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外茶叶评审(国外茶叶研究)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05 16:32   点击:17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国外茶叶研究

,中国茶叶产量占全球茶叶产量四成以上,国内茶叶市场规模超过2600亿元。近年,茶叶的品牌意识开始增强,市场上兴起了一批茶叶品牌。2021年浙大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报告采用科学、系统、量化的方法,通过对茶叶品牌的消费者评价调查。

下面简单盘点中国前十大茶叶品牌。排在第十名的茶叶品牌巴陵春,是湖南洞庭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集茶园栽培管理、生产、加工、销售、茶艺服务、茶文化宣传及观光旅游为一体。巴陵春黄茶是岳阳黄茶的主导品种之一,按茶类分为散茶(银针、毛尖、花香黄茶、黄大茶)和紧压黄茶。

云南滇红集团凤牌位居第九,集团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制茶名企,位于云南省凤庆县,被誉为“中国红茶之都”。凤牌茶叶还荣获 “中华老字号”称号;汉家刘氏排第八。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老字号混合所有制茶企业,以“汉家刘氏”品牌形象为推广手段,生产有绿茶、黑茶、红茶、白茶等,还兼顾其他茶类和茶食品。

更香茗茶排第七,公司以更香有机茶为主导产品,还包括有机绿茶、茉莉花茶、珠茶、眉茶、乌龙茶、普洱、茶具等多个品种;采花排在榜单第六,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科研、生产、销售、茶树种苗繁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采花茶现已畅销全国多地,并出口到海外市场。

福建品品香茶业的品品香品牌排在第五,品牌价值约10.62亿元。公司主营“品品香”和“晒白金”系列白茶产品、“香朵朵”茉莉花茶。品品香白茶从原材料进厂、生产加工、产品检验、成品出厂建立管理程序,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闽榕茶业的崟露排在榜单第四,品牌价值为12.41亿元,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对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卓越贡献,产品多次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

榜单第三名是新坦洋,品牌价值达13.01亿元。福建新坦洋茶业集团,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研发、观光农业、标准化建设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连续十年荣获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称号;江西省宁红集团的宁红排在榜单第二,品牌价值达到13.96亿元。宁红工夫茶产于江西修水,当地土质肥沃,有机物质含量丰富,给茶树发育生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

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榜第一名是吴裕泰,品牌价值达16.80亿元。北京吴裕泰茶业始创于1887年,至今有着一百余年的历史,国内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打造以花茶为核心,七大茶类共同发展的丰富产品线。相继推出了茶月饼、茶食品、茶冰激凌、茶爽无胶口香糖等一系列茶叶深加工产品。从产品包装设计到宣传推广,注重传统文化、茶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全国

2. 国外茶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的茶叶历史悠久,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四五千年了,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好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中国茶对世界贡献太大了,你知道谁是引种中国茶树最早的国家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种植以及利用茶叶的国家。作为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产业与当今世界各主要产茶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甚至可以说,当今世界主要产茶国种植的茶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种栽培的。

目前,世界主要产茶国有60多个,大多分布在亚洲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茶树品种和生产工艺特点的不同,其所产出的茶叶类型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受到了中国茶树栽培种植加工的影响。

日本是世界上引种中国茶树最早的国家。

805年,日本僧人最澄(762~822年)到中国学佛,回国时从浙江天台山携带茶籽,播种在位于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这是日本最早栽种茶树的记载,至今在比睿山日吉神社的池上茶园仍矗立着“日吉茶园”之碑,成为日本最早栽种茶树的记载。

806年僧人空海再次从中国带回茶籽种植于奈良县,由此,逐步传播到中部和南部各地。日本的茶业经过了长时间的缓慢发展,进入明治时期(1868 ~1911年),由于推行各种振兴政策,整个茶产业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从1871年1.7万hm2到1911年达5.0万hm2,基本上与现在的茶园面积接近。茶叶产量从1876年的0.9万t到1891年达到2.7万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41 年茶叶产量达到6.2万t;其后,随着日本的战败,到了1946年茶园面积仅为2.4万hm2,茶叶产量也只有2.1万t。经过战后8年的恢复,才达到战前水平。

1954 年茶园面积为3.5万hm2,产量为6.8万t。近10年来,日本的茶园面积一直稳定在5万hm2左右,2011年为4.6万hm2,茶叶产量为7.8万t。

日本现有44个府(县)产茶,主要产区有静冈、鹿儿岛、三重、奈良、宫崎、京都、熊本、佐贺、福冈和琦玉10个府(县)。这10个府(县)的茶园面积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80%,产量占90%。

其中静冈县是产茶最多的县,面积占全国的40%,产量占50%。日本生产的茶叶几乎全是蒸青绿茶,有玉露、碾茶、玉绿、煎茶和番茶等品种。日本一年的茶叶消费量在15万t左右,每年需从中国进口乌龙茶和绿茶,从斯里兰卡和日本较重视茶叶科研,在静冈设有全国的茶叶试验场,并在鹿儿岛设分场。每个产茶县都专门设立茶叶试验场,既从事茶叶科学研究,又负责科学技术的推广。

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现有茶农约24万户,平均每户茶农拥有茶园面积在0.17 hm2左右。南部茶区——鹿儿岛,每户拥有的茶园面积较多,在0.5~20.0hm2。由于实行互助会、合作社或股份制经营,每户较少的茶园面积并不影响管理的现代化和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

除了 日本,还有其他几大产茶大国,都从中国直接或者间接引进过茶树。

1.印度,印度的种茶规模仅次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产茶国。印度的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239年前。目前,我们可以查询到的印度最早引种茶树记录是公元1780年,由当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进茶籽尝试性种植栽培,但是这一次引种并未获得成功。

  到了公元1834年,英国派驻印度总督威廉·班庭克在印度成立了第一个茶叶委员会,专门研究从中国引种茶树技术,并且派员到中国学习种植茶叶技术,招募种茶工人,购买茶籽。5年后的1839年,印度生产出第一批茶叶,开创了印度种茶成功的历史先河。

2.肯尼亚

  非洲国家肯尼亚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一,目前产茶规模排名世界第三,非洲第一。肯尼亚是间接受到中国茶叶种植影响的代表性国家,肯尼亚茶树是从印度引种的,时间是公元1903年。

3.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原先排在世界茶叶种植的第三位,在2011年被肯尼亚超越以后,落到了如今的第四位。

斯里兰卡是受中国受栽培种植直接和间接双重影响的主要产茶国。最早在1824年,荷兰人将中国的茶籽带到斯里兰卡进行了小规模的种植。1839年又从印度阿萨姆引种部分茶树,但规模不大。

  后来一直到1867年,斯里兰卡才开始大规模的茶叶种植。

4.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茶叶主要种植在爪哇和苏门答腊岛,海拔高度在700米至2000米之间,属于典型的高山茶园。历史记载最早的引种记录是在公元1684年从日本将茶籽带到印尼,但是种植并没有成功,直到1872年,从斯里兰卡引种更符合当地种植环境的阿姆萨茶树品种,才有所成功。

5.阿根廷

  阿根廷地处南美洲,是南美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阿根廷的茶叶种植历史较短,距今大约100年左右。当然,阿根廷的茶树种植也是从中国引进茶籽开始的,时间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

总之,从以上几个主要产茶国的种植茶树历史来看,它们大多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种茶的影响。从中国带回茶籽进行种植,并且利用中国的相应种茶技术,并加以培育改良,不断适应当地的种植环境,从而形成了符合当地情况的栽培技巧,成就本国的茶叶发展大计。所以说,中国对世界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甚至可以说影响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于这一点,无可辩驳,确实如此。

3. 国外对茶叶的研究

茶叶在国外是很受欢迎的。

因为,在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

例如: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等级和价格。

  英国:英国各阶层人士都喜爱饮料。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他们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

  泰国: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却了,甚至冰冻了,这就是冰茶。在泰国,当地茶客不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

  蒙古:蒙古人喜爱吃砖茶。他们把砖茶放在木臼中捣成粉末,加水放在锅中煮开,然后加上一些盐巴,还加牛奶和羊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较特别,先将陶壶烫热,放一茶匙茶叶,然后以沸水注于其上,浸七、八分钟,再将茶叶倾入另一热壶供饮。通常加入乳酪与糖。

  俄罗斯:俄罗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柠檬一片,也有用果浆代柠檬的。在冬季则有时加入甜酒,预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许多白糖,只喝二三杯这种甜茶,嘴里就会感到粘糊糊的,连饭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花里几片新鲜薄荷叶和一些冰糖,饮时清凉可口。有客来访,客人得将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礼貌。

  南美:南美的马黛茶。南美许多国家,人们用当地的马黛树的叶子制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们是用吸管从茶杯中慢慢着品味着。

所以说,茶叶在国外是很受欢迎的。

4. 国外学者对茶叶出口的研究

中国一直是世界茶叶的主产国家!也是世界茶叶产量和出口最多的国家!2017年进口量第一的国家是俄罗斯!俄罗斯国人每年对进口茶叶也是有依赖的!其实巴基斯坦每年进口茶叶量也是世界前列的!目前全世界主产茶叶国家有64个!亚洲22个!非洲21个!

美洲12!大洋洲4个!欧洲国家5个!

5. 茶叶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钟辉茶博士靠谱!

茶博士检测还算是可靠,茶博士检测平台让你可以更好的了解茶叶,同时在这里有着新鲜的茶叶给你进行采购,你可以仔细选择,平台上每一种茶叶都会标有来源、文化、种类等等信息,只为传播茶叶的文化和底蕴给你带来最好的商品。一些喜欢茶的用户也可以在这里互动交流,交流饮茶的一些文化知识。

6. 茶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茶始于神农,兴于唐宋。据研究,在商朝周武王联合部落尊长伐纣,尊长就曾进贡茶叶。西晋(公元265-316年)已有贡茶的记载,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也记有贡茶。到了唐朝,开始有名茶的记载。各朝代有关名茶的著作如下:(一)唐朝(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李肇著《唐国史补》、陆羽著《茶经》(公元775-780年)以及诗人李白、卢仝、白居易、杜牧等的诗歌中,均有名茶记载。(二)宋朝(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床史·食货志》、欧阳修著《归田录》、叶梦得著《辟暑录语》、宋徽宗著《大观茶记》、蔡襄著《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唐庚《斗茶记》、熊藩《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均有名茶记载。

(三)元朝(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马临《文献通考》对名茶和茶的产地作了记载。西湖龙井始于元代,虞集的《游龙井》诗中有记载。

(四)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277年。有关茶叶的专著很多,达五、六十种,记载的名茶也多。其中以顾元庆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著的《茶谱》和屠隆于万历十六年(公元1590年)撰的《茶笺》,以及许次纾于万历二十五年撰写的《茶疏》这三部书中记载较多。

(五)清朝(公元1644-1911年):共268元。有《广群芳谱茶谱》、陆廷灿所撰《续茶经》,彭昌运的君山茶诗。

据查证,清朝以后,传统名茶没有间断,一直延续到现在。其中有绿茶类: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老竹大方、恩施玉露、长溪珍眉等;黄茶类:君山银针;黑茶类: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湖南天尖;白茶类:白毫银针、白牡丹;青茶类: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凤凰水仙;红茶类:祁门红茶。茶叶随着时代的兴衰而时兴时败,特别是战争年代,民不聊生,茶园荒芫,名茶得不到发展,反而有的停产失传。新中国成立后,百业俱兴,特别是近年来,传统的历史名茶得以恢复,新创制的名茶如雨后春笋,这些品质优异、风味独特的名茶,不断满足了消费者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名茶加工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7. 国外茶研究文献

最早的涉茶文是西汉王褒的记事散文《僮约》,其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王褒字子渊,汉朝著名文人,生卒年不详。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他的生卒年失载,只知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在汉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时期。

8. 国外茶叶研究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树种植国

  中国拥有3000多年的饮茶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也是茶园面积增速最快的国家,2014年茶园面积265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156万公顷,增幅达143%。印度位居第二。

  由于茶园面积增加及科技进步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世界茶叶产量稳步增长。2014年,茶叶产量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日本和孟加拉国。

  科技创新成果成21世纪以来茶产业发展亮点

  如今,世界茶叶生产早已不是过去小农经济时代粗放的生产加工方式,与茶叶有关的产业链条发生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茶产业不再是原茶产品的简单售卖,而成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环节。21世纪以来制茶工艺和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涉茶产业的发展也日趋多样化。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涉茶产业,都离不开科研,科研会带动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贸易的繁荣,不仅会提高茶叶的产量,还会提高茶叶的质量,更会随之提高茶叶的销量。21世纪的世界茶业在科技工作者和先进科技技术共同推动下,在茶园管理、栽培育种、生产工艺方法、产品创新和销售管理等方面均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21世纪以来茶产业发展的亮点。

9. 国外茶文化研究文献

公元780年左右,《茶经》问世,《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自陆羽著《茶经》之后,茶叶专著陆续问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明代钱椿年撰、顾元庆校《茶谱》、张源的《茶录》,清代刘源长《茶史》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