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大茶树
有春闺、金牡丹、瑞香、九龙袍、黄玫瑰、金冠茶、福鼎大毫茶等7个福建茶树品种。
金冠花园茶厂普洱熟沱茶,此沱仓储非常的干净,经过30年的干仓转化,入口汤感浓厚顺滑,有油润感,陈香非常突显,有糯感,略带药香,甜味十足,茶汤层次感明显,穿透力强。
2. 普洱茶树的生长英语
市面上常见的茶的英文名称
茶:tea、白茶:white tea、花茶:scented tea、红茶:black tea、绿茶:green tea、普洱茶:Pu \'er tea;Pu Erh tea;Puu Eel tea、黄茶:yellow tea、黑茶:dark tea 、新茶:sincha、雨前茶:Yü-chien tea、袋泡茶:teabag、大麦茶:Mugi-cha、花草茶:Herbal tea、茉莉花茶、Jasmine tea、菊花茶:Chrysanthemum tea、普洱(砖):Block Puerh tea、陈年普洱:Aged Pu \'er Tea、乌龙茶:Oolong Tea、Oulung Tea、武夷茶:Bohea Tea、熙春茶:Hyson Tea、功夫茶:Congou Tea 、屯溪茶:Twankay Tea、祁门茶:Keemun Tea、龙井茶:Loungjing tea 铁观音:Tieh-Kuan-Yin 、TieGuanYin Tea、云雾茶:Cloud mist
3. 普洱茶树是乔木还是灌木
普洱茶树叶越大越好。其实不然。大叶之大,主要表现在内含物质,一般来说叶片大小与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是成正比的,而正是这几种主要的物质,形成了茶叶的品饮口感,所以大叶种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层次丰富,经久耐泡,比小叶种茶香气更持久。
倚邦也有很多好喝的小叶种古树茶,所以用叶片大小判断普洱茶的好坏也是不正确的。
4. 普洱茶树龄越大越好吗
普洱古树茶的特点
普洱古树茶的特点很多,比如树龄大,根系深,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口感特别等等。下面就不一一介绍,主要讲下古树茶的外形特点,已经滋味口感。
1、古树茶干茶一般都具有的特点是条索清晰紧结,显毫,色泽油亮。
2、古树茶汤色透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古树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如果是芽头含量较高的话,茶汤中会有很明显的绒毫显现。
3、古树茶的香气,因为每个山头地域的不同,制作工艺的不同,古树茶的香气特点也不一样,但大多的生茶多以花蜜香为主。古树茶的香气一般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挂杯香持久。
4、古树茶的口感滋味是协调性,饱满度好,喝起来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喝后有很好的回味感。
5、古树茶的叶底,叶片相对肥厚,也有呈椭圆形的。冲泡后,叶底色泽油润,匀齐。如果色泽班杂的话说明工艺上有瑕疵。
好的普洱古树茶喝起来确实让人难以忘怀,但古树茶并不是所有的都好,很多古树茶由于采摘过度,内质差,喝起来也是清汤寡水的。另外,古树茶原料好,还需要好的制作工艺,以及后期良好的仓储才行。所以茶友们在购买古树茶时不要盲目,最好就是能先试喝下,觉得口感OK再购买。
5. 普洱茶树苗一株多少钱
人工驯化型茶树指茶树本身是野生茶,但由于毒性不大,生长于村旁,当地人长期采摘饮用,长期的采摘后茶树的毒性会被分散弱化,其保留了大量的野茶特征,属于处在驯化过程中的茶树。
野生型茶树指从未经人工栽培驯化过的野生茶,在普洱茶原产区的高山密林中现在仍有很多野生型茶树。野生茶由于没有经过人工驯化,茶叶内保存有较多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但由于在一些介绍普洱茶的书籍和文章中把栽培型乔木老树茶误称为野生茶,误导很多人盲目的采收野茶。
6. 普洱茶树王在哪里
树龄达到千年的古茶树一棵都没有。树龄最长的古茶树以达800年,以称之为树王。
冰岛,是指云南省临沧市境内勐库冰岛村,其所产的冰岛大叶种茶,是普洱茶的一种。特点是回甘效果持久、甜味较其他茶种浓厚、细腻。
冰岛村的茶树大多是700,800年的树龄,年轻一点的也有200、300年。
冰岛村的古茶树数量百年以上的古茶树57022株,五百年历史的古茶树16664株,树龄高达千年的一棵也没有。
7. 普洱茶树苗
首先来看什么是母树茶,根据字面意思就是母茶树产的茶。那么我们先把什么是母茶树弄明白即可。树还分公母?这个问题确实少见,先来看看树是怎样繁殖的。它主要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牵扯不到公母的问题,在此就不啰嗦了。来看有性繁殖,也就是种子繁殖。茶树开花雄、雌花蕊授粉后结果,也就是种子,待果子成熟,经过培育长成树苗。自花授粉是一株茶树开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雄蕊和雌蕊的花粉相互结合繁殖出有效的果实。解到此我们就知道树是不分雌雄的,也就是不分公母的,这是其一。
有的人会说,这里“母”是指母体,不是公母,如果是这样的说法我表示认可。作为母体的茶树就不一定是古茶树,但凡是可以开花结果的茶树均可称为母茶树,对于茶树来说大约5年树龄的茶树就可以开花结果,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可以采摘的台地茶均可称为母茶树。
弄清楚这个问题后,再来看看实际的市场是怎样的呢?但凡标称为母树茶的普洱茶都非常贵,比一般的古树茶都要贵许多。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心理暗示的问题,它隐含的意思就是树龄再古老的树都有母亲,母亲才是最老的,其它树都是她的子子孙孙。母树茶的名字一听就立刻让人感觉到母亲,或者年龄较大的印象,此时卖家在心理上就占据了主动,再加上一番高大上的描述来印证你脑海中的印象,卖高价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所谓母树茶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茶商把植物学中的父本、母本的概念引申进商品名中,为的就是卖高价而已。也许以后会有爷爷茶、外公茶之类了开个玩笑。
古树茶我已经讲过多次,这里只简单的提一句:所谓古树茶是树龄在100年以上茶树生产的茶才可称为古树茶,它的量很少,只占云南整个茶叶产量的千分之五左右。各位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你无论去到哪个地方都可以购买到所谓的古树茶,到底靠不靠谱就不一定了。
8. 普洱大茶树在哪里
勐海有八个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茶山名:帕沙普洱茶山
释名:“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茶山名:巴达普洱茶山
释名:“仙人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茶山名:曼糯普洱茶山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茶山名:勐宋(勐海)普洱茶山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茶山名:南糯山普洱茶山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王即是历史的证明。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贺开古树群
茶山名:贺开普洱茶山
释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山历史:贺开拉祜属古羌人余脉,很早就在贺开一代种茶。当地人以诸葛亮为茶祖,每年有仪式祭拜。当地还流传这古茶树的传说。近代贺开也是版纳较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古树现状:贺开现有连片古茶园9000亩以上,分布于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贺开古茶园在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间有十几株树龄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布朗山
茶山名:布朗山普洱茶山
释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老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老曼娥寨的古茶园面积更大,有三千亩以上。总体来说,当地人为维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