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生茶的历史典故(关于普洱茶的典故)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29 23:00   点击:21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关于普洱茶的典故

第一阶段:号级茶时期(1733年-1949年)

自1733年第一个茶号:同兴号创办开始,普洱茶正式进入号级茶时期。它的兴起从侧面反映出普洱茶行业商标意识的觉醒,自此之后云南地区的各个茶号逐渐开办,如同庆号、福元昌号、宋聘号、车顺号等茶号陆续出现。

此后百年,各家茶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趋势。在此过程,一些势力薄弱的茶号逐渐被淘汰,或就此没落或被强盛的大茶号兼并。

发展到今天,幸存下的普洱茶号实际上早已不多。像福元昌这样的茶号,其历史往往已远超百年,他们大多凭借自身品牌背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发展壮大。同时,这样的历史背景又为其茶叶品牌自然赋能,使消费者对其产生了天然的品牌“崇拜”和品牌信赖。

更多的有着百年品牌历史的号级茶,他们大多凭借“拍卖”形式,C位出道,最近看到的一款百年蓝标宋聘号的拍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价格更是一路飙高,大有从百万打入千万市场的势头。

不过,过渡到现当代普洱茶发展时期,单纯倚靠自身品牌历史早已不能适应当下的普洱茶发展现状了。除了在深挖品牌故事的基础上引入一部分消费者之外,还应推陈出新,不断在现有产品上丰富产品形式,使其能更好适应普洱茶消费群体年轻化的趋势,以此来不断强化茶友对其的好感。

另外,这些茶号还可以在强大的品牌背景下变换宣传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换个形式“讲故事”。依目前的普洱茶发展形式,仅利用图文的传统方式进行宣传早已经行不通。因此,结合当下爆火的抖音、直播、茶旅结合等形式,带茶友深入普洱茶原产地,让茶友在极富体验感和参与感的茶事活动中,自然领会到普洱茶背后的品牌故事,或许比品牌一遍遍的强势历史植入要有用得多

第二阶段:印级茶时期(1950年-1972年)

提到这一时期,想必很多茶友脑海中会自然浮现一些概念,如红印、黄印、绿印等词汇。其实这些就算是印级茶时期的最简单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了。1949年以后,号级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印级茶的大幕开始拉开。

据官方资料显示,颜色上不同的所谓“印级茶”,在品种、数量上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正宗的“印级茶”主要以红印和绿印为主,其它的多是因为当时印刷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常年累月不同条件的仓储陈放,在包装上产生了色差,这为后来的“普洱茶造假”埋下了祸根。

不过,排除因历史局限性导致的因素外,这些印级茶多用料考究、工艺上乘,在普洱茶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颇高,并且很多茶品还被奉为了某些大品牌茶企的标杆茶,在普洱茶界倍受追捧。

第三阶段:七子饼时期(1972年-1989年)

这个时期是以云南中茶公司出品的普洱茶茶叶外包装上出现“云南七子饼”字样开始的,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正式成立为标志。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强化云南作为普洱茶原产地的标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商标意识的体现,避免普洱茶造假,致使假货流入市场,有损普洱茶声名。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这一历史时期应与“七子饼”这一概念或者说其成为普洱茶规格定制的最早时间相互区别。

早期的“七子饼”出现在清朝初期,主要是为了便于清政府各地方税务机关征收普洱茶税,方便计量而出现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只能算是一种普洱茶计量单位。所以,希望各位茶友不要产生对普洱茶的七子饼时期的认识误区。

其后,普洱茶的商标、版权保护,在“云南七子饼”这一具有象征性的标识之上,又有意识地增加了大票、内飞等防伪标的操作,使普洱茶造假难度加大。

总体来说,本文所说的普洱茶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主要是和人们的普洱茶商标意识的觉醒相互依存的,并随着人们版权意识的逐步提高而自然过渡到下一历史时期。发展到今天,虽然人们在版权保护,防止造假等方面多有创新,但对于无孔不入的普洱茶制假造假事实仍然防不胜防。

2.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典故

        相传,三国时期刘备的高参诸葛亮率兵西征擒孟获时,来到西双版纳,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患眼疾的人很多。

       诸葛亮为士兵觅药治眼病,一天来到石头寨的山上,他拄着自已随身带的一根拐扙拔不起来,不一会儿变成了一棵树,长出青翠的叶子。

      士兵们摘下叶子煮水喝,眼病就好了。拐扙 变成的树就是茶树,从此人们开始知道种茶,当地的少数民族至今仍然称茶树为“孔明树”,山为“孔明山”,并尊诸葛亮为“茶祖”。

        每年农历7月17日诸葛亮的生日,他们都会举行“茶祖会”,以茶赏月,跳民族舞,放“孔明灯”。

       孔明山坐落在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最高峰海拔1900米,其周围的六痤山后来也种满了茶树,也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普洱茶的六大茶山

3. 普洱茶的经典故事

1、交易时约定俗成。

七子饼茶原先是打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茶饼用来上税。

2、马帮为便于统计取名。

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3、取谐音寓意取名。

古时“茶马古道”路途遥远,艰难险恶,运茶的人一走就是好几个月,“七子饼”寓意与家人团员,思念妻子和孩子,所以也有这种说法“妻子饼”。

4、取吉利数字七取名。

在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七”这个数字,是有着很多含义的吉祥数字,七象征着多子、多地、多福、多寿、多禧、多禄、多财,七子相聚圆圆满满。七子饼茶一般都是7两一饼,7饼一提,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也是七子饼茶的传统包装。

5、由“七子茶”演变为“七子圆茶”再演变为“七子饼茶”。

《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1800克),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这里清廷规定了云南外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未,由于清廷处于没落期,茶叶形式开始多变,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七个一筒的园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七子饼茶”这个吉祥名称,从此“云南七子饼茶”就成了紧压茶的霸主地位。

4. 关于普洱茶的典故传说

吐蕃人喝酥油茶。

酥油茶是以酥油,砖茶,盐为主料制作的药膳。

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则民间爱情故事,叙说了酥油茶的来历。传说,藏区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

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跳进火海殉情。

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地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再次相遇,这则由茶俗引发出的故事,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5. 普洱茶的民间故事

云牧世家普洱茶有着其渊源流长的历史,云牧世家普洱茶相关故事就像解放初期的一部影视作品《山间铃响马帮来》。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云南牧工商联合公司。1951年,云南和平解放,为了剿匪和稳定发展边疆各民族经济,南下大军联合各马帮组织成 立了该公司,目的是为了给剿匪大军运送给养,把布匹、粮食运送到各民族山寨,同时,把大山里的普洱茶等山货运出。公司的这段历史被老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真实记录。

  如今,老牌国营企业云牧世家普洱茶专注于普洱茶原料采集、存储、普洱茶产品研发以及销售。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普洱茶加工基地;5项国家发明专利、23项 国家包装设计专利;有传统普洱茶、非烟普洱茶、普洱茶酒、普洱茶膏四大商品体系。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QS”、ISO9002、绿色食品等质 量卫生体系认证。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以“善良普洱,货真价实”为准则,以产品的高质量以及服务的高品质迎来国内外众多客商的长 期合作。这就是云牧世家普洱茶相关故事。

6. 普洱茶的历史典故

关于7581的历史标签或是故事,其实在普洱茶发展历史上数不胜数。比如:普洱熟茶人工渥堆发酵工艺的第一款熟砖;昆明茶厂普洱熟砖的经典标杆产品;40余年延续至今的熟茶产品等等。满满的荣誉和标签,在当下来看,好似一座熠熠生辉的雕塑。藉由杯盏中每一年的中茶7581熟砖茶,宛若拨开窗上珠帘一般瞥见。这也成了很多熟知7581产品茶客的谈资,或说是老茶客与新茶者之间隽永传承的话题。这其中固然是有很多趣味,但要想打开挑剔茶客的金口,除了7581的历史之外,更重要的是中茶7581熟砖一如既往的品质和口碑。

40余年“茶人”坚守的中茶·7581普洱茶砖

从1975年到2019年,7581产品作为人工渥堆发酵工艺的创始熟砖,已经有44年之多。这么多年来中茶7581产品从未间断。这款昆明茶厂1975年开始创制、以8级茶菁为主要拼配原料的普洱茶砖,7581已成普洱熟砖的代名词。不变的配方,如一的品质,唯一改变的就是生产的年份,以及对于茶砖工艺的精细化升级。中茶普洱j的制茶人一直坚守,一如先辈品饮之初的味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