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熟茶的茶性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也就是在茶菁制成之后仍会持续进行后氧化作用,茶性会、越来越温和、不刺激,而且存放的时间越久,氧化程度越完整,茶汤滋味越醇和,所以才有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说法。
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存放过程中后发酵形成的,一定时间后普洱生产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趋向与理想化,但是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存放,这也必然降低其品质。
品质达到至优的普洱茶,仍一味的无限期地存放,必然使其茶叶中的有益陈分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普洱茶应有的特殊风味。
故在普洱茶的存放过程中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新的生茶可以存放10年左右,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
而对于发酵过的“熟茶”不需要几十年,一般2~3年的存放就能升到较好的品质风味了。
2.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品质特征
生普洱和熟普洱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加工方式更为简单,刺激性更强,也更为苦涩,后者味道更加醇厚,香味更浓,二者没有一个好坏之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
普洱茶是一种外形为椭圆形,产地为云南的山茶科茶叶,其香味高锐持久,冲泡时的茶汤为橙黄色,色泽浓厚,香气醇厚,较为独特,其茶叶的稳定性较强,所以耐于冲泡,其由于制作方式与原料不同而具有很多种类。
3. 普洱熟茶性质
普洱熟茶有一股陈香味。
4. 普洱熟茶内质特点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老工艺和新工艺不可一概而论。生茶的新老工艺区别在于炒青,熟茶新老工艺的区别主要在于发酵。
老工艺生茶前期草青味明显,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方能褪去。老工艺茶冲泡时内质浸出节奏适中,耐泡度高,存放价值高。
新工艺制作出来的茶叶,新茶香气高,甜度好,苦涩轻,青味比较淡,但茶叶内质浸出快,耐泡度不佳,后期香气消散快,不利于长期存放。
在口感方面,老工艺熟普汤质厚实,入口茶韵浓郁,口感油润饱满,滋味甜醇;新工艺熟普无杂味,汤质浓稠绵柔,入口顺滑,喉韵甜润。
至于新老工艺,哪一个更有存放价值要看发酵的程度。发酵不够,茶叶没有达到理想的转化点;发酵过熟,后期没有物质可以转化,也就不存在“越陈越香”。
喜欢存茶的选老工艺普洱茶;喜好高香速饮的就选新工艺茶。
5. 普洱熟茶的口感特点及品种
我是茶人拎壶冲,专注普洱茶,感谢邀请回答。
1.口感区别:普洱茶生茶新茶鲜香爽口,往往会有少量苦涩等刺激感,回甘。
普洱熟茶经过了发酵,微生物消耗了很多刺激性的茶质,因此喝起来比较温和,质朴。木质感的香气、醇和的茶汤。
2.外观区分:生茶干茶有绿、黑、灰、银这些颜色,汤色:新茶白绿、绿黄、淡黄,老茶:橙黄、橙红。
熟茶干茶 叶呈褐色、芽头呈金黄色,茶汤红浓明亮为佳。
6. 熟普洱茶的性味
(1)吸湿性:
因为茶叶存在着很多亲水性的成分,如糖类、多酚类、蛋白质、果胶质等。同时茶叶 又是多孔性的组织结构,这就决定了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为了防止茶叶水分的增高,必须控制仓库的相对湿度。据有关单位测验表明,茶叶的平衡水分与相对湿度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在4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6.3%,相对湿度在6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8.3%,相对湿度在7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9.6%,相对湿度在8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2%,相对湿度在9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7%。从上述的变化数据可以知道,茶叶储存的相对湿度应当控制在60%~70%以内。
(2)陈化性:
一般红、绿茶随保管时间的延长而质量逐渐变差,如色泽灰暗,香气减低、汤色暗浑,滋味平淡等。通常把这一变化称为“陈化”。它是成分发生变化的一个综合表现。茶叶之所以会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氧化作用的结果。首先由于酚类发生变化,其中有的成分由水溶性氧化为不溶性的化合物质,因而造成汤色显浑暗,滋味变平淡,芳香物质因氧化失去其芳香性,而使茶叶的香气减低,脂类成分经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再经氧化并水解,会形成一种“陈味”。这些变化绿茶更为明显。促使茶叶陈化的因索很多,如含水量增加,湿度的升高,包装不严,长期与空气接触或经过日晒等,都会显著地加速茶叶的陈化。
(3)吸味性:
茶叶吸收异味的性能,是由于茶叶中含有棕榈酸、稀萜类等物质及其组织结构的多孔性所造成的。人们正是根据茶叶这一特征,一方面自觉地利用它来窖制各种花茶,以提高饮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要严禁茶叶同有异味、有毒性的物品一起存放和装运,避免使茶叶率味和污染。
7. 普洱熟茶的茶性及特点
普洱茶有甜味,主要是因为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分仍然留在茶叶中。
经过冲泡后,糖分慢慢释放于普洱茶汤里,因而有甜的味道。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浓。
8. 普洱茶熟茶是温性的吗
普洱生茶性属清凉,普洱熟茶性温和。
判断茶性的寒凉温热,一般采用方法是通过品饮。普洱熟茶性温,台地生茶性偏寒,古树生茶性偏凉,新茶带热性,这是普遍得出几条结论。味甜、味辛的食品,一般性热,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再加上发酵过后食品一般偏温性或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