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建茶叶品牌价格表(福建茶规格)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4 09:32   点击:27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福建茶规格

野生大红袍三代以后的茶叶,基本和市面上其他乌龙茶价格差不多,按品级,几百到几千元每斤,至于平地产的洲茶,基本上失去了大红袍的特色了,基本上是忽悠不懂茶的消费者的。

一般市面价格265.00元/500克/斤260元/500g也就是不到300元左右一斤成品包装的价格为品名:(武夷岩石茶)大橘红袍产地:福建武夷山型号:400g/盒级别;顶级特性:线形肥大厚实实,橘红边显著。有显著的青苔味,特点卓著,兰花儿香并且芳香漫长,汤色鲜亮。国家一致价:475元/公斤。:大红袍,产品单价:380.00,净重:400(g),发货期限:3等级:特级,品种:大红袍,品名:(武夷山岩茶)大红袍产地:福建武夷山规格:400g/盒等级;特级特点:条形肥大厚实,红边明显。有明显的青苔味,特征...另外还有800元18002600等的价格产品!

2. 福建茶价格

根据茶山高度,茶的做工工艺,雀舌茶有五个价格档位:少于300元一斤,400元左右一斤,800元左右一斤,1600元左右一斤,2800元左右一斤。

作为一种茶叶,雀舌茶的价格不会固定不变,而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譬如产地。产地对雀舌茶的影响比较大,像是福建武夷山生产的雀舌,还有浙江等几个场所生产的雀舌,在具体口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价格是大有不同的。

3. 福建茶产地

福建安溪乌龙茶最好喝,乌龙茶(Oolong 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 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其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中文名

乌龙茶

别名

青茶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乌龙茶的前身——北苑茶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安溪——乌龙茶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 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 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 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 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于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产区分布

广东:主要产区为凤凰乡,一般以水仙品种结合地名而称为“凤凰水仙”。

乌龙茶

闽北:产地包括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瓯、建阳、水吉等地。

闽南:主要厂区是福建安溪县。

台湾:产于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宜兰等地县市,是台湾最早生产的茶的地区。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而红茶的工艺为杀青、揉捻、发酵、干燥;乌龙茶为半发酵茶,性平,而红茶为全发酵茶,性温;乌龙茶的口感清淡鲜爽,韵味持久,而红茶口感醇厚回甘,香气馥郁;红茶汤色为深红色,而乌龙茶汤色显黄绿色。

4. 福建茶叶种类大全及图片

福建茶为常绿灌木,叶小、色绿、革质,叶面有光泽.常年开小白花,花后结绿果。果熟时为红色。它是优良的观叶、观花、观果盆景树种。

福建茶有大叶、中叶、细叶之分。大叶的叶片大而薄,叶色也不如中叶、细叶的亮绿,观赏价值比中叶、细叶的稍逊。其较好的树桩可用中叶、细叶的接穗,嫁接改造后形成中叶、细叶福建茶盆景。

5. 福建十大茶叶品牌价格

【1】八马铁观音小清新二级。

冲泡后,茶汤浅黄明亮,清澈无浑浊,但是色泽较淡,茶香带有清淡的兰花香气,音韵稍显,没有八马的铁韵系列明显。口感有回甘,滋味上略有不足。

【2】古雨春清香型一级铁观音。

冲泡后茶汤浅黄明亮,略有琥珀色泽,观感不错。茶香比较独特,且香高而持久。茶汤滋味醇厚,音韵明显,饮后唇齿留香。虽然相比较于八马的铁韵1号,在茶汤的清甜程度上还是差一些,但毕竟价差接近两倍,算是性价比很高了。

【3】祥源茶祁门红茶浓香型一级香螺。

冲泡后,茶汤暗红明亮,颜色较深,不像早春时节的黄亮。茶汤带有花果香气,香气较正,6泡后仍有茶香。这款茶的滋味入口甘醇,茶汤甜润,滋味醇正,回甘迅速,口舌生津。虽然鲜度不如明前茶。但却有着更加浓郁的滋味,也更加耐泡。我们评测过程中冲泡了8泡,仍然可以品饮。可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口粮茶。

【4】艺福堂特级祁门红茶。

冲泡后,茶汤汤色红亮,且无杂质。茶叶带有果蜜香气,香气高扬且持久,表现不错。茶叶滋味也很符合这个价位的水准,清甜且有果蜜香气,回甘明显。茶叶耐泡度不错,7泡之后仍有余香,这款茶属于功夫红茶,建议采用100度沸水冲泡。我们尝试进行闷杯,并没有苦涩滋味。从各方面来说,这款茶都是不错的口粮茶。

【5】白沙溪天茯安化黑茶(当年茶)

这款白沙溪天茯茶,砖面匀整,纹路清晰,光泽油润。干茶金花茂盛,细闻菌香浓郁,一看就知道是款好茶。

【6】艺福堂西湖龙井明前特级(鲜爽度10)。

冲泡后,茶汤黄绿明亮,清澈没有杂质,符合这个价位的水准。这款茶豆香明显,同样非常鲜爽,但美中不足的是茶叶偏苦涩,而且有轻微的青草味,十分可惜。

6. 福建茶种类

1.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是由福建安溪当地茶农于1725-1735年间发明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一种制作方式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乌龙茶类的代表品种,因紫红色的嫩芽、叶尖向左稍歪略微下垂而有了红芽歪尾桃的美称。

2.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主要产自福建闽北武夷山一带的中国传统名茶,是一种带有明显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极品乌龙茶类,而这种半发酵的青茶,在制作方式中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成品具有似蜻蜓头的外形,铁青带褐油润的色泽使得它成为中国特产名茶。

3.大红袍

大红袍是原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优质乌龙茶类,也是拥有绿褐鲜润色泽、条索紧接的外形的中国特种名茶,而这种茶叶因具有馥郁持久兰花香的特点使得该茶品质突出,在冲泡后橙黄明亮的汤色常喝具有消食去腻、减肥健美、解热防暑的功效。

4.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是原产于1796年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区的白茶品类,也是因满批白毫的挺直似针的外形而有了茶中美女、茶王的美称,成品长约三厘米的茶叶外形密被白毫,色白如银,常饮具有退热祛暑解毒的功效。

5.本山茶

本山茶是一种早在1937年的《安溪茶业调查》中出现的中芽种无性系品种,也是具有明显波浪叶缘、薄而质脆的叶片的铁观音的近亲品种,而这个因优良的质量、中等的品质、较强的适应性和长势使得成为安溪四大名茶之一。

6.永泰绿茶

永泰绿茶是产自有着“后花园”雅称福州永泰县的绿茶品类,因这里深厚肥沃的缓坡崖隙的土壤和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这里利用独特加工方式产出的茶叶,具有绿润的色泽和附带花香的香气,在经过沸水冲泡后具有嫩绿明亮的汤色和鲜醇甘爽的滋味。

7.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是主要产自福建永春县海拔600-900米高山处的茶品种,因茶叶外形类似佛手而得名,这种具有柔软绵韧的质地、紫红靓丽的嫩芽的茶叶在冲泡后会散发出沁人肺腑、馥郁悠长的香气,金黄透亮的汤色在入口后,会品尝到芳醇甘爽的滋味。

8.武夷红茶

武夷红茶是一种会散发出独特韵味伴随着花果香味的全发酵茶,也是距今有着400多年制茶历史的古老的红茶品种,而近些年在市场上火爆的金骏眉红茶就是武夷红茶品类下的彻夜品种。

9.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是主要产自福建省宁德西安福鼎市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具有性清凉、消暑解毒、消热降火的白茶特点的茶类,而这个有着墨绿或灰绿的色泽的茶品种,在经过冲泡后会闻到伴有花香的浓郁持久的香气,入口后具有甘醇爽口的口感。

10.漳平水仙茶

漳平水仙茶是产自福建省漳平市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这个茶类品种主要产自漳平的九鹏溪地区,此处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个乌龙紧压茶类具有独特的清高悠长的香气、醇爽细润的滋味,这个具有久饮多饮不伤胃特点的茶曾先后获得多项博览会的金奖,并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7. 福建茶叶介绍

寓意及象征:福建茶树干嶙岣,虬曲多姿,树姿飘逸.象征着老人的健康长寿。

  概述说明:紫草科常绿灌木,高可达1~2米,多分枝。叶在长枝上互生,革质,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春、夏开白色小花,花期较长.通常2~6朵排成疏松的聚伞花序。果实圆,亦有近三角形者,初绿后红。

  吉祥应用:在庭院中摆放福建茶的盆栽,有祝福老年人长寿健康的美好寓意。

  花木养护:福建茶喜半阴,也耐阴,喜温暖,畏寒。生长期应注意进行适当遮阴,忌强烈阳光直射。冬季应移入室内,室温保持在5℃以上即可安全越冬。应保持盆土和周围环境湿润,宜经常浇水和在叶面上喷水。

8. 福建茶规格表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2291—2008《白茶》。与GB/T 2229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部分引用标准;

一一增加术语和定义;

——产品中增加“寿眉”并规定相应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

一一理化指标中增加水浸出物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福鼎市质量计量检测所、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政和县白牡丹茶业有限公司、政和 县稻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昆、蔡良绥、潘德贵、林健、林有希、余步贵、黄礼灼、赵玉香、孙威江、张亚丽、 蔡清平、邹新武、朱仲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2291—2008。

白 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茶的产品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O.Kuntze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 123 号

3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毫银针 Baihaoyinzhen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3.2

白牡丹 Baimudan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3.3

贡眉 Gongmei

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3.4

寿眉 Shoumei

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4产品与实物标准样

4.1白茶根据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种产品。

4.2每种产品的每一等级均设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更换一次。

5要求

5.1 基本要求

具有正常的色、香、味,不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

5.2感官品质

5.2.1白毫银针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

5.2.3贡眉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3的规定。

5.2.4寿眉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4的规定。

5.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5.4卫生指标

5.4.1 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5.4.2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5.5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6试验方法

6.1感官品质

按GB/T 23776的规定执行。

6.2理化指标

6.2.1 试样的制备按GB/T 8303的规定执行。

6.2.2 水分检验按GB/T 8304的规定执行。

6.2.3 总灰分检验按GB/T 8306的规定执行。

6.2.4 粉末检验按GB/T 8311的规定执行。

6.2.5 水浸出物检验按GB/T 8305的规定执行。

6.3卫生指标

6.3.1 污染物限量检验按GB 2762的规定执行。

6.3.2 农药残留限量检验按GB 2763的规定执行。

6.4净含量

按JJF 1070的规定执行。

7检验规则

7.1取样

7.1.1取样以“批”为单位,同一批投料生产、同一班次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产品的品质和规格一致。

7.1.2取样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

7.2检验

7.2.1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和净含量。

7.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5章要求中的全部项目,检验周期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如原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入时;

c)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型式检验时,应按第5章要求全部进行检验。

7.3判定规则

按第5章要求的项目,任一项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7.4复验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 8302规定加倍取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8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标签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标签应符合GB 7718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 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的规定。

8.2包装

应符合GH/T 1070的规定。

8.3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8.4贮存

应符合GB/T 30375的规定。产品可长期保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