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法国人喝茶叶吗(法国人喝什么类型的茶)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7 06:49   点击:26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法国人喝什么类型的茶

法国不产茶叶,消费的茶叶全部依赖进口。

法国人的饮茶方式,主要有“清饮”和“调饮”两种。其中,“清饮”和中国目前的饮茶方式相似,“调饮”则加方糖或新鲜薄荷叶,使茶味甘甜。无论“清饮”或“调饮”,均有各式甜糕饼佐茶。法国人以饮用红茶的人口最多,饮用绿茶的人也不少,近来本来就爱花喜香的法国人,对花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饮用外,法国人还大力开发茶叶的其他用途。如不少法国厨师制作菜肴或点心时,习惯使用茶叶作为烹饪调料,如今法国人已开发出了各式茶叶饼干、茶糖、茶冻等食品。

法国人甚至还把茶叶添加到蜡烛、香水、洗发香波、牙膏、奶油、巧克力甚至酒中。浪漫的法国人还喜欢洗茶叶澡,认为有美容护肤、减肥的功效。

2. 法国人喝什么类型的茶叶

法国人的饮茶方式,主要有“清饮”和“调饮”两种。其中,“清饮”和中国目前的饮茶方式相似,“调饮”则加方糖或新鲜薄荷叶,使茶味甘甜。无论“清饮”或“调饮”,均有各式甜糕饼佐茶。法国人以饮用红茶的人口最多,饮用绿茶的人也不少,近来本来就爱花喜香的法国人,对花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饮用外,法国人还大力开发茶叶的其他用途。如不少法国厨师制作菜肴或点心时,习惯使用茶叶作为烹饪调料,如今法国人已开发出了各式茶叶饼干、茶糖、茶冻等食品。

法国人甚至还把茶叶添加到蜡烛、香水、洗发香波、牙膏、奶油、巧克力甚至酒中。浪漫的法国人还喜欢洗茶叶澡,认为有美容护肤、减肥的功效。

3. 法国喜欢喝什么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茶叶大国。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2011年统计,中国的茶叶产量13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406.7万吨的33.7%,位居世界第一。但事实上,中国人却并不是喝茶最多的。

根据调查机构欧睿的统计数据,世界上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费量是3157克;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爱尔兰与英国;而中国则以人均茶叶消费量566克,全球排名第19位。

这似乎有别于人们日常的感知,但事实上不同的茶文化造就了各地区饮茶习惯的差异。

茶在土耳其也被视为“国饮”,但不同于中国是茶叶的母国,土耳其接受茶实际上比欧洲还要晚。如果说中国人是爱品茶,那么土耳其人则是嗜茶,他们喝茶不像中国人用开水冲泡,而是用茶壶煮。土耳其新闻通讯社的一项调查称,土耳其人的喝茶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每人年均喝茶1250杯,全土耳其每天消费高达2.45亿杯。

事实上,茶叶产量和本国消费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肯尼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产茶外销国家。2011年,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72.9万吨,肯尼亚茶叶出口44.10万吨居世界第一,但在人均茶叶消费量方面极低。

4. 法国人饮用什么茶的人最多

1.马卡龙

著名的法国甜点杏仁饼,我第一次吃杏仁饼时差点跪下。太甜了!但是味道很好,应该和苦咖啡一起吃。

2.生蚝

牡蛎,一种很大的补充品,据说法国君主一天吃66或88只牡蛎来保持精力旺盛,这是非常好的胃.

3.法国烤吐司

正宗的法国吐司,美味的面包、火腿和奶酪的完美结合,最终的酥脆味道,难以拒绝的美味,还有金枪鱼之类的东西也很好吃。

4.鞑靼牛肉

法国菜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牛肉和鞑靼牛肉味道鲜美,鲜榨果汁可口,但培养中国人的小腹肯定是太多了。

5.洋葱汤

是法国洋葱汤的代表。它通常被用作前驱物。它富含奶酪和美味的洋葱。它和软圆面包相配。哇,你的胃很舒服。

5. 法国人饮茶

中国人喝茶本来就不加牛奶,因此当十九世纪后期红茶从中国传到西方国家时,仍然是以单独饮用的喝法为主流。到了一八四零年,随着印度阿萨姆红茶的普及,当时的人便开始流行在口感强烈、又涩又黑的红茶里加入牛奶和砂糖成为甜红茶,并将面包或饼干浸泡在其中沾着吃。

在这之前由于市面上只能买到生乳,在卫生疑虑之下,很少人会将牛奶加入红茶里饮用。但随着法国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研究出红酒的杀菌方法之后,同样的方法也开始运用在牛奶上,从此之后,经过低温杀菌处理、安全无虞的牛奶于是变得普及,也成为红茶加牛奶盛行的主要成因。红茶加柠檬的喝法则起源于二十世纪初,当时美国人将采收的柠檬加入冰茶中,做成柠檬冰茶饮用。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本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也开始流行这种喝法,甚至喝热红茶也会加柠檬,成为有著美国风情、口感清爽的红茶,且一直流传至今。

6. 法国有什么茶

客观看,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近代法国同美国的关系一直算是相当可以的,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朋友国家之间互送礼物,也属于友好往来活动的一部分。何况,早年,美国对阵英国的独立战争中,法国曾出力帮陈过的,也能算成“战友”关系。因此,法国送女神的名义就是“为庆祝美国独立一百周年”。这个方案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00周年的1876年被法国提出,之后打造和安装女神像花了10年时间,最终这座巨型雕像于1886年在美国纽约海港内哈德逊河口正式亮相。

那个年代,美国建国的历程、三权分立制度、共和制政体都被当时主流社会看成了新兴民主国家成功的励志典范。对,美利坚自个儿号称“民主灯塔”,但并非完全是自吹自擂,当年不少西方国家也是真这么认为的;加之,此时的法国正处在号称“自由、博爱、平等”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代,更觉得法兰西和美利坚都是全球民主国家的样本和模范,自然得高调发扬一下历史传统友谊。

显然,法国人在女神的设计打造上,也是相当下本儿的,着实耗费了一番心血。从提议、设计到赠予,都属于为美利坚量身打造的“高端定制款”,并非一些网文说的,要跟英国抢埃及的势力范围,拿女神像巴结埃及被拒绝后才“转送”美国的。

女神的设计师为法国自由主义艺术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他之前拿自己的妻子当模特,曾做了个小号的自由女神像摆设,引得好评如潮。

早在1871年6月,巴托尔迪曾经远航美国去开眼。当轮船在晨曦的微光中驶入纽约港时,呼吸着“新世界自由空气”的艺术家被伸向海湾的贝德罗岛的壮观景象深深吸引住了。决定要搞个大的,就放在这个位置。

为了求得人们对工程的支持,回国后,巴托尔迪四处游走创建了法美联合会来筹款,忽悠了不少法国名流加入。1875年底,法美联合会在巴黎举行宴会,法国总统和美驻法大使应邀出席宴会。当场,这个“赠予”的倡议得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积极呼应,并上升到了官方的角度。从那晚以后,法国各界开始踊跃捐款,操持的非常上心,卖力气的打造着这个象征两国友谊的女神。

不过,美国那边的反应倒是很平淡,除了客气的表示感谢外,没太当回事儿。毕竟,在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利坚看来,一个大雕像,不能吃不能用、也不好安置,仅仅被法国热情的“塞”给自己,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

但是,该配合还得配合,在法国艺术团队的指挥下,1884年8月5日,第一块花岗石安装在贝德罗岛,美国开始了为期二年的建造女神像基座的工作。

1885年6月17日,装有女神各个部件的军舰在美国军舰的护航下抵达纽约港。

之后就是组装阶段,近百名工人,像蚂蚁似的趴在神像上,用三十万只螺栓把女神像的100多个部件拴钉在架上。终于在次年十月安装完毕。

克林弗兰总统在揭幕典礼上发表讲话,而巴托尔迪则站在裹着法国国旗的自由女神像的头上。当下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话已结束时,他拉开系国旗的绳,法兰西国旗在空中高高飘扬,自由女神像的真容第一次展示在了新大陆,巴托尔迪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高调的一天。

同时,几千只船鸣笛致意,码头上、甲板上人山人海,欢呼鼓掌,全城集体向女神像致敬。

可以说,法国在自由女神上,算是相当用心了,也着实研究过一番美利坚文化。比如,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长袍,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这七道光芒,象征着七大洲和四大洋;女神左手高高地举着火炬,代表着自由;她的右手捧着的那本书,就是美国独立宣言,上面还刻有“1776年7月4日”的字样;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标明了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的意志,这个心理和情绪的状态,拿捏的很准。

之后的半个多世纪,在没有民航客机的年代,大量怀揣“美国梦”的移民,乘船跨越大洋抵达美利坚的第一印象,几乎都是贝德罗岛上的自由女神像。

然而,看到女神并不意味这你就真能踏入美洲大陆,实现“美国梦”了。当年移民们下船,登上埃利斯岛时,在自由女神脚下,要经过美国移民机构全方位的检查和筛选。

这些检查包括详细的身体排查和文化技能测试。一旦发现有传染病,尤其肺结核症状的,马上会被隔离,禁止入境;同理,文化考核不通过的(凡年龄16岁以上者,必须认识30至40个本民族语言文字),一样会遭遇退货,泪洒女神像脚下。这手法虽然显得很残忍,但不得承认,对于美利坚整体民族素质的提升还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因此,曾经一度,自由女神脚下,也是几分欢喜几分愁。那些遭遇“退货”的移民们,变卖家产换来一张船票,在大洋上颠簸了几个星期,千里迢迢到了美洲却被拒,他们关于美国的亲身印象,除了移民官的冷酷无情,也就剩下这个号称民主灯塔的自由女神像了。

7. 法国人喝红茶吗

喜欢糖炒栗子喝生水 法国人饮食特点法国是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讲究吃,而且舍得花钱。法国人不爱吃无鳞鱼,也不爱吃辣味的菜肴。他们一般都喜欢吃略带生口、鲜嫩的美味佳肴。法国人一般都乐于喝生水(自来水),不习惯喝开水。 法国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1、注重烹调火候,讲究菜肴的鲜嫩,强调菜肴的质量。

2、口味:一般喜肥、浓、鲜、嫩,偏爱酸、甜、咸味。

3、食品:主食为米饭或面粉,爱吃点心;副食爱吃肥嫩猪肉、羊肉、牛肉,喜食鱼、虾、鸡、鸡蛋及各种肠子和新鲜蔬菜,偶尔也愿品尝些新奇的食物,如蜗牛、蚯蚓、马兰等;喜用丁香、胡椒、香菜、大蒜、番茄汁等作调料。

4、制法:对煎、炸、烧、烤、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5、菜谱:很欣赏红烧鳜鱼、宫保肉丁、脆皮炸鸡、炒虾球、银芽鸡丝、菠萝火鸡、拔丝苹果等风味菜肴。

6、水酒:对酒嗜好,尤其爱饮葡萄酒、玫瑰酒、香槟酒等,一般不能喝或不会喝酒的人也常喝些啤酒;通常他们惯用的饮料还有矿泉水、苏打水、橘子汁以及红茶或咖啡等。

7、果品:法国人爱吃水果,尤其对菠萝格外偏爱,苹果、葡萄、猕猴桃等也是他们爱吃的品种:干果喜欢葡萄干、糖炒栗子等。

8. 法国人饮用什么茶最多

茶是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现代学者普遍同意是在1600年左右,也就是明代万历的下半叶。在这之前,著名的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了篇游记,描述他在元朝中国的所见所闻,但这位自称曾到过杭州和福建、并在扬州当了三年官吏的波罗先生却对“茶”这中国特产只字不提。若说他大意遗漏了,这疏忽似乎太不合清理,难怪有专家提出质疑,说波罗也许未曾亲身踏足中土,他的游记,只是道听途说得来的资料。

葡萄人早在1535年到了澳门(也有说是1553年)。虽然他们没有染上喝茶的习惯,但起码注意到茶是中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有个叫古鲁士的葡萄牙传教士,1556年到过广州,对当地人喝茶做过详细的描述。中国茶传至欧洲,功劳最大的是荷兰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02年成立,1610年发出第一张购卖茶叶的订单。17世纪初正是欧洲航海家四处探险搜奇的时代,有关世界各地奇风异俗的游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意中为“茶”这异国产物作了义务宣传,茶便开始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茶在人们眼里不仅是上等、贵族的饮品,还具有医疗作用,这样,喝茶的习惯在荷兰、法国和英国生根植基,受欢迎的程度也日深一日。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外国人怎样喝茶 英国 中国茶传入英国之前,英国人成天喝酒,早上六七点钟起来都用啤酒来就着早饭吃。然后随时困了累了闲的没事干了,就喝酒玩。茶叶传入英国之后,茶水在很多情况下代替了酒精。 喝茶的方式和咖啡类似,端给客人的是清茶,喝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奶、糖或者柠檬。 俄国 俄国人煮茶不像中国人这样用泡的,他们是把茶叶和糖一起放进茶炊里,倒入开水,每个客人倒大半杯然后再加白开水接着煮。一边煮一边喝,茶炊里的茶水一直保持沸腾的状态。 据说俄罗斯人喝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中,用勺搅梓后再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俄罗斯人在烧茶时一定要加入糖、蜂蜜之类的甜料,也常常会在茶里加入牛奶、柠檬,甚至果医和奶酪。甜茶还要伴着甜点吃。不过俄国地方冷,其实充当了正餐之余的加餐。 法国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法国人是欧洲人里真正“会喝茶”的。法国人喜欢高品质的绿茶而不满足于袋泡茶,不少法国人也能分得清中国茶叶的不同种类。 他们也会像中国人一样不加奶和糖,只用开水泡清茶。法国人也有可能采用西非的喝法,在茶水中加入方糖和薄荷叶,放凉了做冷饮,类似于现在全球超市里售卖的加糖的瓶装茶。

资料: 中国茶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9. 法国人喝什么类型的茶好

英国,法国的茶大致也可分为以下几类:

阿萨姆茶(Assam)

阿萨姆是一种CTC茶,也即是颗粒状的茶,这样的茶很容易在冲泡的时候渗出茶香,一般汤色呈深红色。阿萨姆本属烈茶,喝起来会有淡淡的涩味。

锡兰茶(Ceylon)

锡兰茶汤色鲜红,滋味柔和;其一般属于拼配茶,也就是锡兰粗茶和幼茶的组合。其中,粗茶决定了锡兰茶的色香,幼茶决定了锡兰茶的味道。

伯爵红茶(EarlGrey)

伯爵红茶由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为基底,加入佛手柑油调制而成,在泡制的过程散发出淡淡的佛手桔香气,配上微调的辛辣气,十分迷人,一度风靡欧洲的上流社会。

英国早餐茶(EnglishBreakfast)和英式下午茶(AfternoonBlend)

早餐茶在英国又叫开眼茶。开眼,顾名思义,眼睛睁开就是醒神的意思。作为一种传统的混合茶,系精选中国、印度、锡兰、肯尼亚各地红茶调制而成,气味浓郁,最适合早晨起床后享用,故命名早餐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