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水分的最新标准是什么意思
已揉捻成型的叶子需干燥,可以晒干、烘干、炒干。国家标准要求干茶的含水量要求在4-6%。是否符合标准的经验是捏一把茶会感到很刺手,茶易被捻成碎末。有些需缓慢氧化的茶如普洱生茶含水量要高一些。
2. 茶叶中的水分
食品学理论认为,绝对干燥的食品因各类成分直接暴露于空气,易受空气中氧气的氧化。而当水分子以氢键和食品成分结合,呈单分子层状态时,似在食品表面蒙上一层保护膜,食品得到保护,使氧化进度变缓。许多研究表明,当茶叶中的含水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与水分子几乎呈单层分子关系,对脂质与空气中氧分子起较好的隔离作用,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但当水分含量超过一定数量后,情况大变,不但不能起保护膜作用,反而起溶剂作用。溶剂的特性是使溶质扩散,加剧反应。当茶叶水分含量超过6%,或外界大气相对湿度高于6O%以上时,会使茶叶中的化学变化十分激烈,如叶绿素的变性、分解,色泽变褐变深;茶多酚、氨基酸等呈味物质迅速减少;组成新茶香气的二甲硫、苯乙醇等芳香物质锐减,而对香气不利的挥发性成分大量增加,导致茶叶品质变劣。因此,成品茶的含水量必须控制在6%以下,超过此限度则要复火烘干,才能保存。 现在市面上大多采用的烘箱法和快速水分测定仪法,快速水分测定仪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仪器。 快速水分测定仪包括红外线快速水分测定仪和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因其加热源为环形,在茶叶的测试过程中,加热更均匀,不会出现茶叶的焦糊现象,所以更适合茶叶的水分检测。
3. 茶叶的水分含量是多少
茶叶最适宜在本身含水量5%以下的条件下进行密封贮存。
4. 茶叶水分含量
(1)吸湿性:
因为茶叶存在着很多亲水性的成分,如糖类、多酚类、蛋白质、果胶质等。同时茶叶 又是多孔性的组织结构,这就决定了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为了防止茶叶水分的增高,必须控制仓库的相对湿度。据有关单位测验表明,茶叶的平衡水分与相对湿度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在4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6.3%,相对湿度在6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8.3%,相对湿度在7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9.6%,相对湿度在8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2%,相对湿度在9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7%。从上述的变化数据可以知道,茶叶储存的相对湿度应当控制在60%~70%以内。
(2)陈化性:
一般红、绿茶随保管时间的延长而质量逐渐变差,如色泽灰暗,香气减低、汤色暗浑,滋味平淡等。通常把这一变化称为“陈化”。它是成分发生变化的一个综合表现。茶叶之所以会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氧化作用的结果。首先由于酚类发生变化,其中有的成分由水溶性氧化为不溶性的化合物质,因而造成汤色显浑暗,滋味变平淡,芳香物质因氧化失去其芳香性,而使茶叶的香气减低,脂类成分经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再经氧化并水解,会形成一种“陈味”。这些变化绿茶更为明显。促使茶叶陈化的因索很多,如含水量增加,湿度的升高,包装不严,长期与空气接触或经过日晒等,都会显著地加速茶叶的陈化。
(3)吸味性:
茶叶吸收异味的性能,是由于茶叶中含有棕榈酸、稀萜类等物质及其组织结构的多孔性所造成的。人们正是根据茶叶这一特征,一方面自觉地利用它来窖制各种花茶,以提高饮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要严禁茶叶同有异味、有毒性的物品一起存放和装运,避免使茶叶率味和污染。
5. 茶叶水分的最新标准是什么意思呀
|国家标准(110项)|
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2013 茶 取样|
GB/T 8303-201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2013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2013 茶 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2013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07-2013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GB/T 8308-2013 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13 茶 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GB/T 8310-2013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2013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12-2013 茶 咖啡碱测定|
GB/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8314-2013 茶 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GB/T 9833.1-2013 紧压茶第1部分:花砖茶|
GB/T 9833.2-2013 紧压茶第2部分:黑砖茶|
GB/T 9833.3-2013 紧压茶第3部分:茯砖茶|
GB/T 9833.4-2013 紧压茶第4部分:康砖茶|
GB/T 9833.5-2013 紧压茶第5部分:沱茶|
GB/T 9833.6-2013 紧压茶第6部分:紧茶|
GB/T 9833.7-2013 紧压茶第7部分:金尖茶|
GB/T 9833.8-2013 紧压茶第8部分:米砖茶|
GB/T 9833.9-2013 紧压茶第9部分:青砖茶|
GB 11767- 2003 茶树种苗|
GB/T 13738.1-2017 红茶 第1部分:红碎茶|
GB/T 13738.2-2017 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T 13738.3-2012 红茶 第3部分:小种红茶|
GB/T 14456.1-2017 绿茶
6. 茶叶中水分
相同情况下,密度的大小可以反映茶叶条索的紧结度和嫩度。按密度大小,依次为:红碎茶367kg/m³,工夫红茶340kg/m³,炒青绿茶266kg/m³,龙井茶253kg/m³,乌龙茶215kg/m³。用于冲泡的干茶,如果密度大于1,茶叶就会沉入水底,小于1就会浮于水面。
在茶体含水量相同情况下,茶体沉入水中或下沉速度较快,说明茶体密度较高,内含物质较丰富,反之为密度较低,内含物质较少。
密度受水温影响,水温上升,分子的体积膨胀,密度下降,质量较轻的茶体会悬浮水中。
利用密度的原理,通过比重计,我们可大致测出茶汤的相对密度,比重计下沉,说明茶汤的相对密度较低,下沉越多,说明内含物质越少。内含物质少,耐泡程度就弱,此外,从相对密度随冲泡次数的衰减的速度也能判断茶叶内含物的质量。
一般来讲,衰减越快,内含物越少,品质越差。
7. 茶叶水分含量标准
有1200个叶片。
一斤新鲜的茶叶大约有1200个叶片
一斤干茶叶大约有2000个叶片
一斤新鲜茶叶经采摘后,水分含量比较高,有70%~80%的水分,经加工后,一斤干茶叶的水分含量为7%。
一般4-5斤鲜叶出一斤干茶是比较正常的,如遇到下雨天采摘茶叶,鲜茶叶肯定含水量高,一斤茶需要的鲜叶量就多,有春茶季节一般比比秋茶湿度高,夏茶也要看天气,一天中的采茶时间也分上中下午,不同的时间茶叶的水分含量会有所差别。
8. 茶叶水份国标
1,本标准第一法(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101℃~105℃下,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卤菜制品、粮食(水分含量低于18%)、油料(水分含量低于13%)、淀粉及茶叶类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
2,第二法(减压干燥法)适用于高温易分解的样品及水分较多的样品(如糖、味精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糖和味精除外)。3,第三法(蒸馏法)适用于含水较多又有较多挥发性成分的水果、香辛料及调味品、肉与肉制品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1g/100g的样品。4,第四法(卡尔•费休法)适用于食品中含微量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含有氧化剂、还原剂、碱性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硼酸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容量法适用于水分含量大于1.0×10-3g/100g的样品。
9. 茶叶水分的最新标准是什么意思啊
一:白茶里不能有非茶类物质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5.1基本要求
具有正常的色、香、味,不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条文里写得十分清楚,白茶的基本要求,是不能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非茶类物质,就是在细胞结构上与茶不一样的物质。比如一些突发奇想,往白茶里加个茉莉花、加个橙子、加个香草什么的,这些复合而成的产品,都不能再称作“白茶”。只能算做是花草茶饮料。
二:白毫银针的滋味标准是“鲜爽感”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
5.2.1白毫银针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在表1里,白毫银针分为两级:特级和一级。
特级白毫银针的滋味,国标规定,要达到四个字的标准:清、醇、鲜、爽。
一级白毫银针的滋味,国标规定,要达到三个字:鲜、醇、爽。
看官们请注意,无论是哪个等级的白毫银针,无论是哪个山头出产的白毫银针,无论是哪种工艺制作出来的白毫银针,它的审评指标,它的感官标准,都要具有同一个感觉——鲜爽感。
鲜爽感,才是白毫银针的灵魂,而醇厚感,是白毫银针的风骨。白毫银针喝进去时,口腔里那股清爽的感觉,是标准的品种特征,不是青味,也不是生味。
三:白牡丹的滋味标准是“清甜醇爽”
新版国标延续了老国标,白牡丹依然分为四级:特级(俗称牡丹王)、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的白牡丹,滋味标准各自不同。
特级白牡丹(俗称牡丹王),滋味要求是清、甜、醇、爽,毫味足(这是它的采摘期接近白毫银针而具有的特质)。
一级白牡丹,滋味要求是较清、较甜、较醇、较爽。(标准与特级白牡丹相比,次了一级,但除了少了“毫味”之外,其它的滋味指标不变。)
清,就是清新感;甜,就是入口有甜意;爽,就是口感鲜爽;醇,就是汤水醇厚。
这两种白牡丹,在滋味要求上的共同之处是,都要达到清甜、鲜爽、醇厚的标准。
这是国标对白牡丹的一个基本要求。一款白牡丹好不好,就要看达不达得到这个汤清水滑,鲜爽醇厚标准值。而且,这还只是一个标准值,等于是60分及格。
要让白牡丹的品质更优质,还得再在这鲜爽醇厚的口感上去做提升,达到极鲜爽、极醇厚的滋味。
四:对干茶含水量做了调整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5.3规定:
白茶含水量的标准是少于8.5%。与旧的白茶国标(2008版)相比,白茶的含水量标准做了上调,从2008版国标的小于等于7%,调整到了8.5%。
新旧版本对比之下,含水量的标准是放宽松了。这是给茶农们做了减法,减了负,降低了标准和难度。然而,含水量增加了之后,白茶经过一段时间储存,口味就会有新变化,与原来7%时的口感肯定会有所不同,至少是细微的不同。
五:对“贡眉”做出了标准定义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3.3规定:
贡眉: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这个标准的制订,规范了贡眉的名字,新国标实行后,某些茶树上采下来的白茶,不能称为贡眉了。另外,现今市场上多见的贡眉,叶片大,厚,芽头瘦小,这样长相的,也不能叫做“贡眉”了。新国标规定,要“嫩芽”,才能称为贡眉。
六:明确了白茶的保持期
新国标在白茶贮存方面,则明确规定:应符合GB/T 30375的规定;产品可长期保存。
GB/T30375-2013茶叶贮存国家标准中指出:白茶的贮存宜控制温度在25度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并未对贮存茶叶的含水量做出规定,而只是对贮存的环境做出了指导性要求。
所以,如果要保障贮存的白茶有更好的转换,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把握,必定是建立在对茶叶本身含水量的控制前提下的;如果茶叶本身含水量过高,对环境要求就更高,如果茶叶本身相对干燥(含水量在7%以下),环境上就可相对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