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浸出速度快的茶(茶叶浸出率)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3 02:36   点击:10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浸出率

能泡几次和茶叶的品质,以及茶叶的类型是关的,全发酵的茶叶要比未发酵的茶叶冲泡次数多,这和茶叶制作工艺有关。

茶叶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析出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营养物质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泡茶具体次数应视茶质、茶量而定,一般来说,品质越好,可以冲泡的次数越多。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将茶叶反复冲泡,直到喝不出味道为止。有些人则冲泡一两次就赶紧换茶叶。有些人喜欢喝淡茶,有些人喜欢喝浓茶,虽然茶叶冲泡的次数和不同人的口味有很大关系,但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茶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什么茶,其第一次冲泡浸出量都是能占可溶物总量的50%以上的,普通茶叶第二次冲泡一般为30%左右,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所以虽然好茶泡的次数少,主要是因为茶叶嫩,故而鲜,口感佳!此外,不妨从营养的角度来看,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第一次冲泡后,就有80%~90%被浸出,第二次冲泡后,剩余10%左右的营养物质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其他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也都是第一次浸出量最大,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

曾有专家称“茶叶经多次冲泡,会使其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浸出”,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过分担心。因为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多水溶解度极低,按每人每天饮茶10克计算,即使冲泡1毫克/千克残留的茶叶,摄入的农药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允许摄入量的几千分之一。茶叶中的重金属铅的浸出率也比较低,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茶叶,其含量就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绿茶能泡几次?

这种不发酵茶以不超过4次为好。如果一杯茶从早冲泡,连续加开水一直喝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较佳的泡饮潮是每天上午泡一杯茶、下午重泡一杯茶,既新鲜又有茶味。不过对于云南的绿茶——普洱生茶的话那就另当别论,看情况如果是台地茶一般就,4,5泡,如果是古树茶的话能泡10多泡,具体看个人口味浓淡而定!

白茶、黄茶、青茶能泡几次?

这些半发酵茶,可以冲泡五至七次,而且这类茶颜色清亮,适合泡在玻璃杯,带有一定的观赏性。

红茶、黑茶能泡几次?

这些全发酵茶,可冲泡的次数就比较多了,毕竟发酵度比较高,一般泡10次左右是没有问题的。

不同次数冲泡的茶叶,口感也是不同的。

2. 茶叶浸出物含量

化学指标: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干物质含量,粗纤维,游离氨基酸,碎末茶,粉末,碎末,咖啡碱,茶多酚,净含量,含氟量,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新红,赤藓红

3. 茶汤浸出率

中国是茶的故乡,不仅因为这里培植出了世界上第一株茶树,更因为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中国人文化和性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大家知道茶的特点有哪些吗?

1、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清汤绿叶,那种欣欣然的鲜活和灵动,都凝聚在了叶子里。

主要特点是:味浓不苦,收敛性强,回味甘甜,口味浓厚而鲜爽,滋味含香软,沉闷不快。

2、红茶:

红茶中的红碎茶是讲究内质的茶叶,滋味强调浓、强、鲜,并要求高香,富有刺激性,饮用时,习惯加奶冲泡,以显示棕红色和粉红色为最好,因此茶汤中内含物的浸出率,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越高,品质越佳。

主要特点是:鲜洁爽口,不苦不涩,鲜而带甜,茶味浓厚,刺激性强,味浓而甜厚。

3、黑茶:

黑茶的滋味比较特殊,其原因除了鲜叶原料比较粗老外,主要是由于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加工工艺,不仅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而且由于大量微生物的作用,使之变化更趋激烈。

主要特点是:味尚浓正常,醇中感浓。

茶的特点有很多,不同的茶类它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体现出不一样的茶文化。

4. 茶多酚浸出率

茶叶的种类等级不同,泡水多少及水的温度不同,茶叶冲泡后浸出的化学成分及茶的风味就有很大差别。水温与茶叶有如下关系:

①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容易浸出;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②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均有关系。

细嫩的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一般只能用75~80℃的沸水冲泡,这样泡出来的汤色清澈明亮,香气纯正而清新,滋味鲜爽而甘醇,叶底明亮而不暗,饮之可口;如果水温过高,汤色会变黄,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

反之,如果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往往使茶叶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浸出,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对大宗红、绿茶和花茶而言,由于茶叶加工原料要求适中,可用浇沸后不久,约90℃的沸水冲泡。如果冲泡的是乌龙茶、普洱茶等特种茶,茶的用量较大,必须用沸腾的水马上冲泡,才能将茶叶汁浸泡出来。

冲泡细嫩茶之前需先将沸水倒出“凉水”

冲水后沸水淋壶,“内外养身”

5. 茶汤中浸出率高达75

摊凉于无直射阳光通风干燥处三十水分,置于竹编竹篾上方。时间视鲜叶含水量及当时气温湿度

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炒制后利于揉捻成形。

有机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使茶 叶成条。

E、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晒青易于保留茶叶的本质原味。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6. 茶叶出茶率

武夷岩茶一般来说,七八斤的茶青可以制作出一斤成茶,优质茶青(例如牛栏坑肉桂),一般就需要十斤的茶青出一斤成茶。

毛茶制率通俗讲指一斤的毛茶能制成几成的精茶。

毛茶除了精茶外其它的成分是茶梗、茶片(黄片)、茶末和茶粉、水分和非茶类夹杂物等;茶梗和茶片(黄片)占绝大部分。

这些其它成分占比越高则毛茶制率越低。

采摘的茶青越嫩,毛茶制率越高;茶青越老,毛茶制率越低;毛茶制 率高时可达6成多,低的只有2-3成。业内毛茶制率一般按5成计算。

一般需要9-10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的精茶。

7. 茶叶中浸出率高达75

就是含有的微量元素:氟元素。

茶叶中氟的含量比一般植物多,其含氟量与土壤关系很大,一般植物很少超过40ppm,氟主要积累在茶树的叶中,占茶树全株含量的98.1%,其他部位含量很低。老叶中的含量是嫩叶中含量的12~36倍。以绿茶氟含量比较低,黑茶比较高,红茶、乌龙茶及花茶居中,泡茶水温越高,氟的浸出率也越高。

8. 茶叶浸出率的高低跟哪些有关

洗茶可以去掉部分茶中的氟。

洗茶冲泡时间跟茶叶中氟的溶出有很大关系,冲泡5分钟的茶叶中,大部分氟就溶出了,冲泡20分钟所浸出氟的含量占浸泡24小时氟含量的55.3-97.7%。不同的茶类浸出速率有差异。茶叶与浸泡水之比越小,茶叶氟浸出率越低;反之,茶叶氟浸出率越高。

9. 茶叶浸出速度快的茶一般符合哪些特征

大部分物质在热水里面溶解性比冷水好,为了让各种茶叶里的成分有效浸出所以我们要用热水泡茶,才能喝出香味。

10. 茶叶浸出率怎么计算

水温不一样

上投法(就是先水后茶)会使茶叶接触水时温度比下投法(先茶后水)要低

水温低会影响茶叶中呈味物质的浸出率

主要体现在降低咖啡因和茶多酚的浸出

使得茶汤的苦涩味相对较轻

另外

部分多毫茶,用下投法会造成茶汤浑浊,上投法相对要好一些

也有部分人认为,在玻璃杯中欣赏茶叶缓缓下沉也是饮茶的一部分

11. 茶叶精制率

可制茶率指由新鲜茶叶制得的茶叶与鲜茶叶的比值,研究可制茶率可以提高茶叶的产率。研究发现,对可制茶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采摘方式,机械采摘可比人工采摘有更高的可制茶率。机械采摘原料的可制茶率一般表现为开始机械采摘的头、二年较低;随着树冠面的逐渐平整,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而有所提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