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徽茶”品牌由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于2011年注册的国字号品牌商标,通过将安徽名茶进行整合,提升徽茶品质,集中徽茶资源,构成整体协力,以国字号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国礼徽茶”的品牌商标向世界推行。目前,安徽国礼徽茶股分有限公司已与40多家合作社约10万亩名优茶原产地茶园基地进行了整合。
茶叶主要产自四大区域哪个地区
我国有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四川、云南、广东、海南、江西、台湾等23个省市区产茶,从海拔几十米的平原到海拔2600米的高山,有上千个县市产茶。而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生产发育和茶叶生产影响极大。正所谓高山出好茶,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茶叶品质。
目前我国茶区大致分为4个,即: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1. 江北茶区: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是我国最大的茶区。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与其他茶区相比,气温低,积温少,茶树新梢生长期短,适宜制作绿茶,香高味浓。
2. 江南茶区: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中叶种和大叶种。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几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产区。高山茶园土壤涂层深厚,土质较肥沃,而低丘茶园,土层浅薄,土壤结构差,有“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的现象。该茶区适宜发展绿茶、青茶、花茶和名特茶。
3. 西南茶区: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普洱茶、红碎茶、绿茶、花茶、边销茶、名特茶等。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
4. 华南茶区: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闽中南,桂南,滇南,海南,台,粤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被誉为一类产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云南普洱茶等。
徽商诞生的原因
他们从事商业的原因及背景是:
第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耕种的土地较少。
第二,附近木材及石料等供给受到山地的惠赐,故从很早开始,木材、纸、笔、砚、墨、瓷器等都成了重要的土特产品。
第三、这些特殊产品的贩运,固然带来了富裕,但土地的减少(就人均而言)和苛税的增加,终使经商的人增多。又随着江南三角洲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安江等地的交通更加方便。这样,到了明、清的后半期,形成了70%的人口从事商业的盛况。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徽州商人与其他地域的商人尚没有多大差别。至于明末,则已凌驾于山西商人之上了。徽商之盛,与成化、弘治间食盐贩卖的国策有关,也已明中期以后江南三角洲手工业生产之扩大和商品流通之扩大为重要条件。当时,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二十个商人中就有十九各是徽商。不过,明末徽商之盛,与其说是质量上的提高,到不如说是数量上的增多。
其次,再说说徽商经营的若干门类。他们的经营,在盐商之外,还有很多分支,如棉布、绢、粮食、茶、木材等。营业的科目分得很细,各按专业进行;又运输与购买分离:由此形成了各行各业的从事者。他们善于以大资本处理大范围的业务,善于创办一个企业而兼任多种经营的内容。坐而为贾的(即开店铺的)渐渐少了起来,货物买进往往要通过当地衙门。到了清代,承包布业的包头常也是商客,而某些商客也兼为包头。这也是很自然的。
他们的商业经营往往在种种不测的因素中远行,风险与利益均等。而当平等地改变生产与流通系统而能获得利益时,也就取消冒险的可能,乐于采取其他形式的经营方法。他们的产业资本的输出,一般都选择风险小而获利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