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勐海县紧压茶厂吗(紧压茶审评)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4-01 18:12   点击:24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紧压茶审评

茶叶已经是每个家庭必备的一个饮品,对于亲戚、朋友的来访,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对于选购一个好茶,已经是每个家庭都需要掌握的技巧了,我们不仅仅可以从茶叶外观上判断一款好茶,我们还可以从茶叶泡出来后的色香味来判断。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从泡好的茶水中判断好茶吧。

1.看茶叶质量:

除了看和闻的外观鉴定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品饮。取茶叶3克左右,放人茶杯中,按每克沏水50~ 60毫升的比例,冲入开水,盖上杯盖。5分钟后,将茶水倒人另一茶杯中,叶底仍留在杯内,然后开始观察,评定质量。

2.闻香气:

湿闻香气比干闻更明显,湿闻是指闻倒出茶水留在杯中的茶叶香气。将杯盖半掀开,接近鼻子,辨别香气高低、强弱、持久不持久、纯正还是有异味。一般以鲜爽、浓烈、持久的质量好。如高级红茶具有蜜糖般的甜香,用细嫩鲜叶制成的绿茶有栗子香,乌龙茶要求同时具有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香,花茶要有明显的花香,且纯正、鲜爽、持久,紧压茶带有烟焦香。

3.看汤色:

红茶的汤色以红艳明亮者为优,绿茶的汤色以碧绿清澈者为优,乌龙茶以橙黄或金黄明亮者为优,花茶以浅黄明亮者为优,紧压茶以明亮浓者为优。看汤色要及时进行,茶冷却后,茶汤色泽易转深,还会出现冷浑浊。

4.尝滋味:

红茶以醇厚甘甜者优;绿茶先感稍涩,而后转甘,如含橄榄;乌龙茶无红茶苦味,也无绿茶涩味,兼有红绿茶的甜甘醇厚的感觉;花茶的滋味因鲜花香气明显,使滋味鲜爽,且富有收敛性;紧压茶以滋味醇厚为佳。各类茶都以平淡、有青草味的质量差。

看叶底:

最后将茶杯内的叶底全部取出,放在杯盖或特制的黑色叶底盘内进行审评。红茶的叶底铜红色、鲜明、均匀一致的质量好,枯暗、带青杂味的质量差。绿茶和花茶翠绿、黄绿、明亮一致的质量好,深绿、暗而无光、带红筋红梗的质量差。看叶底可以正确鉴别茶叶老嫩、匀度、净度和制茶工艺技术的优劣。幼芽嫩叶多的为高级茶,叶底明亮有光泽的为新茶,枯暗无光的为陈茶。

2. 紧压茶审评术语

压轴,原来是京剧术语。京剧把第一出戏叫做“开锣戏”;第二出叫“早轴”;第三出叫“中轴”;第四出就叫“压轴”;最后一出叫“大轴”。压轴戏是倒数第二出,现在误用倒数第二的“压轴”来称呼倒数第一,不过是约定俗成罢了。 压轴--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由于紧压大轴而得名。 演压轴戏一般都是戏班挂头牌的主要演员。 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称:“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例如,京剧一场戏如果有五出的话,第一出叫作“开锣戏”,第二出名曰“早轴”,第三出称为“中轴”,第四出(倒数第二)则为“压轴”,第五出(最后一出)称作“大轴”。由此可见,“压轴”与“最后”不是一回事。如今一些报纸杂志误用倒数第二的“压轴”来称倒数第一(最后),显然是不对的。因此,希望作者(记者)和编者都应不断学习,增长知识,讲究词语,不要再以讹传讹了。若无把握,不妨查查案头的《辞海》等工具书,以防常识性谬误。

3. 紧压茶审评杯

GB 10221。2-88 感官分析术语 与感官有关的术语GB 10221。3-88 感官分析术语 与感官特性有关的术语GB 10221。4-88 感官分析术语 与分析方法有关的术语GB 11767-89 茶叶种子和苗木规格标准GB/T 4879-85 防锈包装GB/T 5009。 1-85 食品卫生检验理化部分总则GB/T 5009。11-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3-96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 5009。19-85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 5009。 22-85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57-96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33-85 出口产品包装瓦楞纸箱GB/T 5034-86 出口产品包装瓦楞纸板GB/T 5048-85 防潮包装GB 5127-85 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T 5398-85 大型运输包装件试验方法GB 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8057-87 茶叶机械名词术语GB/T 8302-87 茶 取样GB/T 8303-87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87 茶 水分测定GB/T 8305-87 茶 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87 茶 总灰分测定GB/T 8307-87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87 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87 茶 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 8310-87 茶 粗纤维测定GB/T 8311-87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2-87 茶 咖啡碱测定GB/T 8313-87 茶 茶多酚测定GB/T 8314-87 茶 游离氨基酸测定GB/T 9172-88 花茶级型坯GB/T 9172-88 花茶级型坯(附录B)《茶叶滋味化学鉴定法GB/T 9172-88 花茶级型坯(附录C)《茶叶水分测定的快速法GB/T 9172-88 花茶级型坯(附录C)《茶叶总灰分测定的快速法GB/T 9174-88 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9194-88 茶尺蠖防治标准GB 9679-88 茶叶卫生标准GB 9683-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9833。 1-88 紧压茶 花砖茶GB/T 9833。2-88 紧压茶 黑砖茶GB/T 9833。3-88 紧压茶 茯砖茶GB/T 9833。3-88 紧压茶 茯砖茶(附录B)《茶梗检验方法》GB/T 9833。3-88 紧压茶 茯砖茶(附录C)《非茶类夹杂物检验方法GB/T 9833。 4-88 紧压茶 康砖茶GB/T 9833。4-88 紧压茶 康砖茶《紧压茶类每块(个)净重量检测方法GB/T 9833。5-88 紧压茶 沱茶GB/T 9833。6-88 紧压茶 紧茶GB/T 9833。7-88 紧压茶 金尖茶GB/T 9833。 8-88 紧压茶 米砖茶GB/T 9833。9-88 紧压茶 青砖茶GB/T 10220-88 感官分析方法总论 GB/T 10221-88 感官分析术语 一般性术语 GBN 144-81 红绿茶卫生标准、茶叶卫生管理办法GBN 238-84 食品中镉允许量标准 GBN 54-81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量(附:食品放射卫生管理办法SB/T 10036-92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7-92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1680-89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T 13738。 2-92 第二套红碎茶 GB/T 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 GB/T 14456-93 绿茶 GB/T 1448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4. 紧压茶审评采用两次冲泡,第一次时间

看叶底老嫩

很多茶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无法看到芽头以及嫩叶的含量,但冲泡后,往往能从叶底看出这个问题。

将叶底平摊开来,一般能够看出是茶叶的等级是单芽还是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三叶。当然,除了观察,最好再用手去亲自感受一下。

如果叶底摸起来比较柔软,叶脉摸起来比较平滑,叶肉比较厚而且软,说明茶叶嫩度好,内质好;如果叶底比较薄,而且硬,说明茶叶不够嫩或品质不够好。

看叶底色泽

除了观察叶底的嫩度,通过叶底色泽也可以帮助判断茶叶品质好坏。

好的叶底,色泽亮度都比较好。所谓亮度,就是叶底看上去比较饱满,鲜活,有生命力,而不是色泽黯淡、毫无生机的样子。

造成叶底暗淡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采摘等级差,粗老叶片和梗多;二是做工不合格,比如温度过高或受热不均,导致茶叶被灼伤;三是保存过程中因受潮而失去光泽。

看叶底展开度

茶叶冲泡后,如果叶底随冲泡次数增加而逐次展开,到最后完全舒展,说明加工技术比较好,而且这种茶较耐冲泡。

如果冲泡后叶底不能展开或者冲泡多次仍展开一部分,可能是制造工艺不足,焙火过重,甚至入口后喉咙会有燥感。

看叶底整碎度

这一点无需多说。叶底保存越完整,说明采摘及加工时越细致,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在判断紧压茶的时候,叶底的整碎度就是一个比重较小的因素,因为紧压茶经过压制以及冲泡时的撬茶,会破坏其叶片的完整度。

看叶底弹性

用手轻轻揉捏叶底,感受一下它的柔软性、弹性以及厚度。好茶的叶底,如绸缎般丝滑,压下去能感受到一定的弹性,这说明茶叶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内质。如果摸起来比较僵硬,说明叶底不活。如果轻轻一捻就揉烂了,只能说明是劣质茶。

另外,如果叶底有另外两种情况,就要注意一下了。

叶底焦糊

在冲泡以后,叶底出现明显的焦黑炭化的现象,或是叶片上有很多细小黑点,甚至有焦糊味,则是加工时高温所致,这种情况多在绿茶中见到。

不过也有例外,有些手工茶,很难避免出现糊点,比如普洱茶用铁锅手工杀青的时候,反而比机器杀青更容易出现糊点,所以叶底少量的黑色糊点反而能佐证茶叶是手工制作的。

丝瓜瓤

丝瓜瓤,一般出现在黑茶的干茶叶底中,主要表现为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看起来很像丝瓜瓤,触感粘腻,容易烂掉,这种情况通常是渥堆过度所导致的。

以上几点就是观察叶底的技巧,当然,我们上面说过,这只是一种帮助我们鉴别茶叶品质的手段,对普通茶友来说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从专业审评角度看,叶底只是审评时考察的一个因子而已,如果想要全方位确认茶叶品质,还要结合干茶、香气、滋味等多个因子综合判定。

5. 紧压茶审评次数审评时间

绿茶泡开后沉下去好。

不同的茶叶,性质不同比如龙井茶,因为是扁的,所以容易漂在水面上。所以一般采用下投法冲泡(先放茶叶后放水),这样就不易漂在上面了。

碧螺春做的比较细紧,采用上投式冲泡(先加水,最后放茶叶)茶叶一下子就沉下去了。要比较好坏,只有在同种茶叶,同样的方式去对比才可以。一般来讲,茶叶轻的为次、重的为佳,我们叫身骨重,结实,内含物质丰富。

以龙井为例,都采用上投法来比,先沉的相对要好,久久不沉的要次一点。另外,我们以轻重来判断好坏时还有种方式。就是看容积比。同等重量,比体积;体积越小越好。同等体积,比重量;重量越重越好。

审评茶叶的优劣,目前仍然以感观为主,理化检验为辅.感观审评鉴定法,是以人的视,嗅,触觉等感官,视其外形,叶底和茶汤的色泽,尝其滋味,嗅其香气,综合提出审评意见.理发审评鉴定法,是以各种仪器测定茶叶内含的水分,灰分,茶末比例和紧压茶的含梗量.在审评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6. 紧压茶审评浸泡5分钟是为了审评

茶叶生产许可证办理方法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围。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1个。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产品品种,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1类或几类;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理、生产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2.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墙面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每年茶季前清洗1次。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绿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干燥设备(手工、半手工名优茶视生产工艺而定)。

2.红茶生产必须具备揉切(红碎茶)、揉捻(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拣梗和干燥设备。

3.乌龙茶生产必须具备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干燥设备。

4.黄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和干燥设备。

5.白茶生产必须具备干燥设备。

6.黑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和干燥设备。

7.花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和干燥设备。

8.袋泡茶加工必须具备自动包装设备。

9.紧压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锅炉、压制、干燥设备。

10.精制加工(毛茶加工至成品茶或花茶坯)必须具备筛分、风选、拣梗、干燥设备。

11.分装企业必须具备称量、干燥、包装设备。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9679《茶叶卫生标准》;GB/T9833.1《紧压茶花砖茶》;GB/T9833.2《紧压茶 黑砖茶》;GB/T9833.3《紧压茶 茯砖茶》;GB/T9833.4《紧压茶 康砖茶》;GB/T9833.5《紧压茶沱茶》;GB/T9833.6《紧压茶 紧茶》;GB/T9833.7《紧压茶 金尖茶》;GB/T9833.8《紧压茶 米砖茶》;GB/T9833.9《紧压茶 青砖茶》;GB/T13738.1《第一套红碎茶》;GB/T13738.2《第二套红碎茶》;GB/T13738.4《第四套红碎茶》;GB/T14456《绿茶》;GB18650《原产地域产品龙井茶》;GB18665《蒙山茶》;GB18745《武夷岩茶》;GB18957《原产地域产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GB19460《原产地域产品黄山毛峰茶》;GB 19598《原产地域产品 安溪铁观音》;SB/T10167《祁门工夫红茶》;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一)鲜叶、鲜花等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无其他植物叶、花和杂物。

(二)毛茶和茶坯必须符合该种茶叶产品正常品质特征,无异味、无异嗅、无霉变;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茶叶标准要求。

(三)茶叶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害、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符合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感官品质检验:应有独立的审评场所,其基本设施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797-200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相关规定。审评用具(干评台;湿评台;评茶盘;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等),应符合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规定。

(二)水分检验:应有分析天平(1mg)、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等,或水分测定仪。

(三)净含量检验:电子秤或天平。

(四)粉末、碎茶:应有碎末茶测定装置(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的不要求)。

(五)茶梗、非茶类夹杂物:应有符合相应要求的电子秤或天平(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要求的不要求)。

七、检验项目

茶叶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按表中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对各类各品种的主导产品带“*”号标记的出厂检验项目,企业应当每年检验2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