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耐泡好还是不耐泡好
1茶树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型茶树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同等条件下,不同树型的耐泡度依次是:乔木>半乔木>灌木。
我们熟悉的大多数绿茶,其实都是灌木型茶树。而普洱茶却是云南的乔木型茶树,且以大叶种居多。基因的不同,一开始就决定了绿茶和普洱茶耐泡度的悬殊。
2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我们常发现古树茶极其耐泡的原因。但如果茶树老化严重,那又另当别论了。
此外,生态环境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直接决定了内含物质丰富与否。例如,高山地区云雾较充沛的环境下,出产的茶叶一般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耐泡度也更高一些。
3原料的老嫩
一般情况下,芽茶的耐泡度较低,因为芽头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而茶多酚含量更低。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粗大叶片的茶多酚含量比芽头更高,内含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滋味鲜爽。而普洱茶,尤其是古树普洱茶,常常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茶梗也含有丰富的内含物质。因此,相对而言普洱茶的耐泡度就更高一些。
4茶叶的完整度
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反之则耐泡度越低。一些茶条较细碎的茶(如红碎茶),由于茶叶更细碎,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5制作工艺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揉捻工艺了。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揉捻使叶片细胞挤揉裂开的程度叫“细胞破碎率”。不同茶类对细胞破碎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绿茶一般要求达到40%-45%;“滇红”功夫条茶要求达到72%以上;分级红碎茶要求达到90%以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细胞破碎率要求达到38%-45%。
6冲泡方法
这其实是茶艺层面的问题了。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茶水比例低(投茶少、注水多)、浸泡时间长、水温高,那么耐泡度就更低;反之,则耐泡度更高。
我们冲泡绿茶,如果用玻璃杯冲泡,往往注水较多,而且茶叶较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因此耐泡度就更低,往往第三泡以后就没什么滋味了。而如果用盖碗冲泡,那么同款绿茶,可能就可以多泡两泡了。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应该能看出来为什么绿茶与普洱茶相比,耐泡度有天壤之别了吧?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耐泡度只是衡量茶叶好坏的一个维度,并不是唯一标准。耐泡度高的,未必就一定是好茶;耐泡度低的,未必就不是好茶。评判一款茶的好坏,还是要从香气、滋味等多个方面去综合考量。
2. 好茶叶是不是不耐泡
碧螺春不耐泡。碧螺春属于绿茶的一种,冲泡后的茶汤呈青绿色,入口茶味很浓,但苦涩感明显,因为茶树种类和树龄大小的原因,碧螺春耐泡度很低,如果用茶杯泡着喝,最多续水两次至三次就没有味道了,即便是盖碗冲泡,也是最多出汤五次就茶味消失了。
3. 茶叶为什么有的耐泡有的不耐泡
一般的茶正常可以泡到5泡。但有的茶可能3泡过后就没味了,有的茶却可以泡到10泡以上还有很不错的滋味。
4. 越好的茶叶越不耐泡吗
信阳毛尖一般都喝第二道至第五道,第一道没入味,再往后就没味。
因为取的都是茶的最嫩的尖,所以好茶都不经泡。
5. 茶叶耐泡好还是不耐泡好呢
在品鉴一壶茶的时候,时常被问起“耐泡度”其实,决定茶叶是否耐泡,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因素.下面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变量影响茶叶耐泡度。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1. 茶树的树龄和生长环境
树龄和生长环境是决定茶叶本质的因素,在同等生长环境下,根深蒂固的古树相比小树和台地茶更占据自然优势。而不同的生长环境下,高海拔区域的茶园,高山云雾环绕,植被丰富,日夜温差大,漫射光多,茶叶中蛋白质、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内含物丰富,茶叶本质优良,制成后也更耐泡、鲜爽一些。而低海拔正好相反,由于光照充分,鲜爽成分合成少,苦涩成分合成多,加上有机质的缺乏、频繁地使用化肥等原因,茶叶内含物不足,不仅不耐泡,滋味也有所欠缺。
2. 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的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茶多酚等内含物质更为丰富,浸出物释放更缓慢,所以需要经过多次的冲泡,才能完全释放。其次,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如“红碎茶”,茶条细碎,叶片完整度低,茶叶中的物质容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3. 毛茶制作中的揉捻
在制茶工艺中,揉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为了茶叶做形,另一方面使细胞的破碎率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方便内含物的浸出。因此,揉捻程度与耐泡度紧密相关。揉捻过度,茶叶细胞壁破损过多,冲泡时内质浸出快,耐泡度会相应降低;但揉捻不足,又导致茶汁不易浸出,茶汤寡淡,一样不耐泡。
6. 为什么有的茶叶耐泡有的茶叶不耐泡
一款茶耐不耐泡,除了它自身的质地,还要看冲泡的水温,茶叶的用量,坐汤的时间。像滇红,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制作,本身构成茶汤的多酚类内含物质更多。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1.整碎程度不可忽略。茶叶越完整,就越耐泡。比如一些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容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很差,只能喝上1、2泡,滇红耐泡度却是非常好。
2.投茶量要准确。投茶量5克,对应的是标准的120毫升白瓷盖碗。要根据泡茶容器的实际大小,以5克为基数,增减茶量。不然容器过大投茶量却很少,它的滋味会很寡淡。
3.冲泡水温是基础。滇红如果用高温冲泡,会逼出它的滋味,茶汤不仅容易酸涩,而且很不耐泡。喝滇红水温控制在85℃是比较适宜的。
4.坐杯时间不宜过长。一开始出汤要较快,若是往后,它的浸出速率变缓,则时间稍稍延长。浓淡的把握,要以适口为珍为原则。
7. 哪些茶叶耐泡
不耐泡。
雀舌茶属于绿茶,雀舌属于嫩芽茶,可以直接冲泡,没有必要洗茶,每次喝到还有三分之一茶汤便续水,如此茶叶更加耐泡,能反复冲泡3-4道。
冲泡雀舌一般用85度左右水温,泡出来的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越是细嫩,冲泡水温不宜过高,否则既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也会造成滋味浓涩,难于入口,毁了茶的品质。
雀舌茶的冲泡时间在2-3分钟,最好现泡现饮,趁热饮用口感更佳。
8. 茶叶耐泡好还是不耐泡好喝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买茶叶的时候,有的茶友们会询问这个茶会耐不耐泡,耐泡度的,却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的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
滋味儿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冲泡来一概而论而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质量越好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9. 不耐泡的茶叶好不好
茶叶经泡不经泡,是有很多因素的,不能一概而论。
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耐泡不耐泡跟很多因素有关系:茶树的品种,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制作过程中的捻揉,冲泡方法等都是有关系的!茶叶耐不耐泡跟茶叶和泡茶有什么关系另外平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茶叶是否耐泡:
一、从茶叶本身看耐泡否茶叶耐不耐泡跟茶叶和泡茶有什么关系
1.采摘时间的早晚
采摘时间早,茶叶耐泡程度低。明前茶是清明前采摘的茶叶,以芽叶的细嫩度而著名,越嫩越鲜,却越经不起冲泡。
采摘时间较晚的茶叶,耐泡程度相对高些。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摘的茶叶,积累的内含物质相对丰富,就像是经过历练的茶叶,耐得住磨练,自然也就更经得起冲泡。
2.茶型的完整度
加工过后,茶叶的完整性也关乎着茶叶耐泡与否。茶叶越完整,内含物质的析出速度就越慢,相对也就越耐泡;加工越细碎的,内含物质越容易析出,也就不那么耐泡了。也正因为如此,细碎的袋泡茶,只要一泡就够了。
二、从冲泡过程看耐泡否茶叶耐不耐泡跟茶叶和泡茶有什么关系
1.茶水比例
合适的茶水比例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程度。投茶少,水量多,茶汤滋味明显淡化,续杯时可能就会感觉淡而无味。调整好投茶量可以适当增加茶叶的耐泡程度。
2.续杯讲究
很多茶友都是茶汤见底才续杯,正确的做法其实是留至1/3时续杯,可以有效保证茶汤滋味。前后杯滋味相差不多,是不是就感觉耐泡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