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普洱茶行业协会
在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由会议组委和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共同评选出了中国十大普洱茶品牌。
首榜为大益,亚榜为下关,季榜为庆沣祥,第四榜为龙润茶,第五榜为澜沧古茶,第六榜为六大山茶,第七榜为陈升号,第八榜为勐库戎氏,第九榜为醉春秋,第十榜为八角亭。这十名为中国最出名的普洱茶。
2. 中国普洱茶行业协会情况
2012全国名优茶质量奖揭晓 七彩云南普洱茶四款茶夺金奖 2012年11月22日,由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举办的2012全国名优茶质量奖在广州揭晓。国内著名茶业龙头企业七彩云南普洱茶四款茶品——“月光金枝”、“云滋味”、“七彩1889”和“2012布朗古树”。
此次竞赛茶叶评比共收到参展企业选送的各类茶样274份,参评茶样规模:六年夜基本茶类(红茶、绿茶、黑茶、青茶、白茶、黄茶)和特殊工艺、创新茶品奖,涉及8个茶类与项目奖项;本次竞赛主要设为设特等金奖、金奖、银奖、优良奖和创新奖五项。
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华南农业年夜学、云南农业年夜学、广东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国内茶行业相关机构的权威审评专家组成审评组,根据国度茶叶质量审评相关标准对全部参评茶叶的形状、滋味、香气、汤色、叶底等项目分别进行对比评分,最后汇总计分并根据总分对参评的茶样进行排名。
在七彩云南选送的茶叶样品中,“月光金枝”获得年夜赛红茶类金奖,“云滋味”和“七彩1889”获得年夜赛普洱茶(生茶)类金奖,“2012布朗古树”获得年夜赛普洱茶(熟茶)类金奖等奖项,所有获奖茶品名单于“2012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开展期间现场公布。主办方特设获奖名优茶现场品鉴区,并现场展示获奖茶样,同时供广年夜茶友品尝。来自七彩云南的多种茶品荣获竞赛殊荣,引来众多茶友围观,品鉴区更是人群攒动,等待品尝的长龙也早已甩出数米,一幅热闹的场景。
3. 中国普洱茶行业协会会长
王先号普洱茶极具收藏价值,王先号普洱茶产品条索清晰、白毫显露,茶气清香味酽。采用无污染天然黄竹糯笋叶包装。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理事长陈怀远对该产品十分喜爱。王先号普洱茶产品深受港、澳、台商同胞及国际友人的欢迎。也是茶叶爱好者收藏、馈赠的佳品。
4. 中国普洱茶行业协会副会长名单
普洱茶协会会长董胜、监事长杨云鹏、副会长吴涯、邓艳波、办公室主任陈玉波,云南普洱就是种植茶叶的地方,如果是联盟,说明就是普洱当地茶农自己种植的,质量是有保障的,所以你可以买这种茶。
5. 中国普洱茶行业协会副会长张
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美称但并不代表说普洱茶不会过期,只是它的有效期弹性比较大,主要受茶树原料的好坏、工艺的精良和仓储环境的优劣影响。所以,选购普洱茶更多是要学会判断是否变质过期是否有品饮价值,不要只听信普洱越陈越香的特性。
一、判定是否变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看茶饼是否发生霉变或茶汤是否变浑浊,再者也可以通过品饮感受喉咙是否不舒服有被锁紧或者有异味。
和大多数食品一样变质的原因都是由于蛋白质、氧气和水分引起的,这三个因素同时具备之后就会滋生大量的有害细菌,物质将会发生腐败变质,普洱茶也一样。为什么米饭或者面包放几天就会有霉斑,而普洱茶不会轻易短时间内出现霉斑,是因为茶叶本身的蛋白质含量相对于这些食物低很多,而且加工之后茶叶本身的含水率极低。
除了霉变之外,茶叶还有吸附的特性,能吸收异味和水气,致使茶叶内质发生“化学变化”,改变了其味道,就会变质。所以,只要保持有绝对良好的仓储,而且控制好茶叶的含水率和保持空气的洁净度,茶叶的有效期都能有所延长的。
6. 中国普洱茶行业协会合法吗
云南六大茶山品牌很好。该品牌出现于2002年,专业生产及销售普洱茶、红茶、绿茶的企业。拥有多个原料基地,年生产能力15000吨,在全国开设有一百余家经营部。产品多次在国内外普洱茶名优产品评比中获得大奖,“六大茶山”牌茶叶因过硬的质量,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05年三绿工程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公司商标被云南省工商局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7. 中国普洱茶行业协会百度百科
全球茶叶产销量齐升,中国茶叶市场供应增加较快,绿茶、乌龙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行业的上游为茶叶种植,上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品质;下游是终端消费者与茶叶深加工行业。
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的绿茶消费增长强劲,而北美、西欧的红茶市场也已发展成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的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预计2018年消费量为567万吨,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
同时,全球茶叶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产量共557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预计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6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超600万吨。
在国内市场,由于茶园面积稳中增长,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茶叶产量在2017年达到258万吨。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2013-2017年,国内茶叶产量、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6.0%,预计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消费量将分别在277.6、204.5万吨左右。
目前,茶叶市场中绿茶、乌龙茶占据主要份额,2017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13%;但近年的产量比重在下降。同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其他茶叶份额逐渐提升,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此外,市场上的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增加。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
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