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子茶文化
近日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铅山境内武夷山正式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
武夷山双世遗指的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主要是【武夷山风景区(就是你游玩的武夷山)】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对外开放)】,武夷山风景区的丹霞地貌和九曲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率等。 ★文化遗产:如闽越王城(汉代宫殿遗址)、茶文化、朱子理学思想(就是新儒学思想,可以看看遗产委员会对武夷山的评价)、摩崖石刻(武夷山景区里的摩崖石刻很多是宋元明清留下来的)、余庆桥(不在武夷山景区内)、武夷古崖墓群(武夷山博物馆)、闽越文化等。
2. 朱子家茶岩茶系列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北部,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武夷山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她是碧水丹山的自然天堂:山环水抱,水绕山行,风吹云荡的天游胜景,曲折萦回的九曲风光,久负盛名的岩茶文化……美感与灵性的碰撞,衍生出一个休闲的快乐世界。寻找雅趣的出游到这里靠岸,享受闲情的旅程在这里开始。
武夷的美感在于山。它是全国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为典型者。地壳运动使这里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
武夷的灵性在于水。武夷山麓中有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流水潺潺,如诉如歌。其中,最具诱惑的莫过于九曲溪,全长9.5公里,山环水抱,水绕山行,自有风情。游人可自星村码头凭籍一弓形古朴的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
武夷山的历史文化遗存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3000多年之久。宋代以后,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世,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
武夷山的魅力在于茶。举世闻名的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母树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茶叶的制作方法在武夷山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藉着幽幽茶香,武夷茶和武夷山一同名扬天下。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3. 朱子茶坊怎么样
据说今天整个武夷山的人加上半个中国茶圈的人拥挤到武夷山茶旅小镇,导致武夷山星期一的早晨,我们恍惚间看到北上广的早高峰。目测这个早高峰现象未来将持续一周。
原因很简单,第十四届武夷山茶博会今天开幕了,也是武夷山新会展中心的首展。
虽然来来回回的路过很多次,但是你置身其中的时候还是会被小小的震撼一下,和之前的展馆相比,新场馆的硬件条件绝对可以说得上是改天换地了。
据介绍本届茶博会首次启用武夷山茶旅小镇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惊人的11.2万平方米,武夷山人从此可以骄傲的宣布,我们武夷山居人均会展面积世界第一的,不服来斗。
本次首展的展览面积达4.5万个平方,参展企业811,设置“全国名茶馆、政府组团及台湾馆、茶机械茶配套馆、茶包装馆”四大主题展馆。
其中组团有福州、厦门、三明、莆田、泉州、宁德(福鼎、福安)省内等设区市,南平市10个县市区,茶包装茶器具10个团体及协会。邀请VIP采购商4000家,较2019年增加1000家。
在2020年能取得这样的逆势增长,我真的为岩茶感到骄傲。
No.1
略显年轻? 但足够好玩!
武夷山茶展和我们之前参加的厦门茶展相比正好是两个互补的维度。
武夷山茶展茶品牌展区人多,厦门茶展包装和茶器展区人多。厦门茶展茶品牌的展位上泡起茶来也是漂亮的小姐姐用茶艺表演的方式泡茶,而武夷山茶展的连泡饮都是用审评方式,再美的茶席前面也是一字排开的三个审评碗。
在现场也许那个不起眼的人物就是传说中的制茶高手,而你在其他茶展上能不能喝到好茶的疑惑,在武夷山茶展也是不存在的。
只要你喝茶水平够高,主人一定会把展会上最好的茶和你分享的,但是如果你在哪个环节表现的不够专业,嘿嘿,那就……再见!
说实话,今年展区扩大了很多,但是并没有太多的新品牌涌现,占据场馆C位大多数都是岩茶教室老朋友们,但是我们发现今年参加展商们在展位设计上都花了老大的功夫。
这点似乎也预示着武夷山岩茶的品牌竞争正在逐渐的从产品本身的竞争转向产品和品牌的综合维度的竞争。
当然也可能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原来人少的时候,我们选心灵美的,现在人多了,一比之下,心灵都还挺美的,那就再比一比颜值吧。
因为是第一年在新场馆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展会,对于武夷山这样体量的城市而言,还是有一点挑战的,早上我从三姑到场馆,平时15分钟就能到的路程,足足开了一个半小时,然后还没有车位,再兜出去开到了3、4公里以外朋友的茶厂里再步行30分钟才到。
而我有一位魔都来的盆友好不容易挤进的停车场,但是停车场却没有任何引导图标,据说她最终从一个七八米高的土坡上滑沙进入场馆的,成为她今年最魔幻的体验没有之一。
其实进博会广交会这样的大型展会,无论从城市管理和大型活动策划的角度来说,武夷山的茶博会确实显得年轻和稚嫩,但是谁让我们那么爱岩茶呢,就好像最近著名的那个段子一样,就是因为爱,我们才把涩都优雅的描述成了收敛感。
但是茶博会也有洋气的地方,那就是收摊晚。
16-17号两天,茶博会都开到晚上9点才收摊,这一点其他的展会都比不了吧。关于茶博会有机会我再来和大家唠嗑,绝对值得一逛,有空的都来凑热闹啊。
No.2
资历够老? 但依然好玩!
虽然这一届的茶博会显得特别年轻,但是武夷山人斗茶来,那绝对是非常老到的。
第十八届“朱子杯”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的决赛现场就设在会展中心外广场上,我早上到的时候已经有点迟了,走在路上的时候就听到身边的大姐不停的催促他的同伴,“快点快点,再不去就结束了,先去大众审评哪里喝一轮再进去逛,展三天,斗茶只斗这半天”。
“朱子杯”海峡两岸斗茶赛已经举办了18届了,从第一届开始,就坚持大众审评和专家审评的双规并行制,这一点不仅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更是促进了茶人制茶工艺的交流和提升。
斗茶赛现场,我们发现许多送样参赛的选手都在互相交流到底哪泡茶工艺好,哪泡山场更强,猜一猜哪泡茶像自家的产品也是每年保留的互动节目。
今年“朱子杯”海峡两岸斗茶赛的冠名商熹茗还特意安排了状元茶的竞猜活动,如果你能猜对今年的状元茶,除了可以得瑟一年以外还有丰厚的奖品可以拿。
今天参加过场外评审的童鞋就大有优势啦,因为进入决赛的茶样,肉桂不过只有16个,水仙和大红袍都只有十个,这简直就是送分题,为了进一步降低送分题的难度,我们还开了一个小灶,特别邀请了大师的专家审评余盛良、熹茗的品控总监郑矫威,以及首席制茶师邱震群为我们专门讲解了大红袍组的选择标准。
4. 朱子文化研究会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将朱子婚礼进行现代改版复兴,意在与时俱进,传承弘扬朱子文化。 朱子婚礼仪式有媒妁礼、纳采礼、醮子礼、亲迎礼...
5. 朱子茶文化素描图
武夷山,拥有彭祖文化、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宋代时期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 ,是朱子理学的发祥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生活、著书、讲学长达50年。他创办的武夷精舍等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此后历代理学家在此传道办学,留下书院遗址有35处,成为理学名山;摩崖石刻450多方,还有保护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乡规13方,这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武夷山也是世界6大茶类中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为“万里茶道”起点、首个“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
6. 朱子家茶简介
宋代文学家朱熹世称朱文公。 朱熹(1130.10.22-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人物生平: 朱熹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学派之称,其游历甚广。建阳也被誉为“南闽阙里”。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朱熹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绍兴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绍兴二十二年到任。(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后5年,经常往来于泉属各地访友求贤,寻幽揽胜。同安至泉州相距百余里,安海地处泉同之间,为必经之地,因此,朱熹往返两地,常在安海歇息过夜。每次路过安海,则访问朱松遗迹遗事,招集镇中耆儒名士讲论经学,对安海文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任满后,请求为辞官,潜心理学研究,四处讲学,宣扬他的“太极”即“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程(指程颢、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 淳熙二年(1175年),与陆九渊为首的另一学派在信州(今上饶)鹅湖寺相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 淳熙五年(1178年),经宰相史浩推荐,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知军。八年三月至八月,朱熹任江南西路茶盐常平提举,来到抚州常平司官邸。在任期间,他募集钱粮赈济灾民,百姓得以安生。拟调直秘阁,他以捐赈者未得奖赏不就职。宰相王淮以浙东大荒,改荐朱熹为浙东常平提举。待捐赈者得到奖励,他才赴绍兴就职。后官至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绍熙间(1190年~1194年),朱熹应在祥芝芝山讲学的著名学者邱葵的邀请,到芝山游览,与邱葵互相唱和,并留下题咏芝山的诗文,其诗曰:“床头枕是溪中流,井底泉通石下池。宿客不怀过鸟语,独闻山雨对花时。”后人将此诗刻石立碑于芝山上。[1]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朱熹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朱熹还先后到过乐安、金溪、东乡等地。在乐安流坑为村口“状元楼”题写了匾额。应陆氏兄弟之邀,到金溪崇正书院讲学,并书“一家兄弟学,千古圣贤心”相赠。在东乡路过润溪(水名)时,留有《过润溪》诗。 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7)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淳熙九年,冯去疾提举江南西路,特建南湖书院(今富奇汽车厂址),以纪念朱熹。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朱熹作为一代理学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朱子大全》、《朱子语录》等。 他一生虽谈不上富足,但也不是贫困,总体处于小康水平。
7. 朱子红茶叶
安徽和江西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但安徽相较而言底蕴更好一点。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胡适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徽文化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江西是深厚文化发展的丰腴沃土。宋明两代,江西人口居全国前列,雄霸了南北交通转承连接的关键区位,以书院为代表的教育体系发达,掌握了陶瓷、茶叶、造纸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朱熹言江西人:“志大”“耻于人同”“坚执”“秀而能文”。这样的精神气质,让江西人志存高远、开山立派。像陶渊明开田园诗一派,晏殊开创婉约词风,欧阳修被公认为文坛领袖,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朱熹创立朱子理学。
8. 朱子茶文化画画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今天以安徽宣城市旌德县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分析,以此借鉴和思考中国县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旌德地处“两山一湖”核心地带,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旌德又是徽文化核心区域,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厘清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旌德县专门组织力量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1.外部条件和机遇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旌德地处黄山脚下,得“两山一湖”之灵气,吸徽州文化之精髓,犹如镶嵌在皖南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物产丰富,素有“徽州粮仓”之称,灵芝、茶叶、山珍,品质上乘,远近闻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等称号。
(二)良好的交通区位。205国道、323省道、217省道穿境而过,京福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扬绩高速公路黄山连接线、徐福高速公路已列入“十二五”规划。205国道旌德段改造完工,梅岭隧道建成通车,323线一级公路改造篁新段开工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内,旌德将有一条高速铁路运行,至少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全县路网趋于完善。加上杭黄高铁的开工建设,旌德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黄山、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等著名景区近在咫尺,一小时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色美不胜收。
(三)较好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融入黄山圈,打响灵芝牌,做好徽文章”的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发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态休闲,打造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修编了《旌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黄山东线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旌德县创建全国自驾游示范县规划》,出台了《旌德县加快发展旅游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旅游项目库,积极推进旅游业增点扩面,上档升级,文化旅游发展氛围渐浓,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已经成为潜在的最佳投资旅游目的地。
(四)逐步彰显的特色。近年来,我县围绕“徽派文化的核心区”的打造,深入挖掘旌德深厚的历史文化,加大了历史文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建立了旌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有了长足发展;围绕“中国灵芝主产区”建设,制定了全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目前已形成以旌德为中心,辐射皖南、皖西、浙西,赣东等地山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黄山旅游的中心区”打造黄山东线旅游走廊,编制了黄山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项目,该项目已列入安徽省省政府861重点项目。
(五)良好的政策机遇。2014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旌德被列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近年来,我县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旌德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文件,在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旅游地接、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扶持。同时,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2.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对照“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我县文化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我县只开发了“旌德一日游、二日游、自驾游”等几款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休闲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机整合,一些旅游项目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市场差异性不够,社会关注度不高,与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如:2013年,我县全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绩溪县全年旅游接待量4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泾县全年接待游客49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二是旅游业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仍十分薄弱,如我县酒店三星(含准三星)仅三家,四星、五星在建各一家,A级景区少,4A景区仅江村一家;旅行社只有三、四家,等等,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由于交通、土地等要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缺少牵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推进不力,建设进度慢。环境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加强矿山管理、古民居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不尽人意。
三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行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县旅游队伍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说到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点,缺乏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不能很好的挖掘、整合和盘活全县的旅游资源。同时,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上都缺乏相应的人才,行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3.发展思路与对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同时也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县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自觉传承,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整合旅游要素。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把我县主要景区景点串珠成线。立足旌德的资源秉赋、人文特色和区位特点,做好黄山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题科学规划和策划,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做强做大旅游地产,最大限度地拓展旌德旅游发展空间。
(二)着力打造精品景区。依托祥云生态风景区、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丁家山生态休闲度假区、仙人谷风景区、王祯农庄、灵芝产业园、梓山公园等生态休闲、康体养生旅游项目,打造休闲养生目的地,实现回归自然休闲游。依托中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江村,建设江村、黄高峰、旌德农民暴动旧址、黄华岭新四军遗址等点面结合的旅游项目,打造革命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教育洗礼游。依托明清古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优势,建设一批以江村古建筑群、朱旺村古村落、旌德文庙为代表的徽派特色明显的旅游项目。打造名人故里、千年古村品牌,实现地方文化欣赏游。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景区环境质量,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景区商品交易秩序,力争建成一批创意新颖、特色鲜明、景物造型美观、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心策划特色旅游线路,逐步形成“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着力夯实旅游基础。一是要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大景区的交通便利性。二是要加快生态建设,把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引导沿线农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果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此形成绿色风景带和绿色观光带。 三是要加快文明城镇建设,强化城镇卫生秩序、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管理,加强城镇居民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提升旌德对外整体形象。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点和民俗风情点。四是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在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建设旅游商品购物网点,用我县独具特色的灵芝、茶叶、山野菜等土特产品以及奇石、盆景等工艺品吸引游客扩大消费。
(四)不断强化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必须在战略上坚持政府主导,在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近年来,我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宣传促销等专项活动,对于引导和激发社会各方投资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有一定成效。二是要积极争取项目性投入。把旅游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作为对上争资立项的重要内容,精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立项目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能从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旅游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市场化运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承包、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使我县景区景点的建设规模、景点品位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
(五)不断强化宣传促销。2008年以来,旌德县先后荣获“中国灵芝之乡”、“中国灵芝产品交易中心”以及“中国宣砚之乡”等称号,我县要充分利用好这几张国字号名片,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广泛采取文化旅游节、推介会以及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强文化旅游对外宣传,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结合的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着力扩大旌德文化旅游对外影响力。精心制作文化旅游宣传片和宣传画册,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推介及旅游节庆活动。加大网络宣传,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建立文化旅游宣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调动和发挥旅行社在旅游营销中的积极性和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其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大力开展地接业务,为旌德旅游增添人气。
(六)不断强化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各部门职责。文化旅游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只有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保证快速推进。要把目标任务细化到项,分解到目,明确到各职能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的政策保障、经营支持以及激励政策,动员和引导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社会力量,共创旌德旅游辉煌。三要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旅游行业培育和引进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改善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农家乐、旅行社等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人才,推动形成若干人才开发体系比较完善、企业文化特色鲜明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型、创新型旅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