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应该建立海堤来保护海滩吗?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1-19 23:31   点击:2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应该建立海堤来保护海滩吗?

当暴风雨来临时,海浪并不能像平常一样将沙子冲过低处的海滩,使沙滩 平整。而在海堤的作用下,海浪可将更多沙子冲到深海。替代海堤的号一方法 是护墙。这是由巨砾、碎石或混凝土建造的墙,它模仿的是海滩在海浪冲击下自 然变得平整的方式。

二、海堤工程防护标准有哪些?

海堤工程首先要确定其级别或 防护标准,而防护标准应根据具体 保护岸段的需求,综合地考虑工程 规模与投资,保护岸段的重要性与 实际经济效益来确定。保护岸段常 涉及多种产业或行业,今后将会更 多地进行综合开发,而目前不同产业或行业多有各自的防护标准。

工程的分级标准要通过设计重 现期体现,主要是工程建筑物设计 潮位、设计波高的重现期问题。

(1 )设计潮位。根据实测资料 进行频率分析,一般需具有20年以 上的潮位极值资料。频率分析的分 布线型,海岸地区常采用耿贝尔分 布,河口地区常采用皮尔逊分布模 式可参见有关水文学专业书籍。

(2)设计波要素。与重现期标 准相应的波要素值,需根据多年实 测波浪年极值资料,进行波候分析, 即中、长期频率分析确定。一般要 求具有15年以上资料,常采用年有 效波高赫兹的极值进行频率分析, 寻求其长期分布,分布模式多采用 皮尔逊III型分布。

三、海堤工程护岸如何实施?

护岸是在原有的海岸岸坡上采 取人工加固的工程措施,用来防御 波浪、水流的侵袭和淘刷及地下水 作用,维持岸线稳定。护岸建筑形 式与海堤相似,按其外坡形式可分 斜坡式护岸、陡墙式护岸(包括直 立式)和由两者混合的护岸。斜坡 式护岸的护面结构及护面范围与斜 坡堤相同,坡顶为陆地面。地面高 程不能满足防浪要求时,在坡顶增 设防浪墙。陡墙式护面常采用块石 砌筑的重力墙、钢筋混凝土扶壁式 结构、板桩岸壁等。外侧受有波浪、 水流作用,内侧还要承受土压力和 地下水压力作用。墙上设排水孔。 护岸的坡脚加固与海堤相同。沿海 城镇护岸以陡墙式或直墙式结构为 多。护岸工程要确保岸线稳定,综 合考虑城市交通、环境绿化、防汛 抢险、旅游疗养等需要,对于有船 舶系泊要求的规划专用线要从码头 结构形式考虑。

四、高集海堤是怎样筑成的?

  

1951年陈嘉庚先生首先向厦门市市长梁灵光提议修建高集海堤、杏 集海堤,可以缩短鹰厦铁路20公里的线路。这一建议得到了福建省省 长叶飞、华东局第一书记陈毅以及铁道兵团司令员王震、国防部长彭德 怀的首肯。陈毅为修建高集海堤,3次上书毛主席,毛主席亲自批准,并 请陈云从国家预算外的基建资金拨出1300万元专款,供厦门市修建海 堤。

  关于海堤是建石堤还是铁桥的争论中,一部分专家认为厦门地质 差,在海中筑堤,可行性不大;而大部分专家认为建石堤比铁桥好。如选 择建桥,因厦门地处国防前线,港口被国民党军队封锁,修建桥梁受技术 上及器材供应上的限制,而且易遭空袭威胁而使材料供应困难;建石堤, 厦门满山遍野皆是花岗石,取材方便。

  最终采纳了建设海堤的方案。

海堤建设之时,正遇上1954年9月3日我国惩罚美蒋的首次炮轰金 门。战斗打响之后,国民党军队飞机经常来轰炸,最多1天达60多架 次。海堤在这样情况下建设,其艰苦可想而知。但海堤建设指挥部迎难 而上,提出“提前10月通车支援解放台湾”的口号。

  工人们在飞机来袭 时,去休息;飞机飞走后,抓紧时间开工。同时,积极开展劳动 竞赛和技术革新活动,保证工程按期进行。在施工中,海堤工人所乘船 只屡屡遭受国民党军队训练飞机的袭击,致使150余位干部、工人被炸 死,其中一只渡船被击中炸沉,死亡90余人。

  

海堤的建成,在厦门的建设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堤建成的 同时,贯穿福建省的第一条铁路鹰厦铁路也胜利通车。从此,厦门结束 了孤岛的历史,厦门的建设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从火车站至后江棣一 带,海堤工人节约下来的数百万资金,建成了厦门工程机械厂、厦门罐头 厂、厦门橡胶厂等一大批国有企业。

  数十年来,这些企业为厦门的发展 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海堤西面,一座新兴的工业城“杏林工业区”也建设 完成。原来工业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消费城市,也变成了初具规模的社 会主义工业城市。各国的远洋货轮络绎不绝地进入厦门港,大批的出口 商品和物资,通过鹰厦铁路运到港口,装上外轮,运往世界各地。

  厦门的 对外贸易,从此日益增长。

1954年10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海堤通车的消息传到

北京,朱德总司令十分高兴,他欣然提笔,写下了“移山填海”4个大字。 1955年10月1日,为永志厦门军民跨海筑堤的创举,厦门市人民政府在 靠近海堤一侧勒石为碑,建造亭子,称为观堤亭。

  亭下一块石碑正面镌 刻着朱德题写的“移山填海”4个楷书大字,碑的北面则镌刻着海堤工程 指挥部撰写的碑文。1962年,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来厦,当他站在 观堤亭,遥望隔岸的集美学村,诗兴大发,写下了《咏高集海堤》一诗:“控 海鼓东风,长堤御铁龙。

  劲足重洋小,心雄万厄空。金门晴霭外,黉舍碧 波中。岛今成半岛,宏伟见人工。”诗歌高度概括了海堤建设的过程以及 海堤的历史作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