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茶话语
1、适合于自己口味的普洱茶,应该才是最好的普洱茶。
2、普洱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空气好,经纬度好,多民族聚居,由这么多元素组合成,分量就不一般了。
3、这些年,茶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提升很快。但茶业教育很滞后,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中国茶业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4、天下普洱大局,非邓时海不足以定;普洱江湖群雄,非邓时海不足以安。
5、我比较喜欢普洱茶,好的普洱茶我觉得很好。
6、同饮同醉,销万愁,知甘苦,品意境!
7、我最喜欢喝云南的普洱茶,每天都喝,以至于后来满嘴都是泡。后来别人才和我说,普洱茶熟茶挺上火的,让我不要天天喝。可是没有办法我就是喜欢。
8、过去几年的普洱茶,是资本的需要,从现在开始的普洱茶,才是消费的需要!
2. 一句话形容普洱茶
昔归普洱茶怎么样
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昔归普洱茶怎么样
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昔归茶开汤,汤色淡黄清亮,入口即香,无杂味,味甘;三泡后回甘更明显,香气高锐,两颊与舌底生津,舌面感觉微涩,化得很快;四~六泡,香气如兰,冰糖香渐显,水质较粘稠,重手泡后苦现,较轻,易化;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淳厚,更佳,尚微涩,喉韵深,回味悠长;十泡后水渐淡,甜味稍减,回甘好,冰糖香尚存。
昔归普洱茶怎么样
对昔归茶的评价:
一,关于霸气,15秒内,充斥苦涩,然后回甘(这个评价仅仅限于春茶);
二,水非常关键,忙麓山里的泉水,对比临沧市区桶装水,夸张点说,有30%的加分值;
三,所谓菌子香,是关于昔归茶的传说,这种香型的描述,并不确切,但是大家可以试着体会;
四,昔归春茶和秋茶,有70%的落差(形容差距),但我依然认为,忙麓茶,即便是秋茶,仍然很强大;
昔归普洱茶怎么样
五,纯度与浓强度,相当于2003年的老班章。如果让我出价,那么忙麓山春茶,是我愿意用目前老班章三倍价格购买的茶;
六,昔归茶的后半段,与茶王树的后半段,有相似之处。
有人说有所谓冰糖香,这个,主观因素较多,大家自己体会。总之,我觉得是一个前半段象03年之前的老班章,后半段象茶王树这样级别的茶。喝过更早老班章的人都认为,现在的老班章,仅仅只有一点点韵,忙麓是昔归里最好的,应该这么认为,因为现在忙麓山归属于昔归了。在1970年前,忙麓不属于昔归,而昔归,又是邦东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属于邦东乡邦东村委会昔归自然村。
昔归普洱茶怎么样
昔归古树茶鉴别
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昔归茶开汤,汤色淡黄清亮,入口即香,无杂味,味甘;三泡后回甘更明显,香气高锐,两颊与舌底生津,舌面感觉微涩,化得很快;四~六泡,香气如兰,冰糖香渐显,水质较粘稠,重手泡后苦现,较轻,易化;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淳厚,更佳,尚微涩,喉韵深,回味悠长;十泡后水渐淡,甜味稍减,回甘好,冰糖香尚存。
3. 普洱茶的语句
普洱醇香,品普洱,如人生,回味无穷
4. 普洱茶的茶语
普洱熟茶标语
1、陈年经典,知己红颜。
2、人生有百味,沉醉只一味。
3、年岁沉浸茶依然——陈香普洱。
4、普洱沉香,美茗陈醉。
5、喝陈香老茶,聊陈年旧事。
6、陈年普洱茶,知己满天下。
7、普洱唯一,陈香至尊。
8、万礼挑一,陈年知己。
9、陈年宜品,普洱交心。
10、陈年普洱,愈久弥香。
11、岁月证普洱,日久见人心。
12、品普洱茶,做老朋友。
13、愈久弥香,茶韵琴殇。
14、好茶如老友,一生常相随。
15、普洱陈年,升值无限。
16、陈年普洱茶,醇厚香浓味更佳。
17、至尊红颜,福寿延绵。
18、品的是健康,增的是财富。
19、普中独秀,洱遂人香。
20、普洱陈茶,茗扬天下。
21、千年陈香,一生普洱。
22、多年的陪伴,不变的味道。
23、陈年本色,品味出色。
24、古典茗茶,渊源流传。
25、陈年普洱茶,香岁月情怀。
26、知己别无恙,普洱有陈香。
27、陈年普洱,更适合您的品味。
28、古香普洱,荡气回肠。
29、百年古树茶香,红颜知己梦想。
5. 普洱茶的句子经典语录
从1995年至今,我与王晓莉同志已经认识27年了。27等于3个9,它也昭示着我与王晓莉同志友谊的三个“久”:
第一个“久”,是你来我往的时间久。在这27年的时间里,住在市区中心的王晓莉和住在郊区的我,几乎每隔一周都会见面一次,要么是我到她家,要么是他到我家;那么是我给她送点蔬菜,要么是她给我送瓶自酿的葡萄酒。
第二个“久”,是我们争论的时间久。我们每次见面,都要为一个或几个学术问题争论不休,要么是她占上风,要么是我占上风;要么是我说服了她,要么是她说服了我,抑或悬而未决,留待下次见面再次争论。
第三个“久”,是我们网聊的时间久。我俩虽然在1995年都已经是进入了人生中年的人,但我俩都是率先触网的一代人,与当今的网络青年比,我俩的触网技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探讨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我俩除了在线下见面的时间里争论,也还在网上分享彼此的研究方法、研究心得和成果。这种分享,让我俩彼此受益良多。
现在,王晓莉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但她的精神作品还在,所以我相信,我俩的精神交流不会因此而中断:三个“久”会延续为九个“久”!
6. 普洱茶语人生经典句子
如果要论云南普洱茶电商的鼻祖的话,恐怕要属书呆子莫属。众所周知,书呆子是2006年成立的,是靠淘宝起家的。闻如其名,书呆子这个品牌最早在淘宝上却不是卖茶的,而是从卖书的转向卖茶的,要不然书呆子也就不会叫书呆子了。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书呆子不是传统的茶叶品牌而是电商品牌中的淘品牌。
书呆子可谓在业界一直是神秘孤傲的,几乎很少与其他电商有交集,甚至从不参加任何茶博会,不花钱打任何广告,以闪闪两“金冠”笑傲普洱江湖。令人叫绝的还不止于此,它还是“全云南省所有行业淘宝店‘第一家金冠店’”,这是有据可查的。
就综合而言,云南做淘宝的普洱茶电商中能达到两个金冠以上的也没有几家,最低调又有实力一个是新益号(也就是新购),另一个就是孤绝江湖大名顶顶的“书呆子”。像当年的才者、彩程、思普这些都不可与它同日而语的!
书呆子目前整体的网上店铺有好几个,而支撑整个系统运作并能吸引强大流量,销售额巨大的至少就有三个,其中包含B店(书呆子旗舰店),淘宝店(书呆子普洱茶品牌店)是它最为核心的店铺。
B店—天猫(书呆子旗舰店)
B店的整体规划和运营主要集中在线上的“自由品牌”——书呆子的产品上,无论是拉流量的、做活动,还是去库存,无不在显示着书呆子在电商领域的影响力。如果你上天猫去看他的店铺,会发现这是一个有很明确目标且很有指向性的店铺,从上架产品到铺货的纵横来看,无疑都是在以“书呆子”为中心展开的。据不完全统计,书呆子天猫店的销量仅次于它有两个金冠的淘宝店,而且最赚钱的就是天猫店,并且在产品的分化和聚合上有着严格意义的划分。
淘宝企业店(书呆子普洱茶品牌店)
打开它的淘宝店铺,首页就显示着十多年的“双金冠老店”近二十万人关注,这句淘宝电商店铺的宣传语在普洱茶电商中绝无仅有的,而且不仅是十多年,还有更吸引人是它的关注人数,这绝对又是一大让很多做淘宝羡慕嫉妒恨的强大流量,直接把很多做普洱茶的店铺秒成渣渣。
对于书呆子的店铺的商品运作模式表面上看,你可能觉得它与其他很多店铺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你仔细的研究它,会发现奥妙尽在其中。
例如将产品细分为品牌茶、礼品茶、高端收藏茶、大众口粮茶、特色茶五大块(做活动时除外),满足不同目标客户的需求。
一般店铺商品的运作模式是“倒金字塔”产品,正“金字塔”盈利,但再深一步研究的话,会发现书呆子并这么简单,它是“金字塔”伴“梯形”的双重运作模式,无论是颠过来,还是覆过去,整体收益都集中在中间,而且无论怎么变化,都盈利其中。
所以书呆子在贯穿这一条运营思路和发展战略上,让它在一直居于线上而后深耕云南茶行业,并且长期以来做大做强是有原因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书呆子早在2011年的时候,就依靠线上强大的体系,年销售过千万。并此后在电商领域一直处于孤绝的王者之位,即便是像思普那样曾经在业内非常有名的电商大咖,现在的“吉普号”来说,论起家底和实力来,还真不如书呆子。它才是业界不叫嚣而闷声发大财的电商之王。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2011的时候,淘宝茶叶电商在普洱茶行业才开始爆发(商家的数量),但是做得好,能销售千万量级的电商却寥寥无几,甚至毫不客气的说直接没有。然而书呆子就做到了年销售千万,这行业绝对是一个传奇!
并且据业内传闻,因为书呆子做电商这么多年积累下来资金,就现金储备量在2016年就到达了7000万以上,而流动资金更是一笔不可预估和琢磨的数字。可想而知,书呆子在普洱茶行业的家底有多么雄厚。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即便是普洱茶市场起起伏伏,价格涨涨跌跌,但是对于拥有丰厚身家,“老底子”充足的书呆子来说一点也不影响。好的时候,适当扩张,不好的时候也只是适当的收缩而已,其根基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因为外部的因素而动摇过,有也是内部的问题。
但是,虽然书呆子在线上做得很牛逼,可以横向无阻,独树一帜,但是对于线下这一块强大的肥肉,它始终是垂涎三尺的,然而有着多年线上经验的书呆子在这块却涉足较少,显得有些经验不足。
从2014年起,书呆子茶业打造了它的下线品牌“无墨记”,“无墨记”品牌的打造无疑是对线下渠道的探底,同时进行市场开拓的重要表现。
但是对于做惯了线上,大流量又赚钱快的书呆子,在这块显然是经验不足的,不管是从产品结构的构建上,还是市场的宣传推广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导致出来的无墨记,并没有在业内引起太多的关注和轰动,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就是到如今,同比其他线下品牌也很平常,甚至近两年来线上的名气被后来者追赶上,但是不乏它也是云南曾经的电商之王。
然而从书呆子的运营思路和成功道路上,不难发现,具备什么样的“基因”,就能做成而且做好什么样的事情。不具备做线下的基因,轻易的涉足这个领域,那么即便是有钱那有又能怎么样。
同样对其他做惯传统的品牌来说,要想短时间内在电商领域突飞猛进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基因”——本质,就不具备做电商的潜质。除非经过多年的试水和不断变革,才有可能做起来、做成功,否则,即便有钱也能难做起来。比如大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08年的时候,大益就开始涉足线上电商这块,但是也没能短时间内笑傲江湖,直到2015年底,“益购商城”的改版重组,近八年的时间才使得它改变多年建立的强大的经销模式,使之产品在线上有了60%—80%以上的控制权,不然,之前虽然也能在淘宝天猫上卖货,走货,但其模式还是依靠线下经销渠道进行的。
那么从这些大品牌在电商领域的探索中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书呆子即便拥有强大的线上,也很难在线下有一片广袤的天地了。因此,有着图书业务出身,一直虎踞龙盘,“冠绝”普洱江湖的的书呆子来说,时代的变革,必然引领其发展走向。否则,何来王者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