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茶叶在世界地位(中国茶叶在世界地位排第几)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5 15:16   点击:26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中国茶叶在世界地位排第几

英国不是茶叶消费量全球第一,目前中国式茶叶消费量全球第一的国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国,在茶叶全球版图中,中国占据着绝对第一的地位。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为305.9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面积的62.6%,其次是印度,茶叶种植面积为59.0万公顷,占12.1%。

2017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17万公顷,而2017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长了15.6万公顷,可以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增长部分的91.8%来源于中国。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消费国。2017年,世界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达212.4万吨,居第二位的是印度,为105.9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显示,印度人均茶叶消费量几乎停滞在750克/年。年轻人饮茶量减少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在印度17-24岁的年龄组中,50%的年轻人(约2.5亿人)每天饮茶不到一杯,未来十年,印度总人口的65%将低于35岁,因此,印度茶叶局和印度商务部向大学里推广新式茶叶冲泡方法——即冷饮调味茶,以此在年轻人当中推广茶叶。

事实上,不只是在印度市场,中国茶企如何迎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成为新课题。新式茶饮是迎合年轻消费者的手段之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拥有新式茶饮店达15万家,并且呈上升的发展态势。

对于年轻化的消费趋势,小罐茶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该公司也在考虑如何推出更年轻态的产品线,比如方便茶、彩罐系列等,以满足年轻人的饮茶需求。据了解,小罐茶目前线上消费者的年龄构成为18岁到35岁,比传统行业的消费者平均年轻10岁,该品牌的定位就是要用创新思维打造现代中国茶品牌。

传统茶叶品牌也在寻找突破口。记者从吴裕泰方面了解到,从2019年开始吴裕泰将会陆续推广有机茶专柜的覆盖规模,新设专柜会达到200多家,包括铁观音,红茶,白茶三个品类。吴裕泰方面称,从该公司的整体销售趋势来看,有机茶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为了迎合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报告也提到,有机茶的推广也将成为未来趋势。不过,当前由于各国的有机茶执行标准的不同,因此出现了产茶国与消费国不同版本的有机茶标准,增加了茶叶生产国的认证成本,这需要世界各国在有机茶标准方面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全球标准,在对外贸易中,有机茶标准要得到各国之间的互认。

2. 中国茶叶在世界的地位

茶是中华文明最具精髓、最具权威、最具价值的部分。

100多年前,中国茶叶曾经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和瓷器、丝绸等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的各大名茶更是蜚声海外,誉满天下。然100年后的今天,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印度、日本、斯里兰卡等国家或在总量上,或在单品上都超过了中国。

3. 中国在世界茶叶行业不是排第一的是( )

感谢头条邀请,如果说我国茶叶市场排名,北方肯定是北京的马连道茶城,南方肯定是广州芳村茶城!北京马连道茶城可以作为高端茶叶市场辐射面积东北华北一带,不仅有前沿的品牌茶叶更有中高端的茶具茶器!

马连道茶城作为最大的茶叶综合市场,里面包含各种茶叶茶具批发自己茶的派生品,所以如果想要从事茶行业可以去看一下!

我是汲老,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4. 中国茶叶在世界地位如何

茶是中华文明最具精髓、最具权威、最具价值的部分。100多年前,中国茶叶曾经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和瓷器、丝绸等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的各大名茶更是蜚声海外,誉满天下。然100年后的今天,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印度、日本、斯里兰卡等国家或在总量上,或在单品上都超过了中国。

5. 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原因

        茶起始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而茶字正式出现是在西汉的《僮约》一书,在唐代则由陆羽编著《茶经》,从而系统阐述茶叶饮法,从最早的食用,再到烹煮,再到冲泡饮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继承,而茶文化活动,也涵盖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艺等。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食用茶的国家,在三千多年的西周,就开始有人工培育茶园的出现。根据现存相关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在西汉已有,魏晋时成为宫廷高级饮品,唐代,在统治者及知识分子范围内得到普及,很多平民百姓也已开始饮茶。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记载:“烹荼尽具”“武阳买茶”,当时人们把茶用来烹煮饮品,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见,茶叶的最早利用要早于西汉,因为茶叶栽培利用的发展和传播在早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消费也往往能促进生产。随着茶叶消耗量的增大,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发达起来。

        唐朝时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东、贵州等省的广大地区都是产茶区。唐朝煮茶、煎茶盛行。到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茶成为一种家常饮品。唐朝人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即把新鲜茶叶洗净、蒸后制成茶饼烘干,需要时就取一点来煮,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加点盐,煮至水中微有声,气泡像鱼眼;二沸,先舀出一瓢水,再放入茶末,煮至锅边气泡像连珠;三沸即全沸,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水,便可饮茶汤、嚼茶叶。

        由于唐朝佛教文化鼎盛,当时的日本等国纷纷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学习,茶叶因气味清香又提神醒脑,深受喜爱,茶文化也因此走出了国门。茶风盛行,茶叶生产持续扩大,唐代出现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作者陆羽(公元733年~804年),唐代竞陵(湖北天门)人,字鸿渐,自称桑莅翁,又号东闵子。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十节,阐述有关茶的起源、采制工具、茶的品种与制法、烹饮茶具、煮茶方法、饮茶风俗、茶的产地及等级、茶的典故、传说和药方等。可以说是一本关于茶叶的大百科全书,对茶叶知识的传播和茶叶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后世研究茶史提供重要资料。如他在《茶经·七之事》中记载当时几乎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有关茶人茶事史料。上自炎帝神农氏,下至本朝人物,极为详备,为我国茶业历史资料的保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至宋代,茶已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江淮和秦岭以南各地区都在种植。尽管很多农民只是将它看做一项副业,但实际上一些茶农就是以种茶为生。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一种调茶工具)去拂,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当时在闽北最盛行,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在当时,茶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名茶种目繁多,如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日注、隆兴的黄龙等,都被誉为“绝品”;还有龙、凤、胜雪、密云龙、王液长春、万春银叶等数十种名茶。唐宋以后,饮茶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元代武汉臣《李素芝风月玉壶春杂剧》中云:“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可见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名茶种类已达四五十种,已分绿茶、红茶、花茶了。

        如今,茶叶和咖啡、可可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国家纷纷从我国引进茶树、茶籽以及制茶工具等。而我国的茶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不断开拓创新。

6. 中国茶叶在世界地位排名

世界茶叶出口金额排名第一的为中国,为16.10亿美元,其次是斯里兰卡为14.59亿美元,肯尼亚为12.50亿美元,印度为7.29亿美元,越南为2.30亿美元,印度尼西亚为1.14亿美元(见表8),等等,日本虽然出口量没有排在世界前十名,但出口金额排在世界前6名。2017年世界十大茶叶出口国中,除了越南和阿根廷外,其余国家的出口金额比上一年都有所增加。

7. 中国茶叶世界的影响

全球茶叶产销量齐升,中国茶叶市场供应增加较快,绿茶、乌龙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行业的上游为茶叶种植,上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品质;下游是终端消费者与茶叶深加工行业。

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的绿茶消费增长强劲,而北美、西欧的红茶市场也已发展成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的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预计2018年消费量为567万吨,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

同时,全球茶叶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产量共557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预计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6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超600万吨。

在国内市场,由于茶园面积稳中增长,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茶叶产量在2017年达到258万吨。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2013-2017年,国内茶叶产量、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6.0%,预计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消费量将分别在277.6、204.5万吨左右。

目前,茶叶市场中绿茶、乌龙茶占据主要份额,2017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13%;但近年的产量比重在下降。同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其他茶叶份额逐渐提升,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此外,市场上的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增加。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

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