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国标检测
以下都可以查:
1.包装饮用水分为三大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它类饮用水。
2.果蔬汁类及其饮料包括:果蔬汁(浆)、浓缩果蔬汁(浆)、果蔬汁(浆)类饮料。
3.蛋白饮料包括: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其他蛋白饮料。
4.碳酸饮料
5.特殊用途饮料包括: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
6.风味饮料
7.茶(类)饮料
8.咖啡(类)饮料
9.植物饮料
10.固体饮料
11.其他类饮料
2. 茶叶审评 国标
1 农产品基本信息描述 茶叶 GB/T 38208-2019
2 茶叶分类 GB/T 30766-2014
3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 GB/T 35825-2018
4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GB/Z 26576-2011
5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23776-2018
6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4487-2017
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 18797-2012
8 乌龙茶 第9部分:白芽奇兰 GB/T 30357.9-2020
9 台式乌龙茶 GB/T 39563-2020
10 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9562-2020
11 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5863-2018
12 乌龙茶 第7部分:佛手 GB/T 30357.7-2017
13 乌龙茶 第6部分:单丛 GB/T 30357.6-2017
14 乌龙茶 第3部分:黄金桂 GB/T 30357.3-2015
15 乌龙茶 第4部分:水仙 GB/T 30357.4-2015
3. 茶叶国标检测线
茶叶产品标准号指的是茶叶生产标准执行号,如普洱茶是按照《GB/T22111-2008》国家标准生产、运输、储存,除此之外,要注意区别唛号,唛号为4~5个数字,如7542,前两位为该款茶的配方年份,第三位为原料等级,末尾一位为生产茶厂的编号。
我国现行有关茶叶标准内容包括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包装、贮运标识、标准。
其中有国际标准,出口商品茶标准、国内商品茶标准。
4. 茶叶国标产品执行标准查询
茶叶生产执行标准t22111是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国家推荐标准。
2008年12月21日起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将普洱茶重新定义为: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两大类。
新制定的国家标准,可以从中提取出五大要点:一是产地,二是原料,三是工艺,四是品类,五是仓储。
1、产地
从广义上讲,普洱茶生长范围为云南及其周边,也就是说它的产地不仅仅包括澜沧江中下游流域,还包括部分湄公河上游流域。
但是2008年12月颁布的地理标识规定了普洱茶的原料必须是云南境内,主要包括滇西和滇南。
2、原料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及部分中小叶种为制作原料。云南大、中小叶种的原料是高茶多酚含量的茶叶,含量为25%~35%,比其他省小叶种茶叶的茶多酚高出一倍,这就是普洱茶滋味浓醇、苦涩但回甘强的根本原因。
5.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
不同的茶叶等级分类办法也是不同的,提现的是茶叶的质量,等级越低越好,茶叶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对茶叶的条索外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醇厚度、汤色、叶底来分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茶叶的等级划分。茶叶的等级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特级、1级、2级、3级....9级,特级
6. 茶叶质检标准
茶叶一级高于三级,茶叶按照品质(感官)特征可分为4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以及品质高于三级,根据各地工艺不同,原料采摘的不同,茶叶等级的区分有所差异,但特级一般为较高,三级则为次。
其实严格来说,一级、二级、特级等这些形容茶叶等级的术语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茶叶,比如说饼茶,我们就不能用一级、二级、三级来形容饼茶的等级。
也不是说每个地方的茶叶都用这种标准来判定茶叶的等级,因此这一标准仅供参考。
7. 茶叶国标检测项目
执行国家标准《GB/T 14456.3-2016 绿茶 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
雀舌是一种扁炒青绿茶,扁炒青又称为扁形茶。扁炒青绿茶成品扁平光滑、香鲜味醇,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龙井:,又称西湖龙井。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旗枪:产于杭州龙井茶区四周及毗邻的余杭、富阳、肖山等县。大方:产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临安、淳安毗邻地区,以歙县老竹大方最为著名。
8. 有机茶检测标准
根据绿茶制作的国家标准,绿茶不得着色,不得添加任何非茶类物质,当然也绝对不允许添加色素。
通常添加色素的绿茶质级较次,不法商家通过添加色素改善茶叶的卖相,以提高价格。
色素中的重金属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色素中含有的某些有机成分,则会对人体的血液功能造成危害。??
9. 茶叶国家质量标准
GB/T1534 花生油
GB/T1535 大豆油
GB/T1536 菜籽油
GB/T1537 棉籽油
GB2716 食品国家标准 植物油
GB2760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1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毒素限量
GB2762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5009.12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22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5009.27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并[α]芘的测定
GB5009.32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
GB5009.202 食品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
GB5009.227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5009.229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5009.262 食品国家标准 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BJS201708 食用植物油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
GB/T8233 芝麻油
GB/T8235 亚麻籽油
GB/T10464 葵花籽油
GB/T11765 油茶籽油
GB/T15680 棕榈油
GB/T18009 棕榈仁油
GB/T19111 玉米油
GB/T19112 米糠油
GB/T22327 核桃油
GB/T22465 红花籽油
GB/T22478 葡萄籽油
GB/T22479 花椒籽油
GB/T23347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
GB/T35026 茶叶籽油
GB/T37748 元宝枫籽油
SB/T10292 食用调和油
NY/T230 椰子油
LS/T3242 牡丹籽油
LS/T3251 小麦胚油
LS/T3254 紫苏籽油
LS/T3261 盐肤木果油
LS/T3262 食用橡胶籽油
LS/T3263 盐地碱蓬籽油
LS/T3264 美藤果油
LS/T3265 文冠果油
10. 茶叶国标检测机构
红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GB/T 13738.3-2012)》为GB/T13738的第3部分。本部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本部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归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GB/T 13738.3-2012)》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