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分别有几种(茶叶有哪六种)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8 22:16   点击: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有哪六种

一般茶叶可以分六种:

1、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漳州黄芽奇兰、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等。

2、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祁门工夫、宁红等。

3、绿茶:龙井、碧柔春、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等。

4、白茶: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5、黑茶: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等。

6、黄茶:霍山黄芽、蒙山黄芽等。 龙井: 西湖龙井简称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山区。每年春季分四次采摘鲜叶。属于绿茶。 铁观音: 属于乌龙茶,亦称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普洱茶: 属于黑茶,产于云南普洱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在唐代就已有与康藏地区的普洱茶贸易了。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中有一道泼水堆积发酵的特殊工艺,使得成茶有一股独特的陈香。 红绿茶区别: 外形不同: 绿茶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成绿茶色调。而红茶芽毫显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鲜红明亮,香气芬芳,馥郁持久。 2.茶汤颜色不同: 冲泡的前几分钟,红茶的是淡褐色;绿茶的汤汁是清绿色。冲泡超过半小时后,红茶已是褐色,好的绿茶仍是绿色,绿茶色泽偏亮,呈绿色或深绿色,红茶颜色偏淡褐色或深褐色。 3.冲茶的水温不同: 高级绿茶,尤其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导致茶汤变黄,滋味较苦。而冲泡红茶则要用90-100°的沸水冲泡,水温如果低了茶叶中有效成分析出少,茶叶味道也会变淡。 4.制作工艺不同: 红茶发酵度达80~90%,制作过程不经杀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然后进行完整发酵,使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为茶红素,因而形成红茶所特有暗红色茶叶、红色茶汤。 绿茶则属于不发酵茶类,采取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制作而成。经过发酵后红茶中的茶多酚产生了化学反应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 5.功效作用不同: 茶叶一旦经过发酵即成为“红茶”,特点是经冲泡后呈红色汤汁,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提神益思、解除疲劳等作用。 绿茶的化学成分与红茶大为不同,绿茶中的主要物质“茶多酚”经高温发酵后会转变成“茶黄素”,“茶黄素”是一种强力降血脂物质,它能防止血管中形成脂类沉积物,从而可预防冠心病或中风,所以常喝红茶对预防心血管有好处。

2. 茶叶有哪几种

按色泽分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3. 茶叶有哪六种类型

     莓茶也叫作小叶种藤茶,是一种再加工的茶叶种类,并不属于六大茶类中的任何一类。

     莓茶产自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主要以生长在武陵山脉上的小叶种显齿蛇葡萄植物为制茶原料,人工采摘嫩芽后,经过杀青、揉捻、解块、再揉、摊放、干燥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制成。

4. 茶叶分哪六种

茶分六种颜色,分别是黑茶、白茶、绿茶、黄茶、红茶、青茶。

古人经历了从生煮鲜叶到晒干收藏,从蒸青到团饼,再从团饼到散叶。从绿茶发展到各种各样的茶,再到如今风靡世界的茶饮料。

茶大致分为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三个品种。白茶、黑茶、红茶、青茶、黄茶、绿茶六大茶类也都有新茶。所谓新茶是指当年采摘加工制作的茶,叫当年茶。第二年茶叫陈茶,也叫隔年茶。并不是说所有的茶都讲究喝春茶、喝新茶,有的茶年份越老,品质越好。

5. 茶叶有哪六种品种

1.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茶、棋盘仙茗,是原产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山寺的绿茶,素有“山有好景,茶有佳味”之说。

2.覃塘毛尖茶,产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在茶系列中别具一格,是中国绿茶之上乘。外形条索细直挺秀,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

3.南山白毛茶,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南山,属绿茶类名茶。条索紧细微曲,身披茸毫,色泽银白透绿,香气清高,伴有荷花芳香,汤色绿而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绿匀整明亮。

4.六堡茶,在梧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内,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5.横县茉莉花世界闻名,茉莉花茶融茶叶之味,鲜花之香于一体,饮茉莉花茶,犹如品赏一件茶的艺术品。

6.凌云白毫茶:属于绿茶。原名“白毛茶”,又名“凌云白毛茶”,因其叶背长满白毫而得名。

7.大新苦丁茶,又名“万承苦丁茶”,是广西的传统名茶之一,产于万承县苦丁乡,后万承县划入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

8.姑辽茶产于东门镇六头村姑辽屯,该屯位于终年云雾缭绕的十万大山余脉。姑辽茶具有止泻、健胃、助消化、去火、提神、去除口腔异味的功效。

9.清朝末年,东温茶和白牛茶被列为皇室贡品。金秀县野生茶资源丰富,具有“白牛茶”等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

6. 茶叶有哪六种颜色

褐色是炫技高级的颜色和质感。褐色的其实不止十种,有二十多种例如:砖褐、荆褐、艾褐、鹰背褐、银褐、珠子褐、藕丝褐、露褐、茶褐、麝香褐、檀褐、山谷褐、枯竹褐、湖水褐、葱白褐、棠梨褐、秋茶褐、鼠毛褐、葡萄褐、丁香褐……,

褐色,是处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任何一种颜色。其特征含有适中的暗淡和适度的浅灰。褐色亦称赭色、咖啡色、茶色等,是由混合小量红色及绿色,橙色及蓝色,或黄色及紫色颜料构成的颜色。

7. 茶叶的七种分类

茶叶的分类。在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可到现在茶叶的分类,众说纷云,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总结起来有十种左右的分类方法。

一,按发酸程度分类。

1,全发酵茶。(红茶,黄茶)。

2,半发酵茶。(黑茶,乌龙茶,包种茶,青茶,白茶)。

3,不发酵茶。(绿茶)。

二,按制造萎凋程度分类。

1,不萎凋茶。(绿茶)。

2,萎凋茶。(红茶,黄茶,黑茶,青茶,乌龙茶,包种茶,白茶)。

三,按产茶季节分类。

有春茶。(3~5月)

夏茶。(5下旬发的芽)

秋茶。(又称三水茶)

冬茶。(秋分以后采的茶)

还有,明前茶,雨前茶,白露茶,霜降茶之说。

四,按制茶形状分类。

1,散茶一正茶。(条茶类,碎茶类,圆茶类)。

2,副茶。(末茶,片茶,梗茶)。

3,砖茶。(峒砖,米砖,小京砖,泾阳砖)。

4,饼茶。(普洱茶,沱茶,)。

5,束茶。(龙须茶、)。

6线茶。

五,按制造程序分类。

1,毛茶。2,精茶。

还有按,薰花分类,茶树品种,茶产地,栽培方法,,消费市场等等。以上是我国对茶叶的部分分类,分类的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

如果说我国茶叶分哪些种,应该说有: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青茶,六种茶叶。

这六种茶叶,基本上把所有茶叶全包括。不过每种茶叶有每种茶叶的风格和品味。

.

8. 茶叶有多种

据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数据统计分析,茶叶十大品牌排名分别是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普洱茶、六安瓜片、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君山银针、福鼎白茶。以下是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详细名单:

根据2017-2022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关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茶叶品牌大大小小有上百个,与2016年相比茶叶品牌增加了不少,依据品牌网大数据平台数据支持,2016-2017年发布的茶叶十大品牌榜如下:

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1:武夷山大红袍

上榜理由:武夷山市茶叶局,产于福建省武夷山,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2:西湖龙井

上榜理由: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产于杭州,具有1200多年历史,名茶之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有“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美称。

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3:安溪铁观音

上榜理由:安溪县茶业总公司,始于1725-1735年间福建安溪,乌龙茶类的代表,半发酵茶类,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超群的品质备受青睐。

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4:洞庭碧螺春

上榜理由: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卷曲成螺状,浑身毛,色泽银绿隐翠,属于绿茶,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5:普洱茶

上榜理由: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产于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茶区,1700多年历史,属于黑茶,汤橙黄浓厚,外型色泽褐红或略带灰白,香气独特陈香,中国名茶。

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6:六安瓜片

上榜理由:六安市茶叶产业协会,产于皖西大别山,又称片茶,绿茶特种茶类,单片嫩叶炒制,不带芽梗,形似瓜子,色泽宝绿,中华传统历史名茶。

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7:黄山毛峰

上榜理由:黄山市茶叶行业协会,产于安徽黄山,别称徽茶,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带有金黄色鱼叶,十大名茶。

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8:信阳毛尖

上榜理由: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产于河南省信阳,又称豫毛峰,中国著名绿茶,以味浓/汤绿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享有淮南第一茶之美誉,十大名茶。

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9:君山银针

上榜理由:君山银针,产于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黄茶中的珍品,君山茶历史悠久,享有“黄茶之冠”的美誉。

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10:福鼎白茶

上榜理由:福建福鼎市茶业协会,产于福建福鼎及南平政和,以白毫银针为代表,白茶极品,芽头肥壮、身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有退热降火解毒之功效。

9. 茶叶的六个种类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湖碧螺春、顾渚紫笋……在超市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茶叶名,你是否困惑过茶究竟有多少种?

说起来我们在市面上常见的茶也就一两百种,但是真要细数中国的茶名估摸着统计下来起码有上千种以上。如果真想一一品尝一遍,估计就要拿出那位扬言要吃遍中国美食最后却在四川泡了三年的美国小伙的精神咯。不过,中国的茶品虽多,但是真要细分下来其实也就六种,分别是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而细分的标准就是根据《中国茶经》中的归类方式咯。下面小约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番这六大类茶。

绿茶是所有茶中历史最悠久的,它是不发酵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特色是清汤绿叶,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绿茶可以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四种。要说它是国人最爱的茶品也不为过。小约估摸着或许是因为它的产地相当的广泛,可以说大江南北几乎无处不产绿茶,既然到处都有,那自然就到处都喝的到了咯。不过相对来说,它也是有科代表的,就比如说西湖龙井同学了。

作为全发酵型的茶类,红茶在六类茶中最为温柔,或者我们也可以说茶性是最温和的。虽说茶多酚的功效不少,但是也会为茗茶带来刺激性,而红茶的茶多酚在加工的过程中已经减少了90%以上,所以刺激性也会相对减少,但是同时它却增加了茶红素和茶黄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干茶的色泽乌褐,冲泡之后茶汤和叶底都呈红色,茶汤香甜味醇。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在传统医学中,认为红茶偏温,适合冬天饮用。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生产红茶比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安徽、福建、广东等。

乌龙茶又名青茶,它是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获得了不少人的喜爱,它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对分解脂肪、消食去腻的效果尤佳,乌龙茶是按照产地不同划分的,有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从分类就可以看出,从这分类的名称,不用想都知道,乌龙茶的产地基本就是在福建广东两地,再加上一个呆湾。

白茶是轻发酵茶,一般对白茶的描写不外乎“芽豪”完整,要么就是浑身披“豪”。那么,这里的“豪”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茶叶嫩芽上那些茸细的毫毛。一般来说“芽豪显露”说明茶叶相当的幼嫩,而这也足以成为鉴定茶叶品质的标准之一,足以见白茶的质感。除了茶质好外,她的滋味相当的清淡,入口甘甜回味绵延,所以白茶也一向被视为茶中的珍品。而她还具有润肺清热,平肝益胆的功效哦。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白茶分为白叶茶和白芽茶两种,公认的产区最主要是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

黄茶也属于轻发酵茶类,其实,黄茶的加工工艺跟绿茶差不多,但是为什么称它黄茶呢?因为它在干燥的前后一般还要比绿茶多一道“黄闷”的工艺,嗯哼想到黄焖鸡了对不对,所以说他是黄闷茶也不为过啦。当然,他的特色和名字也相当的贴切,黄色叶片黄色的茶汤,不过入口相当的醇厚甜爽。除了好喝外,作为茶叶一族它也有自己的功效,提神醒脑,消食化销完全不在话下。但是黄茶只是它的统称,细分之下它还有三小类,分别是黄大茶,黄小茶,黄芽茶,这分类的名称还真有些萌萌哒。当然,黄茶中还是有学霸的,只是相对来说竞争比较激烈,比较有名的黄茶分别有:四川的蒙顶黄芽、湖南的君山银针、安徽的霍山黄芽等。

黑茶顾名思义它由于叶色偏黑而得名,一般来说他的叶片如果不是褐黑褐黑的,就是油黑油黑的。因为它的原料大多比较粗老,而且发酵的时间又比一般的茶叶要长使然吧。它也是许多紧压茶的原料,它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因为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又能够消油解腻,边疆地区蔬菜少食肉多的人们十分喜爱它,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也可以分为滇桂黑茶,四川雅安藏茶和湖北老青茶以及湖南黑茶。

好了,这就是小约带来的茶的种类介绍,下次去购买茶叶时,就能更轻松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种啦。

10. 茶叶有几种分别是哪些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的饮用历史几乎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中国人发现和使用茶的历史由来以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神农氏时期,想要了解中华茶文化,认知“茶”字的变迁就是一个捷径,就像这个问题问的:茶在古汉语中有什么别称?

了解茶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加快速的了解茶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茶给我们带来的利好。知名茶文化学者、资深茶文化传播者、@茶叶地理 主笔地理君来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茶字出现之前,”茶“有哪些名称?

在古汉语中”茶“有哪些别称?

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的意义和影响力是怎样的?

要了解茶在古汉语中的别称,我们必须要追溯到源头,从历史文献当中,对于茶的记载开始,探寻出茶文化的脉络。首先,我们需要知晓,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元代赵原画《陆羽烹茶图》

”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要搞清楚”茶“字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需要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自从中唐时期的陆羽著完《茶经》,并开始在唐朝流行以后,”茶“才作为通用名称,有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含义。那么,《茶经》里面是怎样记述”茶“字的由来呢?

在陆羽《茶经》一之源的注解中说: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注曰从草当作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茶,其字出尔雅。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就是说,在陆羽写作《茶经》的时候,描述“茶”这种植物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而据陆羽《茶经》注释可知:“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在当时,茶还有如上图所示的三种不同的写法,而到后来陆羽直接在”荼“字的基础上减了一笔,在《茶经》里面全部采用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茶”字,可以说,是从《茶经》开始,“茶”字的形、音、义才得以确立。

因此,我们目前已知的资料表明,唐代陆羽《茶经》的撰写及流行开始,“茶”开始成为通用的名称。以致于宋代梅尧臣写诗称赞说: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出自《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然而,在“茶”字出现之前,在历史文献当中,能够表示“茶”含义的文字有很多,在“茶”统一以前,究竟有多少字可以指代茶呢?

茶字出现之前,有多少字是指代“茶”的?

其实,这个问题,《茶经》里面也给到了我们答案,在《茶经》一之源当中就有了详细的说明: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经》百川学海本

连带上面提到的(木茶)和荼,在唐代陆羽之前,茶字就有这七种写法,实际上,这不仅是茶字的七种写法,也是唐代不同地域对茶的称呼,接下来,地理君就和大家一一说说这些指代茶的字的来龙去脉。

最早出现的:荼

这七个字里面,最早出现的字是“荼”,字出《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但是,《神农本草经》是否是神农氏所作,目前仍存有较大的争议。但是荼作为指代茶的含义,在古书当中,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在《茶经》七之事里有了多条引用:

《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周公《尔雅》:槚,苦荼。《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欲煮茗饮……

较早出现,作意义延伸或解释用的字:槚、茗

在上面的引用当中,我们发现,用来解释荼的意思时,用到了两个字:槚和茗,并且在相关的解释里面,“槚”字怀疑是不同地区方言的不同,作为发音与“茶”相近的说法而出现的异体字,当然,也有可能是“茶”是“槚”的异体字也有可能,只是在写法上槚不如茶更为简单;

而关于茗,这个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并且常常茗和茶一起使用,叫作茗茶。从现在的含义来讲,二者几乎是通用,含义一致,而在历史记载当中,有“早采为茶,晚采为茗”的说法。

《茶经》原文影印版关于茶的记载

曾经应用最广泛:荈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曾经应用最广泛的字不应该是茗吗?你看到现在都还在用,其实不是,在晋代甚至是在唐代以前,所有表达茶的含义的字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字是荈。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西晋时期,杜育(又作杜毓)写了一篇《荈赋》,全文仅有140余字,却写到了茶的方方面面,在陆羽《茶经》里面,先后引用加引注就有五次之多,这篇文章可谓是到目前为止写茶最经典、最精炼的文字,并且文章当中还出现了在茶文化史上的多个第一,这个具体的内容,可以去学习@茶叶地理 的专栏《细说〈茶经〉:茶圣陆羽的品茶智慧》,在这里就不展开来叙述了。

并且,荈字也经常和“荼”、“茶”、“诧”连起来用,比如司马相如《凡将篇》中就提到“荈诧”,而在晋代左思《娇女》诗中就有“心为茶荈剧”,孙楚歌“姜、桂、茶荈出巴蜀”等等。而这些引用当中,陆羽把原文的“荼”统一改成了“茶”,所以,我们今天看《茶经》时会发现,全书“茶”字最多。

蜀地方言:蔎

《茶经》七之事引用《方言》中的记载:蜀西南人谓荼曰蔎。意思是蜀地西南部的人把茶叫做蔎。这显然是地方方言了。

同音异体字:诧、(木茶)

其实,茶经引文里有提到,但是并没有单独列出来的字还有这两个:(木茶),这个是在区别茶是作为草本还是木本的时候用到的一个字,现在电脑里打不出来这个字,只能用括号来表示;

诧也是指代茶的一个异体字,在司马相如的《凡将篇》里就将“荈诧”并列,一是为了解释清楚,二来也是因为“诧”有指代茶的含义。

那么,除了这些指代茶的含义以外,在古代汉语中,还有哪些别称也是指代茶的含义呢?

古代汉语中,“茶”有哪些别称?

在古代汉语中,随着人们对于茶认知的加深,尤其是在陆羽《茶经》流行起来以来,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爱上了喝茶,以至于在《茶经》之后的唐代形成了“比屋皆饮”的盛况,而茶也成了既是“琴棋书画诗酒茶”风雅之事,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必需的“跨界元素”,因此,围绕茶和喝茶,在文人的演绎里,茶就有了诸多的别称。接下来,地理君就为你一一说明。

传世名画当中有很多再现了饮茶的场景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茶这一既是物质又是通灵之物的妙草,成为历朝历代文人茶友称颂的对象,而围绕品茶、煮茶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赋。于是就有了这些琳琅满目的茶的代称:

甘露、酪奴、水厄、翘英、灵草、蓝英、绿华、流华、玉蕊、愁草、嘉草、叶嘉、清友、瑶草、仙掌、晚甘侯、王孙草、瑞草魁、涤烦子、余甘氏、不夜侯、冷面草、苦口师、嘉木英、紫云腴、白云英、离乡草、云雾草、玉川先生、龙芽凤草。

这些代称当中,有些我们较为熟悉,而有些说法如果不加解释,还有些令人费解,但不管是哪一种代称,都指向茶的美好以及饮茶带给人的非同一般的饮茶体验。

甘露:描述茶的美味如同甘甜的露珠,指代茶的美好滋味。

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出自(刘宋)《宋录》

酪奴:实际上在《茶经》里讲到的,茶不会比乳酪差,但在南北朝时期,人们认为茶要比乳酪差一些,所以才称酪奴。

惟茗不中,与酪作奴。——出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水厄:沉溺于茶中不能自拔,于是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好水厄。

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出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唐代茶宴盛况

翘英:指采茶时的茶芽的状态,新生的茶芽尖翘挺拔。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灵草:指代茶的奇妙功效,在古汉语中指代茶的功效的精妙比语不胜枚举,灵草之说在唐代尤其盛行。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出自(唐)陆龟蒙《茶人》

蓝英:茶是茶人的最爱,怎么描述都不嫌多,诗人恨不得把所有的好词都给茶用上。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出自(唐)陆龟蒙《煮茶》

绿华:由茶的颜色入手,直接描写茶蕴含的精华之义。

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出自(唐)陆龟蒙《茶籯》

书法家颜真卿是陆羽的恩人,也是好茶之人。

流华:在茶的描写方面,受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茶的精华是历代文人墨客推崇的。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

玉蕊:在过去采芽心尚未普及之前,文人们就开始偏爱初生的嫩芽了,这种“偏爱”原料细嫩的茶品倾向,在今天达到了极致。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

愁草:在唐代,茶作为草本还是木本的说法并未统一,很多说法中仍是将茶作为草类,因此,出现了各种草。毕竟唐代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分类详尽的植物学。

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晚甘侯:将饮茶后的体感体验作为茶的代称,也很常见。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出自(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

王孙草:在文人墨客眼中,茶是可以通仙灵的神草,自然可以睥睨王孙,称呼为王孙草自然是一点儿也不过分。

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瑞草魁:茶是所有好的草里面的老大。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题茶山》

唐代的饮茶风俗

涤烦子:茶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可以荡尽烦恼和忧愁。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出自(唐)施肩吾

余甘氏:一碗茶吃罢,回味无穷,甘醇爽口。茶重回甘从古代就开始了。

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

不夜侯:茶喝多了让人睡不着,古人也有这么认为的。喝茶提神,由此可见一斑,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斑。

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

冷面草:和宋代的点茶法有关,研磨成粉,点白如花,自然有人喜欢暖色有人喜欢冷色,因此,这冷面草倒也稀奇。

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出自(宋)陶榖《清异录》

甘心氏、苦口师:不苦不涩不是好茶,吃茶的时代,茶入口当然是先来苦味,苦过之后,回甘才更迅猛。

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出自(宋)陶榖《清异录》

茶是文人雅士生活的标配。

嘉木英:草木精华。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出自(宋)秦观《咏茶》

紫云腴:陆放翁吃的这茶非同凡响,睡个午觉的工夫,就被这茶香给引醒了。

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

玉川先生:玉川子,卢仝的向往,茶人的神往,茶的代称。

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龙芽凤草:茶自从成了贡品,得到了皇帝的赞赏,龙团凤饼的源头,自然是龙芽凤草了。

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出自(宋)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

嘉草:甭管是何种草,写成好草的占了大部分,从陆羽的《茶经》开始,茶就和所有的好词儿连在了一起。

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

传世名画中有很多饮茶图景

叶嘉:大文豪苏东坡用倒装词的方式,赋予了茶特殊的意义,叶子是好的茶,茶是好的叶子。

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出自(宋)苏轼《叶嘉传》

清友:以茶为友,古已有之。

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瑶草:茶不仅是地上的灵药,更是天上的神草。

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

仙掌:采摘的茶青标准不同,形象自然也不一致,今有太平猴魁,古有玉泉仙掌。

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

白云英:白云生处的精华,从古到今对茶园的生态环境都十分注重,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今天我们可以讲出更多事实证据,古人不讲证据,看着云山雾罩,那定是有神仙了。

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

离乡草:从大红袍的典故而起,茶的味道,叫人想家。

茶初山则香,俗呼离乡草。——出自(清)《崇阳县志》

云雾草:这个不用多讲,高山云雾之中,神仙采茶之境。

千年云雾草,早春松萝芽。——出自(清)吴嘉纪《送汪左严归新安》

如此多的代称,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儿懵?其实呢,这也不一定是古汉语中指代茶的全部,只是这些被人们找出来、传诵较多而已。

透过这些花样繁多、角度各不相同的茶的代称,我们会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延传几千年,经久不不衰,还远渡重洋,影响世界,成为悄悄的改变世界的一股东方力量,那么,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唐代宫廷茶宴图

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的意义和影响力是怎样的?

茶文化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现代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始,茶就通过陆上、海上等多个途径,远播西方,在16、17世纪在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相继掀起了饮茶的热潮,直到后来18世纪,恶名诏著的罗伯特福琼从中国偷走茶树,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种植成功,中国茶的专有优势才一步步丧失。

茶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既是文人墨客附庸风雅的“玩物”,也是平民百姓居家生活的“必需”,更是中国在封建社会对外贸易中获得贸易顺差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帝王将相奢侈生活消费的必需。

茶文化亦俗亦雅,所有这些都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的推崇和歌颂密切相关,应该说茶启迪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强健的身体,而文人雅士又通过诗文进一步推荐了茶文化,促成了茶业繁荣和茶文化的兴盛。

很多文人墨客都是品茶高手。

说点儿题外话:

茶是目前人们公认的健康饮料,可以给人类带来健康,当前随着人们对于茶研究的加深和茶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喝茶、推广茶文化,对于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关于茶的印记,一方面我们要客观地理解文人将茶入诗文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写茶时的社会背景和表达心态,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去伪存真的思辨意识,来区别对待古人对于茶的种种描述和记载,借助于现代科学手段的研究和发现,更加理性客观地认知茶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大山之中,有着太多的文化精髓,也不可避免地有着一些不适合今天环境的说法和观点,我们需要秉持批判着继承的原则,让真正的文化发扬光大。关于茶,关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茶叶地理 愿在文化传播的层面尽一点儿绵薄之力,如果这篇答案你觉得还不错,就给我们点个赞吧!想要学习更多茶文化知识,关注@茶叶地理,收获更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