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茶叶市场动态,茶叶企业新闻,茶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nbmjn.com

兰州有什么名小吃?

一、兰州有什么名小吃?

1:牛肉面

2:凉面

3:卤面

4:灰豆子

5:甜醅子

6:水洗凉皮

7:麻辣烫

8:炒粉

9:手抓羊肉

10:八宝醪糟,牛奶鸡蛋醪糟

11:臊子面

12:浆水面,浆水漏鱼

13:烤羊肉

14:炸串串

15:粽子,镜糕

16:炒面,炒面片(回民的那种超好吃)

17:羊肉面片子(烤肉店的,面片只有指甲大,味道好的一塌糊涂)

18:高担凉皮

19:回民汤圆

20:羊杂碎

21:羊肉泡馍(自成一家,我认为比西安的好吃)

22:法子面肠(回民食品)

23:糖油糕

24:洋芋格格

25:韭菜盒子

26:生煎包子,锅贴

27:酸汤水饺

28:珍珠馄饨

29:麻辣粉,酸辣粉(和麻辣烫不一样)

30:各类沙锅

31:三泡台(茶)

32:热东果梨

33:干拌面

34:孜然麻辣薯条,孜然麻辣薯片,孜然麻辣洋芋(土豆整个的)

35:回民小炒(牛肉糖醋里脊,孜然炒羊肉带米饭一共5元)

36:平凉酥馍(在兰州有的市场有,有的地方没有)

37:软尔梨(冬天败火的一种水果食品)

二、扬州哪里有好吃的担担面?

你好,担担面是成都著名小吃(又说自贡小吃,起源于自贡),扬州这边老妈米线里面有担担面卖,我吃过还可以,就是不够麻辣,可能考虑到这边人的口味吧,麻辣减了不少。

三、18罗汉是指哪18罗汉?

少林十八罗汉潘国静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十八”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十八”情结有关。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据经典记载,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盘。公元2世纪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中,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地区。这部书由玄奘法师译出之后,十六罗汉便普遍受到我国佛教徒的尊敬。到五代时,绘图雕刻日益兴盛起来。后来画家画成了十八罗汉,推测画家原意可能是把《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译者玄奘也画在一起。但后人标出罗汉名字时,误将庆友列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又重复了第一位阿罗汉的名字成为第十八位。虽然宋代已经有人指出了错误,但因为绘画题赞者有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如贯休、苏东坡、赵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罗汉很容易地在我国流传开来。 [编辑本段]【最早纪录】 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宋代苏轼,他在《自南海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罗汉》一文中,一一列举出十八罗汉的姓名。前十六位罗汉即《法住记》中列的十六罗汉名,新增补的两位罗汉,第十七位是“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位是“宾头卢尊者”,这与第一位其实是同一位,只不过一个用全称,一个用尊称而已。后来,宋代志盘在《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见解,认为第十七位应是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君徒钵叹尊者,也就是“四大罗汉”中不在“十六罗汉”中的那两位。

但是,到清代乾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应是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皇帝钦定,自此十八罗汉就以御封为准了。藏传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弥勒。十八罗汉取代十六罗汉后,影响越来越大。十八罗汉的石窟雕像不多,但在寺庙中则比较常见,一般塑在大雄宝殿中,作为释佛或“竖三世佛”的环卫存在。

十八罗汉原本没有固定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像在杭州烟霞洞,是吴越王的妻弟发愿所造的。 [编辑本段]【罗汉名称】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

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六罗汉乃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日本镰仓光明寺也有十八罗汉像,据考证系南宋至元代期间之作。

关于十八罗汉的名称,前十六罗汉,皆如《法住记》所载,并无异说。此十六罗汉之名称,即如下列:

(1)宾度罗跋罗堕阇(Pindolabharadvaja),坐鹿罗汉: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2)迦诺迦伐蹉(Kanakavatsa),欢喜罗汉: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3)迦诺迦跋厘堕阇(Kanakabharadvaja),举钵罗汉: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

(4)苏频陀(Suvinda),托塔罗汉: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5)诺矩罗(Nakula),静坐罗汉: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6)跋陀罗(Bhadra),过江罗汉:过江似蜻蜓点水。

(7)迦理迦(Karika),骑象罗汉:本是一名驯象师。

(8)伐阇罗弗多罗(Vajraputra),笑狮罗汉: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9)戍博迦(Jīvaka),开心罗汉: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10)半托迦(Panthaka),探手罗汉: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11)罗怙罗(Rāhula),沉思罗汉: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12)那伽犀那(Nāgasena),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13)因揭陀(Añgaja),布袋罗汉: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14)伐那婆斯(Vanavāsi),芭蕉罗汉: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15)阿氏多(Ajita),长眉罗汉:传说出生时就有两道长眉。

(16)注荼半托迦(Cūlapanthaka)。看门罗汉:为人尽忠职守。

第十七罗汉: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后据民传转世为济公活佛,惩恶扬善,普救众生。

第十八罗汉: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至于后二位罗汉,则众说纷纭,并不一致。兹列出几种主张如下:

(1)以庆友为第十七尊,宾头卢为第十八尊。其中,庆友即难提蜜多罗,亦即《法住记》的作者;宾头卢即位列十六罗汉之首的宾度罗跋罗堕阇。

(2)另有加上大迦叶与军屠钵叹二位尊者。依《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所述,唐代妙乐(湛然)首创此说,宋代净觉(仁岳)亦采此种说法。此系合并《法住记》所载十六尊者,与《弥勒下生经》的四大声闻,省略其中重复的二位尊者所成。

(3)西藏地区所传,则加上达摩多罗与布袋和尚。其中,达摩多罗被认为是编纂〈优陀那品〉的法救,但无明确的证据。其像为背负梵箧,类似唐代入竺僧玄奘。布袋和尚,其起源与中国唐末的契此和尚颇有关联。另从其周围围绕若干幼童看来,也可能与多产神诃梨帝母(Hāritī)的配偶半支迦(Pañcika)有关。此外,又有加上降龙、伏虎二尊者,或加摩耶夫人、弥勒二者等不同说法。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推荐文章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