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茶是煮茶吗
很多茶友都知道用盖碗或是紫砂壶泡普洱茶,而且不同的茶具泡不同的茶,也要讲求不同的方法。但很多茶友应该不知道,现在我们采用的泡茶方式只是其中一种泡茶方法而已,还有其他几种失传已久的泡茶方法你肯定不知道。
今天就带你穿越到过去,一起感受下历代茶人的泡茶方式,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撮泡法四种烹饮方法。
1、煮茶法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陆羽《茶经·五之煮》就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2、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锅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具体过程就是: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此时,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与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煮。
3、点茶法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区别与煎茶之处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而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煮水瓶)注入盏中,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4、撮泡法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
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类茶类开始逐步确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2. 普洱茶是煮茶吗还是泡茶
普洱生茶一般不建议煮,并且新茶不适合煮,老茶相对来说更适合一些。以及云南的名山古树茶的普洱生茶最好不要煮。
从功能性角度上说,清饮较为合适,用盖碗、紫砂壶等器皿冲泡。因为煮茶,水的沸点高,高温会破坏茶叶的一些有益的内含物质,如维生素等。而且,煮茶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茶叶得耐煮才行,嫩度高的茶叶就不耐煮,像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耐煮的一般是第三叶、第四叶,这些木质化程度高的。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内含物质是最丰富的,本身营养价值是极高的;第三叶、第四叶,叶龄在15~20天左右的叶子,它本身营养成分低。这样煮来,耗时,又没有收获饮用茶叶的健体效果, “煮茶”这种饮用方式或许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由于煮着喝,茶浓度易升高,会累及脾、胃。同时,也不轻易节制香气和滋味。只有一些茶叶粗老的陈茶,可以煮饮,但是时间应节制在3至5分钟为宜,煮的时间千万不能过长。普洱茶可以冲泡很多道,一般能够泡到10~15道,好的普洱茶则可以泡到20道以上。但是,第一道茶一般建议倒掉。
3. 普洱茶是煮茶吗怎么煮
普洱茶以冲泡为佳,不建议煮茶饮用,因为煮着喝,浓度很容易过高,会影响脾、胃功能,同时,也不容易控制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只有一些茶叶粗老的陈茶,可以适当煮饮,但是时间应控制在3至5分钟为宜,煮的时间千万不能过长。
对于普洱茶,虽然有人说煮着喝才有味道,但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研究员翁昆明确指出:“普洱茶还是冲泡好,最好不要煮着喝。”
因为煮着喝,浓度很容易过高,会累及脾、胃;同时,也不容易控制香气和滋味。只有一些茶叶粗老的陈茶,可以煮饮,但是时间应控制在3至5分钟为宜,煮的时间千万不能过长。
普洱茶可以冲泡很多道,一般能够泡到10~15道,好的普洱茶则可以泡到20道以上。
但是,第一道茶一定要倒掉,因为普洱茶在人工种植、加工、包装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尘土等污染,因此,在泡第一道茶的时候,只需将沸水倒入茶中冲泡几秒钟,将茶叶中的污染物洗出后倒掉即可,不应将茶叶中的味道浸泡出来。
正确保存普洱茶也很重要。市场上最常见的是普洱紧压茶,形状呈饼状、砖形或碗状,饮用前,最好将其拆散、掰开,放在有良好通风条件的地方,定期翻动,让茶透气、回性醒茶,半个月左右,新的空气进入发酵后,普洱茶的原味将会慢慢呈现出来,此时再冲泡,味道会更佳。
4. 普洱能煮茶吗
唐代茶叶生产从采摘茶叶到制成茶饼共有七道工序:“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蒸茶为第二道工序,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将茶蒸热,使梗、叶变软,以利压制成形。
蒸茶工具有灶、釜、甄、叉。其制作材料分别以土、铁、木、瓦、竹所制成。
说白了,蒸茶二字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茶叶方便成型、形成独特风味。
而本文所提到的蒸茶器,虽也有蒸茶二字,却与传统的制作工艺大有不同。
如今所谓的蒸茶,指的是茶叶冲泡的一种手段,为的是能喝到茶汤,感受到茶的风味。
随着白茶、普洱茶、黑茶能煮着喝的特性被不断普及,使用各种茶器煮茶成了茶客们乐此不疲所寻找的对象。
近几年,蒸茶器悄然成了茶桌的新宠,解锁了一种全新的喝茶方式。
面对这样一款突然走红的冲泡用具,不少人会存在疑惑:茶煮着喝和蒸着喝,有什么区别呢?
想了解二者的差别,就要知道这蒸茶器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2》
蒸茶器的工作原理
汉字中的“蒸”,有两层意思。
1.液体受热转化成气体上升。
2.一种烹饪方法。利用沸水的热气使物品变熟、变热。
将两种意思相结合,不难理解蒸这个步骤是如何运作的。
蒸茶的原理,道理互通,是通过将水加热成蒸汽熏蒸茶叶,然后蒸汽凝成水珠滴进盛水壶,成为茶汤。
再结合日常烹饪时的经验,我们会发现这“蒸”的实现,是食物和水分相隔离的过程,即水和食物并不会直接接触,而是会用炊具将其隔阂。
同样,蒸茶的过程中,沸水并不会直接和茶叶接触,而是利用水蒸汽熏蒸茶叶,使茶叶变得湿润,内在的口感物质与水蒸汽相结合凝聚成水滴,汇聚在底部,从而使原本无色无味的水有了风味。
再来看看这蒸茶器的长相,就更好理解这一工作原理。
现在大多数人能够见到的蒸茶器,用的是玻璃材质制作而成,有上下两层。共包含茶壶、茶漏、蒸茶装置等结构。
茶漏在蒸茶器的上部,主要用来盛放茶叶。茶壶位于蒸茶器下方,是个胖乎乎、圆滚滚的造型,主要用于盛装水,链接茶漏和茶壶之间的,是一个连通凝结腔的出水管,通过水蒸气将茶叶浸湿,将茶叶中的精华提取出来,附着在壶壁上,凝结成水滴,最终流入茶碗中供人们饮用。
这就是近来所流行的蒸茶器,看起来十分别致的装备,也能带来别样的感受。
那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煮茶器,有什么区别呢?
《3》
蒸茶器和煮茶器差别在哪儿?
煮茶器,少了蒸茶器这些讲究的设置,更为简单质朴。
我们能接触到的煮茶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提梁结构,上有一个把手,下是一个大圆肚子,茶叶投入圆壶中,茶和水直接接触。还有一种,是侧把造型,这种侧把煮茶壶,一般配有一个内胆。这个内胆是滤网结构,可用来盛放茶叶。
两种常见的造型,在煮茶效果上也有所差距。
前者,提梁结构,茶叶投入其中,水与茶叶直接接触,不经过滤网的阻隔,茶叶的物质释放是快速且均匀的。
后者,侧把的结构可避免煮茶时蒸汽烫到手,且一个滤网能够将茶叶阻隔在内,避免茶叶碎末溶于水中,影响喝茶体验。但这个滤网同时也带了一定的困扰,就是在煮茶时茶叶无法充分和水接触,有可能会导致物质释放不均匀,影响喝茶。
对比煮茶器和蒸茶器,会发现它们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
煮茶器,茶和水直接接触。茶水交融,可以从最大程度上释放茶叶的内在物质。而蒸茶器蒸茶,是茶与水蒸汽接触,茶与水接触不够全面,有可能会影响物质释放的速度。
再对比二者的煮茶时间,会发现要达到相同浓度的茶汤,蒸茶所要花的时间远远要高于煮茶,不及煮茶来得方便快捷。
这种蒸茶时间长,还有可能导致茶香大量飘散,影响喝茶体验。
造型上的结构,最终会导致茶汤有啥区别呢?
《4》
蒸茶和煮茶有什么区别?
其一、茶水比例不同
对于煮茶而言,茶与水是直接接触,能够刺激茶叶中的物质不断释放,接触起来比较全面。故而在煮茶时投茶量是宜少不宜多。若是投茶量太大,容易致使汤水苦涩,倒是影响一款白茶的正常发挥。
一般煮茶时,常用的茶水比例是,干茶2-3克,搭配400毫升水量。
而蒸茶则大大不同,茶叶放在滤网里,用蒸汽蒸出精华物质,这种讲究的蒸茶法,要拥有醇厚的风味感受,则需要加大投茶量。
如400毫升水,就可以搭配5克的干茶,以保证风味呈现。
其二、达到相同浓度所花时间不同
相同的茶水比例,要想让煮茶和蒸茶有相同的风味,蒸茶所花费的时间,要远远大于煮茶时间。
试想一下,用蒸汽逼出茶叶中的内在物质,这得花费多大的功夫才行?
相比之下,蒸茶需要花费更多的耐心。若是没有这等闲情逸致,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否则会被急得跳脚。
煮茶,不过一分钟的时间就能获得浓醇香甜的汤水,而蒸茶,十分钟未必都能有相同的风味。
哪种方式好用,悉听尊便。
其三、对茶叶的利用率不同
煮茶,茶与水直接接触,是有效激发茶叶中内在物质的最佳方式,茶叶中的精华直接溶于水中,并且发挥效用, 被味蕾轻松感知到。
可蒸茶却含蓄太多,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勉强让滋味释放,未免有些太浪费。尤其是在蒸饼茶时,蒸汽很难让茶饼内部的物质也被充分利用,反而有些浪费好茶的意思。
要榨干一款白茶,最好的方式还是煮了。
其四、茶汤风味大不不相同
就拿我们平时的烹饪为例。
同一种食材,采用煮与蒸的方式,能得到的质地大不相同,口感也存在巨大差别。
煮,更将香甜软糯,口感更加甜润细腻。
蒸,口感较为清甜,但缺陷是醇厚感缺失,汤水少了立体感与包裹感,稍显平庸。
《5》
蒸这一手法的发明,带来了全然不同的口腔体验。
蒸出来的食物,清甜可口,原汁原味。
蒸出来的白茶,爽口香甜,风味自然。
蒸茶,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等候。对比煮茶法而言,蒸茶倒显得有些不走寻常路的意思。
在生活中,若是您有大把的时间可花在等一壶茶变浓醇,可选择慢悠悠的蒸茶法。倘若您想要在短时间内能够品尝到白茶的香甜醇厚,那还是建议您使用煮茶法。
蒸茶,需耐心。
煮茶,更能成全一款老白茶。
5. 普洱茶得煮吗
普洱茶还是要洗煮的,因为在加工和保管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灰尘。
6. 普洱需要煮茶么
普洱茶可以煮着喝,煮茶适用于年份久、条索粗老、茶性浓烈的普洱紧压茶,煮更可析出其丰富的物质,长时间的陈化,普洱茶已褪去青涩寒凉感,茶性趋于平和稳定,内含物质更加均衡,贮存的糖分、果胶也比较丰富,但煮茶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比例为1:100,即5g普洱茶使用500ml的水。普洱茶煮茶方法:
1、冲泡后再煮
普洱茶(老茶)内质丰富,非常耐泡,大家可将普洱茶用盖碗冲泡后,再将之煮饮。这样,既可最大程度的利用普洱茶的丰富物质,煮出来的茶汤口感饱满有层次感。
2、水开后再投茶
尽量避免直接把普洱茶投入到冷水中,一起煮开。普洱茶在泡的时候,物质已经开始析出了,若投入到冷水里再泡、再煮,物质会收敛与氧化。
所以,应该茶水分离的在煮茶器里的蒸煮。
3、注意温度调整
煮茶最容易出现的状况就是水开了,然后你来不及关掉,然后水溢出来。所以煮茶要注意温度调整。投茶之后,把温度稍微调整低一点,用小火或者文火慢慢煮茶3~5分钟即可,也有利于把物质尽量全部析出。
7. 普洱是泡茶还是煮茶
适合,普洱茶可以煮着喝,煮茶适用于年份久、条索粗老、茶性浓烈的普洱紧压茶,煮更可析出其丰富的物质,长时间的陈化,普洱茶已褪去青涩寒凉感,茶性趋于平和稳定,内含物质更加均衡,贮存的糖分、果胶也比较丰富,但煮茶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比例为1:100,即5g普洱茶使用500ml的水。普洱茶煮
8. 普洱茶要煮吗?
普洱茶在煮着的时间大概要控制在3~5分钟最为适宜。如果普洱茶煮的时间过久,可能导致茶水中的咖啡因变得更加浓郁,从而导致普洱茶茶水变得非常苦涩,口感不佳。煮好的普洱茶必须将茶叶给捞起来,然后将茶叶给扔掉后之后,就可以品尝到普洱茶茶水。
普洱茶不仅仅可以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身体的肠胃消化,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而对于女性来说,经常喝普洱茶还可以对皮肤起到一定的美白作用,让皮肤感到非常的光白和、细腻。
9. 普洱茶能煮茶吗
煮茶和泡茶有三大区别:1、适宜茶类,泡茶适合叶芽细嫩的茶叶,煮茶适合条索较为粗壮的茶叶;2、投茶量,泡茶时一般投茶3-6g,煮茶时仅有泡茶的三分之二;3、口感香气,泡茶时茶香更好,煮茶时味道更好。
1、适宜茶类
叶芽细嫩的茶叶更适合泡茶,不适合煮茶,否则茶汤会过于苦涩,比如绿茶、黄茶,以及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煮茶则比较适合选择条索较为粗壮的茶叶,比如乌龙茶、老白茶等等。
2、投茶量
同一种茶用于泡茶、煮茶的投茶量是不一样的,如果泡茶,一般投茶3-6g,乌龙茶、普洱茶可以多投放,大概7-10g。而煮茶的投茶量一般选择泡茶时的三分之二,宜少不宜多。
3、口感香气
用盖碗泡茶,能够让茶香更大程度释放出来,茶的味道能更好,因为盖碗易聚香,不易走味。而煮出来的茶汤,滋味更加丰富,口感更为软滑,味道会稍显甘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