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井茶外形描述的是什么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漫射。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性好。林木茂盛,溪润常流。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茶芽不停萌发,采摘时间长,全年可采30批左右,几乎是茶叶中采摘次数最多的。
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 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
2. 龙井茶的外形特征及要求
摸:判别茶叶的干燥程度。随意挑选一片干茶,放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用力捻即成粉末,则干燥度足够;若为小碎粒,则干燥度不足,或者茶叶已吸潮。干燥度不足的茶叶,比较难储存,同时香气也不高。
看:看干茶是否符合龙井茶的基本特征,包括外形、色泽、匀净度等。
嗅:嗅干茶香气的高低和香型,辨别有否烟、焦、酸、馊、霉等劣变气味和各种夹杂的不良气味。
尝:当干茶的含水量、外形、色泽、香气均符合要求后,进行开汤审评。取3至4克龙井茶置于杯碗中,冲入沸水150至200毫升,5分钟后先嗅香气,再看汤色,细尝滋味,后评叶底。这个环节更为重要。
3. 龙井茶的形状
大家要明白这些不同的名称就是代表不同的茶种,其中群体种、老茶树和土茶是一个茶种的不同叫法,专业叫法是群体种,通俗叫法叫做老茶树或土茶;龙三和龙井43是一个品种,专业叫法叫做龙井43,简称龙三。
龙3整整齐齐,群体种像馒头一样。
跟大家再来区分一下这两款茶种的区别:
群体种就好比我们人也是一个群体,有老的、有少的、有男的、有女的、有胖的、有瘦的、有头发白的、有头发黑的,群体种也是一个群体,比如同一片群体种你修剪过之后过半年你再去看,你会发现有高的有矮的,叶子有大的有小的,颜色有深的有浅的,还有早发芽的晚发芽的,早的清明前很多天就发出了晚的可能茶叶都结束了还没有发出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群体种的香气也是不相同的杂七杂八的,总结起来就是同一片茶地里的茶叶早晚好坏高低淡浓都是不同的,这就是群体种。
龙井4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国家级品种,是国家级优良品种。在龙井茶园里选育出来1号2号3号4号5号6号...龙井43就是第43号,哈哈这个命名原来就是这么随意就定下来了!龙井43是特别好的,第一就是它的样子好看,第二个就是品质不错味道好,第三个就是发芽早,所以龙井43现在的种植量是非常大的。
所以如果你喜欢香气口味丰富一些你就选群体种,如果你喜欢外形好看口感好你就选则龙井43。
4. 龙井茶茶形
这是正常的,和茶叶品种有关系,有些品种多些,主要成份是咖啡碱,从喝茶角度出发茸毛的多少不是问题。但从龙井茶的形态要求来说,茸毛少为上品(这点和别的一些名茶不同,比如苏州碧螺春则茸毛多为上品)一般炒制龙井茶过程中要求把茸毛用拓的手法把茸毛炒去大部分,以达到龙井茶形美的目的。
冲泡时不需要把毫去掉,咖啡碱的作用就是提神。
5. 龙井茶外形描述的是什么特点
龙井产地历史上分布在杭州市郊的狮子峰、龙井、五云山、虎跑和梅家坞一带。因产地不同,炒制方法略有各异,故曾有“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
后按照地区和品质不同,也曾改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和“西湖龙井”三个品类。1965年统一称为“西湖龙井”。
90年代初代又逐步恢复原有品类,狮峰龙井品质特征:外形嫩叶包芽,扁平挺直似碗钉,匀齐光滑,芽毫隐藏稀见,色泽翠绿微带嫩绿黄光润,(俗称“糙米色”),香气鲜嫩馥郁,清高持久,汤色绿清澈明亮,滋味甘鲜醇厚,有新鲜橄榄的回味,叶底嫩匀成朵。
1981年,在全国产品质量评比会上,狮峰特级龙井,获金质奖(茶叶类唯一获奖品类),1985年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优质食品评选会,再获金质奖。狮峰龙井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有“国茶”之称。 龙井冲泡方法;一般茶与水以1:50为宜,泡茶水温在80-90度为宜(视老、嫩程度而定)。
茶具选用以透明度高的玻璃杯为宜,便于欣赏茶姿、汤色、叶底等,其次可用传统的白瓷杯碗。
在冬天,用开水将茶杯烫洗一遍,提高杯温,利于茶叶冲泡。
冲泡茶杯一般容量为150毫升,用茶量在2.5克左右(可根据个人的嗜好而定)。
冲茶时将水沿杯壁冲入杯中,水量为杯容量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使茶叶吸水舒张,便于茶汁析出。约30秒后开始冲泡。
冲泡用“风凰三点头”法,经过三次“高冲”,使杯内茶叶上下翻动,杯中上下茶汤浓度均匀。
龙井经过“收灰”贮藏一段时间后最好喝。
这是与传统生石灰吸湿保鲜法有关。
利用生石灰较强的吸湿性,吸收茶叶中的水分和容器内空气中的水分,此法是目前用于吸收茶叶内水分最古老的有效方法,可以广泛大量使用。
特别是龙井茶,巳成为加工中必须的工序,名曰“收灰”。1.新茶往往滋味上带有青气,通过“收灰”贮存后,使龙井滋味更加醇厚,转化成新鲜橄榄回味,2.扁形名茶到九成干时要使含水量达6以下,往往会出现茶叶断碎、炮点、老火等现象,而用“收灰”的方法,既可达到含水量标准,省工省时,又可达到保鲜保质目的。
6. 龙井茶外形描述的是什么品种
龙井的品种按采摘时间分,越早茶叶越好。
7. 龙井茶的外观描述
从龙井茶的外观来看,龙井茶形态优美,颜色翠绿,香气浓郁,回味甘甜,龙井茶要求,首先它是扁形茶,它要求平扁,外形要光滑,颜色要翠绿,光润鲜活,如果说颜色发暗发灰的就谈不上好了。 从龙井茶冲泡后来看,茶叶冲泡以后好的龙井茶是嫩黄的颜色,你看,芽叶饱满,稍差的龙井芽叶就比较瘦,叶张比较大一点,颜色深绿的,中低档的龙井颜色就绿一点,叶子大于芽。 龙井茶从香气和味道等方面着手,优质的西湖龙井芽长于叶,颜色翠绿,外形扁平,挺直,光润,长度不超过2。5厘米。冲泡之后,茶叶先浮后沉,形态优美,品味起来香气浓郁,回味甘甜,科学研究发现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茶多酚和氨基酸等物质。
8. 龙井茶的外形是什么样子
1、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2、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
3、 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扩展资料西湖龙井的主要品类:“狮峰龙井”、“梅坞龙井”、“云栖龙井”、“虎跑龙井”等。“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西湖龙井茶的品牌有30多个。
9. 龙井茶叶是什么形状
西湖龙井为扁形炒青茶,形状扁平挺直,光洁匀整,呈翠绿色,比安吉白茶颜色深。安吉白茶形状,条索自然,形为凤羽。颜色为绿中透黄,色油润.补充: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具有1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10. 龙井茶的特点口感的描述
甘甜的好。
西湖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正宗的西湖龙井茶素以“香郁、色绿、味甘、形美”四绝称著。那么西湖龙井口感是怎么样的呢?
西湖龙井口感是具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茶汤清碧,悦目动人之感。品饮欣赏,齿颊留芳,沁人肺腑。龙井茶的特点是香气浓郁醇厚,非浓烈之感,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仍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11. 龙井茶外形色泽
龙井茶冲泡的汤色澄清,汤色呈现黄绿色。
龙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早,二嫩,三勤。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龙井茶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勤是指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