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评价中国茶文化的书籍
中国茶叶约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因而最先将茶叶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
公元1168年﹐日本国荣西禅师历尽艰险至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刻苦进行“茶学”研究,也由此对中国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荣西回国时﹐将大量中国茶种与佛经带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礼仪﹐并将中国茶籽遍植赠饮。其时他曾用茶叶治好了当时镰仓幕府的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又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书中称茶为“上天之恩赐”﹐是“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荣西因而历来被尊为日本国的“茶祖”。
随着唐宋时期中国的茶叶与饮茶艺术﹑饮茶风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又逐渐普及到广大民间﹐使吃茶的习俗进入了日本平民的生活﹐并日益兴盛。
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他将茶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
其后﹐日本茶道经武野绍鸥的进一步推进而达到“茶中有禅”﹑“茶禅一体”之意境。成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础上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
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被日本人民视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2. 日本评价中国茶文化的书籍是什么
《饮茶十德》 《三月三茶宴序》 杂志《中国茶叶》 《百茶联》 日本《茶道的美学》
《茶道》 希望对你有帮助
3. 日本评论中国茶
日本茶叶出口量虽然只有5000多吨,但出口均价全球最高,达到了27.3美元/千克,巴西的出口均价也达到了8.78美元/千克。茶叶消费国再出口均价都相对较高,法国再出口均价为19.75美元/千克,其次是德国,为11.22美元/公斤,英国为7.53美元/公斤。
其中,全球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是中国,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为303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面积的62.1%;其次是印度,茶叶种植面积为60.1万公顷,占12.3%。
4. 日本人写的关于茶的书
冈仓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
冈仓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晚年,冈仓多次前往印度和中国游历,在美国写出《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茶之书》等著作,向西方宣传东方、尤其是日本的文化。5. 日本评价中国茶文化的书籍有哪些
日本茶道起源于日本的镰仓时代,但茶文化的本源则是来自中国唐朝(618~907年)。
中国唐朝的茶圣陆羽(733~804年)所著的《茶经》首先传入日本,给日本带来了系统性的种茶、采茶、煮茶、品茶的知识。但这一时期茶文化随战乱被人遗忘,未能发展下去。
随后在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晚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带回了茶的制法和喝茶的习惯,但仅在贵族和僧人等上层人士之间流行。
到了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佛教临济宗的开山祖师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回茶种并种于日本九州,后来还送了一些给宇治的明惠上人,这便是后来日本著名的“宇治茶”的起源。这一时期,茶的种植和喝茶的习惯渐渐普及。1214年,荣西禅师将所著的《喫茶养生记》一书和茶叶一起进献给幕府将军源实朝,将茶文化传播到了武士阶层。
同一时期的佛教曹洞宗的开山祖师道元禅师以中国佛教禅寺的清规为主,写成“永平清规”一书,书中对供奉茶水的礼仪、作法等“茶礼”有详细描述,成为了日本茶道作法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