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汤用什么茶(茶水和茶汤)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17 13:40   点击:29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水和茶汤

相信很多茶友喝茶都会遇到茶汤浑浊的时候,那茶汤浑浊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相关方面的原因。

茶汤变浑的原因是什么?

一、本质原因

茶汤“冷后浑”不可避免,氧化后的多酚类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随水温降低而析出。

普洱茶,浑浊活性蛋白是优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中必然含有的一种蛋白,溶解度较低,易随水温降低而析出,是一款茶物质含量丰富的体现之一。

二、其他原因

茶树品种,揉捻过度,发酵问题,走水不透,火工不足,受潮返青,染色加料。

三、冲泡不当

注水过猛,扬起毫毛;水温过高,造成不必要的可溶物过多,更易冷后浑浊;用水不洁净,比如井水,受污染的自来水等。

四、存贮不当

细碎茶末,漂浮颗粒污染(洗茶之后应当可以适度减少);受潮返青,并发症为变涩(复火后可以改善);发霉变质。

五、工艺不良

1.制作环境不净,小作坊,条件有限。

2.杀青温度过高,沾染焦物。

3.揉捻过度,茶叶表皮破坏严重,导致碎末漂浮。

4.走水不透,茶叶中水分含量较高,部分活性蛋白不淡定,并发症为涩度较高。

5.火工不足,吃火不够,时间过短,并发症为茶汤明度下降,不亮,发暗。

6.火工过头,过高,过急,并发症为焦味,茶汤发黑,不透明。

7.发酵不当,多酚类物质氧化过度或与茶碱产生不必要的络合反应,并发症为品种香气不明显,茶味易酸涩。

六、茶树品种

有些茶树的品种就是比较容易浑浊,比如福鼎大白,具体原因应当是某种活性蛋白的含量较高。

2. 什么是茶汤

厚度是最容易和软度以及苦涩味混杂在一起的,我们常常听一个人描述他喝到了很厚的茶汤,其实说的是茶喝下去后在口腔中以及舌面上留下的长期不化的涩感,茶汤的厚度指的是一种结实,饱满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容易在茶汤流动的时候得到体验,所以令茶汤在口腔中上下左右的流动会令这种感觉更加清晰。对于汤感来说,类型的评判很容易,但是程度的评估和记忆则较难,专注而反复的实践才会令人最终得到一种客观的辨识能力。 软度,就是比较滑的感觉了很滑的茶汤,经常可以令人产生“如饮鸡汤”的感觉,但始终还是不可能达到和鸡汤一样强度的油润感,尤其是新生茶,其润滑的程度很难被记住,一泡很油润的茶汤被咽下去后的那一刹,会在口腔中和喉咙深处留下一种类似附着一层油膜的感觉,这个感觉的强度相比较茶汤才入口的滑度更容易被人体验到并产生记忆。

3. 茶水和茶汤的区别

中国是茶的故乡,不仅因为这里培植出了世界上第一株茶树,更因为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中国人文化和性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大家知道茶的特点有哪些吗?

1、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清汤绿叶,那种欣欣然的鲜活和灵动,都凝聚在了叶子里。

主要特点是:味浓不苦,收敛性强,回味甘甜,口味浓厚而鲜爽,滋味含香软,沉闷不快。

2、红茶:

红茶中的红碎茶是讲究内质的茶叶,滋味强调浓、强、鲜,并要求高香,富有刺激性,饮用时,习惯加奶冲泡,以显示棕红色和粉红色为最好,因此茶汤中内含物的浸出率,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越高,品质越佳。

主要特点是:鲜洁爽口,不苦不涩,鲜而带甜,茶味浓厚,刺激性强,味浓而甜厚。

3、黑茶:

黑茶的滋味比较特殊,其原因除了鲜叶原料比较粗老外,主要是由于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加工工艺,不仅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而且由于大量微生物的作用,使之变化更趋激烈。

主要特点是:味尚浓正常,醇中感浓。

茶的特点有很多,不同的茶类它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体现出不一样的茶文化。

4. 茶水是水吗

因为茶叶中含有铁,铁与水和空气反映就会发生氧化反映,生成4氧化3铁,而4氧化3铁是红褐色的,和铁锈是一回事,所以茶水会变色。

泡茶叶的过程是茶叶中的成分溶解在水中的过程,尤其因有色物质溶解发生变色而最为明显。

茶叶在水中开始以原态存在,随着浸泡时间的加长,它会渐渐变软,软硬程度改变了,体积也跟着变得大了,就构成了茶叶在水中的变化的全过程.

5. 茶水和茶汤分离杯学名

第一步,放入茶叶,将过杯子滤网那边的盖子打开,加入适量的茶叶。

第二步,扭紧盖子后,反过来另一边倒入适量热水。

第三步,稍微摇晃后,倒掉第一遍的热水,俗称“洗茶”。

第四步,倒入新的热水后,浸泡一会,再倒转杯子,让在茶叶中的水流到上层后,关闭中间流通口,喝的时候打开杯盖即可。

实际上,茶水分离杯实也和传统的茶隔水杯差不多,不一样的是,传统的茶隔能单独的拿出来,放在茶盖上,在泡好茶之后,可以存粹的享用茶汤,而不是一边喝一边吐茶叶了,这类的茶隔大都是使用高硼硅玻璃材质的,泡茶的过程中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水中慢慢绽放,视觉上看着非常舒服。

而茶水分离杯一般都配有两个杯口,上面的杯口用来喝茶,而下面的用来存放茶叶,想让茶水接触,必须要扭动杯体,让中间的过滤孔完全重合方可达到茶水相融的效果,在喝茶的时候,再扭动杯体,让茶和水彻底分离,直接饮用茶汤,这样操作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可以控制茶汤的浓度。

6. 茶汤色泽与泡茶用水

1.茶叶要适量

我们都知道茶叶有很多不同的品种,所以我们在泡茶时不能千篇一律地放同样多的茶叶,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茶叶放入不同的量。那种揉捻特别轻的茶叶用量应多一点,比如竹叶青、上等毛尖等等,通常都是以1克茶叶冲入40一50毫升开水为宜;有些揉捻重的茶叶用量就应少一点,比如碧螺春、蟹目等等,通常1克茶叶冲70一80毫升开水为佳;还有就是普通的绿茶、红茶、花茶,往往以1克茶叶冲开水60 -70毫升就完全可以了。

2.水温要适当

不只是不同的茶叶放入的茶叶量不同,其实不同的茶叶对沏茶的水温也有不同的要求,通常名优绿茶沏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这是因为优质绿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湿度下就容易被破坏,颜色会变黄,使茶汤失去香味和色泽。乌龙茶采摘的是成熟的茶枝新梢,要求沸水冲泡,水温为100摄氏度,只有高水温才能使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郁;而一般的花茶通常都宜用85℃左右的沸水冲泡。

3.时间要适度

一般的茶叶浸泡3-5分钟,因为这时茶叶中浸泡出来的维生素、氨基酸、咖啡因等已有比较高的含量,而且茶的味道比较好;细嫩名茶,特别是一些揉捻较重的细嫩名茶,比如我们上面说到的碧螺春、蟹目等等,冲泡时间就相对要短一些,一般用开水润2一3分钟就可以饮用了。而乌龙茶有所不同,它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时间短些。大约2分钟,然后随冲泡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

4.冲泡的次数

喝茶一般不喝第一道茶,就是在水刚漫过茶叶便立即将水倒出,这叫做“洗茶”,这一道是用采洗去茶叶中的浮尘和泡沫,洗完茶后再接着第二次冲入沸水。因为茶叶不一样,它们冲泡的次数也不一样,不是说冲上一道茶就可以喝上一天,有的茶叶比较耐泡,但有的茶叶不耐泡,比如绿茶,一般以在洗茶后冲泡2-3次为宜,好的功夫茶一般也是在洗茶后再冲泡2-3次,红碎茶只能冲泡1一2次。

5.隔夜也能喝

我们在小的时候,大人通常会告诫我们隔夜条不能喝,现在同样还有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我想这可能和茶水放置时间长了变为红褐色有关吧,其实这不是什么毒素,这是由于茶多酚氧化成了红褐色的茶色素。

7. 茶水为什么叫茶汤

我们都知道,茶籽可以榨油,很多家庭都喜欢用茶籽油炒菜,但是,你们知道茶叶也有油吗?我们在冲泡茶叶之后,往往会在茶汤上面看到一层类似于油雾的东西,被人称之为茶叶油。其实,茶叶油也叫作茶氲,茶叶油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茶叶之所以具有极高的养生价值,和里面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是分不开的,一般茶叶里面会含有各种物质,而这些物质就构成了茶汤的味道。除了那些常见的物质如茶碱、儿茶素、咖啡碱等成分之外,茶叶里面还含有一些脂溶性物质,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脂肪酸和胡萝卜素等物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