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农本草经关于茶叶发现的记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在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之前,中国的古代史料中,早已有关于茶事的记载了。例如,在茶史研究上,每每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通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是我国流传很厂,影响很深的一个古代传说,这在《史记•三皇本纪》、《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若按此推论: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迄今当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不过,正式见诸文子记载的,是公元前200年左右秦汉年间的字书《尔雅》,称茶为“槚”;汉代司马相如的《凡将篇》,称茶为“荈诧”,将茶列为二十种药物之一,是我国历史上把茶作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
茶起源于何时?按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可以追根溯源,先找到茶树的亲缘。据研究,茶树所属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的早期;双手叶植物的繁盛时期,都是在中生代的中期;而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出现,又是在中生代末期百垩纪地层中;在山茶科里,山茶属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它发生在中生代的末期至新生代的早期;而茶树在山茶届中又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所以,据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
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野生大茶树遍及南方诸省,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多有发现。据陈兴琰报导,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云南省勐海县巴达的大黑山密林中,发现一株树高32.12米(前几年,树的上部分被大风吹倒,现高14.7米),胸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估计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周围都是参天古木。据虞富莲报导,在海拔219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怕令黑山原始森林pl,也有一株树高21.6米,树干胸围1.9米的野生大茶树。在勐海县南糯山还有一株大茶树,树高55米,树冠10.9x9.8米,胸围1.4米,据当地哈尼旅史记传记,此茶树种植已历55代,达800之久。这些古老的大茶树是当今存世的活文物。
2. 神农本草经关于茶叶的记载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叶生产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里记载了茶叶的起源和传说。《神农本草》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记载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关于这段记载,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茶的起源与传说一种传说是,神农为人们治病,亲身去尝试各种草木治病的功效,在煮水的时候,偶然有茶叶从枝头飘入锅里,因此发现了茶叶可以作为治病的饮料。
3. 神农本草经记载茶
茶的起源与典故:据茶的起源要推究到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氏时代。神农氏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神农氏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氏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就把它命名为"茶"。
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氏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神农氏为茶祖的人,是茶圣陆羽的《茶经》,文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者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这一传说一直流传到当代。
神农氏既是饮茶之祖,理所当然就是“中华茶祖”。
4. 神农本草经对茶的记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最早利用茶的,便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传说中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上古传说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透过这些传说和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茶的药理作用。
当然,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日常生活中时常饮茶的习惯,应该来源于巴蜀人。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巴蜀人后来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做一种日常饮料。《竺国游记》当中就曾记载:“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
秦人入蜀以后,茶逐渐被带向全国,人们对于茶越来越重视,“茶”(cha)音正式诞生。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饮茶是茶文化诞生的基础,没有日常饮茶的实践活动,茶文化也不可能诞生。不过,关于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一直没有定论,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古籍记载,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茶,西汉已有饮茶之事的记载,东汉华佗《食经》就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记
可以看出,连名医华佗也已经注意到茶的“意思”,人们不再拘泥于茶的药理作用,有一部分人平时也喜欢饮茶。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
5. 《神农本草经》关于茶叶发现的记述
对于茶的药效,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记录。
6. 神农本草经关于茶叶发现的记述有哪些
神农尝百草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神农看到人们得病,又到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此立誓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
和神农尝百草有关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神农尝百草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神农看到人们得病,又到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此立誓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
和神农尝百草有关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经验成果的专著。
7. 神农本草记载茶为
古人传说始于黄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这是一则关于茶的传说,可信性有多大,尚不可知。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茶最早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药用功能是解毒。因此,当时茶并未进入人们日常生活饮料系统。 根据文献记载。茶的种植和使用,始于秦汉时期.《汉书·地理志》有“茶陵”。
茶陵,在今湖南省,汉代属长沙郡,以位于茶山之阴而得名。西汉王褒《童约赋》有“烹茶尽具”和“武都买茶”的记载,武都,在四川绵竹县北,是当时的茶叶产区。当时的饮茶方式十分粗放,一般是将茶叶采摘回来,稍事加工后煮汁自饮,或用来招待客人。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位名叫陆羽(鸿渐)的茶圣。他总结了历代制茶和饮茶的经验,写了《茶经》(三卷)一书,并创造了全新的制茶方法。陆羽的《茶经》对茶的起源、种类、特征、制法、烹蒸、茶具、水的品第、饮茶风俗、名茶产地等作了全面论述。
特别对饼茶的制作技术和加工,总结提出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 关于茶的煎用,陆羽认为要得茶中“三味”,达到“极精”地步,先得克服“九难”,即采造、鉴别、器具、用火、用水、烤制、碾末、煎煮、饮用九项选择。
且规定了具体要求。当时陆羽还曾被招进宫,为皇帝煎茶,得到赞赏,于是茶道大兴。到了宋代,中国的饮茶习俗达到了穷极精巧的地步。 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都有关于茶饮的专著。如宋徽宗(赵佶顺《大观茶经》、蔡襄的《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赵汝丽的《北苑别录》、宋子安的《试茶录》等。
这时民间还出现了茶户、茶市、茶坊等交易、制作场所.当时茶的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宋代饮茶习俗中,最有特色的是斗茶。 斗茶,不仅是饮茶方式,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享受。蔡襄的《茶录》一书,就是专门讲斗茶艺术的著作。
其中提到斗茶时茶的加工、斗茶工具、斗茶方法等.北宋中期,斗茶习俗风靡全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斗茶为乐事。这样,就把饮茶的美学价值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明清时期,茶叶的加工制作和饮用习俗有了很大改进。
此时,炒青制茶法得到普遍推广,于是“冲饮法”代替了以往的“煎饮法”,这就是 今天所使用的饮茶方法。 茶饮进人饮食文化体系,虽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但各民族、各地区的饮茶习俗,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从美学角度讲。
色、香、味是茶饮习俗中共同追求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除茶叶本身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饮茶所用的水质要好。 其中,水质以山泉水为上品,用它冲出的茶,汤色明亮,香味具佳;茶具,以江苏宜兴紫砂陶为上品。
茶具要清淡高雅,古香古色,最好与居住条件。主人的身分地位文化修养相协调;沏兹方法(包括水温和不可彻得太满),俗谚”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是说敬酒和敬茶的方式有所区别。敬酒时要斟满酒杯,表示相互间的盛情;敬茶时,则不可太满,要让客人慢慢品尝,急缓之间,包含了酒俗与茶俗中的刚、柔之美. 茶俗始自民间,形式多种多样.汉族茶俗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广东潮州的“工夫茶”和苏州的“七家茶”.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盛产茶叶,相应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茶习俗。
就是在不产茶叶的民族中,也随着茶叶贸易和生活的需要。嗜茶成俗,而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饮茶之道——茶道。
8. 神农本草最早记录茶的描述
第一个发现茶的人:“中华茶祖”神农氏
神农氏是被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奉为祖先的“三皇五帝”中的“炎帝”,相传出现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曾发现五谷,教先民农业种植,被尊为农业之神。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就是茶。远古时代,人类以采摘野果、捕食野兽为生。那时苍茫的大地上长满了奇花异草,但良莠难分,一不小心就会误食有毒的花草而中毒。神农氏决心亲采百草,以身试毒。
神农尝百草
据说有一天,神农氏因误食毒草,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此时正巧一阵风吹来几片落叶,神农氏随手拣起咀嚼,没想到吃下后顿感精神振奋,中毒引发的不适被一扫而空。于是神农氏把这种树叶拿回去细细研究,称其为“荼”,后成为当时人们解毒的草药。因为是神农氏最早发现的茶,所以后人尊称神农氏为中华茶祖。
当然,远古时代的传说不一定能当做信史,但它起码说明,早在神农时期,茶的功效就被人们所认知。毫无疑问,是我国先人在长期的实践摸索中,逐渐发现并了解了茶。只不过,他们把这一集体发现和智慧的结晶,浓缩在神农氏浪漫的传说中了。
第一部茶叶专著的作者:“茶圣”陆羽
陆羽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公元733年,(唐开元23年),被竟陵郡(今湖北省天门市)龙盖寺主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捡拾,带回寺庙养育,起名陆羽。
陆羽在龙盖寺习诵佛经之余,还学会煮茶等艺茶之术,对茶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愿学佛,在12岁那年逃出龙盖寺,到一个戏班里作了优伶。
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偶然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当即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经史子集”。陆羽在邹老夫子门下受业7年,19岁时下山,立志于对茶事的研究考察。他结识了当时的竟陵司马崔国辅,遂成忘年之交。
天宝15年,陆羽决心到巴山峡川考察茶事,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书箧相赠,陆羽遂开始了茶学研究的实地踏访之路。他一路上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口不暇访,笔不暇录,寻方问经,锦囊满获。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陆羽随关中难民南下过江。此后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考察、搜集种植和采制茶叶的资料。公元760年,陆羽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闭门著述《茶经》,公元775年定稿。
《茶经》包括制茶的本源、采制、产地等十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茶的发展演变,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具有百代开创之功,陆羽因此被后人誉为“茶圣”。
9. 神农本草经关于茶叶发现的记述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最早利用茶的,便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传说中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上古传说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透过这些传说和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茶的药理作用。
当然,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日常生活中时常饮茶的习惯,应该来源于巴蜀人。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巴蜀人后来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做一种日常饮料。《竺国游记》当中就曾记载:“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
秦人入蜀以后,茶逐渐被带向全国,人们对于茶越来越重视,“茶”(cha)音正式诞生。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饮茶是茶文化诞生的基础,没有日常饮茶的实践活动,茶文化也不可能诞生。不过,关于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一直没有定论,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古籍记载,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茶,西汉已有饮茶之事的记载,东汉华佗《食经》就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记。
可以看出,连名医华佗也已经注意到茶的“意思”,人们不再拘泥于茶的药理作用,有一部分人平时也喜欢饮茶。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
10. 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叶为什么的书籍
1、传说在三皇五帝时代,神农(其所当的时间大约在伏羲与黄帝之间)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
2、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着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根据记载,茶叶在中国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神农氏为茶祖的人,是茶圣陆羽的《茶经》,文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者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这一传说一直流传到当代。神农氏既是饮茶之祖,理所当然就是“中华茶祖”。
11. 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茶的记载
唐朝陆羽《茶经》:“五宝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五宝茶是根据《神农本草经》里面的记载而来的配方。
五宝茶是一种药膳茶,它的组成方式有很多,主要是五味中药来组成,在临床上五宝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选择方案,更好的对于身体进行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