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宜兴紫砂印章
机车紫砂杯的底部大多也都会有印章的。因为作为模具制作的紫砂杯,要想复刻或者是复制底款印章是非常简单和容易的事情,并且所谓的底款印章有可能不会印有某位匠人的名字,只是印有宜兴紫砂或某某口的logo商标就可以了,复制这种印章是非常简单容易的事情。
2. 宜兴紫砂印章的茶壶
壶底的“中国宜兴”,就知这把壶不是个人作品,也就不用知道小砂何人了。
3. 中国宜兴款紫砂壶印章
不是“意晋侯”。
应该是许晋侯制。“晋”字有谬误,“许”字不过是将右侧的“午”放到左侧的“言”下方而已。清代“许晋侯制”紫砂作品底款如下4. 宜兴紫砂印章底款
椭圆绿标期(约1977—1982年),即是坊间常说的“鸡蛋标”。甲子泥无标期(约1983—1987年),所谓的甲子泥是台湾同胞对80年代初期一厂普紫和拼料的通称。方圆标期(约1987—1992年),是一厂的全盛时期。镭射标期(约1993—1997年)。
5. 宜兴紫砂印章的由来
估计按金雕紫砂卖的吧,然而只是景品,不是古玩,说有价值也算有点吧但是并不是古玩
6. 宜兴紫砂印章识别
1、表现方法
印鉴款识的表现方法有两种:一是胎体,刀刻、印章钤印;二是彩釉,釉上彩。胎体是在素胎体上用刀刻划文字或符号,彩釉就是将印章印于半干的素坯上。
2、效果
刻划款识,由于使用竹或铁等不同工具和刀法不同,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款识效果。一种为等线体,每字的笔划粗细基本相同,有用圆珠笔书写的效果。另一种为颇具书法效果的楷书或行书体款识,但大多为后者。由于当时宜兴一部分制壶艺人自己写不好字,所以只好请人落墨镌款。
3、形式
到了清代印章款和刻款共存,但印章款使用的比较普遍,文人雅士撰铭则用刻款。由于用刻款要求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一般工匠很难达到。当时紫砂壶日益被时人喜爱,刻款速度不能适应批量生产的要求,因此刻款也逐渐被印款所取代。印章款识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瓦当形、葫芦形等不同造型的阴阳文印。
7. 宜兴紫砂印章花样
不一定都是好的。
紫砂壶印章的讲究:
紫砂制壶与书画作品一样,是属于一个人的艺术成就,最终需要作者本人的印来做身份肯定。壶与印是相符相称的作用,壶因名人印而身价倍增,印因壶的精巧而日趋闻名。
所以历代制壶名家对于用在壶上的钤印十分讲究,无论是位置、大小、数量都几近苛刻。
一般一件紫砂作品上会留三个章,一枚底章,一枚盖章,一枚把章。
底章可以是闲章,可以是完整的人名章,头朝把,底朝嘴。
把章内容通常是作者的姓,留在把的末端。有些壶型把太细或异形,章不好留,则会留在壶把末端的下面。
如果只在盖上留名,则盖章敲在盖底右侧;如要留姓,则右侧敲姓章,左侧敲名章。以上用章皆阴刻,留款则为阳。
制壶艺人一般都会数十个风格、字体、大小、形状等不同的印章,用于匹配不同的壶型。壶大则印章也大,壶小则印章也小。
当紫砂壶风格精致细腻时,钤印也应娟秀奇丽;当紫砂壶风格奔放粗犷时,钤印的风格也应豪宕旷达;当紫砂壶风格持重得体时,钤印也应端庄平稳。
一把好紫砂壶的印章要做到四要素:位置得当,大小合适,图案清晰,风格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