶的风味。
干燥:将水份蒸发。
杀青:则是停止发醇。
虽然都是同样的三把火,但使用的时间、目的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
C、掺和:把花和茶掺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调味茶,如洛神红茶是把洛神和红茶掺在一起。
要分辨调味茶的好坏,就要看它掺和的东西。
10/10
哪些过程造成了那么些茶,也就是造成不同茶类的主因:
A、发醇: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发酵程度不一样,制成的茶就南辕北辙。
B、揉捻:是第二个重要的过程,揉捻的轻重是塑造茶叶不同的特性。
C、焙火:是另一个重要的过程,焙火的高低,是改变成茶的风味。
D、采摘时茶青的采摘的部位成熟度,是造成茶叶不同风格的第四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