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夷山岩茶的亩产量
茶叶每亩的产量是根据品种质量和管理上而定吧。
平均亩产的大概值:38.3千克左右.没有绝对的。
一亩田产量大约在30千克左右吧,看土壤地块。
怪不得茶叶价格昂贵,原来产量如此之低。
茶叶的亩产量,得根据茶树的品种,种植的管理采摘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一般产量在一百斤左右。高产的可达一干余斤
2. 武夷山岩茶的亩产量是多少
75斤左右。
古代武夷岩茶曾一年采制多次(头春、二春、夏茶、秋茶),如今为了保证品质,让茶园进行有效的休养生息,武夷岩茶一年基本都只采制春茶一季,也就是暮春采茶。因为如果再采秋茶,会影响下一年春茶的品质。秋冬季茶人不采茶,而是忙于田间管理,为下一个春季做准备。
因武夷山茶田数量有限,符合岩茶种植标准的田并不多。所以武夷岩茶的茶园面积只有15万亩,平均亩产75斤左右,全年产量1125万斤,其中红茶约占20%,岩茶的年产量只有900万斤左右。也因此武夷岩茶价格贵是岩茶品质真实反映。
3. 武夷岩茶年产量
马肉、牛肉、心头肉。
是目前武夷山不同山场肉桂茶的市场流行叫法。马肉、牛肉、心头肉即马头岩肉桂、牛栏坑肉桂、天心岩肉桂。
武夷岩茶,始于明末清初,以其独特的岩韵品质享誉中外,在我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武夷岩茶产品主要分为大红袍、肉桂、水仙、名丛、奇种等。
肉桂既是产品名也是品种名。
武夷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肉桂原产福建省武夷山慧苑坑,另一种说法是在马枕峰,1985年被认定为省级品种。肉桂小、中、大开面都可以采摘,不同时间(标准)采摘有不同的香气表现:春茶前期以奶油香为主导,中期花果香,后期桂皮香为主导。肉桂适制乌龙茶,品质优异,品种个性彰显,香气辛锐持久,具桂皮香、奶香或花果香,味醇厚,浓锐。
4. 武夷山茶年产量
大红袍母树:大红袍母树生长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九龙窠陡峭绝壁上,由于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以确保其良好生长,2006年起,武夷山市政府规定禁止采摘,并且实行特別保护和管理,所以大红袍母树茶叶已成绝品。大红袍母茶共有六株,每年产量不到1公斤,其中四株为奇丹,两株为北斗。
5. 武夷山岩茶年产量
武夷山的岩茶总产量约为600万斤(3000吨),以三坑两涧为核心的正岩产区产量约为6000斤(3吨)。
6. 武夷山岩茶有多少亩
2019年福建省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近1200亿元,茶叶产量、单产、茶树良种推广率、全产业链产值、出口额增速等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目前,福建现有茶叶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5家,约占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的20%。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被评为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用品牌,福鼎白茶被评为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茶叶产量19200吨,比2008年增长260%;据统计,武夷山茶业总产值达到21.12亿元,比2008年增长近一倍
7. 武夷岩茶一年产量
武夷岩茶如今名满天下,但即便同是武夷山茶,不同的产地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大家最常听的,就是正岩、半岩和洲茶。
正岩茶,指的是在武夷山景区内的生长的茶树所制的岩茶,即著名的“三坑两涧”。三坑分别 是“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两涧是 “流香涧”和“悟源涧”。这五处地方被称为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
正岩茶产量有限,价格很高。而半岩茶,我们也叫小岩茶,即在正岩的岩边下所产那些茶,因为地理地势、小气候的原因,它的品质就没有正岩区的那么好,岩韵也相对较弱些。
8. 武夷岩茶一亩产量多少
目前武夷山年产茶叶660万公斤,共计11.5万亩,大红袍占4万多亩,其他还有肉桂水仙什么的,大红袍除了从母树无性繁殖出来的北斗之类,大红袍有拼配和纯种的,所以大红袍产量难说.
大红袍已经成为武夷岩茶的代称了,具体大红袍年产量多少,并没有一个统计.
9. 武夷山岩茶一亩地产量
我喜欢慧苑坑茶。但三坑闷涧岩茶各有特色,而人们品茶也是各有偏好。
武夷岩茶的产区中常常提到“三坑两涧”,它指的是“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悟源涧”。这里是武夷山景区中心,亦视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古时称“正岩茶”便产于此处,而周边的岩茶古时称“半岩茶”。
“三坑两涧”的岩谷之间,植被状态和遮阴条件较好,谷底有甘泉细流,夏季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冬季岩谷可抵挡冷风,气温变化下。岩谷峡缝间的茶园土壤均为风化岩石,通透性好,富含有丰富微量元素,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是武夷山岩茶传统标准中,正岩茶的中心产区。
慧苑坑
慧苑坑位于玉柱峰北麓,是武夷山岩茶产区中核心地带,是武夷山岩茶三坑两涧之一。它的优良土质,良好的生态保护和天然的区域小气候,造就了该区域的茶叶有着独特的品质,是武夷岩茶的重要产区之一。
传说有个名叫慧远的和尚来到天心庙附近坐禅,建立慧苑寺,而位于慧苑寺边上鸟语花香的幽谷便命名为慧苑坑,由于个别秀才读字半边,将慧苑寺,误读为“慧宛寺”,便被一直沿用。慧苑坑的水仙也是备为茶人们推崇。
慧苑坑百年老枞水仙(枞味极显)是武夷岩茶系列中的一个品种,之所以称百年,是因为该品种的茶树已有100多岁的年龄,从茶干到茶茎都布满绿色的青苔,一幅历经沧桑的样子。该品种不但茶树年龄达到百年以上,且茶树的生长环境是在武夷岩茶最核心产区的“三坑两涧”的慧苑坑,产量极其稀少,其对生长环境和树龄的高要求,百年老枞就显得极为珍贵。
提起慧苑坑出的好茶,我们不得不说一说“铁罗汉”。相传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慧苑寺,它座落在幽静的慧苑坑里,寺院香火旺盛。慧苑寺里有一位僧人叫积慧,专长茶叶采制技艺,他所采制的茶叶清香扑鼻、醇厚甘爽,啜入口中,神清目朗,寺庙四邻八方的人都喜欢喝他所制的茶叶。他长得黝黑健壮,身体彪大魁梧,像一尊罗汉,乡亲们都称他“铁罗汉”。有一天,他在蜂窠坑的岩壁隙间,发现一棵茶树,那树冠高大挺拔,枝条粗壮呈灰黄色,芽叶毛绒绒又柔软如绵,并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清香气。他采下嫩叶带回寺中制成岩茶,请四邻乡亲一起品茶。大家问:“这茶叫什么名字?”他答不上来,只好把经过讲出来。大家听了后认为,茶树是他发现的,茶是他制的,此茶就叫“铁罗汉”吧!从此,铁罗汉的传说便流传开来。
牛栏坑
从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北东方向有一条小径,狭窄的山谷中一条溪涧常年不断地流淌着,这条溪谷就是牛栏坑。牛栏坑名虽土,在武夷岩茶界却是无人不知,所出产的肉桂被笑称为“牛肉”。
坑内多处崖壁下,皆有茶数丛,崖下有一丛名茶,当是“水金龟”。这里茶山条件非常优越茶山都在半山悬崖上,一层层用石头垒成,不惜工夫,足见这些名丛之珍贵。如今崖壁、砌石之上早已布满青苔、藓草,岩石表面黝色苍苍,茶丛生长其间,此地所产之茶,香气饱满,齿颊生津。牛栏坑总体环境,幽谷森然,涧水常流,柔风常抚,大风不往,朝阳夕晖,烈日不至,是武夷岩茶的理想家园。
倒水坑
倒水坑,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北麓。山北诸涧,皆自西而东,独倒水坑反道西行,故名。倒水坑两旁壁立苍石丹崖,青藤垂蔓,野草丛生,而其间却又夹杂着一丛丛山惠、石蒲、兰花。“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
穷幽鲜外慕,殖志在丘园。即此竟无得,空恨岁时迁。
川陆绵半载,烦燠当归缘。憩此苍山曲,洗心闻涧泉。
坑旁苍石丹崖壁立,曲折蜿蜒,行如深巷中,青藤垂蔓,幽草丛生,其间点缀着一丛丛的山蕙、石蒲、涧兰。落英漂洒,香逐涧水,幽香扑鼻,令人陶醉,大有“一入清凉境,三伏炎全消”的感受。
三坑有相似而又不同各自独特的山场气息。
悟源涧
马头岩南麓,有一座窄小幽谧的峡谷静静坐落。峡谷内,一条清澈、笔直的涧水汩汩流过。涧水淙淙,幽兰芬香。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小溪流,汇集到马头岩,形成了涧的源头。涧水一路流淌,注入到山脚兰汤村的池塘沟渠,最后汇入了九曲溪。
涧旁的石径,静谧安祥,一条条横石铺就的石阶蜿蜒向前方,禁不住令人悟“道”思“源”。峡谷的左侧山壁上,“悟源涧”三个石刻字古朴而醒目,这正是清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修建石径的题刻。
流香涧
流香涧位于天心岩西面。山北诸涧,涧边岩壁夹峙,悬崖峭拔,非亭午不见日月。涧边多生山兰石蒲,幽香沁人。明代诗人游此,大为赞赏,始为之易名曰流香涧。操公游览流香涧,亦与前代诗人有同感,为流香涧清绝美景所振奋,便写下这首细腻生动的好诗。
沿村行数里,入谷便闻兰。
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
岚光侵杖湿,苔色袭衣寒。
欲试清泉味,烹茶坐石盘。
流香涧和悟源涧是这五处名字中最富诗情画意的。炎炎夏日,途径流香涧和悟源涧,会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石路曲折迂回,清泉吟唱,独有一番清新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