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审评与检验实验报告
审评对单一 如茶叶审评等 而评审对事 如对某化学实验室进行评审,审评,是先审后评,再出结果。
“评审”指评议和审查;审议。一般是比赛的时候需要评审来决定选手的比赛结果。出处:明·张居正《论决重囚疏》:“况此等之人,节经法司评审,九卿大臣廷鞫,皆已众证明白,输服无辞。”
2.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实验报告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取样—把盘(评外形)一扦样—称样—冲泡—沥茶汤一评汤色一嗅香气—尝滋味一评叶底一审评结果与判定。
一、取样
1、初制茶取样方法:1匀堆取样法:②就件取样法③随机取样法
上述各种方法均应将打取的原始样茶充分拌匀后,用分样器或对角四分法打取100g~200g二份作为审评用样,其中一份直接用于审评,另一份留存备用。
二、把盘
1、将代表性茶样放入评茶盘中,双手持样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样匾里的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匀分布在样匾里的毛茶通过反转顺转收拢集中成为馒头形,这样摇样匾的“筛”与“收”的动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
2、用目测、鼻嗅、手触等方法,通过翻动,调换位置,审评干茶香气、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净度、含水量等。
3、用鼻嗅干茶的香气是否纯正,有无异杂味,香型。
4、目测其上、中、下段茶的情况和比例是否合理,外形形状是条形还是针形等,色泽是否有油润,还是枯暗,颜色是翠绿,嫩绿,或黄绿等,目测其外形的完整性,碎茶,末茶的比例,净度是否有非茶类的夹杂物。
5、手触茶叶,感受其的重实度,大概的含水量。
三、扦样
扦样就是扦取能充分代表该批茶品质,审评时所需的大概重量的茶样。
1、扦样时,要将茶样盘中的茶样用回旋法收到茶盘中,成馒头状,上、中、下段茶合理分布在馒头状中。
2、扦样时用三个手指,既姆指、食指、中指,由上到下抓起。
四、称样
称样就是称取能充分代表该批茶品质,审评该茶样时所需要的茶样重量。
将扦起的茶样缓慢放入称样盘中,同时眼观天平的重量变化,达到所需的重量立刻停止,一次性放够该茶样审评所需的克数。
五、温杯
在冲泡时一定要先温洗审评器具,温具目的是提升器具的温度和达到清洁器具作用,避免在冲泡过程中由于器具自身的温度太低降低审评杯中水温,达不到冲泡要求的水温,从而影响茶样的内质品质,清洁器具目的是清除残留在器具的气味 少宝免残留的气味影响该茶的品质。
六、冲泡
1、将称取好的茶样放入事先温洗好的审评杯中,将烧开的沸水(100°℃)注入审评杯中,一次性注满,加盖,计时。
2、多杯不同茶类审评时,就以需要最长浸泡时间的茶类所需要的时间计时。
七、沥茶汤
1、熟练者可用单手操作,食指扣住杯把,中指配合食指夹住杯把,姆指按住杯盖的凸高点,将审评杯卧搁在审评碗上。
2、初学者可用双手操作,一手握住杯把,另一手手指按住杯盖的凸高点,将审评杯卧搁在审评碗上。
八、评汤色
评汤色就是利用人体的感受器官眼睛观看审评其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3. 茶叶审评取样
这是茶叶里面的鞣酸遇到井水里面的二价铁离子形成鞣酸亚铁变成紫色的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因为水被污染了。
1.井水里铁离子超标并不是污染造成的,而是由于地质原因,即地层结构。
2.地下水在地下缺氧的环境中呈弱酸性溶解了铁以后就会这样。
3.这可以按程序取样送检就可以检测得到。(防疫、卫生、质检、环保、等部门都可以检测,单检测铁费用约150元每次,各地各部门收费不完全一样。)
4.取样程序:空矿泉水瓶用井水洗净,不要用洗涤剂清洗。抽水10分钟以后在管口装水,越满越好,迅速扭紧瓶盖,取样用的水不要经过任何容器,一定要刚抽的新鲜井水。取样后4小时内送检。铁超过0.3mg/L即为超标。(取样程序很重要,否则检测不到)
5.井水铁超标后会变黄沉淀有腥味有油膜等(超标不多时不是很明显)
6.井水抽到水池中(开口的),静置3天不加新的井水进去,取中间的水(不要水面和水底的),加入茶水是不会变紫色的,因为这时二价铁已经氧化成三价铁,不会再形成鞣酸亚铁了。
这种现象是自然现象,并非污染,重新打井或再打深井都不能解决,建议不要因此造成不必要浪费。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多地区有这样的现象,可通过安装除铁除锰设备解决这类问题。
4. 茶叶品评实验报告
一款垂直茶领域的直销类电商app,是爱茶人买茶、食茶、学茶、品评茶的好去处。茶友可以在此买到优质的普洱茶、绿茶、红茶、黑茶、白茶、花茶等六大茶类和袋泡茶、养生茶。线上逛茶馆的,茶人茶语、组建茶文化交流社区,互通茶艺、茶道、直播茶禅精髓,传承中国茶文化。名山名树差原地、茶品多、品质优、均为臻品,是爱茶人买茶、学茶、品茶平台!
5. 茶叶鉴别实验报告
闻 一般来讲,分辨一款茶的真伪,主要从香气、外形、味道三个方面入手。名茶符合所属茶类的好茶评定标准,大都香味纯正,沁人心脾。 若茶叶香味淡薄或根本无香味,甚至有异味,则不是好茶叶。假冒茶叶一般多为青草味,闻时要多加留意,细心分辨。 绿茶鲜嫩、味道清香、芬芳持久;红茶茶色乌黑油亮,有浓郁的香气;乌龙茶带有独特的香气或岩韵;普洱晒青毛茶新茶有浓郁的阳光味道等。
2.
看 各种名茶都有自己的外形特征,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鉴别方法。无论什么茶种,在看光度的时候,都要以有光泽为上。 有些品种要看条索,条索紧结的为好,松散的为差。 有的品种要看毫毛,毫多且长的为好,短而少的为差。 散茶品种里面,要求茶叶外表整齐匀称,不含有碎片和杂质。 以普洱茶为例,好的普洱茶条索紧实、茶色墨绿、光洁油润。
3.
冲泡 名茶冲泡后,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形状都各有特点,为假茶
6. 茶叶审评结论
1、审评杯碗
审评杯碗为纯白瓷烧制,各杯、碗的厚薄、大小和色泽要求一致。
① 红、绿、黄、白毛茶审评杯碗
大都是统一规格:杯高73mm,外径75mm,内径71mm,容量200ml。碗高58mm,上口外径98mm,内径94mm,容量200ml。
杯盖上有一小孔,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一层锯齿形或月牙形的小缺口,缺口中心深3mm,便于带盖把杯中的茶汤沥入评茶碗中。
② 红、绿、黄、白成品茶及花茶审评杯碗
杯碗的外形和毛茶审评所用的一样,碗的尺寸也相同,只是杯子在尺寸规格上稍小一些。杯高65mm,外径66mm,内径62mm,容量150ml。
③ 乌龙茶审评杯碗
杯子呈倒钟形,高52mm,上口内径80mm,底径45mm,容量100ml;碗高50mm,上口内径90mm,容量110ml。
④压制茶审评杯碗
由于压制茶的特点,所用的杯碗要比其它的大一些,杯高79mm,外径83mm,内径79mm,容量250ml;碗高65mm,上口外径107mm,内径100mm,容量250ml。
杯盖上有一小孔,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一呈锯齿形或月牙形的小缺口。
审评所用的杯碗,只有乌龙茶焖泡所用的杯子特别,其它茶品只是在规格容量上有差别。
7. 茶叶审评与检验论文
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8. 茶叶的审评与检验
GB/T 23776-2018是关于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方面的国家推荐标准。该标准的具体的编号及名称为: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该标准的具体的情况如下:
本标准规定了茶叶感官审评的条件、方法及审评结果与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
9. 茶叶的感官审评实验报告
1、茶学专业,两年以上茶叶或茶饮料行业技术研发工作经验。
2、熟悉茶叶的种类,熟练掌握茶叶的初制和精制工艺知识,具备良好的茶叶原料的选型、鉴别、拼配和感官审评技能,具有茶叶在饮料行业应用技术经验。
3、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茶叶原料的开发、审评、拼配和应用技术工作。为客户提供茶叶原料产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10. 茶叶感官审评实验报告
早在1915年,浙江温州就曾自发性成立过民间的“永嘉茶叶检验处”。中国在1931年建立第一个出口茶叶检验标准后,于1934年,1936年,1937年经过三次修订,使茶叶品质、着色、水分、灰分、粉末、包装等项的检验标准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3月由中央贸易部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商品检政会议,制定了《茶叶出口检验暂行标准》和《茶叶产地检验暂行办法》,1952年、1955年、1962年和1981年进行了四次修订。
其中从1954年开始,建立了4种出口茶叶贸易标准样(实物样),即:绿茶贸易标准样;特种茶标准样;小包装贸易标准样;红茶贸易标准样,并定期换制。1986年,国家商检局根据贸易需要,采用了ISO标准。1987年、1988年、又分别制定了出口茶叶中硒的荧光光度测定方法和出口茶叶感官审评室条件,使出口茶叶的检验方法标准趋于完善。在制定出口茶叶检验标准的同时,还制定了茶叶国家标准27项,专业标准8项,部、省级(地方)标准55项,其内容涉及品质指标、卫生指标、检测方法、包装材料、栽培、育种、茶叶机械、茶叶制品等,中国确实是世界上茶叶标准最多最全的国家。
11. 茶叶审评报告表
3克。喝绿茶用1:50的茶水比,注意冲泡绿茶时水温不要太高,差不多85--90度就可以了,沸水冲泡容易将绿茶中的多酚类物质给破坏,会出现明显的涩感。
我国审评红、绿毛茶用的审评杯容量为200或250毫升,其杯口上为弧形小缺口。审评乌龙茶的审评杯为容量110毫升的有盖茶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