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鉴赏论文(茶叶论文参考文献)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2 11:44   点击:29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茶经》将汉代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其中仅有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类,保留了茶叶的天然物质,知名的碧螺春、西湖龙井均属此类。而根据文献记载,还有一种绿茶比西湖龙井历史更悠久,这便是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所产的蒙顶甘露,据说是由清峰汉代甘露祖师吴理真手植的七株仙茶保留而来,蒙顶山也因为是茶的发源地而成为“世界茶文化圣山”。

2. 茶叶论文参考文献英文

我最喜欢的茶是绿茶,英文介绍绿茶green Tea is a beverage made by steeping processed leaves,buds,or twigs of the tea bush in hot water for a few minutes.The processing can include oxidation ,heating,drying,and the addition of other herbs,flowers,spices,and fruits.

3. 茶叶研究论文

我也有所了解,这个模式的由来是两名在美国哈弗大学的两名犹太人耗时17年,研究出来的写在了他俩的毕业论文上,后来他俩做茶叶生意,由于哪个年代战火纷飞,生意也不好做他俩就把这个模式运用到这个生意上了,后来被美国总统林肯发现了,又找了数学家,经济学家等等,进行研究,又更改了很多,然后投入到了美国西部也是现在的拉斯维加斯,美国用这个模式140年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4. 茶叶相关论文

论黑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可见,当时禁止越四川境内私贩湖茶。因此16世纪末期,湖南黑茶兴起。

5. 茶饮料论文的参考文献

这是从网上找的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三国说、西汉说。  

  (一)、先秦说

  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这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二)、三国说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三)、西汉说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荼”。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买荼”之“荼”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时就已有茶叶的买卖,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陆羽《茶经·六之饮》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其所记载的是指神农氏时代就开始了茶叶的利用,在鲁周公时代开始有了文字记载。

6. 茶叶文献资料

中国最早关于茶的文献是《茶经》,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统阐述茶叶科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的专著。全书共分工中下3卷,共10节,约7千字。《一之源》阐述了茶叶产地,茶树生长特性,介绍茶叶的功能。

开卷第一句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说茶树生长在我国南方,在四川等地有很大的茶树。接着叙述了茶树的形态:“刮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了香。”并说:“上者生烂石,嗜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野(生)者上,园者次;紫者上,绿者次,……阴山坡谷秆不堪采掇,性凝滞,结葭病。”这一段是说茶树生产在岩石充分风化后的沃土里的最好,砂土里的差些,粘质土壤里的量差。野生的茶树比栽培的好,紫色的比绿色的好。生长在背阴里的茶树,不能采摘,这样的茶叶饮后成疾。另外还写了茶叶的作用:“茶之为饮,味至寒,为饮最宜。……,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最后指出茶叶要及时采摘,精心制造,不能混入杂草,否则饮后会得病。曰“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芥,饮之成疾。”《二之具》,介绍了当时采茶、制茶的15种工具。

7. 茶叶的参考文献

茶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现在发现的文献中,最早关于制茶、饮茶的方法的记载见于三国时期的《广雅》,书中提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

这说明,当时荆州和巴蜀地区制茶的方法,是采集老的茶叶造成饼状,浇上浓稠的米汤;饮茶时,先炙烤茶饼,再捣碎,放入瓷质盛器中,冲入沸水,加入葱、姜、橘子等。可见当时的制茶、饮茶之风。

8. 茶叶论文参考文献网址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下汤运匕”即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不同于咖啡拉花等采用不同颜色叠加的方法。

历史渊源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百茶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元代后分茶逐渐衰落,清代后至今未见分茶的详细文献记载。武夷山茶学专业章志峰经系统研究于2009年恢复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