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芭蕉是一种什么茶叶品种
湖北恩施芭蕉侗族乡位于恩施城西南边,距离不足20公里,很近,境内海拔最低处约390米,最高处玉龙山海拔约1700米,平均海拔560米,芭蕉的玉露茶叶品质很不错的,圆润清爽,已是该乡的重要产业支柱而且其茶叶基地初具规模,已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芭蕉叶的特点是什么
1、芭蕉可以鲜食
芭蕉是可以直接食用的,采摘回来的新鲜芭蕉,把皮去除后直接吃,不仅能品尝其原汁原味的口感,而且还可以吸收很多的蛋白质和很多的微量元素,直接吃的话是最简单的方式,而且也是比较美味的,所以如果喜欢吃芭蕉的话,可以把它直接食用,但要注意选择吃的芭蕉,确保新鲜优质是不可以忽略的。
2、油炸着吃
芭蕉还可以油炸着吃,油炸芭蕉也是比较具有特色的一种吃法,首先要准备几根新鲜的芭蕉,和适量的面粉,把芭蕉的皮去除,沾上面粉,然后在锅里面放入适当的油,把油烧热以后,就将处理好的芭蕉放进去油炸,油炸的过程中要不停的翻身,避免将其炸糊,一般只要几分钟后将其炸成金黄色,既可以捞出来食用了。
3、芭蕉煎饼
芭蕉还可以把它做成芭蕉煎饼,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吃法,吃起来的味道是很清香的,但是制作起来是有一定讲究的,首先要准备几根芭蕉将其外皮去除后,把它碾压碎,然后放入一些面粉搅拌均匀,再把它揉成一团,锅里面撒入少量的植物油,烧了以后,就把处理好的芭蕉面团放进去煎,注意不停的翻身,避免江湖,将其炸成金黄色后,捞出锅,放凉后食用。
芭蕉的吃法是很多的,不同的吃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果喜欢吃芭蕉的话,那么以上这些吃法都可以试一试,不仅味道很好,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提升食欲的效果。
3. 芭蕉有几种品种
一、旦蕉
旦蕉的泰国原名为KluaiKhai,Khai意为蛋。是泰国及马来西亚最重要的鲜食蕉品种。植株主要特征为假茎青绿色,有明显棕色斑块,叶柄光滑不具腊质。旦蕉果房产量中等,单株果重约7~13公斤,6~7果把。果指短圆,未熟时青绿色,熟后呈浅黄色,皮极薄,肉质滑,甜度高,橙黄色,微带香气。
二、玫瑰蕉
本种乃于1995年从比利时国际香蕉种原转运中心引进,原名CultivarRose,意译为玫瑰蕉。其果指纤细,肉甜而香,具香蕉风味。玫瑰蕉植株属中高,假茎较细小,绿中带红,表面光滑,叶片窄长。生育周期短,约9~10个月可采收。其果房产量属中等,约5~12公斤。在冬春季节,产量较低,在夏秋季节则较高。果指细长而尖,催熟后呈鲜黄色。果肉浅黄色,香甜,口感极佳。
三、红皮蕉
红皮蕉因果皮呈暗红色而得名。本种遍布全球蕉区,在东南亚及中南美洲均普遍种植,但多为庭园式栽培,少有大量种植。本省在旗山、埔里、集集、花莲等地也有少量栽培。红皮蕉植株高大,生育期长,达18个月。假茎呈深红色,产量中等,平地约12~15公斤。果指属中型大小,肥短而直,果肉呈黄白色,味甜而香,肉质较软,口感不及一般香蕉。
四、吕宋蕉
吕宋蕉系由菲律宾引进,原产地可能是印度,在巴西大量种植,是重要水果之一。本种株高中等,叶柄较细长,叶片呈窄长型,产量中等,约12~15公斤。果指短小,未熟时青绿色,熟后呈深黄色,有细小褐色条纹。皮薄易裂,果梗较弱,果指易脱落。果肉黄白色,甜中带酸,微有香气,口感极佳。食用时宜等果肉变软,过早有涩味。
五、假吕宋蕉
假吕宋蕉具抗病性。属印度种Mysore。假吕宋植株较粗壮,叶中肋紫红色为其特征。其产量较高,达20~25公斤。果指中型,前端突起,果皮鲜黄,耐贮运,味甜而酸,肉质较软,口感不及吕宋蕉。
六、南华蕉
南华蕉是泰国著名煮食及鲜食两用蕉,在马来西亚亦普遍种植。本种植株粗壮高大,适应性强,耐旱抗病,极易栽培。其假茎呈青绿色,有明显腊质,少有黑色斑块。南华蕉果房较大,单株果重较高,约20~28公斤。果手排列整齐,果梗较长。果指中型大小,呈粗短状,稜角明显。果皮呈灰绿色,熟后呈淡黄色,肉白质粘,清甜可口,宜等果肉变软时食用,否则有涩味。
4. 芭蕉主要产地
6-8月份。
芭蕉树成熟的时间一般是在夏季的7-8月左右,它是一种常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时间很长,能够超过5个月,其树干高度可以达到3-4米,但极端状态下能够超过20米高。
芭蕉的花期在每年2-4月份,6-8月为果实成熟时间,这时候就可以采摘上市了,但是它会因品种、产地的不同,成熟时间出现差异。
5. 芭蕉叶产地
蓝皮香蕉。这种颜色的香蕉应该算是很少见的了,主要生产于印度一带,据说只有在海拔很高的地方才能够生长出这种香蕉,所以十分稀有,而且这种香蕉本身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吃起来的口感也相当的软糯,比普通的香蕉更为好吃。不过这种蓝色的香蕉在全球范围内的数量非常少,几乎很多人都是排队购买的,需要提前几年就开始预订,很多人根本没有见过这种颜色的香蕉。
巨型香蕉。这种香蕉的体型非常大,据说在新几内亚有很多类似的香蕉树,这种树上所结出的香蕉都比普通的香蕉大上好几倍,而且整个香蕉树的高度居然可以达25米左右,香蕉的果实不仅个头比较大,而且重量也很大,在当地人们的眼中,这种香蕉已经不算是水果了,完全可以当做主食食用。
西葫芦香蕉。与其说它是香蕉,不如说是一种外表和香蕉十分相似的西葫芦,这属于一个全新的品种,原产于南美洲,算是南瓜界的明星产品,口感非常不错,而且比普通的西葫芦要甜上很多,而且做法也是多种多样,不仅可以炒着吃,生吃的味道也十分不错。
红皮香蕉。这种红皮香蕉在马来西亚还是非常出名的,不仅含糖量非常低,而且口感也是十分的棒,在它里面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对肠道的运动都有很好的帮助,不过这种红皮香蕉的产量十分稀少,要等上好几年才能赶上新的一茬香蕉成熟,所以它的价格是最贵的。
6. 蕉有多少个品种
芭蕉有3属6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及非洲热带地区,种数最多的在印度东南亚至泰国地区,其次是印度尼西亚。
中国有3属12种。一、芭蕉科: 1、芭蕉亚科: 1)、象腿蕉属 2)、地涌金莲属 3)、芭蕉属 2、鹤望兰亚科 1)、旅人蕉属 2)、鹤望兰属 3)、蝎尾蕉属 3、兰花蕉亚科 1)、兰花蕉属
7. 芭蕉树有哪些品种
一、旦蕉
旦蕉的泰国原名为KluaiKhai,Khai意为蛋。是泰国及马来西亚最重要的鲜食蕉品种。植株主要特征为假茎青绿色,有明显棕色斑块,叶柄光滑不具腊质。旦蕉果房产量中等,单株果重约7~13公斤,6~7果把。果指短圆,未熟时青绿色,熟后呈浅黄色,皮极薄,肉质滑,甜度高,橙黄色,微带香气。
二、玫瑰蕉
本种乃于1995年从比利时国际香蕉种原转运中心引进,原名CultivarRose,意译为玫瑰蕉。其果指纤细,肉甜而香,具香蕉风味。玫瑰蕉植株属中高,假茎较细小,绿中带红,表面光滑,叶片窄长。生育周期短,约9~10个月可采收。其果房产量属中等,约5~12公斤。在冬春季节,产量较低,在夏秋季节则较高。果指细长而尖,催熟后呈鲜黄色。果肉浅黄色,香甜,口感极佳。
三、红皮蕉
红皮蕉因果皮呈暗红色而得名。本种遍布全球蕉区,在东南亚及中南美洲均普遍种植,但多为庭园式栽培,少有大量种植。本省在旗山、埔里、集集、花莲等地也有少量栽培。红皮蕉植株高大,生育期长,达18个月。假茎呈深红色,产量中等,平地约12~15公斤。果指属中型大小,肥短而直,果肉呈黄白色,味甜而香,肉质较软,口感不及一般香蕉。
四、吕宋蕉
吕宋蕉系由菲律宾引进,原产地可能是印度,在巴西大量种植,是重要水果之一。本种株高中等,叶柄较细长,叶片呈窄长型,产量中等,约12~15公斤。果指短小,未熟时青绿色,熟后呈深黄色,有细小褐色条纹。皮薄易裂,果梗较弱,果指易脱落。果肉黄白色,甜中带酸,微有香气,口感极佳。食用时宜等果肉变软,过早有涩味。
五、假吕宋蕉
假吕宋蕉具抗病性。属印度种Mysore。假吕宋植株较粗壮,叶中肋紫红色为其特征。其产量较高,达20~25公斤。果指中型,前端突起,果皮鲜黄,耐贮运,味甜而酸,肉质较软,口感不及吕宋蕉。
六、南华蕉
南华蕉是泰国著名煮食及鲜食两用蕉,在马来西亚亦普遍种植。本种植株粗壮高大,适应性强,耐旱抗病,极易栽培。其假茎呈青绿色,有明显腊质,少有黑色斑块。南华蕉果房较大,单株果重较高,约20~28公斤。果手排列整齐,果梗较长。果指中型大小,呈粗短状,稜角明显。果皮呈灰绿色,熟后呈淡黄色,肉白质粘,清甜可口,宜等果肉变软时食用,否则有涩味。
8. 芭蕉是一种什么茶叶品种呢
虫屎茶又名“龙珠茶”,系湖南省安化县的一大特产。当地盛产黑茶,是闻名遐迩的“黑茶之乡”。湖南城步的苗、瑶、侗族,每年谷雨前后,上山采摘一种当地称为“岩茶”的嫩叶,将采回的茶叶在沸水里烫过,捞起晾至约八成干。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竹篓,篓底垫上一层干芭蕉叶,把茶叶层层铺放在内。每铺放五寸厚左右,就均匀洒一层米汤水。
9. 蕉的品种和区分
香蕉种类繁多,变异复杂。全世界有50多个种,300多个栽培品种。根据它的用途,可分三大类:观赏类香蕉,如美人蕉、红花蕉和琉球芭蕉等。其次为果蔬类香蕉,分香蕉和甘蕉两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把香蕉当作粮食或蔬菜食用。第三种是纤维类香蕉,茎干高细,纤维柔韧,可作麻织品原料,所以又称麻蕉,多产于菲律宾。
10. 芭蕉叶属于什么叶
芭蕉是属于单子叶植物类型,它的叶脉通常为平行脉,花朵和叶片基本上为单数,并且种子以一枚居多。另外,芭蕉的根茎和叶片也比较肥大,并且叶片边缘通常没有裂齿,形状为长圆形或者是椭圆形。而且叶片生长状态是呈一个螺旋式排列, 叶鞘层层叠加在一起,并且花朵为单性或者两性花,花朵颜色大多为紫红色或者是红褐色。
11. 芭蕉是一种什么茶叶品种图片
茶叶一直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健康饮品,直接用开水泡饮也是十分方便的,茶叶更是有着许多的种类,中国更是有着十大名茶
酸茶制成品具有天然的苔味、岩味,和特殊的微酸、回甘、回甜、无涩的品质。酸茶源于野生酸茶树种,分布于洛江区罗溪、虹山、马甲一带。如今已突破酸茶树种无法繁育的情况,可运用组培、嫁接、种子繁育等技术人工培育。
据说,宋代晋北地区(现洛江区罗溪、虹山、马甲、河市)已产茶,并将茶叶作为礼品相互赠送,并出售给各地茶商。南宋·绍兴(1131—1162年)年间,因仙公山上庙宇重新修建,规模更甚从前,先人纷纷迁徙至仙公山脉四周安居,开垦山地,种茶为生。
元、明、清茶叶生产有较大发展。居住在山上的先人们,吸取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再结合酸茶树种,发明了酸茶制作技艺,在清末便传遍晋北地区各乡镇,以及莆田仙游、三明清流等地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留食酸茶的习惯。一般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十余日让它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入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是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它可以帮助消化和解渴,这是供自食或互相馈赠的礼物。
德昂族制茶方法与饮茶方式颇多,最具特色的便是德昂族的酸茶。其技艺有两种:一是土坑法。人类尚未发明使用陶器前,将鲜茶叶采摘回家后,用新鲜芭蕉叶包裹茶叶,放入事先挖的深坑内埋7天左右,然后将茶叶取出在阳光下揉搓并晒2天,待茶叶稍干时又将其包裹放回深坑内3天,取出晒干便可泡饮。
德昂族人的一生都在茶香中度过,孩童时在茶林嬉戏玩闹、每片绿叶都承载了一份快乐;长大到了青涩的青年时代,对对恋人在茶林许下美丽的承诺和海誓山盟;老年时,牵着老伴的手,在茶林中一起守候夕阳。虽然作为仅几十万人口的云南一个少数民族,德昂族种茶的历史却悠长久远,每个族人对茶都饱含着浓浓的情感,渗透到文化和生活的每个角落、层次。
泡饮时使用沸水,其味酸苦,有清洁口腔、清热解暑的功效,是原生态的绿色保健饮料。做菜用的酸菜则要适当在第二道工序时多放几天,取出后要在碾臼春碎晒干。食用时用水泡发后凉拌,其味酸涩回味,使人增加食欲。二是陶器法。陶器创制后,便直接利用陶罐腌制酸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