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红袍茶几月份采摘
黄盖在大红袍的基础上选育的优良品种,发枝力弱,节间短,穗型紧凑,肉厚粒大,平均穗粒数在80~200粒,丰产性强。没有完熟时,太阳暴晒后,果肉色泽像黄色的盖子,俗称“黄盖”。8月下旬完熟后果皮晒干后颜色鲜红,与大红袍品质相当。同时,随着树龄的增长,椒刺开始退化,盛果期基本无刺或少刺,能有效降低采摘成本。
2. 大红袍每年什么时候采摘
花椒大红袍一般是在七月份的时候采摘。
大红袍花椒,性味辛、温,有小毒,麻。成分果含挥发油(为柠檬烯、枯醇、香叶醇等)、淄醇,不饱和有机酸。别名:香椒、大花椒、青椒、青花椒、山椒、狗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均有分布。
3. 大红袍几月份的茶最好
大红袍是发酵茶叶,放的时间越久,发酵越充分,也就越好喝。但是大红袍的期限一般在三年左右,时间过了,口感会越来越淡,香气也会越来越不足。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4. 大红袍茶采摘季节
最早采茶青也就在清明节,毛茶做出两星期,加上精加工,最早5月份就有新茶了,,但大部分产品上市还是要等到6、7月份的。因为岩茶精加工的焙火是要等一两个月才会退火的,,那是的岩茶喝比较不会上火。
5. 大红袍几月份出新茶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中的一种,在中国茶叶分类里有红茶、绿茶、青茶之分。青茶的代表类别是乌龙茶,而乌龙茶有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之别。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扛鼎之品。 生长在武夷山脉的茶叶独领山水灵气,山间岩缝和沟壕的特别土质赋予大红袍一种坚韧,醇厚的品质。传统的烘焙方式更增添了大红袍茶类特有的与木有关的碳香和火香。
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和铁观音茶一样是半发酵茶叶。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
由于大红袍与铁观音都为乌龙茶类,因此大红袍的制作方式与铁观音类似,其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大红袍属于什么茶 茶叶多少钱一斤
大红袍茶叶多少钱一斤:
市场上销售的大红袍基本上是由母树大红袍剪枝嫁接而成的。目前,茶叶市场上销售的大红袍基本是大红袍的后代,但是并不影响大红袍的但质量和口感。虽然茶叶品质受茶树和制茶工艺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说市场上流通的大红袍就是赝品。由母树大红袍剪枝嫁接而成的大红袍茶树也可以说大红袍的正统血脉,按照武夷山当地人的制茶工艺制作出的武夷山大红袍的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
6. 大红袍采茶是几月份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美景甲东南”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茶叶,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武夷岩茶驰名中外,与优异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武夷山位于北纬27°35′-27°43′,东经117°55′-118°01′。方圆120华里,平均海拔650余米。四周皆溪壑,与外山不相连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岩峰耸立,秀拔奇伟,群峰连绵,翘首向东,势如万马奔腾,堪为奇观。澄碧清澈的九曲溪,萦绕其间,折为九曲十八湾。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两岸,群峰倒影,尽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实为"碧水丹山"人间仙境。前人题"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轮廓。名山胜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灵气。
武夷岩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度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气宜茶"。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以独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属自叹不如。
武夷岩茶可分为岩茶与洲茶。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次之。从品种上分,它包括吕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武夷奇种、肉桂、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还有另一说法,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茶"(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武夷水仙是另一个岩茶品种,它由于叶片本身带有一股清香,可以被制成富有香味,极为珍贵的茶叶,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销量最大的乌龙茶品种之一。
除此之外,广东省广州东面的凤凰山盛产一种名为“凰单从”乌龙茶。由于茶树高达一丈由于,有鹤立鸡群之感,故称单从。采摘时,条件十分严格,有“不采”说,即太阳升不采,天气热不采,早期见其芽不壮不采,阴天不采,雨天不采。它的特征是条索粗壮,轻匀挺直,粗中有细,质地柔软,有一股幽雅宜人的独特清香。
武夷岩茶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锯概括得最为简练,即“、甘、清、香”字(见《归田琐记》)。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这种茶最适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质独特,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还曾有“病之药”誉。
7. 大红袍每年几月采
大红袍栽培技术规范
三、栽培技术规范
(一)选种
1、选择采种母树:选择的母树必须是生长健壮、结实多、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盛果树,一般为10~15年生树。
2、采种:当果实外皮全部呈深红色,种皮变为蓝黑色、有光亮时即可采收。一般为8月上旬采种。
采回后将花椒薄薄地摊放一层进行晾晒。当果皮开裂后轻轻地用木棍敲击收取种子,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阴干以备育苗。
(二)育苗
1、播种时间:10月上、中旬至土壤封冻前进行。种子在土壤中越冬,既起到催芽作用又免除了越冬时的种子贮藏工序,而且比春播出苗整齐,并提早出苗10~15天。
2、播种方法:在整好的畦子内(畦宽1m、长5~10m),将经过水选的种子均匀地撒在畦面上,然后覆细土1cm厚,再盖秸秆等物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再揭去。每亩播精选的种子30kg左右。
3、苗期管理:出苗后要及时进行除草,严防草荒以利幼苗生长。当苗高达4~5cm,有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定苗,每亩约留苗3万株。
苗期要及时灌水,结合灌水每亩撒施尿素5~10kg,生长后期要控肥、控水。雨水过多苗子疯长时要进行化控,以利木质化和安全越冬。
(三)栽植
1、栽植密度:
(1)梯田地埂和田边单行栽植时,株距为3~4m。
(2)整片栽植,每亩50~80株,株行距采用3×4m,3×3.5m,2.5×4m。
(3)生态经济林栽植,每亩110株,株行距为2×3m。
2、栽植时间:
(1)秋冬季栽植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并注意培土防冻。
(2)春季栽植: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进行。
(四)管理
1、整形修剪:以主干开心形为主要丰产树形。该树形充分利用了花椒树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成形快、结果早、通风透光、抗病虫害、产量高等优点。定植后在距地表30~40cm有饱满芽处定干。第二年对选留的3~4个主枝,采用拉、别等方法开张角度,再疏除原留辅养枝。第三年春对50cm以上的枝条剪截1/3,即形成多量花芽。
2、合理施肥:
(1)基肥:时间以采椒后的秋季施基肥为最佳。
(2)追肥:一年中一般追肥二次。
第一次在萌芽现蕾前以氮肥为主并适当配合磷肥。
第二次在5月底至6月初以磷、钾肥为主。
(3)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