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勐腊的茶叶概况
帕沙中寨犀牛塘古树生茶(普洱茶),帕沙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
2. 勐库茶产地
这7个最爱喝茶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第一名——藏族;第二名——蒙古族;
第三名——白族;第四名——土家族;
第五名——侗族;第六名——苗族;
第七名——布朗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7个最爱喝茶的少数民族吧!
1、藏族
西藏地处高寒地区,藏民大部分以游牧为生,多食乳酪,又少蔬菜,而茶不仅能生津止渴,还能防止多种当地常见病。
所以,藏民把茶不仅看作日常饮料更视为神圣之物,素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
西藏茶馆遍布各地,有酥油茶、清茶、奶茶、甜茶等多种饮茶方式,其中藏族人民最常喝的就是酥油茶。
酥油茶藏语称“甲脉儿”,是藏族民间传统的日常饮料,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等藏族地区。
藏族人喝茶,不管是酥油茶还是清茶,都喜欢放点盐,这与藏族人民的饮食结构有关。
在藏区,茶被当作圣物,与经书、珠宝一道,装进每一尊新塑成的佛像体内,并经活佛加持开光,这尊佛像才有灵气。
2、蒙古族
蒙古族人酷爱喝茶,素有还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其他地区的人都说“一日三顿饭”是不可少的,但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却只习惯于“一日一顿饭”。
每日清晨,蒙古族主妇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
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或缺的。
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人常饮的茶有三种:酥油茶、奶茶、面茶。
其中的奶茶是蒙古族人每天都要喝的茶饮,蒙古语叫“苏台茄”。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烹煮时,要加入牛奶和盐巴。
3、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唐代《蛮书》中有记载,一千年前南诏时期的他们,就有饮茶的习惯。
逢年过节、宾客临门,白族人民都要饮“绍道兆”,也就是“三道茶”。
第一道是苦茶,也就是烤茶
烤茶经过火炉上烤制后煮热,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第二道则是甜茶
是以苍山绿茶冲泡的淡茶水,加入红糖、核桃仁、乳扇,喝起来香香甜甜。
第三道是回味茶
是将绿茶里加入少许蜂蜜和花椒、姜,喝起来有麻味、辣味、甜味、苦味,回味无穷。
这三道茶通常在重大节日和招待贵宾时使用,简单的几道茶里寓意着白族人民对人一生的感悟。
一苦、二甜、三回味,有最初的努力拼搏,才能有积累和享受,最后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表达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4、土家族
土家人自称为“毕孜卡”,意即“本地人”,相传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地方。
茶在土家族人的饮食和社会生活中占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在唐代,土家地区普遍有饮茶的习俗,并且积累了一套制茶的方法。
土家人过日子勤俭节约,一般嫩叶制的细茶自己不舍得喝,要拿去卖钱换取家用和留少许待客。
平日里饮用的是粗茶,这粗茶是用在夏秋之际给茶树剪枝整形时剪下的老叶细枝制成的。
土家人十分好客,不论生人熟人,不管自家客家,总是以茶相待。
正如一首民歌所唱:“鸦雀子尾巴撒,身穿绿背褂,一翅飞到前院里,咖的咖的喊,一翅飞到后院里,喊的喊的咖,小么妹,快烧茶,外头客来哒。”
5、侗族
侗族人喝打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
打油茶,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茶习惯。
一天之中,不分早晚,随时都可以制作,清香甘甜的油茶,提神醒脑,焕发精神,兼有祛除湿热,防治感冒、治疗腹泻之效。
用打油茶待客是他们的重要礼俗。
侗家人喝油茶的规矩是:在侗族地区无论到哪家,请你喝油茶,你不必讲客气,太客气了,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喝茶时,主人会给客人一根筷子,如果不想再喝,就将这根筷子架到碗上,主人就不会再斟下一碗茶了。
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6、苗族
苗族有喝油茶汤的习惯,八宝油茶汤就是苗族茶俗的代表。
苗族人常说:“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
倘有宾客进门,他们更为用香脆可口,滋味无穷的八宝油茶汤款待。
它既解渴,又饱肚,还有特异风味,是我国饮茶技艺中的一朵奇葩。
除了八宝油茶汤,苗族人还有饮用虫茶的习惯。
将鲜茶盛于竹篓,浇上淘米水,置于通风楼阁。
不日,茶叶里长出米蛀虫,以茶为食,繁殖为满篓米虫。
第二年四五月间,茶叶被虫吃光,篓底留下厚厚一层虫屎,筛去杂物,剩下的即为米虫茶。虫茶外形颗粒状,呈黑褐色,色泽油润光滑,有淡淡的香味。
冲泡后,茶水馥郁甘洌,醇香宜人,滋味醇和回甘,舒适可口,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7、布朗族
布朗族,是云南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民族之一。
茶叶是布朗族的主要经济作物,闻名遐迩的普洱茶就是布朗族先民栽培的著名物产。
时至今日,布朗族地区仍是“普洱茶”、“勐库茶”的主要原料产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布朗族人民将茶叶与生产、生活高度融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独具特色的饮茶、食茶方式。
布朗族人不仅擅于制作竹筒烤茶和酸茶,而且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土罐茶的传统习俗。
布朗人祭火神、请佛爷念经时,祭品中须有竹笋和茶。
办婚事时,用茶叶作礼品,男青年向女青年求婚时,会请一位长者带着茶叶和烟去女方家提亲。
地域和民俗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七彩斑斓的中华茶饮文化,也由此印证了茶的世界是多么博大精深。
少数民族独特的饮茶方式为中国茶文化增添不少异彩,也为推动茶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 勐腊县的茶叶
陈启明,勐腊县易武茶莫停茶叶有限公司创始人。茶莫停营销中心位于全国最大茶叶流通集散地的广州芳村,二零零八注册茶莫停商标
4. 勐海茶产区
可以的,勐海是茶叶产区,当地的茶厂有茶料和制茶技艺优势,如昆明建有干仓存储茶库,茶饼质量有保证的。
5. 勐海茶叶介绍
勐海茶,滋味醇浓,苦涩皆厚重,特别是有让收藏家魂牵梦萦的,最具风格的“勐海韵味”,许多人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上,这种韵味可以用最简单的词汇描述:“协调性”,“苦涩味的协调性”。勐海茶,苦涩味的协调性是好的,滋味浓,苦涩具佳,但苦味稍占上风,在口腔里的余味是苦为主,即通俗说的勐海茶是“苦底茶”。苦为余味,往往带来清凉的感觉,回甘的感觉。涩为余味,由于收敛性的刺激作用,口腔会有失水的感觉,带来的是燥的感觉,及其不舒服。
有些地域的茶,滋味也浓,耐泡,许多茶友喝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好像没有“韵味”,为什么?
实则,这种茶的“协调性”不够好罢了。往往这些茶,有的,苦味不够,偏甜,而涩味又来得太长,没有韵味由此而生;有的,只有苦,没有涩,没有生津,显得空荡,给人以寡水般的感觉;还有的,苦涩皆薄,微甜,没有力道,自然其韵味,只能是无味之韵味了。
从茶品内含物的说,主要是三大类物质,茶多酚(显涩,兼有一定的苦味)、生物碱(咖啡碱为主,显苦),以及氨基酸类物质(鲜爽度的来源)的配比,决定茶品的“协调性”,即韵味。配比合理,独具韵味。
6. 勐腊镇茶叶发布
勐腊县位于云南省最南端,隶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北纬21°08′至22°25′,东经101°06′至100°50′之间,辖区国土面积6860.84平方公里,山地占95.63%,山间盆地(坝子)占4.37%。东、南部与老挝山水相连,西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北与江城县毗邻,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是背靠祖国大西南,面向东南亚重要的陆路和水路口岸,国境线长740.8公里。
县城驻勐腊镇,海拔640米,国际大通道昆曼公路从这里穿过。县城距省会昆明631公里,距州府允景洪136公里,距国家一级口岸磨憨58公里,距“澜沧江上第一港”—关累码头70公里,距著名的“金三角”230公里。现有5条公路直抵老挝、缅甸边境口岸,其中有3条柏油公路直通老挝北部三省省会。勐腊还是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美称的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陆通向中南半岛的走廊。从关累码头沿澜沧江顺流而下可达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诸国,进而可出太平洋到南亚各国,是云南省实施“中路突破,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沿,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门户,是云南建设“两强一堡”的前沿阵地。
勐腊县属浸蚀山地,系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全县土地面积7093平方公里,山地占95.6%,山间盆地(坝子)占4.4%。
勐腊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暖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城海拔640米。县内平均气温22.1℃,年平均最高气温29.9℃,年平均最低气温18.1℃;平均相对湿度为84%,最低点74%,出现于3月,最高点89%,出现于9月,是云南省3个湿度最大的县份之一(另两个是屏边和麻粟坡);年降水量1486.5毫米;年日照时数只有1984.1小时左右。
勐腊县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以东,无量山南端之尾稍,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由于受构造作用控制,形成较多南北走向的山岭和盆地,形成北部中山山原,坡状起伏,中部岩溶景观奇丽多姿,南部宽谷盆地开阔。
7. 云南勐腊名茶
很好可信的一家茶叶公司。目前公司拥有自有茶园近12000亩。在昆明市汤池镇建设了占地12亩的现代化厂房。9个原料加工厂,分别坐落在普洱茶主产区勐海、勐腊、双江勐库。年茶毛茶:230吨,70%的原料自给自足,保障每批茶都品质可控。
8. 勐海县茶叶年产量
他的意思就是说他在这个地方出品的一个物体,这种产品是非常的,适合这个地方的。“勐海味”这是勐海茶叶特有的滋味与香气,而这个味道其实是一种味觉的称呼,这个说法开始是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是茶客们对云南勐海茶厂出品的普洱茶(尤其是熟茶)打上的特别味觉标签,也是勐海茶厂和其他茶厂的重要区别。
9. 勐腊的茶叶概况介绍
曼桂山普洱茶产地位于曼桂山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彝族乡倚邦村委会,属于山区。
曼糯古树茶特点:曼糯古树茶是勐海地区典型的早芽种,其鲜叶芽短,齿密,毫多,叶黄绿。干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香气纯正,且含有野兰花香透底,汤色显橙黄,滋味醇厚,茶汤口感呈现绵滑感,叶底匀齐,色泽黄绿明亮,香气浓郁是曼糯古树茶的主要特点之一。
10. 勐腊古树茶分布图
曼糯古树茶的特点:曼糯古树茶是勐海地区典型的早芽种,其鲜叶芽短,齿密,毫多,叶黄绿。干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香气纯正,且含有野兰花香透底,汤色显橙黄,滋味醇厚,茶汤口感呈现绵滑感,叶底匀齐,色泽黄绿明亮,香气浓郁是曼糯古树茶的主要特点之一。
曼桂山普洱茶产地位于曼桂山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彝族乡倚邦村委会,属于山区。
11. 勐腊县普洱茶
云南的普洱茶分为大厂牌茶和山头茶、如果是以厂牌来分的话主要有勐海大益、下关沱茶、澜沧古茶、普洱茶集团、老同志等规模比较大的茶厂。
如果以产区来分的话基本分为三大茶区,西双版纳茶区、普洱茶区、临沧茶区。
西双版纳茶区分为勐腊古六大茶山茶区,分别是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曼撒(易武)茶山、攸乐茶山六座茶山。是普洱茶的正宗发源地。勐海的有布朗山茶区(分别有贺开、老曼峨、班盆、老班章、新班章等茶山)南糯山、巴达山等。
普洱茶区基本全境都有茶山、比较有名的是景迈山、困鹿山、江城、邦崴等。
临沧茶区主要是勐库和邦东及永德等,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勐库的冰岛茶山、邦东的昔归茶山。
基本上云南大部分地区多少都会有点茶山,只不过主要的产区就是上述三个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