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茶文化
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
但也有学者从“大文化”观点出发,认为一切由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现象均称为文化。而茶文化的含义应包括茶业的物质生产、流通活动和人类各种方式饮茶的精神内涵,包含了有关茶领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也有学者认为,茶文化是以茶为题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文化学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形成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反映。同时它反过来又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服务。抽象地讲,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客观表现,通常它要借助物质形式来表示,或以物质为载体。
2.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作用
1、满足功能:茶文化的满足功能主要表现在实用性与审美性、功利性与娱乐性的统一,不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也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如刘贞亮的“茶之十德”大部分说明了茶文化的满足功能。
2、改造教育功能:茶文化是有益进步的文化,能“化”人心,进而“化”社会,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陶冶情操,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特殊的租用。如以茶养性、以茶表德等。
3、渗透功能:茶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及各个艺术种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社交会友、诗词画舞、旅游建筑等。
4、组织向心功能:通过对茶文化的认同,以茶为纽带,可以把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不同民族的人团结起来,建立有宗旨的团体组织或活动。如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人联谊会等。
3.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必需品。
4.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茶是连接世界各国的扭带,原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主要是茶与瓷,丝绸等主要物品,它体现了中华五千年为世界作出的贡献。
5. 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
茶文化的研究对当今无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
6.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茶文化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以物质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如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茶类、茶具、饮茶习俗、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茶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与茶德、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茶圣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就是这个时候茶文化开始发展盛行的。
7. 中国古代茶文化论文
1.拍摄茶文化相关纪录片,在多平台播放。
2.影视大片植入茶文化相关内容。
3.开办茶文化相关培训班。
4.举办茶文化方面展览会。
8.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成因
1、天人合一,物我玄会。
中国茶艺美学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是源自《周易》的一个哲学命题,庄子最早做了论述,后来发展成为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据此,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树立了“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茶人心灵的搏动就能与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浑然一体,茶人和茶就会产生富有人情味的情感交流,体验无比亲切美妙的感受。
“物我玄会”则是强调在品茶时从思想上泯灭物我界限,用全身心去与客体进行情感交流,通过物我融通,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的境界,这时我即茶,茶即我,人与自然融合,一滴万川,有限无限,都在顿悟中消融,个体思想课达到绝对自由的“天乐”境界。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即智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孔子创立的“君子比德”审美论。朱熹解释说:“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即儒家认为审美必须符合他们推崇的道德。据此,茶艺美学发展处了茶人爱石、爱玉、爱松、爱竹、爱梅、爱兰,以及追求真善美的艺术风格。
3、涤除玄鉴,澄怀味象。
“涤除玄鉴”出自《道德经》,洗净污垢为涤,扫去尘埃为除,古人把镜子称为“鉴”。茶艺美学强调涤除玄鉴,要求茶人像大扫除一样把主观成见和一切教条迷信清除干净,让心一尘不染,一妄不存,一相不着,在茶事活动中用虚静空灵之心去观照万物,去感受自然真切之美。
“澄怀味象”是南朝山水画家宗炳提出的审美理论,在茶艺美学中是对“涤除玄鉴”这一哲学命题的补充,澄是指水清澈平静之意,“澄怀”,即使自己的心怀像澄清的水一样平静明澈,“味象”是指茶人用澄明如水之心去品味茶,去妙悟审美对象。
4、道法自然,保合太和。
在中国茶艺美学中,“道法自然”表现为追求自然美。自然的本性是朴素的,自然美表现在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花之自落,水之自流,它们都是自然无为,淡然无极。
在茶事活动中,“道法自然”具体表现为力求朴素简约,返璞归真,纯任心性,一切都毫不取巧,毫不矫揉造作。因为只有自然的东西才是真物,只有自然地流露才见真情,只有自然无我才见真性,只有自然之美才淡然无极,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因此茶人强调美到极致是自然。在自然表露中间真情,在自然忘我中见真性,在追求道法自然中去除自私,摆脱桎梏,返璞归真,得到审美享受,获得心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