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哥德堡号沉船文物展
巴黎约翰逊兄弟英格兰
第一行PARIS是巴黎
JOHNSON BROS应该是作者
ENGLAND是英格兰
英国强生兄弟公司的瓷盘,狮子和独角兽盾徽,及“JOHNSON BROS ENGLAND”字样的款记,为1883-1913年使用,相当与我国清代晚期。该公司目前依然健在,传世品也较多且这个盘子工艺也较普通故市价不高,若出手建议200元内
如果没有狮子和独角兽盾徽,可能是巴黎JOHNSON BROS 家族订购的外销瓷 外销瓷拍卖今“水涨船高”
(2006-08-02 09:36:39)
1745年,满载中国瓷器、茶叶和丝绸的“哥德堡”号在距哥德堡港口仅一公里的地方触礁沉没。260年后的2005年10月,新“哥德堡”号从瑞典哥德堡市启航,开始了重返中国之旅,并将于8月抵达上海。“哥德堡”号的此次东方航行,不仅掀起了航海热,而且在收藏界也引起了“外销瓷”热。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外销瓷在国内都不为人们所重视,许多投资者认为外销瓷一般都是生活用瓷,而且一般都是专门为外国人定制的,图案多色彩艳丽、浅显,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国内明清官窑瓷器的拍卖成交价大幅提升,这些外销瓷精良的工艺和完好的品质显露出来,投资价值也为市场所关注。在2005年,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对带有菲利普五世纹章图案的外销瓷以245.76万元成交,在当时创下了外销瓷拍卖纪录,而当时能够超过百万的外销瓷就能在市场上引起极大地轰动了。而在刚刚结束的伦敦亚洲周上,外销瓷的拍卖价格则有了进一步的上扬。
在伦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件是清嘉庆外销葡萄牙青花瓷以约合358.7万人民币成交,该瓶具有鲜明的外销瓷特征,瓷器的上部有葡萄牙文,装饰也变得不那么繁琐,而且还配有一个合金的瓶盖;另一件是明早期外销到伊比利亚的青花长颈瓶,最终以311.3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两件外销瓷器的高价成交预示了外销瓷器价格的新空间。
对于外销瓷收藏以及投资,市场曾经走过不少“歪路”,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水下考古的蓬勃发展,许多沉船被打捞起来,大批的外销瓷纷纷“浮出水面”,曾一度沉重地打击了市场。上世纪90年代末,越南在外海发现了五条中国沉船并打捞上来不少瓷器。那时候,100件青花碗只要50美元,100件康熙青花盘大约100美元。但就如中国瓷器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外销瓷也就三六九等。综观目前在拍卖市上,最能卖出价钱的外销瓷,非“纹章瓷”莫属,它的烧制始于16世纪的明代。上面的图案主要是欧州诸国的贵族、显赫家族、军团、都市、公司、团体等的特殊标志,亦称“纹章”,故名“纹章瓷”。纹章瓷在外销瓷中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却是最为精美的。因为多为贵族,皇室成套定制,他们不仅出高价,要求也最为严格。上面我们提到一些百万元级的外销瓷,基本上都是“纹章瓷”,而且从升值幅度来看,也是非常惊人的。
中低档的外销瓷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也是“水涨船高”。2005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海捞瓷首次登陆拍场,尽管算不上官窑名品,但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却大显身手。其中不少瓷器拍出的价格也很理想,像明万历青花莲瓣形开光花鸟盘,估价26000元,成交价达到55000元,这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了。 (新民晚报)
2. 瑞典哥德堡号沉船
好玩的地方主要有“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
顺德长鹿农庄是由广东长鹿集团于2001年投资兴建,位于顺德伦教三洲,毗邻珠江干流,占地4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3.75亿元,是一个以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为特色,集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它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等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更是团队拓展、集体旅游的首选基地。旅游人气跃居广东省三甲之列。先后被授予“园林式单位”、顺德区“科普教育基地”、“民俗文化活动基地”、“佛山十大魅力乡村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区”。
机动游戏:有广东唯一一家 挑战极限的“弹射飞人”,2秒内载你冲向32米的高空;穿梭长鹿高空的“极速飞 机”;带你转出飞碟般感受的“宇宙飞车”、带你转出七彩人生的“旋转飞碟”、带你领略洗衣机感受的“遨游太空”;广东仅此一家比大摆锤更加刺激的“流星锤”; 以三维电影技术及顶尖的光效、音效、特技效果,全程式演绎哥德堡号船员与海盗及暴风雨抗击的场景,以及因缺水断粮含冤枉死几十人,阴魂不散鬼魅,最后导致哥德堡号沉没野史的全球首艘恐怖惊悚的鬼船“哥德堡号”等上百种大型机动游戏让你尽情挑战刺激的巅峰。
水世界主题公园:集拥有喷泉捉鱼区、云雾捉鱼区、沼泽捉鱼区、水帘洞捉鱼区、冲浪捉鱼区五大系列的梦幻捉鱼水城,游泳、冲浪、滑梯、水上拓展等数十种水上游乐项目于一体的欢乐水世界让你乐而忘返。
农家乐主题公园:包括奇趣无穷、花样百出、令人捧腹大笑的农家六绝表演(小猪跳水、赛猪、赛鸭、斗鸡、斗羊、大笨猪花式高台跳水);可以亲身体验农耕乐趣的农家菜园、禾田;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的上百亩梯田式百花园、百果园、百草园;酒香四溢的农家酿酒坊;有2000多年历史的北方民间艺术西洋景、皮影戏;另外还有蘑菇房、陶艺坊、豆腐坊、攀爬、户外拓展等让您尽享农家乐趣。
动物主题公园:包括汇集多个美丽童话故事构造的童话动物世界和海陆空动物表演馆两部分。
3. 哥德堡号博物馆
哥德堡是瑞典西南部海岸著名港口城市。位于卡特加特海峡约塔运河畔,与丹麦北端隔海相望。
假如周末你在这里,或者有三天的时间,我们一起遍览哥德堡美妙风光,品尝异域美味,沉醉博物馆艺术,开启一场私人定制的周末之旅。
瑞典的第二大城市哥德堡闲适从容,但常常处于斯德哥尔摩的盛名之下。它是一个国际港口城市,拥有历史悠久的运河和前卫的新锐艺术,还是欢度周末闲暇时光的好去处。
4. 哥德堡号商船
1745年,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满载着来自中国的商品,不幸触礁沉没,那次航行是她来中国的第三次航程,历时整整30个月。1984年,瑞典高大帅气的潜水员们潜入海底,在一层层淤泥下面,开始了为期7年的一系列海洋考古挖掘和研究工作。这一切的一切引发了那群可爱北欧人一个近似疯狂的梦想:再造一艘同样的古帆船,并再次远航中国。于是在十多年后的今天,疯狂的梦终于成真。
同行的有瑞典国王和皇后,当然我没见到,据说还有乒乓球手瓦尔德内尔,当然也没有见到。
瑞典新东印度公司总经理戈贝尔松说:“我可以想像,‘哥德堡号’若能重新起航,哥德堡人能随船航行,那感觉就跟人类登上月球一样激动!”
建造“哥德堡Ⅲ号”的工匠们绝大多数是志愿者,只领取小部分的劳动报酬。他们中有许多人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投身于这个充满想像力的冒险计划,除了重建“哥德堡号”的魅力,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就是随船到中国去,在他们眼中,这是一次梦幻般的伟大旅程。
年轻的木匠茜茜丽亚是男子汉部落中仅有的三位女性之一,她坦言:“我喜欢航海,我希望能随船去中国。”这批志愿者中的部分幸运者会被挑选出来,跟随“哥德堡Ⅲ号”扬帆远行到中国广州。
职业海洋考古队长约克姆也是其中的一员。1986年沉船打捞工作开始时,他还是一个24岁的业余潜水爱好者,3年后他成为职业海洋考古队长。如今约克姆已经为哥德堡号的沉没和再生,付出了20年的光阴,古船也成为他生命的一个部分,他因此被称为“造船高手”。
负责“研究和资料收集”的艾里可。尼森则是为了自己喜爱的中国瓷器加入了造船的行列。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尼森写道:“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开始于1985年。当我遇到潜水员安德斯和他的朋友,并且被邀请看一下他们在水底找到的东西时,我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哥德堡号的东西。我说如果你们还要再次下水探宝的话,我就加入你们。安德斯向我保证他们还会继续的,于是我就加入了。”尼森一直对于中国瓷器魂牵梦萦,同时又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的正职是电子商务,于是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在网上做起了瓷器生意。
5. 哥德堡沉船事件
不是,哥德堡号(East Indiaman Gotheborg)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第一次是1739年1月至1740年6月,第二次是在1741年2月至1742年7月,最有名的是第三次,在1743年3月至1745年9月。
“哥德堡号”是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建造于18世纪。在1738年第一次下水,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三次到达中国广州,把数百吨的中国茶叶、丝绸和瓷器带回瑞典。但在1974年9月12日返航的途中不幸触礁沉没。1984年瑞典哥德堡海洋考古学会发现了沉船的遗骸,之后完全按照传统工艺重建了“哥德堡号”。
6. 哥德堡号仿古船
俄罗斯槲栎木。
俄罗斯是世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俄国土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一半多为森林或其它林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林业委员会统计,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占世界森林总量的50%,其中俄罗斯占22%,巴西占16%,加拿大占7%,美国占6%。现在的槲栎林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因那里的人们酷爱喝伏特加酒,所以又被称做“浸在酒桶里的国家”,而俄罗斯的酒桶大多为坚固的槲栎木所制。马拉酒桶成为最具俄罗斯风情的特色小品。而槲栎木更是俄罗斯东正教堂等大型建筑主要用材,和人们于家居中最爱使用的木种。
槲栎木学名槲栎,俗称欧洲橡木、欧洲白橡、白栎 产于欧洲的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极寒地区,密度0.63~0.79g/cm。边材浅黄褐色,与心材区别明显。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理直;结构粗;不均匀,木材重量中或重;硬度硬,干缩中等,强度中至大;冲击韧性高;锯刨加工困难,耐腐,或耐腐性强,抗蚁蛀。木材主要用于重型建筑、承重和地板、枕木、桩木、高级家具、室内装饰、尤适合做装液体用的木桶,树皮内富于单宁,为提炼拷胶的好原料。
槲栎木是欧美市场最为流行的仿古木地板品种,许多奢侈品品牌如卡地亚等的旗舰店都使用这类地板表现品牌的历史感。耗资3000万美元的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如今来到了中国,船身使用了4000立方米槲栎木打造,可见槲栎木的坚韧、稳固的品质。更具特色的是其表面的浮雕或手刮工艺让木纹的肌理丝丝缕缕清晰可见。
7. 哥德堡号仿古帆船
哥德堡号的构造,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远洋商船。在今天看来也还是相当科学的。她的多数桅杆设在船的后部,这使船帆能最大限度地借用尾翼风来获得动力。但这种尾翼风驱动的船帆系统的弱点是她无法根据风向变化来临时调整船帆。因此,水手们必须在不同的海域,充分利用特定的季候风让船只按照既定航线航行。
8. 瑞典瓦萨沉船博物馆
以古代沉船为原型而建造博物馆,肯定是有它自身的价值。但古代沉船那么多,也不是都能够以此来建造博物馆的。现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馆,世界上有三个:英国的玛丽露丝博物馆、瑞典的瓦萨博物馆、中国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壹
英国
玛丽露丝博物馆
“玛丽露丝”是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时代的舰队中的领航舰,也是亨利八世最喜欢的战舰之一,Mary的名字源自亨利八世最爱的妹妹,Rose象征着都铎王朝的玫瑰标志。战舰“玛丽·罗斯”号曾被人们称为“海上一朵最美的花”,在英格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战中屡立战功。
1545年,这艘备受亨利八世喜爱的战舰在刚从朴茨茅斯出航驶向索伦特海峡,准备阻击法国侵略军时,遭到法军袭击沉没。
1965年,一组潜水员开始在海底搜寻这艘沉船的残骸。当它终于被发现后,潜水员、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立即开始打捞工作。1982年,经过包括查尔斯王子在内的志愿潜水员的工作,整艘船全部被发掘了出来,保存在英国朴茨茅斯的Mary Rose博物馆。
该博物馆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围绕着船骸搭建,并陈列了从船只中发现的1.9万件文物。人们可以在下部和主甲板上的九个展区中透过通高的玻璃幕墙一睹其惊人的全貌,也可以在上层的开放阳台上与船体面对面,近距离感受其魅力。
在项目的核心区域,Mary Rose保存下来的右舷部分被安置在原先的钢制船架上,整个环境受严格监控,保证船体不受损害。其中依据考古研究结果,按照1545年1月19日船沉没时的样貌复原了超过4000个真实部件的位置,由展览用玻璃箱保护,分别展示在三层甲板上,供游客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通过展廊清楚地看到Mary Rose的各个部分,了解都铎船只中的生活。
船被保存在博物馆中心
虚拟船体和真实遗迹互为镜像
步道沿船身设置,从船尾一直延伸到船头,船舱内天花低矮,进一步强化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特意不让日光射入展区,保持空间昏暗,只在展品上方和扶手下设置了灯光,让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展览上,重塑了舱内幽暗封闭的空间氛围。
新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艘战舰,同样也是为了纪念当年船上遇难的约500名战士。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大炮、长弓箭之外,还有很多个人物品,例如衣服、餐盘,还有船上一条2岁狗的骨骼。克里斯托弗·多布斯说这也是新博物馆与众不同的地方。
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展示了当时船上水手的生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不会写字只能将画符刻在箱子上代表是自己的所属品;他们热爱生活,简单的乐器和粗陋的木质酒杯就是全部的娱乐;他们也坚韧辛勤,仅靠人力就拉起极粗的麻绳、装置极重的炮弹。除了对历史的描述,让观众更多地看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贰
瑞典
瓦萨沉船博物馆
瓦萨沉船博物馆是众多博物馆中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瓦萨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
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是一艘古战船之名,它是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当时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1628 年8月10日,斯德哥尔摩海湾、风和日丽、一艘旌旗招展与威武壮观的大型战舰,在岸上人群一片欢呼声中,扬帆启航。不料刚刚行驶2公里,一阵强风吹来,瓦萨号战舰就摇晃几下,竟立即连人带船沉入30多米深的海底。
3个多世纪过去了,1959 年,有关方面着手进行打捞,直到1961年4月24日,这艘在水底沉睡了333年的战船又重新露出水面,之后,又经过潜水人员与考古人员的艰苦劳动,终于在沉船附近与船体内部找到了大批极为珍贵的实物。1964年,在打捞沉船的现场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水上博物馆,并正式开放。为便于游人就近参观,又可以妥善地保护文物,博物馆的设计者根据舰船本身布局,沿船体四角设双层看台,除去支撑船体下部吃水部位外,观众走进馆内,就可看到舰船底层的内部设施;登上了一层楼后,在高台走廊上,可把船上的景物一览无余。
瓦萨号战舰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为国宝,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赏。
叁
中国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一号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是沉寂于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贸海船,是沉船博物馆中唯一的和平之船。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根据探测,南海一号整船文物有六到八万件。
"南海一号"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产,她所载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及研究我国古代的"来祥加工"等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考古界和探险界关注的焦点。
南海一号博物馆的建筑主体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南海一号博物馆2004年12月28日奠基,2005年12月28日动工,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南海一号博物馆内主要由“一馆两中心”构成,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馆内以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其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沉船时,在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意外发现了一艘南宋木质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精美文物。这艘古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古沉船船体保存较好,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古代远洋商船。
据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这艘古沉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这艘古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推进,‘南海I号’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海丝馆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展示,我们希望将它打造世界级海丝文化产业带,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提升阳江海丝文化影响力。”左章杰表示。2014年,海丝馆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南海I号”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2016年11月开始闭馆进行改造。
2017年8月15日,海丝馆以全新的姿态试开馆迎接游客。以“归航——‘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海丝馆分为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等7大主题展区,陈列面积12000平方米,展出的文物、展品达2000多件。“水晶宫”向公众开放“南海I号”发掘现场,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学家发掘“南海一号”全过程,通过多媒体体验“南海I号”扬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弘灿烂的历史。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筑特色鲜明,设计创意独特,紧扣海的主题,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柔美组合。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建筑摈弃传统的梁架结构,把造船的龙骨结构和南方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形式相结合,风格清新独特,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标式建筑 。整个建筑使用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五个拱体包容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及办公区域,分区明晰。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右侧两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Ⅰ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左侧两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均在此区。
“南海一号”古沉船的发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化遗产,它所载的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