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参考文献(茶叶参考文献英文)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5 09:57   点击:6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参考文献英文

英语中名词变复数有很多种类。tea的复数形式比较复杂。

tea作为茶叶(强调数量)来讲不可数没有复数形式可言;但是tea当作茶叶的品类来讲是可数名词,此时tea的复数形式是teas.例如:,

例如:Different kinds of teas should be cooked differently.

不同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烹煮方法

所以tea的复数形式具体要看什么情景、状态之下描述、应用而定.

同样用法的英语名词还有fish,它当做鱼(强调数量)讲时复数是原型fish;

fish作鱼肉讲时不可数,没有复数;但当做鱼的种类来讲,它的复数形式是fishes.

例如:They caught several fish. 他们捉到几条鱼.

They caught several fishes. 他们捉到几种鱼

2. 茶文化的英文参考文献

美国茶文化英语:MEI GUO CHA WEN HUA

3. 关于茶叶出口的外文参考文献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4. 茶叶相关英文

tea 英[ti:] 美[ti] n. 茶; 茶树; 茶水; 午后小吃; vt. 给…沏茶; vi. 喝茶; [例句]America imports about 190 million pounds of tea a year美国每年进口大约1.9亿磅茶叶。[其他] 复数:teas

5. 茶叶参考文献英文怎么说

历史中最早记录茶叶的书籍!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茶叶有很多被人们发现的茶叶之最,比如最大的野生茶树、最早的茶经、最早的咏茶诗、最早的茶话等。

  最大的野生茶树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一棵茶树,高32米多,主干粗3米,树龄约1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之最。

  最早的种茶专著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已被译成10几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现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传播友谊的纽带。

  最早的咏茶诗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最早的茶话会据史书云: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便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6. 茶叶参考文献英文版

左思的《娇女诗》是最早的涉茶诗之一

左思(约250 — 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与陆机、潘岳等同时。他出生寒门,不喜交游,仕进不得意,官止于秘书郎,因此对当时门阀世族霸持政权的现实非常不满。他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钞,一时京城洛阳为之纸贵。其诗风格雄浑,语言遒劲,高出当时其他诗人。是晋武帝太康(280-289)前后西晋文坛比较繁荣时代文学成就的最高者。

《娇女诗》全诗原有56句,在左思以抒发屈居下位、抱负不得施展为主调的作品中显得很别致。它用活泼的语言刻画出作者的两个小女儿娇憨天真的形象,写得细致生动,孩子的好吃贪玩爱打扮,一一呈现于诗人饱含喜爱的笔下,饶有情趣。全诗没有端庄刻炼的语句,间或运用俚语,显然受到了乐府民歌的影响。唐代诗人杜甫《北征》诗中“床前两小女”一节及李商隐的《娇儿诗》就是本篇的仿制。

陆羽《茶经·七之事》从茶事的角度,曾摘录左思《娇女诗》12句:“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钅历]。”

为了呈现完整的茶事活动,我们摘录如下14句: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

两个女孩一叫纨素,一叫惠芳,在父亲的眼中,自是无价之宝。两人先是学着大人一样对镜梳妆,可是转眼又想到饮茶之乐,于是小女孩不耐烦的心态就开始表露无遗:守着茶炉,总觉得火太小,怎么办呢? 一个在左,一个在右,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茶水煮开了,可是两个原本干干净净、白白嫩嫩的小女孩却满脸漆黑,油垢沾衣,令大人不禁莞尔,而她们依旧毫不在意地吵着要喝茶。

尽管全诗只有“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两句专指茶事,但却包含着丰富的茶文化信息。首先,自《诗经》之后,秦汉三国长达数百年,虽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王褒《僮约》)和司马相如、许慎、张揖、秦菁、陈寿关于茶事的记叙,但作为两汉文学巨制的《乐府》、汉赋及文人五言诗中均无荼诗。进入西晋,左思的《娇女诗》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我国历史上有文学记载的最早的茶诗。其次,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到了西晋时期,茶已然成为一种老少咸宜的日常饮料,茶饮已比较普及。再次,诗中所谓“鼎[钅历]”,指的就是烧茶水所用的风炉(鼎)与锅(钅历)两种茶器,《娇女诗》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明确描绘煮茶器具的文献。在此之前,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三国张揖《广雅》有“捣末置瓷器”的记载,但到底指的是什么茶具,令人颇费猜测。《娇女诗》虽为文学作品,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7. 茶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英文文献

茶,饮也,古人以茶思源、以茶会友、以茶待客,茶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漫长的饮茶过程过形成了一种文化“茶文化”。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

从茶的发现到利用,已经过了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并且一直兴盛发展,传遍全球,正所谓:“天下茶人是一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茶的利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熟练,茶文化因此也不断发展兴盛,并且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积极的影响。

茶文化是什么

1.略谈茶文化

“茶”能够调养身心,使人进入放松的境界。大家饮茶谈心,在饮茶时敞开心扉。中国人崇尚德,喜爱品茶,一室一桌一茶壶,三两好友坐在一起,伴随茶香浅谈内心,饮茶让人们身心舒畅,内心平静,更有调养身心之功能,久而久之,在其物质功能上引发了精神文明。

茶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关于茶的文化,是自神农氏时期起在饮茶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其中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艺等等优良的传统文化。

2.茶文化的形成演变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最早出现在中国。早在六七万年前,茶树便有迹可寻。茶叶最早被发现是在四五千年以前。古史曾记载过“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虽说这不一定能全然相信,但也可得知,在最初,人们所关注的是茶的药性。

据《诗经》所记载,在最开始百姓把具有苦味的野生植物性食物的原料叫做茶,但自从发现了茶的其他价值过后,它便有了这一独立的名字。

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发展,人们发现茶有止渴、消食、清热等功效,久而久之,茶便成为了一种日常饮料,慢慢,人们就形成了饮茶的习俗。在神农氏时期,茶文化便有了踪迹,经过一代代传承,在鲁周公时期被广泛传播,开始发展;到了唐宋时期,更是兴盛,几乎为全国所知;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茶文化几乎得到普及,走进千家万户。

现今,茶文化仍在不停发展,茶山遍布,采茶、制茶等活动都有了专业化的技术。再者,渐渐有更多的国家关注茶文化,发展茶文化。例如,在唐代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就形成了日本茶道。一些欧美国家也一直尝试着中国的茶,中国的茶叶出口也越来越多,茶饮遍布世界。

3.中国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在种茶、采茶、泡茶、茶叶品评、泡茶手艺等一系列饮茶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不断发展中,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不断提高,还包含着越来越深厚的精神文明。唐代茶圣陆羽开启了茶文化的征程,从此时起,茶文化深入渗透进豪门高层和底层平民的生活,深入渗透进中国的诗词、绘画、音律著作。

几千年来,茶文化一直在中国不断发展,中国拥有着大量的茶叶种植、培养技术,拥有着大量的精品茶叶,拥有着丰富的关于茶的精神文化,并凭此一点点积累了属于中国的独特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几千年来,中国在饮茶活动中不断积累了丰富深厚的茶文化,制作出一系列闻名中外的茶,如苏州香味茶、杭州龙井茶、成都盖碗茶等等。茶不仅代表了中国的饮用习惯,更从中体现了中国谦逊、温和有礼貌的对人对事态度。

不断发展兴盛的茶文化

1.不同时期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始于汉朝,兴于唐朝,盛于宋朝。东汉华佗的《食论》所讲“苦荼久食,益思意”写明茶的用途,体现在东汉时人们已经发现了茶的用途,了解了茶的功效。据调查,最早记载关于饮茶的文献是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所著的《僮约》。

在西汉时期,饮茶从四川开始向全国传播,西汉末年,茶已经成为了皇室贵族和高层阶级的饮料。到了唐朝,经过前朝的积累,唐朝国力雄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得更加完善,社会安定,从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等各个方面为茶叶的发展作出贡献。

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烹金鼎……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脑。”

此诗中诗人写了在饮茶后文思泉涌、激情满怀的情感,写了饮茶时激动的心情感受。这时的茶文化,人们能在饮茶的过程中释放身心,进入天地人于一体的境界,为自己的内心寻觅一片安宁。此时茶对人们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宋朝,人们的业余活动变多了,茶肆发展了起来,茶馆从早开到晚,人们一边做生意一边饮茶,这不仅是一个饮茶的地方,更是人们放心交谈,休息调养的地方。在这时期,中国茶业的制作有了大的突破,制茶技术达到巅峰,出现了后来的中国茶团、茶饼等物品。人们不仅品茶,还制茶、斗茶,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2.不同状态的茶文化

最初茶出现时,人们只是将其当作治病的药品,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记录有二十几种药物,包括“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苓草,芍药,桂,漏芦,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芒硝,莞椒”,其中的“荈诧”就是茶。

这也证明了最初茶的药理作用。到后来,茶更多的功能被发现,人们通过饮茶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在发展中,茶文化与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融合得到了更好的丰富。再后来,茶与文化礼仪相结合,饮茶成为待人的重要礼节。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底蕴愈加深厚。

3.世界中的茶文化

南宋时期,茶叶被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带去了日,从此茶叶进入日本,日本开始广泛种植茶叶。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曾有过有明确记录:“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进。”由此,可以看出从那时起日本茶道开始形成发展。

南北朝时期,我国茶叶开始被引入东南亚各邻国。在这其中,不断有国家用起特产与我国交换茶叶,甚至印度开始大量种植研发茶叶,聘请专业人员培育茶叶,发展了印度茶文化。

茶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1.茶文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茶相关的产业便成了一股热潮。从普通的种茶业、制茶业、采摘业、销售业,到茶具制作、茶艺师、茶业旅游等新兴工作产生。随着茶文化发展,一些新的工作也都顺应而生。这都增加了社会工作岗位,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拉动国民消费水平,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民的幸福度。

2.茶文化的人文精神

茶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茶文化提倡修身养性,人们通过饮茶感受恬静的入世精神,在头脑的高度放松中,深入剖析自己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达到思想高度的提高,塑造良好的性格,提升积极奋斗的思想,高度进取,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贡献。

同时,茶文化有着深厚的中庸思想,提倡包容的胸襟。人们在饮茶中敞开心扉,体会其放松自然和谐的处世之道。是人们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懂礼貌讲道理,塑造出一个和谐的大社会。近年来的茶文化一直引导着人们向上向善,不论学生还是社会工作者,都在其感染下有着一颗超越世俗的心,有着舒适的生活。这也为中国树立了宽容的大国形象。

3.茶文化推动国家更好的发展

早在原始公社后期,茶叶就作为贡品,唐代,茶业兴盛,出现了茶馆、茶店等,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清朝,茶业开始出口,对外贸易发展,茶业极大地拉动了中国的对外出口。

茶文化在各朝各代的发展中,融入了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中的美德在一年年传承中积淀下来为人们所推崇,通过茶文化,人们更加懂得谦让礼貌、无私奉献,在调冶情操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推进民族团结,拥护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

总结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瑰宝。茶文化所蕴含的哲理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优良文化,它与时代发展理念一致,人民群众在茶文化的熏陶下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浮躁的社会中感受那一片宁静。茶文化看起来简单,其实它极其复杂,从茶的产生到茶的利用,从神农氏到现今,茶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在不断对人们产生影响。希望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国茶文化,要加强对新青年的茶文化教育,要跟紧时代潮流,在新时代新理念的指导下发展中国茶文化,使其与时代相结合,推动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8. 茶叶参考文献英文翻译

[1]《四川省首届大专院校教师美术作品集》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编 成都市:四川美术出版社 , 2006.12

[2]神奇的空间魔术:谈视错觉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李蔚 上海建材第2期 2011

[3]营造创意美好的餐饮空间 陈放 中国食品报 2003.12.07

[4]《中国室内设计集成·餐饮空间》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编 南昌市: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8.05

[5]餐饮空间特色在陈设艺术设计中的诠释 李婧 中国房地产业第3期 2011

[6]《2010餐饮空间设计经典 中英文本》 深圳市创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 福州市: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0

[7]大木设计中国“2009(武汉)餐饮空间设计”交流会在汉举行 武汉晨报 2009.11.26

[8]奢华空间 要教食客抓狂 赵玮晶 青年时讯 2006.11.17

[9]中国元素在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陈芊宇;彭兴芝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第3期 2011

[10]《解构空间 餐饮空间》 张海宁,管鹏翻译 北京市:中国计划出版社 , 2004.09

[11]浅析中式茶楼的设计风格 刘春波 才智第9期 2011

[12]《中式茶楼设计元素指南》 商子庄 北京市: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3]餐饮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 邱裕 美术大观第3期 2011

我这边很多,要是不够我可以再帮你找。。。。

9. 茶叶外文文献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的文明饮料之一,它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饮茶风尚遍及全球。迄今为止,全世界种茶国家高达六十多个,但探本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接触的茶名、饮用的茶叶、饮茶方法、引种的茶苗、种植技术、制作工艺以及茶具茶艺等皆源自中国,其途径或直接或间接。英国能成为驰名世界的爱好饮茶之国,正是在中国的影响下。作为一种神奇的饮料,茶在18世纪成为英中贸易的核心商品,长期处于贸易中的支配地位,为贸易商赚来了高额利润。红茶在18世纪得到了大发展,英国人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以红茶为主,下午茶为特色的饮茶习惯。直至今日,红茶己然成为“国饮”,而这一切主要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积极发展红茶贸易来实现。

中国不但是茶文化的发样地,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与利用茶叶的国家。通过考古遗迹和史书记载可以证明,早在上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里,我国就发现和食用茶叶。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茶的国家,并将其撰写成书流传千古。约公元前2世纪的辞书之祖《尔雅》,收集了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其中就有茶名的“茶”字,这是可以考证的世界上最早关于茶的记录。唐代陆羽(733年一804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对中国和世界的茶学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尽管中国茶叶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欧洲国家却直到16世纪中叶才知道中国茶叶,而茶叶为其认识与享用始于访华的欧洲传教士。在中国茶叶还没有进入英国本土的时候,己有少数访华的英国传教士认识中国茶,他们大都真正到过中国并在旅居过程中接触到中国的饮茶文化。东印度公司驻日本平户(今广岛)的代理人维克汉姆仪.Wichham)对中国茶非常喜爱,他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6月27日写给澳门分公司经理伊顿的信中,特意请其想办法在当地购买最优质的茶叶(Chaw)一罐。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信中使用的茶是“chaw”的拼写,可见当时的英文文献资料中使用了广东话“cha”的派生词。塞缪尔,拍切斯(Samuel Purchas)于天启五年(1625年)在伦敦出版的《泊切斯巡札记》中提到了茶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日常必备品。

中国茶叶究竟最早是何时传入英国,其传播途径如何,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出现在英国的茶叶是由荷兰传入的。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陈椽的《茶业通史》一书指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开始与中国通商。翌年成立东印度公司,专门从事东方贸易。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商船自爪哇来澳门运载绿茶,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转运回欧洲。这是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最早的记录,也是中国茶叶输入欧洲的开始。”

书中还提到:“顺治十四年(1657年),英国一家咖啡店出售由荷兰输入的中国茶叶……。”由此茶叶初入欧州应归功于荷兰人,庄国土教授也认为“第一批茶叶输入欧洲,系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从中国澳门运到爪哇,再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运抵荷兰阿姆斯特丹。”还有一些中国学者认同这种观点。此外,简·佩蒂格鲁的《茶叶社会史》、刘鉴唐、张力主编的《中英关系系年要录(公元3世纪一1760年)》等书都有类似的论述以及胡赤军在《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一文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由此得知,荷兰是最早把中国茶叶带到欧洲的国家,而后将其转售西欧其他国家。它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时第一次将少量的茶叶卖给了英国。

当时,茶叶刚进入英国本土还不为人所知,于是某些具有商业头脑的商人抓住了商机,陆续将其纳入到自己经营的范围中,这使得茶叶在英国社会逐步传播开,之后茶叶的影响也逐渐增大。其中,伦敦商人汤玛士·卡拉威(Thomas Callaway)无疑具有超前的商业敏感性,他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率先在自己的咖啡馆中出售茶叶。为了提高自己所经营的咖啡馆中茶的竞争力,他开始张贴广告,向民众介绍茶和茶的功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