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清朝末期的茶叶有什么(清代茶叶已有几大类)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0 03:08   点击:31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清代茶叶已有几大类

六大茶类基本形成于唐宋时期,齐全于清朝。

中国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

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犒劳周武王军队,曾“献茶”。《华阳国志》是信史,可以认定:不晚于西周时代,川北(七佛贡茶)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

乌龙茶,亦称青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

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观察方法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

“黑茶”二字,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甘肃通志》)。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发酵特征,实为黑茶无疑。

2. 六大茶类齐全的年代是明代还是清代

现代意义的茶壶,应该是始于唐代。茶具是和人们饮茶的方法分不开的,茶具是发展的是变化的。

1、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茶具是2070年前:

西汉 (公元前63年)王褒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已而盖藏”的文字,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说明当时饮茶已经有茶具了。

2、中国人明确记载使用茶具是在1700年前:

西晋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里的“鼎”当属茶具无疑。

3、明确有茶壶,应该是在唐代(包括五代)时:

到了唐朝(含五代),茶已成为日常饮料,开始讲究喝茶的情趣,出现了茶艺(这是日本茶道的来源)。此时的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开始注重茶具如何对茶的色、香、味进行保留和提高,开始欣赏茶具本身的艺术性。现代意义上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快速发展。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现在有些地方把泡茶叫“点注”,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的。

4、到了宋代(含金、辽) ,饮茶方法出现变化,由过去的煎茶改为点茶(把茶叶碾成粉末状,用沸水冲泡调制)。但基本延续了唐代的茶具形式,致使出现了点茶的瓶。瓶的功能大致等同于现在的壶。

5、元代的茶具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

6、明代茶具,因为茶饼变成了茶叶,所以发生巨变:

明代开始,人们不再饮用茶饼,条形散茶在全国范围兴起,饮茶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等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明代对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因为从明代至今,人们使用的茶具品种基本上无多大变化,仅仅在茶具式样或质地上有所变化。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

7、清代,茶的种类开始大发展:

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但这些茶的形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所以清代的茶具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

8、当代现代名目繁多,做工更精,质量上乘:

饮茶的方法没有变化,但是开始追求茶具的品质,材料、样式、做工等等,开始追求茶具的形式,贵的有如金银茶具,廉的如竹木茶具,此外还有用玛瑙、水晶、玉石、大理石、陶瓷、玻璃、漆器、搪瓷等制作的茶具,数不胜数。

所以,现代意义上的茶壶,应该是始于唐代。

3. 清朝出现了哪一种新的茶叶品种

古代中国人最早从发现野生茶树到开始利用茶,是以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的。

而传说第一个品尝茶树的鲜叶并发现了它神奇的解毒功能的人就是神农氏。在汉代托名神农而作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而神农氏是什么时代的人呢?《庄子篇》称:“神农之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可见他生活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 据考证,茶的发现与利用迄今当有万年左右的时间了。

古人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便以火生煮羹饮,就像今天我们煮菜汤一样。在茶的利用之最早阶段是谈不上什么制茶的。那时人们把它作羹汤来饮用或以茶作菜来食用。

《晏子春秋》这本记载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宰相晏婴生平事迹的史书,有一段以茶作餐菜的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说晏婴身为国相,饮食节俭,吃糙米饭,几样荤菜之外只有“茗菜而已”。晏婴吃的这种“茗菜”,就是新鲜的不经晒干的茶叶。这种以茶作菜的风俗,就是在现代还有某些地方仍保留着。如云南省基诺族至今还有吃“凉拌茶”的习惯,把采来的新鲜茶叶,揉碎放在碗里,加上少许大蒜、辣椒、盐等配料,再加上泉水拌匀,就成为美味可口的佳肴了。

后来,到了周朝和春秋时代,古人为了长时间保存茶叶以用作祭品,开始把茶叶晒干,以便随时取用。而将茶叶晒干,用水煮羹的饮茶法,持续了很长时间。晋朝人郭璞为《尔雅》这部古代字典作注时还说,茶叶“可煮作羹饮”,说明晋朝人还采用这种饮茶法。

生煮或晒干到用时再煮羹的羹饮茶,是古代最原始的茶类。生煮和晒干的羹饮茶,严格说来,又有一些区别。采下的鲜茶叶,经过阳光曝晒,内质发生一定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古代最早的制茶法,使茶便于保藏和运输。

4. 清代初期出现后我国六大茶类已经齐全

琅源松萝,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碧螺春,涌溪火青,等都是创制明清时代的传统名茶,而龙井则在公元900年时就已驰名中外,南京雨花露,杭州旗枪,安徽屯绿,大红袍,以及江西江苏云雾茶都是畅销国外的上品。

5. 明代茶叶的种类有什么

明代就开始发展各类散茶工艺,出现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而到了清代,又产生了很多名茶,比如边销茶得到发展,产生很多紧压茶类。到了清代初期,乌龙茶出现了,至此六大茶类全部现身,这也为以后的六大茶类的划分有了一个基础存在。

而正式提出六大茶类的划分法的是近代茶学家陈椽教授在1979年撰写了《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提出的,是各类茶叶叶绿素破坏程度及黄烷醇类变化程度的顺序,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这种分类法既体现茶叶品质又体现了茶叶制法的系统性。

6. 清代茶叶已齐全有哪几类

清明节后到谷雨前的茶叫雨前茶。

7. 清代的茶叶

大红袍:

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还有另一说法,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

铁观音:

铁观音原产地安溪县,此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民谚说:“四季有花常见雨,严冬无雪有雷声”,可谓得天独厚。内安溪群山环抱,土质大都是红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宜于茶的生长,又可谓得地之灵气。安溪铁观音条索肥壮,卷曲紧结,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清香悠长,品之滋味浓郁,醇厚甘鲜,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带蜜味,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正是独特的天时地利让安溪铁观音茶叶“沐日月之精,收山峦之气,得烟霞之华,食之能治百病”。常饮铁观音茶,有益于祛病保健,养生长寿,犹如观音菩萨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铁观音茶叶色有独特的乌润砂绿铁色,故称之为“铁观音”,这样解释,顺理成章,我以为更恰当。

龙井茶:

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

8. 清代茶叶六大茶类

我是芸品茶舍老张,可能习惯了喝老茶,也就习惯了大家这样的称呼。

说到茶从哪个朝代开始出现,很多人认为是唐朝,其实并不是这样。唐朝仅仅是因为国立强大,让茶与茶文化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所以,不能简单认为茶开始的年代就是唐朝。对于茶叶从哪个朝代开始,学术界一直有着一定的争议。

追溯历史

要说茶从哪个朝代开始,就一定要先去了解,茶从什么开始让我们认知,大家普遍的观点是从《神农百草经》也让我们对茶有了认知,而那个时候并没有茶这个字,而是荼。于是,一些人认为这不能算作茶的定义。

那么,不如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以及茶文化的发祥地。你知道最早的茶树在哪里吗?哪里有最早的培植性茶树吗?

中国最早的茶树在我国云南省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这棵茶树距今已经有3200年的历史了。而最早出现栽培型的茶树同样位于云南省宁洱县,距今有2700年的历史。从茶树的起源上,似乎我们能够找到一些踪迹。

时间考证

从茶树的年龄中可以初步判断,从西周、东周,也就是距今3000年前,茶叶就开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不过那个时候茶叶的作用主要用于食品,并没有发挥饮品的作用。

秦朝距今2300年的历史,从那时起,茶叶不仅是药用的价值,大范围栽培型茶园的种植,茶叶真正作为饮品进入日常的范围。

汉代,清朝赫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茶文化的最初面貌,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2000年以前,茶叶开始了商业化的发展,最早的茶叶交易中心在我国的成都。

唐朝距今1200年前,由于经济、文化、政治处在鼎盛时期,茶叶更是成为朝野,乃至广大民众的生活必须。也就在这个时候,别奉为茶圣的陆羽,写下了奠定茶叶基础的鸿篇巨著《茶经》,也在此书中,真正第一次将“荼”改为了“茶”。这也是茶叶在我国历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宋朝在延续唐代的基础上,对于茶叶冲泡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再次的升级,同时,也因为茶文化的盛行,在此时出现斗茶的现象。

元朝与明朝,在之前的工艺基础上,制茶工艺再次改良,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黄茶、黑茶和花茶。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的清朝,茶叶已经风靡全世界。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现有六大茶类的雏形,此时,贡茶之中也有了很多品种,其中普洱茶作为皇宫的挚爱,首次得到的发展,也就在这时形成了茶马古道的文化。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为我们精神的必需品。

能饮一杯茶,喝好一杯茶,就是一种清福。

申明:此文是【芸品茶舍老张】的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一杯地道好茶,传播茶叶文化。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正。让你的评论,给文章再次添彩,让你的转发,使文章更有活力。期待你的关注!

9. 清代茶叶有几大茶类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产于杭州西湖的一种名茶,这种茶一年才生产两次,这种茶由雨前龙井为最好的产品。到如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记载,在清朝时就已经被赐为御茶,而如今更是被列入成外交礼品茶,西湖龙井当中产于狮峰的龙井被人们认为是质量最佳的。

2、茶碧螺春

碧螺春,盛产于江苏省太湖的洞庭湖当中,所以又得名洞庭碧螺春,归属绿茶的一种。这种茶芽嫩且香,形状纤细,布满绒毛。

3、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盛产于河南信阳市一带,起源于民国初年。归属绿茶的一种,信阳毛尖的重点特性是:1芽1叶,或1芽2叶,外表光滑,细直,嫩芽背面生长的一层细绒毛呈白色且多,颜色青绿,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沏好后水色明亮,香味能够保持很久,味道醇厚浓烈,进口回甘。

4、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盛产于湖南岳阳的君山,由于茶叶细得像针,所以被叫做君山银针,君山银针统统由茶芽制成,满身分布毫毛,颜色鲜亮,里面呈黄橙色,长短匀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