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印度的茶叶电子商务(东印度公司茶叶贸易)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5 06:40   点击:19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东印度公司茶叶贸易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2. 印度茶产区

人文地理 印度经济以传统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全国依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温饱无法满足。印度拥有较充沛的外币储备,印度货币汇率稳定。 印度的软件业居世界前列。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主要有化工,冶金,电力,石化,纺织,食品等。 近年来,印度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工业高度集中在少数沿海大城市。仅孟买、加尔各答和阿默达巴德所在的三个邦,工业产值占全国70%以上。近年,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已有所改善。目前,印度可分为五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区域。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现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0。麻纺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全国1/6,已显著领先于其他工业区。棉纺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在国内均有突出地位,已成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周围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产地。以传统工业为主,棉纺织业和油脂工业在国内居首位,水泥、化工两部门地位突出。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以及航空、电子、电机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班加罗尔是一座新兴的科学城市,高科技及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有“科技之都”、“南亚硅谷”和“印度信息技术业的麦加”等美称。 (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它接近主要煤炭产地,煤和钢铁产量均占全国的3/4,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内地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农业作为印度最基本的经济部门,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 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强,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农业生产技术(包括农业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技术)相对落后。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如果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比较,特别是考虑到印度所具备的优越自 然条件,则其农业发展速度还是较慢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是较低的。 (1)生产技术落后。目前印度农业生产基本上仍为手工劳动,挽牛是是主要动力。 (2)土地利用不合理,垦殖指数高而复种指数低。印度垦殖指数高达56.7%,超 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但因使用不合理,造成地力耗竭,大批耕地抛荒休闲。 以印度丰富的水热资源论,农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长,但迄今大部分耕地仅 为春种和秋种两种,夏种比例低,总的复种指数较低。 (3)单产水平低。主 要作物中除茶叶外,其它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其中棉花仅为世界平 均单产的五分之二,玉米不足三分之一,牛的产奶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四分 之一。 印度农作物种类很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粱、黄麻、 红麻等的种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茶、稻谷、油菜等居第二位,但大多因单 产不高,故其总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如种植面积那样突出。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需要较多水分)。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耐旱能力强,有灌溉水源)。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地区(起伏缓,降水较少)。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地势低平)。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有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人口次于中国,10.27亿(2001年3月1日普查),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印度迅速增长的人口将来肯定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障碍,人口是世界第二位。印度是个民族、宗教众多、文化各异的国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印地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 交通运输: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量的60%,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 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 孟买为全国最大港口,海运的1/5和集装箱运输的1/2经过这里;其他重要海港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科钦、果阿等。 空中运输的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全国有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特里凡特琅五个国际机场。 新德里是印度首都,人口约1500万,位于印度北部,东依亚穆纳河,东北紧连德里旧城(沙贾汉纳巴德),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也是印度铁路与航空交通中心。还是全国的旅游中心,名胜古迹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圣雄甘地墓,印度门,红堡,古特伯高塔等。 孟买频临阿拉伯海,是个天然良港,是印度第一大城市,全国工商、金融中心,西部铁路、航空枢纽,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位于印度西部,濒临被称为印度西部的门户,也是印度海军的重要基地,在印度的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还是印电影制作业中心之一,被称之为“电影城”的外景基地颇负盛名。 加尔各答的人口1086万,位于恒河下游支流胡格利河畔,离孟加拉湾有碍138.4公里。印度第二大城市,是印度东部最大的港口和铁路、航空枢纽,在印度的工商业、金融、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世界最大的黄麻加工中心。 钦奈(原名马德拉斯)人口约536万。它东频孟加拉湾,是印度最大的人工港,海、空、铁路和公路均很方便,被成为印度南部的门户。又是南印度的旅游中心。 海德拉巴——面积298.5平方千米,人口约427万。该市实际上是由海德拉巴和塞康拉巴德两个城市组成。它位于德干高原,是印度南北交通要道和印度空军高级飞行训练基地. 班加罗尔 位于印度南部,是印度第六大城市,人口520万。城市规划整齐,市内公园众多,风景幽雅,有“花园城市”之称。是一座新兴的科学城市,高科技及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有“科技之都”、“南亚硅谷”和“印度信息技术业的麦加”等美称。

3. 东印度公司 茶叶

 印度拥有许多世界主要茶叶产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Darieeling(大吉岭)和Assam(阿萨姆)。阿萨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红茶产地之一,印度茶叶的80%产自阿萨姆地区。而大吉岭则是世界上最好的红茶产地,占印度红茶总产量的2%。

 大吉岭:大吉岭茶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海拔750米到2000米的地方,在全世界最为著名,被很多人认为是最好的,因此被称之为“红茶中的香槟”。顶尖的大吉岭茶价位非常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上乘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采摘期非常严格: 初摘:2月底到3月中。春天是生的季节,万物复苏,寒冷过后,茶树上长出了新的嫩芽,比较脆弱,叶呈灰绿色,汁呈半透明色,温和淡涩的清香,其“初茶”的特点在于植物的花香和冲泡时有显著的淡黄绿色,故价格也最为昂贵。

 次摘:3月到6月。全世界的“夏茶”产于3月,次摘味美多汁,其茶叶特点是绿松右色的诱人外观,略显紫色的花,触摸时微微发亮的芽尖,冲泡后的茶叶颜色生动,特点是成熟醇香的口感,此间的茶以“麝香葡萄”而著称。这期间的茶有饱满的叶身,冲泡时醇香,颜色呈明亮的红铜色或有些略显紫色。

 雨花茶:7月到9月。“雨花茶”叶片肥大,颜色杂合,味浓色深,冲泡后,在雨季采摘,因此吸收了很多水分。

  秋茶:10月到11月。10月和11月为“秋收”,因此成就此茶显著的特点,茶汤清淡可口,银色的微光和古铜色的汤色,秋茶有其独特的特质,喝起来与春摘茶和夏摘茶有所不同,冲泡的茶汤色泽呈黄铜色,清新芳香。

  大吉岭红茶最适合清饮,但因为茶叶较大。需稍久焖(约5分钟)使茶叶尽舒,才能得其味。标准的大吉岭茶园多半分布在倾斜的半山坡上,以能够充分接受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与照拂。尤其海拔越高的茶园,等级与价格也相对往上攀升。大吉岭茶独具清新优雅之风韵。她拥有着一种特殊而迷人的雍容高贵的气质。随着春摘、秋摘、夏摘,以及海拔与各茶园、各年份的差异,各自散发出极精致细腻且不同层次的花香、果香、草香……,变化多端,耐人寻味。这也使得世界上众多的红茶爱好者对大吉岭茶痴迷若狂。

  阿萨姆红茶,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一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阿萨姆红茶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它的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阿萨姆被认为是印度的原产茶,它生长在印度的东北部,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地区。阿萨姆茶传统上一般配牛奶用作早餐茶,它也是拼配爱尔兰或英式早餐茶标准原材料的基础茶。

  印度以大吉岭、阿萨姆、尼尔吉里为国际商标品牌的红茶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北京茶叶市场上的红茶品种并不多,在高档超市里销售的红茶大多是非产茶国家进口的以花果茶为主要品种的袋泡茶。散装的红茶品种非常有限,高档的世界级红茶就更是难得一见了。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中国安徽的祁门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高香茶,其中尤以大吉岭红茶为最好。

4. 中国进口印度茶叶

2017年全球茶叶产量前三名分别是中国、印度和肯尼亚。

在茶产量上,中国确实是茶叶大国。以2017年数据来看,全球茶叶产量前三位分别是中国、印度、肯尼亚,其中,中国产量245.9万吨,占全球产量40.3%;印度130.4万吨,占全球产量21.7%;肯尼亚43.3万吨,占全球产量7.2%。

而茶叶出口前三位分别是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46.8万吨,占全球出口量20.3%;中国36.7万吨,占全球出口量15.9%;斯里兰卡28.9万吨,占全球出口量12.5%。

5. 东印度公司茶叶品牌

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简称BEIC, EHIC),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实际上这个特许状给予“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于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协助统治和军事职能。

东印度公司由一名总督和24名董事组成全体董事。他们皆由全体经营者委任,并要向全体经营者定时汇报。全体董事下辖10个要作定时汇报的委员会。

1773年东印度公司法案

通过这个法令英国国会对公司的管理和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它明确地建立了国会对公司的主权和最终控制权力。此法令承认公司的政治职责并明确规定“公司为皇室代行皇室之主权,而不是为公司自己获得主权”。

虽然东印度公司在国会里的说客和公司股东的强烈反对,这个法令还是通过了。它引入了实质性的政府控制,将公司统治的地区形式上纳入皇室管理下,但皇室将其主权以四万英镑的租金租给公司两年。在这个条件下孟加拉总督华伦·黑斯廷斯升级为高级总督,对整个英属印度拥有管理权。它规定虽然黑斯廷斯是公司理事会任命的,但今后这个职务要由皇室指令的四人委员会来任命。黑斯廷斯被授命宣战和签署和平条约的权利。英国司法人员被派往印度施行英国法律。总督和四人委员会拥有所有立法权。由此黑斯廷斯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印度总督。公司允许继续维持其实际上的贸易垄断地位,代价是上述的两年的交款和每年向英国出口至少若干货物的义务。管理机构的费用也由公司支付。这些一开始公司希望获得的条件后来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每年的经济负担。公司的经济状况继续不断下降。

1784年东印度公司法案(皮特法案)

这个法案有两个重要内容:

公司与英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法案明确区分公司的政治任务与它的商业活动。法案明确规定公司的政治活动服从英国政府命令。为了达到这个任务,法案就印度事务建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财政大臣、一名国务大臣和四名由国皇任命的枢密院顾问官。法案规定该国务大臣为委员会主席。

英属印度的内部管理:这个法案为英国在印度的中央官僚管理机构奠定了基础,这个官僚机构将在20世纪初在乔治·纳撒尼尔·寇松,第一代寇松男爵总督任内达到其顶峰。

1786年法案

这个法案扩大了总督的权力,它规定在特殊情况下总督可以不顾委员会多数意见而自己负责做出决定,同时它还规定总督和军队司令可以由同一个人担任。

这个法令确定了皇室与公司之间的界线。从此公司成为皇室的一个规则服从机构,它自己有比较大的自由和责任,以获得稳定的扩张和巩固。公司与皇室达成了互相信任后它继续通过威胁和引诱来扩大其地盘。到19世纪中它的统治地包括印度大多数地区、缅甸、新加坡和香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受它的统治。

1813年特许状法案

东印度公司的侵略政策使得它几乎控制了整个印度,印度的王公都成为公司的附属。但战争的费用使得公司的经济濒临崩溃。公司不得不向国会乞求帮助。1813年的法令是在这个情况下颁布的,其中包括:

确认公司占领的印度地盘的主权属英国君主。

公司特许状被延长20年,但是

除茶叶贸易和与中国的贸易外,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被剥夺。

公司必须将其贸易与地区帐务区分开来。

印度对传教士开放。

1833年特许状法案

这个法案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和随之产生的对市场的追逐,以及放任政策的政策所促成。

法案内容:

剥夺公司的商业职能

将公司的政治和管理权威再次延长20年

管理委员会获得全部控制公司的权力和权威,管理委员会主席形同“印度事务的部长”

加强中央集权制,给予总督管理和控制所有民间和军事事务的权力和权威

建立了一个立法机构

任何公司内关于印度事务的职务在授职时任何人不因其宗教、出生地、来源或肤色而受歧视。

此时英国继续不断扩大其势力范围。1845年它买下了丹麦殖民地特兰奎巴。东印度公司将其影响扩张到中国、菲律宾和爪哇岛。通过向中国贩卖在印度收割的鸦片它解决了与中国茶叶贸易的逆差问题。中国试图禁止贩卖鸦片的努力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3年特许状法案

这个法令规定英属印度保留在公司的管理下,直到议会另作决定。

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行政管理成为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原型。1813年公司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后公司渐渐脱离了贸易业务。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后公司将它的管理事务也交付给了英国政府,印度成为英国的一个直辖殖民地。1860年代中,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财产交付政府。公司仅帮助政府从事茶叶贸易(尤其是与圣赫勒拿岛)。《东印度公司股息救赎法案》生效后公司于1874年1月1日解散。《泰晤士报》评论说:

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

6. 印度尼西亚茶叶产地

爪哇茶来自马来西亚世界上最古老的热带雨林。生长在已达到最优营养的湿地环境。

爪哇茶树是一种生长在东南亚及澳洲热带地区的比较常见的灌木草本,它的生长高度约1.5米。白色和蓝色相衬,再配上如猫须般的细丝,构成了爪哇茶树花的独特之美。我们经常可以在森林里、道路两旁看见,很多人还用它来美化庄园。

它可以帮助减少肾结石,膀胱结石、肝脏、胆囊、糖尿病和尿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具有利尿、冲洗肾脏和尿道的作用。

7. 东印茶叶有限公司

垫江县属重庆市直管。垫江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北部与梁平县接壤,东部与忠县、丰都两县相接,南部接长寿、涪陵两区,西边与四川省邻水县、大竹县相邻。

风景名胜

垫江县生态旅游区

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位于垫江县太平镇,是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垫江县首个国家AA级旅游区。

东印茶山景区

东印茶山景区位于垫江县沙坪镇东印山,种有茶树5000余亩。景区集种茶、采茶、观茶、品茶、售茶于一体,有独特的监狱警示教育题材和观光旅游避暑山庄及奇石怪林。

明月山风景名胜区

明月山风景区位于垫江县西北部边缘,总面积118.10平方公里。2002年7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黄沙白柚生态园

黄沙白柚生态园位于垫江县黄沙乡。其中,金凤果园占地2000亩,分湖滨果林休闲区、白柚(花)观赏区、丰产示范区、环园白柚林带区。

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

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垫江县普顺镇。规划总面积587.2031公顷,含湿地核心区、湿地保育森林区、湿地生态过渡区、外围风景林区。其中,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6.6%。

8. 东印度公司红茶

叫black tea

红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比绿茶多了一个发酵的过程。发酵是指茶叶在空气中氧化,发酵作用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单宁酸减少,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和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因此,红茶的茶叶呈黑色,或黑色中参杂着嫩芽的橙黄色;茶汤呈深红色;香气扑鼻;由于少了苦涩味,因而味道更香甜、醇厚。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在很早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茶叶的国家。当时,流通于世界各地的茶叶都是中国生产的。

最早将茶介绍到西欧的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1610年成立),但当时的茶并不是红茶,而是绿茶。由于当时的荷兰控制着世界的茶叶贸易,所以英国只能从荷兰进口茶叶。

英国于1669年订立了禁止从荷兰进口茶叶的法律,同一时期,英荷战争爆发(1652年--1674年)。英国打败了荷兰,夺取了茶叶贸易权,从此英国国内所需的茶叶就改为直接从中国输入。

1689年,英国更在中国的福建省厦门市设置基地,大量收购中国茶叶。英国喝红茶比喝绿茶多,且又发展出其独特的红茶文化,均与上述历史事件有关。因为在厦门所收购的茶叶都是属于红茶类的半发酵茶--武夷茶,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国,取代了原有的绿茶市场,且很快成为西欧茶的主流。武夷茶色黑,故被称为“Black tea(直译为黑茶)。

后来茶学家根据茶的制作方法和茶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武夷茶冲泡后红汤红叶,按其性质属于“红茶类。但英国人的惯用称呼“Black tea却一直沿袭下来,用以指代红茶。

9. 印度进口茶叶

大吉岭红茶-印度

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大吉岭红茶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为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份,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的OP,二号茶为金黄显露的FOP。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大吉岭红茶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适合春秋季饮用,也适合做成奶茶,冰茶及各种花式茶。其工艺是当时正山小种的工艺者带过去,并加以改造形成的!

阿萨姆红茶-印度

阿萨姆红茶,产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

10. 东印度公司 茶

不是茶

东方树叶不是真的纯茶,而是一款茶饮料。

东方树叶是农夫山泉公司最新出品的一款茶饮料,用农夫山泉泡制,主打0卡路里 。1610年中国茶叶乘着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漂洋过海,饮茶之风迅速传遍欧洲大陆。因一时不知如何命名,且其来自神秘的东方,故被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

11. 印度出口茶叶

印度出口的中国的农产品包括大米、小麦、花生、棉花、糖类、香料、茶叶、水果、肉类、油脂等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