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经陆羽中普洱茶介绍(陆羽茶经什么年代)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22 19:00   点击:2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陆羽茶经什么年代

《茶经》共三卷十篇。 主要内容:

1、“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

2、“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

3、“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

4、“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

5、“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

6、“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

7、“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

8、“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

9、“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

10、“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茶经》反映出当时茶叶的采摘、制作、鉴定、分级及烹煮、饮用等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表明唐代茶叶生产已比较发达,饮茶之风盛行。

2. 陆羽茶经是哪个朝代的

1、传说在三皇五帝时代,神农(其所当的时间大约在伏羲与黄帝之间)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

2、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着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根据记载,茶叶在中国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神农氏为茶祖的人,是茶圣陆羽的《茶经》,文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者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这一传说一直流传到当代。神农氏既是饮茶之祖,理所当然就是“中华茶祖”。

3. 茶经陆羽是哪一时期的人物

《茶经》是唐代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中国古代第一部茶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对后世茶艺影响巨大。

《茶经》的作者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陆羽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前后,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并行,南方则儒禅汇流。公元780年,在皎然的倾力资助下,陆羽呕心沥血三十载的三卷本七千余字的《茶经》《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沈冬梅经过近10年的研究考证,确认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宋刻百川本《茶经》为世界上现存时间最早的《茶经》版本,并经过认真校勘发现这个版本的《茶经》有错讹30多处。

这项研究为茶文化特别是《茶经》研究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4. 陆羽茶经问世究竟有何的意义

唐代茶叶种植推广以及生产大发展意义

唐代是我国封建让会的鼎盛时期。唐代对各种思想、各族文化采 取了兼容并蓄的方针,儒、释、道都比较发达,他们一致赏识茶性高 洁清雅,赞茶为瑞草魁、琼蕊浆,认为品茗有助于修身养性,陶冶情 操,增添乐趣,甚至羽化成仙。

唐代大兴宗教,广建寺院,僧侣深居 山林,自然环境优越,广种茶树,名山出名茶。除满足自身供佛、坐 禅、赠施主、待香客外,还投入市场,为寺院积累资金,所以他们为 饮茶习俗的传播与普及起了积极作用。

安禄山反唐,北方遭到严重破 坏,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南方各地 得到开发。在垦荒造田的同时,茶树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成为山区主 要的经济作物。

由于安史之乱,人们背井离乡,田园荒芜,生产下降。肃宗乾元 元年(758年),因限制沽酒,对酒课以重税,一斗酒价约三百文, 可买六斤茶,诗人社甫有诗云:“街头酒价常苦贵”,于是嗜酒者转 向饮茶,文人墨客大兴以茶代酒之风,把初唐盛行的酒宴,革新为俭 朴典雅的茶宴、茶会,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在各阶层中广为流 传,茶的社会销售量日益增大,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宫廷倡导,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他们酒池肉林,淫声欢饮。茶自 然成为理想的饮料。

宫廷常设茶宴:“又赐饮于曲水,蹈午跼地,欢 呼动天。况妓乐选于内坊,茶果出于中库,荣降天上,宠惊人间。” 并以茶赐近巨,中央机关饮茶已很盛行,“御史台三院…兵察常主院 中茶,茶必市蜀之佳者。”王建也有“天子下廉亲考试,官人手里过 茶汤”的诗句。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出嫁西藏,陪嫁礼 品中就有湖南贡茶。1987年在西安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金银系列茶 具,就是僖宗为供奉释迎牟尼佛骨而秘藏于塔下的稀世珍宝。

凡此种 种史实,可见茶在宫廷的显赫地位了。同时地方官吏也教民种茶,据 《新唐书韦丹传》载:宪宗时韦丹任容州(今广西北流县)刺史“ 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政府从政策上鼓励种茶。

陆羽《茶经》问世,对种茶、采茶、造茶、煮茶、饮茶、品茶、 茶效、茶德等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理论和方法,奠定了我国茶学的基础 ,使“天下益知饮茶矣。

同时我国第三个温暖期出现在隋唐时代 (600一800年),8世纪初,梅树植于长安,751年,长安种的柑橘结 果。有利的气候因素,也促进了茶叶的大发展。

5. 陆羽茶经最早记录了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叫《茶经》,《茶经》是唐代陆羽所著,陆羽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亦被尊为“茶圣”,茶经一书成于公元780年,是我国以及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茶叶科学知识以及生产实践的著作,全书共分上中下3卷,共10节,约7千字。

陆羽一生研究茶叶而出名,被称为茶祖、茶神、茶圣。他除了着有《茶经》外,还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可惜都已丢失,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就是《茶经》了。

6. 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叫《茶经》,《茶经》是唐代陆羽所著,陆羽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亦被尊为“茶圣”,茶经一书成于公元780年,是我国以及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茶叶科学知识以及生产实践的著作,全书共分上中下3卷,共10节,约7千字。

陆羽一生研究茶叶而出名,被称为茶祖、茶神、茶圣。他除了着有《茶经》外,还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可惜都已丢失,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就是《茶经》了。

7. 陆羽和茶经的简介

《茶经》全文:

  卷上

  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原注:周公云;槚,苦荼。”杨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荈耳。”)。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原注: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译文:

  茶 经

  唐·陆羽

  一、茶的起源

  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写作'茶'),有的从'木'部(写作'[木荼]'),有的'草''木'兼从(写作'荼')。荼的名称有五种:一称'茶',二称'槚',三称'蔎',四称'茗',五称'荈'。

  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种后三年即可采茶。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质不好,不值得采摘。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腹胀。

  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如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但是,如果采摘的不适时,制造的不精细,夹杂着野草败叶,喝了就会生病。

  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上等的人参出产在上党,中等的出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出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质最差),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比它们还不如的呢!倘若误把荠苨当人参服用,将使疾病不得痊愈,明白了对于人参的比喻,茶的不良影响,也就可明白了。

8. 陆羽茶经距今多少年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9. 陆羽茶经什么年代写的

公元758年左右,唐代陆羽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的诞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对唐代茶文化的一个归纳,同时又对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茶经》全书共分3卷10节,三卷指上中下三卷。这三卷一共包含10节。其中上卷包含第1~3节,中卷包含第4节,下卷包含第5~10节。

10. 《茶经》的作者陆羽是哪个朝代的人?

陆羽的《茶经》是唐朝问世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