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没有炒的茶叶(没经过炒的茶是什么茶)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06 02:44   点击: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没经过炒的茶是什么茶

烟味。

1-茶叶的烟味包括木炭味、煤烟味和竹味等。烟味较轻的茶,能够闻到,尝味时尝不出来;热闻时能够闻到,冷闻时就消失了,这类茶是次品茶。如果香气、滋味中带有严重的烟味,热闻和冷闻能够闻出烟味,经过复火或者长期存放烟味也没有消失的茶叶,就是劣质茶。

(2)焦味。

在杀青、烘炒的过程中温度和技术没有掌握好,焦叶焦芽,冷闻闻不出焦味的茶是劣质茶。冷闻闻不出焦味或者经过存放一段时间焦味消失的茶是次品茶。

(3)酸馊味。

鲜茶叶摊放不当,青叶、发酵叶堆放时间太长,茶叶的温度太高,使茶叶产生酸馊味。酸馊味较轻或者经过复火等措施处理后能够消失的茶是次品茶。酸馊味经过处理后没有改善的茶是劣质茶。

(4)日晒味。

干燥过程以日晒代烘炒,产生严重的日晒味。冷、热、品尝均能闻、尝到日晒味者为劣质茶;程度较轻,或热闻能闻出,冷闻日晒味即消失者为次品茶。

(5)陈霉味。

茶叶不干,保管不善,空气的湿度大,茶叶含水量超过8%,结果茶叶陈化或者霉变。陈霉味较轻,干嗅没有茶香,呵口气能够闻出霉气,经过复火处理后陈霉味消失的茶是次品茶。干湿评香味有严重的陈霉气,复火后陈霉气没有消失,汤色浑浊的茶是劣质茶。

(6)红梗红叶和花青。

绿茶叶底红梗红叶严重,红茶叶底花青严重,都是劣质茶,较轻的茶是次品茶。

(7)夹杂物。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老梗老叶、茶子、茶果和非茶叶夹杂物是次品茶,严重的茶是劣质茶。

(8)其他异味。

茶叶污染有色腥、樟脑、农药等异味的茶是劣质茶,较轻的或者处理后异味消失的茶是次品茶。染有有毒物质的劣质茶不能饮用。

2. 为什么茶要炒

茶叶加工的后期阶段,会将茶叶在高温环境下翻炒,使茶叶中香味物质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挥发出来,让加工好的茶叶具有浓郁的香味,此工序也成为提香。

然而,由于通过情况下茶叶中的香味物质温度越高,其挥发出来的香味才挥越加浓度,但从另一方面讲,温度越高,对茶叶的有效成分的破坏程度也越高。因此,在为了使茶叶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茶叶的香味难以得到提高。

3. 没经过炒的茶是什么茶类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具有促进血糖平衡、明目、保肝护肝、抗衰老等功效。

4. 茶为什么要炒 不直接喝

几乎所有茶在泡的时候不需要洗茶。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近年,洗荼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冲泡程式之中。

按《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条的解释:洗茶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并认为这是一种古人遗风习惯。不洗茶,往往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不少人人云亦云,有的饮茶者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有时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有洗茶习惯的地区是广东、福建、台湾,那里生产的凤凰单丛、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冻顶乌龙等乌龙茶系列,多属中叶种,叶肉比较厚,有些人习惯将茶冲上开水经过数秒以至数十秒钟,再将水倒掉,认为这样可洗去散茶中的尘末,又能使叶片伸张,也利于香气的散发,还认为乌龙茶耐泡,倒掉一、二次茶水也没关系,这样,茶叶精华便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有的人在宣传茶艺时把洗茶列为乌龙茶程式,有的人在潮州工夫茶艺演示程式中写道:首冲勿饮茶需洗。有的还介绍广州人饮工夫茶习俗写道: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倒进茶壶里,开头一两次茶水要倒掉。这就无异将饮茶冲泡的这种程式当作茶艺规范,云南某家经营普洱茶的老字号,在茶叶刊物上登出的广告,建议顾客以沸腾的水洗茶一次,泡5分钟。

有人认为绿茶也应该实行洗茶,我们在2001年广西刘三姐杯茶艺大赛上以及在河南一些地区看到泡绿荼也有洗茶的做法,这是更不可取的。因为绿茶的采摘时间一般较早,采摘标准都较嫩,而鲜嫩的芽叶中氨基酸和咖啡碱等构成茶叶鲜爽度的物质又极易溶于水。据经验,一次冲泡绿茶(5分钟),氨基酸可溶出50—80%,这样,绿茶如果要洗,茶中精华会流失更多。

长期以来,潮州工夫茶可谓洗茶成风,积习难改,如上所述,要洗茶一、两次,开头一、两次茶水要倒掉,潮州人有一种术语:一过(遍)脚泻(洗脚水),二过茶叶,三过要喝赶不着。意思是第一冲茶就像茶叶的洗脚水,是要倒掉的;另有一说,是制茶时烘焙茶叶须高温,加上制茶的时候须用脚(踩)揉,所以经常是脚下流汗,因此必须冲去这洗脚水。所以,这种习俗对潮州人形成一种似乎是讲究饮茶的观念;第一巡茶照倒不留,有点贫贱不能移的风骨,可这第二巡冲出的茶似乎还只泡到茶的面,还没透心,第三巡冲出来的茶水被认为是上品。就第三巡茶开始喝,而且心目中这第三巡茶的味道近乎崇高。

殊不知,这种陋习沿袭于旧时代的落后手工制茶法,尤其是脚揉茶,这种低又不卫生的方法也曾经被外国人以此为借口,在报章上写文章并配以中国茶农用脚揉茶的照片登出来,显示:饮中国茶不卫生,从而达到将中国茶排挤出市场的目的,这也是中国茶出口历史上从兴盛时期(1866—1889年)走向回落时期(1890—1917年)乃至大落时期(1918—1949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此看来,洗茶一词既不科学,又因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贬低了中国名茶的美誉度。尤其是日本继欧盟对输入中国茶以农残留问题而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找到所需的借口。也使中国乌龙茶输往日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减少。

而现代中国已经普遍采用科学产制茶叶,机械化制茶,用脚揉茶也早就不存在,上述这种陈旧的观念应当改变了

其实,鲜叶从茶树上才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炒青、揉捻、烘培、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质、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即注沸水即倒掉,或用刮沫淋盖迅即去除。这第一泡茶操作,主要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享受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第一泡的有效成份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对人体健康和享受茶的美味均有益。根据经验,茶的有效成份在第一泡后三秒钟即开始浸出,若缓慢倒掉茶水(超过三秒钟),茶中有效成份就会大量损失,所以要快倒,这点是很重要的。  

对于洗茶遗风,我们也要科学、客观、认真考证,从实际出发。将洗茶一词改为温润泡为宜。乌龙茶的赋香物质丰富,其香气化合物以中、高沸点居多,低沸点芳香成分相对少些,因此宜用沸水冲泡,以求上佳的品茗效果。在洗茶问题上不仅是泡茶术语的更改,在操作上也须作相应如上所述的改动、调适。如果第一泡要倒掉,也应即冲即倒(不宜超过3秒钟)这样既可起到预热作用,诱发茶香味,又可以保持茶中的有效物质。

5. 没有炒制的茶叶

红茶,绿茶不属于再加工类茶。

1、所谓再加工茶类,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六大基本茶类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再次加工而成的茶叶。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工艺茶、非茶之茶。

2、我们通常讲中国茶叶按照制作方法和不同的品质分为六大茶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是加工茶,但不是再加工茶。

6. 没经过炒的茶是什么茶啊

基本上就是绿茶了,只要通过口晾晒就可以沏泡饮用。

7. 没经过炒的茶是什么茶叶

毛尖,属于绿茶或黄茶的一个子产品,一芽一叶、一芽两叶茶青炒制后命名为毛尖。较著名的有古丈毛尖、白马毛尖、沩山毛尖、都匀毛尖、信阳毛尖、大庸毛尖、 合箩毛尖、秀山毛尖、赣州上犹毛尖。外形比较细直、圆润光滑,茶叶全身遍布着白毫,茶汤的味道十分的鲜浓甘爽独特。

毛尖,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碧绿,茶叶舒张开来,慢慢沉入杯底,茶叶片片匀整,柔嫩鲜绿光滑。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