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茶区大旱(普洱茶区大旱的原因)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22 21:00   点击:9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普洱茶区大旱的原因

茶园的施肥量是根据茶树的年龄、树势和产量而定的。成年茶园每年除秋冬重施一次基肥外,生产季节还需多次进行追肥。施肥量主要依产量而定,如亩(667米2)产100千克干茶,则需施入尿素30~40千克(含纯氮14~18千克),普钙40~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产量高则依比例多施,产量低则依比例减少。值得注意的是低产茶园并不省肥,因其还要维持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另外土地裸露面大,杂草多,流失浪费的肥分往往比丰产茶园多,除考虑依产量施肥外,还应多加20%的损失量才能实现平衡。追肥的次数一般分为春肥、夏肥和秋肥3次,其时间分别为3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即在每轮茶的鳞片开展期至鱼叶开展期施人最为适时,春夏秋三季施肥量分别以占全年总量的40%、35%与25%为宜。

2. 大旱年间生普洱

宝藏镇,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北部,是江城、宁洱、墨江县三县交界地带结合部,东与国庆乡、勐烈镇接壤,南与康平镇相接,行政区域面积56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宝藏镇户籍人口为11217人。

宝藏镇原属普洱县;1987年,改宝藏乡。2012年12月,宝藏乡撤乡设镇。截至2020年6月,宝藏镇辖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水城村。

2019年,宝藏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宝藏镇原属普洱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归江城县,属第一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区级乡。

1949年,设宝藏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原板河、水城2乡合并为水城乡,龙马、前进、海明3乡合并为前进乡;同年10月,成立宝藏公社,五乡改为六大队,增设良马河大队。

1961年,改区、乡、合作社。

1969年4月,复改公社。

1984年,改区、乡、合作社。

1987年,改宝藏乡。

2012年12月,宝藏乡撤乡设镇。

2011年末,宝藏镇辖6个行政村:龙马、前进、海明、水城、良马河、板河,下设55个村民小组。有52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宝藏镇辖6个行政村:水城村、良马河村、板河村、海明村、前进村、龙马村,镇人民政府驻水城村。

宝藏镇地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北部,是江城、宁洱、墨江三县交界地带结合部,东与国庆乡、勐烈镇接壤,南与康平镇相接,行政区域面积564平方千米。

宝藏镇地形呈西南倾斜的“U”形,勐野江由东南向西北斜贯于中部,地势呈东南高,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江河交错、地貌复杂,属于起伏多变的典型山区,最高点刺猪林大山位于龙马村东南,海拔2062米;最低点龙马村清水河与龙马江交汇点,海拔524米。

宝藏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春干、冷风大,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降水量2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

宝藏镇境内河流属红河水系,勧野江流经境内,流域面积21平方千米,扒沙河、良马河等25条小型河流纵横境内。

宝藏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霜冻、泥石流等。

宝藏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金属矿有铜、铅,其中铜矿散布于境内各村;非金属矿有盐、钾、石膏,已探明钾盐矿储量2000多万吨,食盐12亿吨。

2011年,宝藏镇有耕地面积3.96万亩。

3. 云南普洱遭遇罕见大旱

普洱缺水原因和大部分地区缺水原因有共同点。由于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普洱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城乡水源短缺突出,部分农村群众吃水困难,春耕用水紧缺。其实,往年普洱市的降雨量位于云南省的前列,但从2019年开始,普洱也出现了干旱少雨的情况。普洱也启动应急调水项目保障城市供水。

4. 普洱降雨量大吗

普洱位于云南西南部,云贵高原边缘,海拔由高到低,地形十分复杂,立体气候明显。普洱总体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 温在10℃-13℃之间,最热时间是5月和6月,月平均气温在18℃-25℃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500m

5. 普洱茶区大旱的原因分析

乔木普洱茶主要采乔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大,古称大树茶,乔木普洱茶是根据茶树胡分枝习性(即树型特征)进行命名的普洱茶,其寓意是该普洱茶的茶青来源于高大的乔木型茶树,也称大茶树。

  乔木茶、大茶树是同意反复的不同表达方式,这类茶品的原料,茶树处在自然环境下,个体生育空间大,没有受到人为的采摘刺激,树体主干明显、一级分枝部位较高,由一级分枝上长出的分枝为二级分枝,以次类推、顶端优势较强、单珠树型高大(通常在1.5米上),树姿开张。如无干旱,通常茶青外形芽叶粗大,条索肥状。

6. 云南大旱对茶的影响

①大气和土壤干旱的影响茶树出现旱害,往往是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干旱时,茶园土壤不一定缺水,但大气干旱能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和茶树水分蒸腾,使土壤水分迅速减少,持续的大气干旱,必然出现土壤干旱;而土壤干旱,又进一步导致大气湿度降低。目前一般以干湿指数K值表示大气的干燥度,实践表明,当某阶段K≥2时,即为干燥气候,对茶树即能造成旱害。此外,土壤质地不同,持水保水能力也不同,以壤土为例,其耕作层的含水率在最大持水量的60%时,即能产生旱害。

气温高低与茶树旱害是否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茶树受高温干旱侵袭,持续7天左右,土壤水分即迅速减少,茶树出现受害症状。茶树旱害症状首先始于冠面的叶片,受害叶出现赤红色焦斑,其界线异常分明,但发生部位不一。茶树旱害的发生程序是:先叶肉后叶脉,先成叶后老叶,先叶片后茶芽,先地上部后地下部。

②不同茶树品种的影响不同茶树品种抗旱能力不同,如云南大叶茶其抗旱能力比一般中叶种和小叶种弱。茶树不同形态特征,也是抗旱能力强弱的一种标志,据调查,叶大柄长、叶脉稀疏的福建水仙和政和大白茶,受害率高;而角质层厚、叶小柄短、叶脉较密的梅占、鸠坑、龙井种等,受害率低。

③不同茶树树龄的影响茶树随着树龄的增大,其抗旱能力也随之增强。原因是根系逐年深扎,利用土壤深层水分的能力较强。一般1~2龄茶树根系主要分布在15~30厘米深土层,而成年茶树的根系主要分布在30~60厘米深的土层范围内,主根可达1米以上。因此,1~2龄茶树最易受旱,成年茶树抗旱能力较强,但进入衰老期后,抗旱能力又逐渐降低。在生产实践中还可看到,采用台刈或重修剪改造的茶树,当年抽发新枝后,如遇较强的干旱天气,茶树也易受害,这是由于当年抽发的新枝,其茎叶娇嫩之故,抗旱能力不如成年期强。

④不同立地条件的影响一般阳坡茶园比阴坡茶园受害显著增加,土壤过粘或过砂的茶园,比质地疏松、结构良好的受害重;生态条件优越的茶园,茶树受旱为害的程度轻。

⑤茶树栽培技术的影响种植方式不同,茶树旱害受害率不一。据调查,条栽茶树的植株和叶片受害率,分别比丛栽茶树要增加20%和10%左右。多条栽的茶树又比单条栽或双条栽的受害严重。分批合理采摘是茶树高产优质、增强茶树长势的技术措施之一,而“一扫光”的强采茶园,不仅产量低、品质差,而且,由于树势受到摧残,在出现旱情时,受害率可比分批合理采摘的茶园高40%以上。长期不施肥或单一施用化肥的茶园,由于土壤理化性状差,亦易遭受旱害。此外,由于耕作时期不当,耕作技术不善,亦能加深旱害的程度。我国部分地区有伏耕的传统管理技术,但伏耕时期过迟或已出现旱情后再行耕作,则可引起土壤水分的急剧蒸发而加深旱害的发生。在进行伏耕时,要掌握茶行中部深,靠近茶树根颈处浅的原则,这对1~2年生茶树尤为重要,否则会使旱害加深。

7. 普洱市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

1.西盟佤族木鼓节

普洱市西盟县每年都举办木鼓节,举行热闹隆重的千人拉木鼓、镖牛祭拜司岗里、祭拜龙摩爷、民族歌舞表演、大型篝火狂欢、民族工艺品制作展示及农副产品展销等一系列活动。节日期间,浑厚悠扬的木鼓声响彻佤山,整个佤山在沸腾,人们和着欢快的节拍,踏歌起舞,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份、忘记了种族,尽情舞动、舞动…

2.澜沧葫芦节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把葫芦作为图腾,象征着拉祜民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拉祜人认为,葫芦是拉祜族生存繁衍的母体,是拉祜族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的象征,对葫芦的信仰体现了山区拉祜族长期同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和生存奋斗历程。为了纪念拉祜族祖先从葫芦里面走出来,澜沧县将每年的4月7日至4月10日确定为拉祜族的传统节日——“阿朋阿龙尼”葫芦节。

3.景谷泼水采花节

在普洱景谷,佛教信众朝拜佛祖佛迹使用的均为腊条;当地信众也认为,鲜花是最为美丽和圣洁之物,所以在朝拜祈福过程中每一位信众手中除了携带传统供奉之物外还会持一把亲手采摘的鲜花前去供奉。在景谷,朝拜佛迹(即朝拜佛祖印迹,当地俗称“朝仙”,傣语叫“赕帕达”)是泼水节前后傣族人民的又一重大民俗活动。泼水节期间,但凡走进傣族村寨,均会感受到浓浓的泼水节气氛,人们先是手持树枝叶礼貌地互泼祝福之水,之后随着人群的越来越多,泼水方式有温文尔雅逐渐转变为“浇水”互泼的狂欢活动

4.孟连娜允神鱼节

根据孟连傣族民间传说演变而来的“神鱼节”,每年傣历新年泼水节前夕(每年的4月),傣族人民便身着节日盛装,前往法罕山朝拜佛祖遗留的仙迹,这一活动历时20多天,这一期间不准任何人下河捕鱼,谁冒犯了都将受到佛祖的惩罚,所以每到戒渔期满放河捉鱼时,孟连傣、拉祜、佤等各族群众都集体下河捕鱼,各民族独特的捕鱼方式都在南垒河上使用,成千上万的各民族男女老少都要下河捉鱼,生活在城里的人是很难看到的这种五花八门、热闹非凡的捕鱼场面的,这也成为了普洱市孟连县一道亮丽的风景。节日期间,还将举行各种民族文化活动,让四海佳宾、八方朋友与全县各族人民一道共同享用边地各民族文化特色大餐。

5.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

每年墨江国际双胞胎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双胞帅哥美女都是节日的一大亮点,他们不仅拥有超高的颜值,而且具有高超的才艺、绝活,他们就是节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墨江双胞胎节始于2005年,先后被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民族节庆”和“最具民族特色节庆”,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认定为“参加双胞胎最多的节日”。

6.中国普洱茶节

中国普洱茶节以展示“科学普洱、健康人生”,全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品牌为活动主题,大力宣传推介“生态、和谐、魅力”普洱,展示普洱茶科研成果,弘扬普洱茶文化和民族旅游文化,推动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自1993年举办第一届中国普洱茶节,普洱市每隔两年都要在普洱市政府所在地思茅区举办茶节。

7.百草根节

每年端午前后,在普洱市区和各县区的集贸市场里,摆满了采自高山深谷的百草鲜药根,这些疗效不同的百草鲜药散发着山野原生药物的气息,从街头摆到街尾,充斥着整条街、整座城。由此形成了普洱独有的蔚为壮观的端午“药根街”“端午药市”,端午百草根美食文化旅游节每年都在思茅举行。

8.彝族火把节

火与彝族关系极大,特别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的彝族,一年四季要生火取暖,吃在火边、睡在火边,家中火塘常年不熄,被称之为“万年火”。 节日时间都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几天,为了庆祝彝族人民的火把节,除了百姓自发组织的庆祝方式以外,还有分别以乡镇和县区组织举办的两种方式,活动日程也稍微有所不同。举办地:普洱市的景东县、镇沅县、宁洱县、江城县及彝族聚居的村寨。

9.景东无量山狂欢节

“景东”系傣语转音,意为坝子城。古时曾有银生、拓南、勐谷、景董、开南等称谓。为充分展示景东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在景东彝族自治县通过“一个庆祝大会、一台精品晚会、一本书、一张碟、一系列民间文化活动、一场特色产品博览会”等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活动,充分展示景东县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文化景东、生态景东、和谐景东、奋进景东的新形象,使全县各族人民共享幸福成果和节庆喜悦。节日期间各种民族民间活动精彩纷呈,有无量山翻越挑战、攀岩比赛、野外考察黑冠长臂猿、对歌大赛、斗鸡比赛、三弦合奏、焰火表演等。

10.江城三丫果节

三丫果是普洱市江城县的特色水果。在普洱市江城县国庆乡,每逢8月前后,村子里农户家三丫果树上便挂满了红得诱人的三丫果,一颗颗一串串仿佛挂在树枝上一般。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里的三丫果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关注,但凡三丫果成熟的季节就会有大批大批慕名而来赏果、采果、吃果的“粉丝”,使得这里的三丫果市场不断繁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间自主举办的三丫果节。

11.西盟新米节

由于佤族是一个农业民族,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定制,发展成为节日“新米节”,节日时间和地点由头人公布。佤族传统“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由于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进行。日期的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的成熟情况选择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属相之日为最佳。意在请先祖的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欢乐,并请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12.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

丢包是中老越三国周边地区人们参与最为广泛的一项活动。丢包,又称香包或荷包,形状多样,色彩斑斓,内装荞籽、草籽、谷物或各种香料等。以一条主线吊住包的一个角,其余角上系彩色丝带,是男女进行丢接传情达意的信物。每年的春节到元宵节期间,青年男女自发聚集在宽阔的草地上,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在漫长的传承中演变成了三国周边地区的情人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每两年一届,在中、老、越三国间轮流举办。

13.拉祜扩塔节

扩塔节俗称拉祜年,是过年的节日,拉祜族过年分大年和小年。大年是女人的年,小年是男人的年。大年从正月初一到初四,小年从初九到十一。十二为满年,是拉祜族男女共同的年。拉祜扩塔节(又名:扩节)就是拉祜族的新年佳节,分为过大年、过小年两次。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过大年,正月十五是小年。大年一般要过 5 天,从大年三十开始至正月初四结束。年三十以前,所有分散居住在田棚、地棚里的人,都要返回村寨,清理居室,打扫寨场,收洗衣物行李和炊具。除夕这天,家家蒸糯米饭、春糍粑,寨子里碓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寨内男子要举行一次狩猎活动及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诸如打秋千、打陀螺、跳歌等。这些年节活动,数跳歌最引人入胜。跳歌又称跳芦笙舞,在拉有电话灯或燃有篝火的寨场上举行

14.磨黑古镇烧烤节

磨黑古镇,距宁洱县城约十五公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特殊的边疆区域和多姿的民族风俗,几经春秋,酿造了“滇南盐都”、“革命老区”、“丽人故里”和“茶马古镇”的盛名。每年11月磨黑古镇烧烤节一场代表磨黑古镇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十七个少数民族的烧烤节开幕歌舞,仍历历在目,激情洋溢的板凳龙舞、手鼓舞、竹筒舞及摇曳多姿的傣族少女,让人赞不绝口。烧烤节是视觉和味觉上的饕餮盛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