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武夷山三涧两坑正岩肉桂(武夷岩茶三坑两涧四窠风景图)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3-27 13:28   点击:6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武夷岩茶三坑两涧四窠风景图

武夷岩茶的主要产地三坑是指:牛栏坑、慧苑坑和倒水坑;两涧是指:流香涧和梧源涧。武夷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宋代,武夷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元明两朝,在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

2. 武夷岩茶三坑两涧分别是什么

正岩水仙是一种乌龙茶,属于武夷岩茶。正岩水仙是产自三坑两涧的水仙茶,具有香气细幽、口感醇厚、稠滑、柔和,十分耐泡等品质特点。

正岩水仙茶叶的香气细幽、持久、鲜明,具有岩层的风韵,茶汤如琼浆玉液,口感醇厚、稠滑、柔和,岩韵悠长。

3. 武夷山三坑两涧四窠是哪里

三坑两涧好。

说到武夷岩茶的上好山场,最有名气的当属“三坑两涧”,即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

茶的品质是离不开地质环境的。坑涧的谷土都是岩石风化而成的砂石砾壤,微量元素丰富,透气性好,土壤酸度适度;同时崇山峻岭,日间的阳光恰到好处,清幽泉水带来岩石里的丰富养分,为茶树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是茶叶内涵物质丰盈的有力保障。

4. 武夷山的三坑两涧是什么

三坑的第一坑是慧宛坑,慧宛坑处于玉柱峰北边,是武夷山产茶的中心地带 。

三坑的第二坑为牛栏坑 ,牛栏坑其实是一条溪谷,处于武夷山天心永乐市的东北方向 。

三坑中的第三坑是倒水坑,倒水坑处于武夷山的风景区天山岩的北边 

两涧的其中之一是悟源涧,悟源涧在马头岩的南边,有一个非常狭窄的峡谷 。

其二是流香涧,流香涧处于天山岩的西边,流香涧的崖壁非常的陡峭,可以说是非亭午不见日月的状态 。

四窠: 九龙窠、竹窠、燕子窠、枫树窠。

5. 武夷岩茶三坑两涧四窠风景图片高清

碧水丹山、峭峰深壑、幽涧流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独特品质。

凡生长在此环境的茶都称之为武夷山岩茶,武夷山岩茶的最重要特征是“岩骨花香”。 什么是大红袍?

指武夷山景区九龙窠的大红袍茶,是武夷山岩茶的代表,被誉为“武夷茶王”。 什么是“三坑两涧”?

“三坑”即“慧苑坑、倒水坑、牛栏坑”;“两涧”即“流香涧、桐梧涧”。“三坑两涧”所产之武夷岩茶最具有代表性。 什么是武夷山岩茶“三味”?

本味是“岩骨”,气味是“花香”,意味是“爱茶人得此佳茗,夫复何求!”。 什么是武夷山岩茶的精、气、神?

精即“岩骨”,气即“花香”,神即“火功”。 儒逸茶艺馆品茗六法 眼—观、耳—听、鼻—闻、舌—尝、身—受、意—感。 武夷岩茶的香型 武夷岩茶通常加工成乌龙茶,香型有花果香(清香型)和蜜香(火功型)两种。

6. 武夷山岩茶三坑两涧特点

很好!天心村,被誉为"中国岩茶核心第一村"。著名的 "三坑两涧一窠"都在这里,有着武夷山最好的山场。全村五百多户人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做茶、卖茶,做茶历史悠久,斗茶之风代代相传。斗茶节的浓厚氛围也吸引着众多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友齐聚天心村。大家在斗茶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制茶技艺,与世代做茶的茶农交流学习品茶心得,共同体验武夷山悠久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7. 武夷山三坑两涧一岩名称

1、山场-慧苑坑

玉柱峰北麓,海拔262m。茶种代表铁罗汉。坑里慧苑寺香火旺盛,寺里有位僧人叫积慧,茶技精堪,人长得健壮魁梧像一尊罗汉。有天他发现一棵茶树,那树冠高大挺拔,枝条粗呈灰黄色,芽叶毛绒柔软如绵并有股清香气,制作后兼具花果香。

慧苑坑是武夷山岩茶区中核心地带,坑长近二公里,土质优良,区域小气候小环境是正岩产茶区最优质的,造就了该区域的茶叶有卓绝的品质。1962年在坑里发现肉桂,现是众多岩茶的当家品种。早期铁罗汉最为名贵,宋朝的宫中斗茶是从铁罗汉开始的。该陈茶对身体有奇效。

2、山场-牛栏坑

天心寺东北边,北斗峰与曼陀峰的南麓,海拨238m。茶品种代表:肉桂、水金龟。牛栏坑茶山都在半山悬崖上,所产之茶香气饱满,齿颊生津。坑内涧水常流,柔风常抚,大风不往,朝阳夕晖,烈日不至,是岩茶的岩骨花香的家园。

3、山场-流香涧

玉柱峰与飞来峰的西麓,毗邻慧苑坑,海拔280m。茶品种代表:水仙。涧水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其间一丛丛山惠、石蒲、兰花。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山涧往北一折,即为清凉峡。茶生长这有流香之韵,令饮者过齿难忘。

4、山场-鬼洞

天心寺与慧苑寺之间,海拔284m。茶品种代表:水仙、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此处遍布青苔和蕨类植物,潮湿,人迹罕至,土质肥沃。小地域气候最优异,此孕育了许多武夷山的名丛,是最重要的名枞发源地。

5、山场-倒水坑

倒水坑,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北麓。山北诸涧,皆自西而东,独倒水坑反道西行,故名。另有明末清初福建武夷山梧桐巢僧衍操同名诗作。

倒水坑位于天心峰的北麓。武夷山北的这条涧水从三仰峰北谷发源,流势一反常规,不循其他涧水自西往东的通常流向奔向峡口,最后汇于崇阳溪,而是流向西北后再倒流回山,故原名倒水坑。坑水经玉柱峰下汇合于章堂涧,直趋里许,与水帘洞之瀑水合流,绕霞滨岩过石门至鸡母林,又合黄龙溪出赤石下大溪

6、山场-九龙窠

大红袍景区内,海拨326m。茶树品种代表:大红袍、石乳。峡谷形如九条龙,九龙之间呈现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故又称九龙戏珠。此处摩崖石刻有范仲淹、朱熹等历代名人的咏茶名诗词,陆羽后裔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诗作。往东至永乐禅寺。

7、山场-竹窠

流香涧西侧,海拨351m。茶品种代表:水仙。一条优美的天然山间谷地。比起三坑两涧那些陕长的山涧,竹窠的地势更加低洼,被笑称为"肓肠"凝聚了许多天然肥料和水分,又避风排水,青苔滋生。水仙品种叶片特宽大,光合能力一流,茶品极佳滋味独领风骚。

8、山场-马头岩

马头岩,因岩石形似马头而得名,海拔425米,相对高度83米,是武夷山核心区三个标志性肉桂产地。在武夷山的所有正岩山场里,马头岩是最大的山场之一,与之比肩的是慧苑坑山场。

马头岩东起大王峰,南起天游峰,西起三仰峰,北起大红袍景区(九龍窠)。旁有磊石岩,像五匹奔驰的骏马,又叫“五马奔槽”。北有三花峰,似三朵盛开的巨花。北可至天心寺,南可达天游峰,东则可穿马子坑至游览干线或可至武夷宫、兰汤。附近还有马鞍岩、铁郎寨、悟源涧等景致和磊石庵、凝云观等建筑。

从大坑口进去,开上通往天心永乐禅寺的那条路,上到一半,有个停车坪。左边的山头便是马头岩的地界。从停车坪左边的山坡拾级而上,沿途是武夷山特有的盆栽式茶园。茶园用石块垒起来,规规整整,线条端方,石块上长满了青苔,可见岁月悠久。此地的肉桂,茶树年龄较轻,叶片嫩而滑,薄而软。整片山坡朝西,日照时间比坑里要长,香气应该更锐利些。

山坡上的石阶是沿山势凿出来的,一梯一阶,皆是先民的劳力与汗水。走在这种石阶上,分外的放轻脚步。生怕踏坏了这岁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9、山场-马枕峰

狮子峰的西南边,海拨361米。茶品种代表:肉桂。此峰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其形似骏马。与三仰峰遥相对峙,地处景区的最南缘。此处肉桂品象丰富,从六十年代起该土着品种不断扩种繁育巳推广至景区大部分地域。

10、山场-悟源涧

(清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题刻)马头岩南麓,海拔342m。茶树品种代表:水仙,肉桂(马肉),三仰峰(717.7m海拔)诸多山头流出的小溪流汇集到马头岩,形成涧的源头,注入到山脚兰汤村,最后汇入了九曲溪。涧内老茶树众多,奇花异草,山泉水清澈甘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