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进入欧洲
有茶叶,欧洲人不喜欢喝茶,产茶很少。
2. 茶叶进入欧洲市场
欧盟进口茶叶排名如下。
一、英国
茶是英国最常喝的饮料,英国人很喜欢喝茶,据估计,英国每年平均一个人要喝掉1.9公斤茶叶。他们每年进口约157593公吨茶叶,主要是从中国和印度进口。
二、德国
德国位于欧洲,人口众多,茶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并没有生产这种作物,所以它必须进口来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德国的茶叶消费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三、法国
法国同样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们生活水平都不错,而茶也是这个歌国家最常喝的饮料,因此法国必须进口茶来满足需求。
3. 茶叶传入欧洲
十七世纪初,茶叶传到欧洲后,英国人就成了茶的崇拜者。英国人十分爱好茶叶,皇字贵族都以茶为饮料,甚至以茶作为皇后寿辰的礼品。
英国人民称赞茶是“群芳最”,视茶为“康乐饮料之王”,村茶赞美不己,如诗曰:花神宠秋色,嫦峨矜月桂,月桂与秋色,难与茶比美。
英国茶叶消费量,一直在世界上保持最高纪录,是世界上消费茶叶最多的国家。1967年以来,每年进口茶叶,基本上保持在4 00万担以上,最高达 525万担。1977年进口茶叶446万担,占世界茶叶总进口量的四分之一。
英国每年每人平均消费茶叶7市斤以上,大约相当于1500碗,每天每人要喝茶五碗,是世界上按人口计算消费茶叶量名列前茅的国家之一。历史上,英国每人每年的茶叶消费量,曾超过9市斤。近年有所下降,1978年进口茶叶降到三百多万担。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喝咖啡的人日益增加,特别是年轻人,喜欢喝咖啡。
十年前,每个英国人喝茶和喝咖啡的比例是七杯对一杯,而目前却是二点五杯对一杯了。
4. 能进入欧盟市场的茶叶产品是
智利喝红茶、乌龙茶、绿茶,是主要的消费品种,其中尤其以红茶为主。智利人喜欢红茶和花草茶,对绿茶的兴趣相对来说要小得多。智利人虽然非常喜欢喝茶,却没有中国这么讲究的饮茶文化。
智利人均茶消费在拉美地区排第一,智利饮茶习俗与北美、欧洲相近。在智利市场上可以见到各个品牌、各种口味和种类的茶叶制品。袋装、盒装的茶叶也有,但是绝大多数为小包装纸袋茶叶。
5. 茶叶进入欧洲了吗
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东印度公垄断了欧洲的花茶市场。
18世纪,茶取代了杜松子酒,成为英国人最真爱的饮料。茶叶在英国的流行因工业革命和海上贸易而起,并从小范围的贵族阶层走向大范围的平民工人阶层。
1795年,荷属东印度公司遭到英国打击破产,英属东印度公司开始主控全球茶叶贸易。
当时,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产品是欧洲市场上的奢侈品、时兴货。光是英国,每年平均从中国购买茶叶数千万斤,值白银几百万两,而运到中国的洋布、钟表总值尚不足以抵销茶叶一项。
6. 谁把茶叶带到欧洲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7. 茶叶进入欧洲的时间
1 茶叶欧标的核心主要是茶叶安全方面法规,类似于我国的QC,欧盟茶叶农药最高残留限量主要涉及到除草剂、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以及生长调节剂等残留物质。欧盟进口茶叶标准的核心也就是对茶叶用药后产生的存在于茶叶表面或内部的残留物的种类及最高残留限量要求相关的内容。
2 欧盟茶叶农残限量是固定的吗?
欧盟进口茶叶安全法则中对茶叶农药残留的种类及限量要求非常严格,是世界上农药MRL标准制定最严格的地区之一。欧盟茶叶农残限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农药种类的增多,同时由于一些物质在无菌条件下的代谢产物的产生,欧盟茶叶农药残留物的种类和限量要求也会不断调整。欧盟几乎每年都会增加或调整几类茶叶农残项目。
8. 茶叶首次被引入欧洲
不是咖啡 非洲才是咖啡和可可 亚洲是中国茶 。
公元十四世纪到17世纪,中国的茶叶经陆路输往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再通过阿拉伯人首次传到西欧。此时,欧洲传教士开始来到元朝和明朝传教,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把中国的茶叶带回到欧洲。
中西文化交流贡献者之一利玛窦,他是一位意大利传教士,他在中国期间,对于中国的茶风、茶俗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记载(《利玛窦——中国札记》),使得西方人通过著作加深对中国茶叶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广茶叶的美誉度。
葡萄牙有一位叫做科鲁兹的传教士曾于1556年前后在广州定居,他观察并记录下中国人的茶事活动,将其记载到专门介绍中国的《广州述记》的书中,该书于1569年出版发行。
都是知识!
9. 中国茶叶何时出现在欧洲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10. 欧洲生产茶叶吗
茶树种植面积最大的是亚洲,亚洲气候合适的,而且亚洲人喜欢喝茶,市场需求大。主要的茶叶产地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其次是美洲、大洋州和欧洲,这三大洲也有一定数量的生产,但相对于亚洲和非洲来说少得多。据相关的统计表明,2004年各洲的茶叶产量计算,亚洲、非洲的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97%,其中,亚洲占81%,非洲占15.6%,南美洲、大洋州和欧洲茶叶产量所占比例很少。
11. 茶叶进入欧洲的原因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有150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四个贸易时期。
中国茶叶的早期输出外销
公元475—1644年的一千余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
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公元473—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唐代,於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
明代(1368—1644)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清初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
郑和七次组率船队,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同时,波斯(今伊朗)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探险旅行,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国茶叶文化传往西方,为以后的华茶大量输入欧洲作了宣传和与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