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判断茶叶的优劣
鉴别茶叶的优劣,可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判别。
外形:主要从茶叶的条索、嫩度、色泽、净度几方面鉴别。
条索:条形茶的外形叫条索。
经紧细、圆直、匀齐、重实为好; 嫩度:茶叶的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和条索的光润度。
此外,还要看峰苗(用嫩叶制成的细而有尖峰的条索)的比例。
一般红茶以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为好;绿茶的炒青以峰苗多、叶质细嫩、重实为好;烘青则以芽毫多、叶质细嫩为好。
色泽:看茶叶的颜色和光泽。
红茶的色泽有乌润、褐润和灰枯的不同;绿茶的色泽有嫩绿或翠绿、洋绿、青绿、青黄,以及光润和干枯的不同。
红茶以乌润为好,绿茶以嫩绿、光润为好。
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含梗、末或者其它非茶类的杂质,以无梗、末和杂质的为好。
此外,还可以嗅嗅茶叶的香气是否正常,有无烟、焦、霉、馊、酸味或其它不正常的气味。
内质审评包括评定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
取一小撮茶叶,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并盖上杯盖。
5分钟后,打开杯盖,先嗅杯中香气,再看汤色、品尝滋味; 最后看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
香气用嗅觉来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持久。
可反复多嗅几次,以辨别香气的高低,强弱和持久度,以及是否有烟、焦、霉味或其它异味。
汤色茶叶内含物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叫汤色。
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
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的为好;汤色灰暗、混浊者为差。
红茶以红艳明亮为优,绿茶以嫩绿色为上品。
滋味茶叶经沸水冲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进入茶汤,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汤温度降至50℃左右时为最好。
品尝时,含少量茶汤,用舌头细细品味,从而辨别出滋味的浓淡、强弱、鲜爽、醇和或苦涩等。
叶底观察杯中经冲泡后的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
还可以用手指去按压,去判断它的软硬、厚薄和老嫩程度。
花茶的审评标准主要是香气和滋味。
以花香鲜浓持久、滋味醇和鲜美、汤色叶底嫩绿明亮为好。
新茶与陈茶的鉴别主要是看它的色、香、味。
色泽:茶叶在存过程中,主要受空气中氧气和光的作用,绿茶由新茶的青翠嫩绿逐渐变得枯灰。
红茶由新茶的乌润变成灰褐。
滋味:陈茶的滋味淡薄,同时茶叶的鲜爽味减弱而变得"滞钝"。
香气:陈茶由于香气物质的氧化、缩合和缓慢挥发,使茶叶由清香变得低浊 上述区别是对较多的茶叶品种而言的。
当保存条件良好,这种差别就会相对缩小。
至于有的茶保存后品质并未降低,那就另当别论了。
识别茶叶的好坏可以从其外形、色泽、味道来评价,比如说绿茶干茶色泽为墨绿色或翠绿色,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是悦鼻的板栗香;乌龙茶外形一般是条形或颗粒状,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带有自然的花香,德信乌龙单枞茶类,就能很好地体会到这些特征。
红茶有碎茶和条形茶之分,红碎茶外形是匀度好,色泽黑褐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鲜,条形红茶在外形上是紧结显毫,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鲜。
这些特征都是好茶的几点特征
2. 如何判断茶叶的优劣势
优点:第一批“国家老字号”,公司拥有1300多家专卖店及35000多个零售终端,形成了遍布国内外市场的销售网络,公司经营的茶产品包括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六堡茶、普洱、黑茶、茶饮料等,劣势:没有太多特色,中规中矩。品牌形象好,市场辐射广,产品丰富。
缺点:创新性低,没有主打特色。
3. 如何判断茶叶的优劣程度
对于茶,大家都说适口为珍,找到自己喜欢喝的,就是好茶。这样的说法也太过笼统,个人主观性太强,深究下来,茶的门槛就太低了。随便问几个朋友,回答也均不相同。
好茶,这个“好”,应该是要有个标准的,从哪几方面衡量一下,这才是客观。更符合好茶的本质。
从哪些标准衡量,这又是纠结的老问题了,撇开适口为珍不说,咱们可以从客观的角度评论茶的好坏。
一款茶,通常从山场(种植区)、制作工艺、味道三方面评比。这三点也是有先后的,先说的一般是此茶选用的是哪个山场的原料,原料的好坏是茶叶的质量基础。其次是制作工艺,制作工艺可以将茶叶的品质提升至最大,最后才是味道,茶叶的味道主要受人的影响,主观性太强,众口难调,互相说道起来也容易吵架。而山场和制作工艺虽然会受到天气和人为的影响,但这些影响都在把控范围内,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出乎意料的变化,所以评断起来较为客观。
追溯茶的源头,先聊聊茶的山场,也就是种植区的问题。茶叶原料的品质,与种植区关系紧密。虽然茶的种植区被炒作的很厉害,但不得不承认,种植区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气候、海拔、土壤,光照等自然环境因素,会影响到茶树的生长,从而使得茶叶品质有所区别,所以从种植区来判断茶的好坏,是可以的,虽然有些果断,但这也是有根据的。
客观来说,例如种植区的海拔高度,虽然不能作为判定茶叶品质的绝对因素,但可以作为基本参考将茶叶分为高山产区和低山产区,众所周知,高山产区的自然环境比低山产区好,生长出的茶叶物质含量也比低山产区的茶丰富,总的说,高山产区的茶叶是比低山产区好的。
分级之后,再从茶叶阶级说,虽然高山茶比低山茶好,但也不能断定低山茶差,都是次茶。在低山产区这个范围里,同为低山茶之间,也有好坏之分。
所以,先将茶叶区分为不同的产区,再从各产区的范围内进行茶叶评断。所以,识别茶叶的产区非常重要,不是要你准确的说出此茶的产区在哪里,而是要喝出此茶的产区原料有多好,哪里好。
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产区看自然环境,这制作工艺就是人为因素了,好的制茶师自然可以锦上添花,将茶制作成品质上等的好茶。制作工艺不到位,哪怕茶的原料再好,也得做成废茶。好的工艺要求并不高,将品种茶的香气做出,茶汤清澈纯净,没有异味、杂味,别人一喝就知道这是啥茶,茶味茶香明显,这工艺就算是好的。哪怕是中规中矩,只要制作工艺及格、到位,这茶就没啥毛病。
确认此茶的制作工艺没问题之后,再去评断茶的细节,也就是茶香、茶味、茶色和口感。
至此,一款茶的好坏,先从原料的产区和制作工艺进行区分和评断,这两点最为客观,都有标准在哪里,可以区分出好与坏,不至于闹僵。
最后提提茶味,对于茶的味道,众口难调,从个人喜好评断茶的好坏,主观性太强,吵架还是小事,打起来的都有。每个人爱喝的味道不同,自然会有较大的分歧,自己不喜欢这款茶可以,但不能妄加评断此茶太差。
正确的说法应该像谈恋爱给别人发好人卡,“你人很好,但我没有感觉。”对茶一样,通过原料的产区和制作工艺评断出此茶的好坏,然后说“此茶很好,但不适合我。”
不同茶种之间的对比,分不出高低,只能在单独的茶种之间做对比。
好了,打住,本篇只是一种思路而已,大家也有自己的评茶标准,互相交流吧。如果能起到帮助,那自然最好了。理论提升不了评茶经验,还是“实战”重要。
4. 如何鉴别茶叶的优劣
谢谢邀请,更多茶叶资讯敬请关注普洱茶研究所!
关于如何鉴别茶叶的好坏,应该做客观的审评!
茶叶的鉴别又分为感官审评:利用人们的感觉器官(视觉、 嗅觉、味觉、触觉)对茶叶外形、内质客观存在的品质作出判断。
第一点理化检验: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方 法,探测茶叶的物理性状,分析茶叶内含成 分的含量及其变化,为评定茶叶品质提供计量上的数据。
感官审评为主,理化检验为辅。
第二点茶叶品质因子
1、外形:条索、色泽、整碎、净度
2、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第三点评茶用水的要求
• 最低应符合GB5749-85要求
水质要无色,透明,无沉淀物; 无肉眼
可见物; 无味无臭; 浑浊度<3°; 水质硬度 <15° 。
第四点茶叶冲泡的三要素
• 泡茶的水温:
审评所有茶叶都用沸水(100℃)起泡。
• 泡茶的时间:
法定 2-10分钟,大多数为5分钟;
• 茶水比例:
红茶与绿茶等 1 ︰50(茶 :水);
乌龙茶 1 ︰22
第五点评茶程序
1、 (称)样: 扦大样,
2、把盘(摇样盘)
3、干看外形
4、 湿看内质:看汤色、闻香味、尝滋味、评叶底。
5. 茶叶优劣的辨别
第一步先看干茶。所谓的干茶就是还没有泡的茶叶,这个时候的茶叶是一目了然的,去看它的条索是不是紧实,肥壮、色泽是不是正。当然,不同的茶叶干茶色泽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针对某一种茶叶的特性去鉴别了。绿茶里有一句谚语“炒青看苗,烘青看毫”。就是对绿茶而言,根据不同的工艺去看干茶的特性,然后去鉴别这款茶的等级。不同的茶根据不同的特点去鉴别,干茶就是一个必看的过程,非常直观。
第二可以闻香。如果是资深茶友,在盖碗第一次注水之后,闻盖碗的盖子上的香气是可以闻出来茶叶的质感的。当然,闻香也就是三秒时间左右,我们的嗅觉条件也就是这个时长。如果再长时间的闻嗅觉失灵,闻不出什么来了。这个时候的香气要正,没有异味,没有霉味。如果特别浓香,除了花茶,这个茶的质感也是持疑的。
接下来的一步是观汤,不要着急先去喝。先看汤色,如果你不是很懂这款茶本来的汤色所要呈现的颜色,那就不要管它的色泽,只记得一个标准,必须茶汤要透亮清澈。如果茶汤很浑浊,不管卖茶的说的有多好,喝都不要喝,这个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鉴别方法。当然,还有特别的时候,比如喝毛尖茶,这种有白毫比较多的茶汤,有一些毫在汤里,这叫显毫,属于正常现象。另外还有一些红茶,会冷后浑,这是茶凉以后的物质挥发之后的自然现象,也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好的茶茶汤必然是透亮清澈的。
6. 如何评判茶叶的好坏
我总结了6总方法,可供参考一下。
1/6
好的茶叶闻起来会有茶叶本身的清香,不会让人闻起来产生刺鼻的感觉,相反劣质的茶闻起来会有霉、烟等刺鼻的气味。
2/6
茶叶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 、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来说,好茶叶的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好茶叶的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3/6
好的茶叶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茶叶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好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 ,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4/6
茶叶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 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好茶叶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 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5/6
嘬茶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有种 “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的感觉。回味: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的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
6/6
看汤色:澄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看汤色变化: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7. 鉴别茶叶品质优劣的方法有哪些
从小就开始做茶,1.嫩度
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 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 2.条索
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细紧有锋苗 紧细尚有锋苗 尚紧实 尚紧 稍松 粗松 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 3.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比如龙井,最好的狮峰龙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龙井。因狮峰龙井卖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这种色泽以冒充狮峰龙井。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稍稍炒过头而使叶色变黄。真假之间的区别是,真狮峰匀称光洁、淡黄嫩绿、茶香中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而空,毛糙,偏黄色,茶香带炒黄豆香。不经多次比较,确实不太容易判断出来。但是一经冲泡,区别就非常明显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完全没有龙井应 有的馥郁鲜嫩的香味。
- 4.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身骨,开汤品评。
①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②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
③口味----或者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
④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